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分析 找准疑点 重点约谈 寓评于教.doc_第1页
认真分析 找准疑点 重点约谈 寓评于教.doc_第2页
认真分析 找准疑点 重点约谈 寓评于教.doc_第3页
认真分析 找准疑点 重点约谈 寓评于教.doc_第4页
认真分析 找准疑点 重点约谈 寓评于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认真分析 找准疑点 重点约谈 寓评于教-*县水泥生产企业纳税评估案例内容提要: *县国税局税收分析人员在对辖区一般纳税人税收负担分析时,发现某水泥建材有限公司2006年税负下降幅度很大,尤其是第季度进项税额变动最大。在2008年月的323税源管理分析会上,被县局列为重点评估对象。纳税评估人员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对其实施评估,企业终于主动将虚假抵扣的税款作了补充申报,补交增值税及滞纳金48337.25元,调减了所得税亏损额713742元,并在账务上作了相关账务调整。此次评估,造就了该县纳税评估的经典案例。企业基本情况*县水泥建材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以水泥生产为主营业务的工业企业,该公司成立于1999年月,2004年月日被*县国税局强制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的产品主要有32.5等级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其它水泥建材制品。纳税诚信度为B级。公司2007年共实现销售收入328.56万元,应纳税额38.57万元。评估过程和方法(一)案头分析为了能够分析判断水泥及其制品生产企业增值税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评估人员首先从查阅行业相关资料和进行市场调查入手,了解水泥市场生产、销售的一般规律,掌握水泥生产企业的生产销售特点,以及水泥及其制品的成本、利润等基本情况。评估人员对该企业税务登记资料、2005-2007年度纳税申报资料及附列资料、财务报表、开具销售发票存根和申报抵扣联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审核,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财务核算方法、产品原材料消耗、进项税金的计算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同时有重点的将该企业3年来的销售收入、应纳税额、进项税额进行了比较。通过对该企业2005年至2007年全年的主营业务收入变动率、进项税额变动率、税负变动率等指标的整理形成了下表: 某水泥建材有限责任公司评估指标一览表 单位:万元 (表一)指标年份销售收入变动率进项税额变动率应纳税额变动率税负率变动率2005年173.0914.0325.4514.70%2006年437.25153%42.02200%32.8829%7.52%49%2007年328.56-25%28.49-32%38.5717%11.73%56%备注2006年销售收入比以前大增。.2006年进项税额变动率明显过大,2006年税负率明显过小。 2006年-12月增值税进项税额一览表 单位:万元(表二)月份123456789101112进项3.421.373.933.071.793.493.363.43.25.56.26.22006年-12月增值税进项税额柱形图根据以上图表分析,结合总局制定的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和省市局下发的纳税评估税源分析相关资料所附的税收征收管理质量与效率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中数据分析方法,可初步发现以下疑点:疑点一:2005-2007年进项税额核算问题。经比较企业申报的进项税额可发现,2005年进项税额为14.03万元,2006年进项税额为42.02万元,变动幅度达200%,2007年进项税额为28.49万元,变动幅度达-32%,可以看出2006年数值变动过大。疑点二:2005-2007年税负率问题将该企业三年来税负率比较可发现,2005年该企业税负率为14.70%,2006年税负率为7.52%,2007年税负率为11.73%,比较结果2006年下降幅度达48.84%,变动幅度很大,则同期销售收入增长率却高达152.61%,明显存在反差。疑点三:2006年度增值税进项税额问题从上述进项税额分析图表中不难发现,该企业第四季度进项税额增幅明显。(二)评估约谈情况按照纳税评估规程,评估人员向该企业发出了纳税评估约谈说明通知书,要求企业法人和财务负责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对以上疑点问题,进行举证说明。首先要求被约谈人员介绍水泥生产行业的一般规律、产品生产销售特点,原材料购进情况、财务会计制度及帐户处理方法等基本情况,进一步掌握企业的生产流程,物耗指标。根据企业所反映的情况和我们所掌握的账面情况对比评估,然后对评估中发现的疑点问题,要求被约谈人员逐一进行解释。针对疑点一和二,企业回答水泥产品原材料主要是矿石及燃料,进入2006年以来,县政府大力开发滨河小区,水泥需求量大增,由于原煤及运输费用徒增,矿石和燃料成本也比去年上涨了20%左右,故进项税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200%,相应的税负率也有所下降。针对疑点三2006年季度进项税额明显异常的问题,公司财务负责人解释:预计2007年原煤价格可能大幅上涨,4季度购进的原煤比往常多,故造成进项税比以前月份大。该负责人强调,公司近几年来经稽查局检查都没有问题。就这样,第一次约谈没能获得任何信息。经过第一次约谈情况分析,评估人员觉得要找出突破口,首先要拿出有说服力的“证据”,让企业自我认识到财务核算方面确有自相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于是约谈人员经过商榷后,决定改变评估策略,首先要求到企业的生产库房实地查看,分析评估企业的原材料库存数量和现有的水泥产品库存情况,是否异常。决定按单位产量能耗法测算,看看是否能有新的发现。经过实地查看和企业提供的相关资料(表三)和(表四)分析:2006年生产企业原材料耗用情况表(表三)纳税人名称: 某水泥建材有限公司 月份水泥产量(吨)本月耗用原煤(吨)耗煤系数1232628.08315.370.1242839.223620.127552399.61310.750.129562670.693430.128072515.08325.200.129382958.23375.40.126992640.493430.1299104409.71567.530.1287114334.24558.250.1288124604.656130.1368合计320004113.50.12852006年企业购煤运费率情况表(表四)月份购煤运输支出购进原煤(吨)吨煤运费率1758403162402649602802323850503502434912663712405788923262426915123722467833003502388769983132469171500700245103700186006161129010061846912284378343829合计17638144939357企业2006年度实际生产水泥32000吨,生产耗煤4113.5吨,平均每吨水泥耗煤(有烟煤)0.1285吨,计算得出企业年耗煤平均发热量5000千卡/千克(水泥行业标煤发热量值按7000大卡计算),2006年企业自产熟料23141吨。依据煤耗法计算该企业评估期耗煤热值合计数为205.675亿千卡,评估期标煤耗量2938.214吨,由此测算该企业评估期每吨熟料耗用标准煤126.9千克,与国家水泥行业规定的机械化立窑能耗等级单位煤耗标准数据(115150千克/吨)的比对分析,在标准及格级范围内,生产熟料和外购熟料均不存在不入账情况,没发现异常现象。但评估人员在进行煤耗分析的同时,发现企业材料运输费用过大,尤其是4季度购进煤的运费率高达605元/吨,评估人员怀疑企业是否在运输费用上做文章,于是又将企业逐笔原材料购进数量与运输费用支出情况进行比对分析。企业2006年共购进煤 4939吨,平均运费率为357元/吨,其中:1-9月份购进煤 3378吨,支出运输费用819318元,运费率为242.50 元/吨;10-12月购进煤1561 吨,支出运输费用944496元,运费率为605元/吨。经与同行业比较,该企业1-9月煤的运费支出基本合理,4季度明显存在异常。针对上述异常问题,我们再次与企业负责人及财务人员进行第二次约谈。通过宣传国家税收政策法规,向企业说明,纳税评估是鉴于企业纳税申报之后税务稽查之前的一种税务内部管理行为,目的是促进纳税人真实、准确、合法地进行纳税申报。企业终于消除了顾虑,天后企业如实说明了的原因:由于近几年企业经营不景气,外欠款过大,资金紧张,怕出现税款过大,无力缴纳,影响税务机关正常入库率,因此,公司10-12月从外地取得了3份虚构经济业务的运输发票,金额合计665314元,抵扣税款46572元。为争取宽大处理,企业要求先进行自查,然后再补缴税款和滞纳金。评估结果的处理经过企业财务人员计算和税务人员核实后,企业重新审定了生产成本,主动将虚假抵扣的税款作了补充申报,补交增值税及滞纳金48337.25元,调减了所得税亏损额713742元,并在账务上作了相关账务调整。案例点评(一)对企业纳税申报资料的纳税评估,要对评估企业所属行业和企业特征进行分析,了解行业特点,熟悉行业财务制度,掌握行业税收政策,必须结合企业的会计报表与企业的基础信息资料等进行综合分析,才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二)在施行税务约谈时,要善于在约谈中发现问题,不能墨守成规。消除纳税疑点的依据是取证(特别是书面与外来证据),不能仅凭纳税人的口头解释就作为消除疑点的依据,以保证约谈的质量。必要时,还须上门实地核查或进行第二次约谈,以取得充足的证据来证明存在的问题或作为消除疑点的依据。约谈工作结束后,还要做好监督补税入库的工作,以保证评估约谈工作的成果落到实处。(三)评估发现问题后,调查取证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