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哪几个时期?各个时期的教育有什么特点?教育的历史发展分为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原始形态的教育】生产力水平低、生产资料公有制。特征:劳动和生活中进行;无阶级性;教育内容简单、方法单一。【古代学校教育】生产力到一定阶段、文字的产生。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阶级性和等级性;内容偏重人文,方法倾向自学、对辩、死记硬背。【现代学校教育】萌芽于文艺复兴时期,资本主义确立,工业革命,第二次技术革命引起了教育的迅速变革,促进了现代学校教育的产生和发展。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古今分水岭);教育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科学化程度和教育水平日益提高。【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科学技术发展,人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之中。确立终身教育体系,要求构建学习化社会。特征: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学习之中;社会能为每一位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试述古代教育思想家的主要思想及其代表作【中国】孟子:教和育,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教育之,三乐也”。孔子:重视教育、“有教无类”、教育内容(诗书礼乐易、春秋)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以致用、以身作则等教学原则。孟子、墨子、董仲舒、朱熹、王阳明等有丰富教育实践和精辟教育见解。【】西方:苏格拉底:产婆术(师生共同讨论、辩论,启发式教学的基础)。柏拉图:理想国吸取斯巴达和雅典经验,资本主义教育雏形。亚里士多德:百科全书式,“教育遵循自然”,和谐教育主张成为全面发展教育的渊源。古罗马昆体良:雄辩术原理(论演说家的教育),强调教师应德才兼备。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家:(意大利的维多利诺、尼德兰的伊拉斯谟、法国的拉伯雷和蒙田)强调教师尊重儿童的个性。试述近、现代教育思想家的代表作及其主要贡献【】英国的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提了出来【】捷克的夸美纽斯是使教育学走上独立的第一人,大教学论(教育学走上独立发展道路的标志)。贡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的思想;提出“泛智”思想;提出并论证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和自觉性等教学原则;学年制思想、班级授课制。【】法国的卢梭:爱弥儿提出了自然与自由教育的思想。【】瑞士裴斯泰洛奇:教育者首要职责在于塑造完整的、富有个性特征的人。【】英国的洛克:“白板说”和绅士教育,教育漫话。【】德国的赫尔巴特:传统教育学的代表,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普通教育学和教育学讲授纲要。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段教学法,提出了教育性原则,形成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创立者、现代教育理论的首席代表。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的本质概括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和重组”。形成了儿童中心、活动课程、做中学为特点的教育思想【】前苏联的凯洛夫:教育学(分成总论、教学论、德育论和学校管理)特点是重视智育在全面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肯定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强调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论述教育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教育科学体系逐步形成,构成了以普通教育学为基础,以分支学科为支持的庞大的教育科学体系。【】教育理论异彩纷呈。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课程理论,教育过程。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的实验教学论体系,教学与发展。美国教育家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和谐教育理论,给教师的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帕夫雷什中学。【】教育理论和教学实际的结合日益紧密。关心教育问题,教育理论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支持;通过反思,将教育实践升华为教育理论。简述学校教育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教育者是从事教育活动的人,其主体是教师。受教育者是接受教育的人,是教育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手段、方法及其联系的总和。是教育实践的工具,是两者的中介。比较典型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双轨制学制】存在于19世纪的欧洲国家。两个轨道为资产阶级子女设立,学术性较强为劳动人民子女设立的,为培养劳动者服务。【单轨制学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的一种学制。学生在同一学校系统学习,各级学校相互衔接。【分支制学制】0世纪上半叶前苏联建立,初等教育强调共同的基础性,到中等教育阶段分为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简述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趋势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高等学校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资产阶级采取哪些措施建立国民教育体系国家建立公立教育系统,加强对教育的控制。普遍实施义务教育。重视教育立法,依法治教。简述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教育终身化:与人的生命有共同外延、社会各方面、连续性教育。教育全民化: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教育民主化:让所有人有均等的机会,受同样的教育追求教育的自由化。教育多元化: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怎样实现教育的民主化 取消等级制度,给民众受教育的权利。 实行教育机会均等,反对压抑儿童个性。 要求尊重学生,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提高民主参与意识。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简述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生产力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目的;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制约着教学手段、组织结构;制约着教育的动力;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内部结构。【】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之间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体现在:【】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实现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教育为政治培养专门的人才(主要途径);教育对当前的政治变化和发展产生影响;教育可以加速民主进程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文化与教育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文化影响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教育与文化的特殊性: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文化现象。论述学校文化的特征、功能与形成过程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教育实践中积淀、演化和创造出来的,并为其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价值观念体系、行为规范准则和物化环境风貌的一种整合和结晶。【】特性: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具有鲜明的教育作用。【】功能:导向功能: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理想是学校文化的集中体现;凝聚功能:联系和协调一所学校所有成员行为的纽带;规范功能:对成员的规范制约作用。【】形成:学校文化的形成过程是:对原有文化的传承与改造的过程;对文化要素进行整合的过程;学校文化主体积极构建的过程;良好行为的改造和积累的过程。简述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教育是有意识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培养人是在教与学的对立统一中实现的;教育是有意识地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任何教育都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要注意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传统。【】教育与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落后或超越);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落后或超越)。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教育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是实现我国现代化事业的关键所在。教育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基础性因素。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是实践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领域。如何切实落实教育的优先发展战略地位?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对教育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战略地位的认识。把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作为发展生产力的第一要务。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加快教育发展。进一步动员社会资源,建立多元教育投资体制。建立和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大力发展农村义务教育。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什么是教育现代化?教育现代化包括哪些内容?所谓教育现代化,就是基于教育传统,积极地吸收国外优秀教育成果,创造适应大工业生产和社会化生活方式的教育的历史变化。教育现代化是教育全方位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目标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方法、手段的现代化。教师队伍现代化(整体水平和个体水平)。教育管理现代化。教育设备现代化。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数量和质量)。【】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个性化、民主化和自主化提供了平台。信息技术能够满足学习者的个别需要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谁?基本观点是什么?【】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他所作的人力资本投资的演讲,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创立的宪章。【】基本观点: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从事生产性工作的能力,它是资本的形态,因为它是未来薪水和报酬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形态,因为它体现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而言的,它也是一种生产要素资本,对促进生产起重要作用。人力资本投资包括学校教育、职业训练、卫生保健及为适应就业变化而进行的信息搜寻等形式。试分析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体现在: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而又强大的影响作用。【】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教育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与文化构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教育的实践者及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成为文化本体。教育为社会再生产劳动力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简单训练到复杂、体力培养成脑力)。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摆脱现代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简述人的本质及其教育学意义。【】人的本质。人是认识和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人是自我认识和自我改造的客体。人是主体与客体的统一。【】人的特点及其对教育的要求。人是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人是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什么是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包括哪些方面?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心在特定阶段的特定方向的发展,即从出生到成年期间在身心两方面所发生的积极变化。【】人的身心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两个方面。身体的发展包括肌体的发育和体质的增强两部分;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意向两方面的发展。【】人的身心发展的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身体的发展是心理发展的物质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发展不仅寓于身体发展之中,而且随着身体的发展而发展。同样,认知、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心理过程和特征,也总是制约着身体的正常发展。因此教育促进人的身心发展必须是促进人的身心的和谐发展。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及要求。【】顺序性。要求教育工作者要循序渐进的做好教育工作。【】阶段性。要求教育工作必须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教学工作要抓住发展关键期。【】互补性。要求首先要树立对学生的信心,其次要掌握科学的方法。【】个别差异性。要求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典型观点有哪些?并作简要评价。【】遗传决定论。代表:美国的霍尔和英国的高尔登。观点:人的发展由人的本能决定的,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只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环境决定论。代表:美国的华生。观点:人的发展是由后天的环境决定。【】二因素论。美国吴伟士和德国施太伦。人的发展由遗传和环境共同决定。简要评价:三种观点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作用,理论上行不通,实践上有害。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因素及其作用。【】遗传因素。作用:遗传是人的发展的生物前提。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最初的可能性。遗传素质的成熟机制制约着人的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不宜过分夸大遗传素质的作用(提供物质前提,但不能决定人的身心发展的现实性)。【】环境因素(决定作用)。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个方面。作用:环境使遗传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环境决定人的身心发展方向、水平、速度和个别差异。环境的决定作用是通过人的内部因素实现的。【】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学校教育是通过教师来进行的。学校教育能有效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表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性规范。学校教育具有加速学生发展的特殊功能。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少年期的年龄特征和初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是什么?【】年龄特征:这时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总体性阶段特征: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初中教育任务:给少年独立的要求以尊重、支持和引导。身体发展方面:要进行青春期教育。认知方面:重视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的培养。情意方面: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理想和深刻的情感体验。自我教育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认识。青年期的心理特征与高中教育的个体发展任务。【】年龄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步走向成熟的时期。青年期是人生最富有浪漫情调和锐气的时期,也是人生的定向时期,从准备投入向正式投入社会转变的时期。青年期是个体内在力量充实的时期。【】高中教育任务:学校要注意提高学生自我调节生活和心理状态的能力。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第四章 教育目的什么是教育目的?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学目标、教育方针有怎样的关系?教育目的是国家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标准和总的规格要求,是各级各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区别:教育目的是国家教育的总要求,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教育的具体要求。联系:培养目标是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教育目的与教学目标。具体与抽象。二者彼此相关但不能互相取代。【】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教育方针包含教育目的,但二者的角度不同。教育目的倾向学术层面,教育方针倾向政策角度。简述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简述确立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确定教育目的的科学依据是社会发展要求和个性需求的辩证统一。【】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要求。【】教育目的的确立要依据个体的身心发展要求。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什么?主要观点是什么?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主要观点:人的全面发展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全面发展的人是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是一致的;分工和私有制是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社会化大生产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物质基础;共产主义社会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简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目的的表述演变。【】1957年,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提出的第一个教育方针。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8年,发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提出:“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78年修订的宪法中明确提出:“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教育要为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所有这些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2002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教育目的的实现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我国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的培养目标分别是什么?【初中教育培养目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规定: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自觉维护国家尊严和利益,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有为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做贡献的志向与愿望;具有民主和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维护社会正义,自觉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具有社会责任感;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核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具有初步的科学与人文素养、环境意识、创新精神于实践能力;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理解文化的多样性,初步具有面向世界的开放意识。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及其关系。【】全面发展的教育由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构成。【】五育”之间的联系: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体育在全面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美育和体育的作用。总之,“五育”在实践中是一个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整体。什么是素质教育?简述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简述创新教育及其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核心,旨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能力不仅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根本所在。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如何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要认识到实施素质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实施素质教育要树立素质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的人才观(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统一)、教育质量观(本质属性全面性)、师生观(民主、和谐、平等)。【】要建立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政府行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障。加大教育督导力度。(教育行政监控职能)提高教育评价的科学性。加强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沟通和衔接。【】要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改革内部管理机制,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提高校长和教师的素质。改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出现的误区:【】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这是对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误解。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素质教育要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与其潜能相一致的发展。【】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这是对素质教育“使学生全面发展”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又要发展学生的个性,因而素质教育对学生的要求是合格加特长。(必修加选修)【】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学生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刻苦学习,形成日后所需要的克服困难的勇气、信心和毅力。【】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这是对素质教育“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误解。教师首先是学生的知识传播者、智慧启迪者,其次才是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形式化理解。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学,主阵地是课堂。【】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这是考试的误解。考试作为评价的手段,是衡量学生发展的尺度之一,也是激励学生发展的手段之一。【】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这是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误解。素质教育强调科学学习、刻苦学习、有针对性学习,有助于升学率的提高。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简述教师职业的性质。【】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化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教师职业三个阶段:非专业化兼职教师到非专业化专职教师到专业化专职教师。【】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的职业,教师是教育者。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个体的社会化。教师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搞好教学工作;做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全面关心学生的健康。简述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在社会发展和人类延续中起桥梁与纽带作用。【】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品格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对个体发展起促进作用。教师的一般角色有哪些?教师在新课程条件下有哪些角色?【】教师的一般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榜样;管理者;朋友。【】教师在新课程中的角色: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复杂性和创造性。决定:教师劳动目的和劳动过程的复杂性以及劳动对象的特殊性。表现:教学活动中要因材施教、灵活多变。要求:教师了解学生,并创造性地进行教学。【】示范性。决定:教师的职业责任和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表现:教育活动的各个方面。要求:教师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以身作则。【】系统性。决定:教育的系统性和人的身心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学生的发展是多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过程。要求:教师具有合作意识,并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有哪些?【权利】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义务】教师法第二章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它主要体现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中。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是:【】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热爱学生。要求:全面关心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理解宽容学生;解放和放飞学生。【】具有团结的协作精神。善于与同事合作;善于与家长和社会合作。【】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要求:加强修炼;言行一致。教师应当具备哪些专业素养?【专业知识素养】: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精神的学科知识。宽厚的教育科学、心理科学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专业能力素养】:敏锐的观察力、准确的判断力、深刻的思辨力和良好的应变力等一般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进行分析、预测和指导的能力;驾驭教材和组织教学的能力;精湛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较高的教育机智;教育科研能力。教师应具备什么样的个性素养?一名合格的教师应具备诸如热情、有责任心、仁慈友善、耐心周到、有幽默感、善于交际、乐于助人、合群合作、公平客观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实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教师专业化的实现依靠客观和主观两方面的条件:【客观】国家和政府对教师专业化的促进与保障。()加强教师教育。A建立一体化和开放式的教师教育体系;B要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制定法律法规,1993年颁布教师法,1995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2000年颁布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提供经济保障。【主观】教师个人为实现专业化应做的主观努力。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教育科学研究;不断反思;加强实践锻炼。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A学生是人。在教育活动中,学生首先作为人而存在。学生是具有能动性的个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性。B学生是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把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学生具有发展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是具有发展需要的人。【】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A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一是因为学生具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二是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者是受过专业训练的人。B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自我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试分析学生的学习的特殊性。学校教育对学生成长起主导作用。由此也决定了学生的学习中具有特殊性,表现在:A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B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C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青少年儿童主要享有哪些合法权利?我国学生的权利主要是由哪些文件确定的?【】享有的合法权利:A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学习权和公正评价权。B人身权。包括身心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权、隐私权、名誉权、荣誉权等。【】我国是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之一。我国学生的权利在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中都作了详细规定。儿童权利公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答:核心精神是维护青少年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基本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与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学生作为法律的主体主要应尽哪些方面的义务?答: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规定应尽义务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简述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比生理特点更突出,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A】积极的心理特点:智力发展水平较高;进取心较强;求知欲强,兴趣广泛;思想活跃。【B】消极的心理特点:自我中心;依赖性强;心理承受能力差;娇气十足。试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教学上的授受关系。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学生主体性的形成,既是教育的目的,也是教育成功的条件。对学生指导、引导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人格上的平等关系。学生在人格上与教师是平等。建立起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真正民主的师生关系,是种朋友式的友好与帮助的关系。【】社会道德上的相互促进关系。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人人”关系。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知识和智力上而且体现在思想和人格上。试分析教师中心论与儿童中心论教师中心论和儿童中心论是师生关系两种对立的观点。【】教师中心论。代表是赫尔巴特。他认为,学生的成长完全仰仗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导,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宰作用。【】儿童中心论代表是杜威。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的成长,所以教育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整个教育过程都要围绕着儿童转。这两种观点都有偏颇。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既要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重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什么是课程?简述其内涵。答:课程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课程的内涵包括三方面的内容:A课程是指学校中所要进行的德智体美等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B课程不仅包括各门学科、课内教学,也包括课外活动、家庭作业和社会实践等活动。C课程不仅规定了各门学科的目的、内容及要求,而且规定了各门学科设置的顺序和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的安排。课程的类型有哪些?【定义】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课程设计的种类。【分类】按课程的设计形式,可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按学生选择课程的自主性,可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程。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根据课程的制定者,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社会、知识和学生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社会: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提供的可能;【】知识:一定时代人类文化及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学生: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简述课程理论的发展情况。古代就有对课程的认识和课程研究,但没有形成系统的课程理论。系统的课程理论诞生于20世纪20年代,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课程理论的萌芽。周代“六艺”,古希腊“七艺”。我国古代教育名著学记,西方教育名著论演说家的教育。我国最早使用“课程”一词的是朱熹的朱子全书论学;西方课程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著作什么知识最有价值。【2】课程理论的产生与发展。美国学者博比特出版了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专著,标志着课程作为专门研究领域的诞生,提出了研究课程的“活动分析法”。拉尔夫泰勒出版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公认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奠基之作。()现代课程理论。有影响的课程理论是学科中心课程理论、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和社会改造课程理论。什么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的构成要素有哪些?【定义】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学科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课程计划制定是依据教育目的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水平。【构成要素】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学科顺序、课时分配、学年编制和周学时安排构成。编制课程计划的主要原则是什么?【】以教育目的与任务为前提,体现课程结构的完整性。【】以科学的课程理论为依据,体现基础性与多样性。【】以学生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体现知识的衔接性和学生的可接受性。课程计划对中学教师的要求有哪些?【】认真学习和熟悉课程计划,了解计划安排和要求;【】了解任教学科的详细信息,了解任教学科在课程计划中的地位与作用;【】了解自己任教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与衔接;【】明确自己的任务与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好教学、教育工作。什么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包括哪些内容?【定义】课程标准,亦即学科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是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内容】义务教育阶段首次颁布了17个学科的18种课程标准,高中阶段首次颁布了15个课程标准,这些标准尽管各有特色,但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部分。怎样理解和执行课程标准?【】认真研究和把握课程标准。【】严格执行课程标准。【】以课程标准作为自己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全面系统地理解课程标准。什么是教材?试述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教材是教师和学生据以进行教学活动的材料,包括教科书、讲义等材料。其中教科书是教材的主体部分。【】关系: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的依据,教材是课程标准最主要载体。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为教科书编写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什么是教科书?其作用有哪些?【定义】教科书是根据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作用】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统知识、进行教学的主要材料。教科书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教科书是统筹教学与各种活动的根据。 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正确使用教科书?整体把握教科书。重点设计教科书。充分利用教科书。及时引进新知识。适当补充乡土材料。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好教科书。什么是课程资源?广义的课程资源和狭义的课程资源的区别是什么?【】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它包括教材以及一切有助于学生发展的各种资源。教材(主要是教科书)是课程资源的核心和主要组成部分。【】课程资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广义的课程资源包括形成课程的直接要素来源和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怎样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A进行社会调查。B审查学生活动。C开发实施条件。D研究学生情况。E鉴别校外资源。F建立资源数据库。G教师、学生、教学过程也都是课程资源。F发掘校内外、课内外的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的课程资源怎样理解教师、学生和教学过程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本身还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学生的丰富生活信息、个性化生活体验、奇特的想法是课程资源的重要来源。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是动态的,因此,教学过程是动态的课程资源。什么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受哪些因素的影响?【】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影响课程实施的主要因素:A课程计划本身的特性。可传播性;可操作性;和谐性;相对优越性B交流与合作C课程实施的组织和领导D教师的培训E各种外部因素的支持。课程实施的结构?安排课程表。确定并分析教学任务。研究学生的学习活动和个性特征。选择并确定与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任务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对具体的教学单元和课的类型进行规划。组织并开展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与结果,为下一轮的课程实施提供反馈性信息。什么是课程评价?怎样理解课程评价的内涵?【定义】指对课程计划及其实施实际达到教育目的的程度的价值判断活动。【内涵】课程评价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A课程评价的对象应包括学生、教师和课程内容本身。B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D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课程评价的基本模式有哪些?各自的步骤有哪些?【目标评价模式】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步骤:确定教育计划的目标;根据行为和内容来界说每一个目标;确定使用目标的情境;设计呈现情境的方式;设计获取记录的方式;确定评定时使用的计分单位;设计获取代表性样本的手段。【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由美国学者斯克里文提出。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到“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但它不是完整的评价模式。【CIPP评价模式】是背景评价、输入评价、过程评价、成果评价这几种评价名称的缩略语。该模式包括四个步骤。【CSE评价模式】CSE即美国加利福亚大学洛杉矶分校评价研究中心的简称。该模式包括四个步骤:A需要评定。B方案计划。C形成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课程评价的基本步骤A焦点集中在要研究的课程现象上;B搜集信息;C组织材料;D分析资料;E报告结果。简述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基本情况。我国当前的基础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第八次规模较大的课程改革,它是对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的、90年代深化的基础课程改革的继承、发展与超越。教育部于2001年6月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义务教育阶段的新课程已于2001年9月在全国38个国家级实验区开始了实验和实施。2003年3月,教育部又出台了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以及高中各科的课程标准,并从2004年秋季开始,启动高中新课程。新课程的主要理论基础是什么?新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以加德纳为代表的多元智能理论】人的智能是多元化的。最好的教育是最适合学生的潜能开发,并能使学生获得最好发展和理想职业的教育。谈谈你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理解。【基本任务】以邓小平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体目标】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和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消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是什么?遵循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原则,重建高中内容,使课程内容与社会进步与发展、学生经验有机联系起来,把知识技能的学习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增设适应时代需要的新的课程领域或课程门类,构建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为学生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提供理想的课程环境。建立学生自定学习计划制度、学生选课指导制度、学分制管理制度。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制度保障。建立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为教师的专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学课件修改教学课件
- 流感演练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光学仪器研发与制造合作合同
- 2024年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开发合作协议
- 2024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实施范围与许可条件
- 2024年度影视制作合同(含制作项目、投资额)
- 2024年度物流服务合同标的货物运输与服务内容
- 2024乙方向甲方提供品牌授权使用合同
- 2024年度特许经营合同标的为连锁餐饮品牌
- 2024年度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服务合同
- 2024二十届三中全会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 预防接种工作规范(2023年版)解读课件
- 医院检验外包服务项目招标文件
- 档案整理及数字化服务方案
- 正高级会计师答辩面试资料
- 布鲁纳《教育过程》
- 样品承认书标准版
- 田间生产管理记录档案
- 道路桥涵工程施工方案(完整版)
- 智慧城市建设论文5篇
-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试卷及答案(完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