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生活的环境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细胞生活的环境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细胞生活的环境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细胞生活的环境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细胞生活的环境人教版必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3:稳态与环境,本模块主要章节,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章植物的激素调节,第4章种群和群落,第5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6章生态环境的保护,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无论是在冰天雪地还是在炼钢炉前体温都是37左右这是为什么大量出汗或严重腹泻时,需要及时补充含盐的水,这又是为什么?,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人体通过自身的调节,问题探讨,(1)细胞名称?(2)它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3)细胞与它所生活环境之间有何关系?,草履虫,养料、氧气,代谢废物,外界水环境,问题探讨,(1)细胞名称?(2)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3)细胞与它所生活环境之间有何关系?,血细胞,血浆,养料、氧气,代谢废物,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的比较,水环境中,直接从水中获得所需要的养料和氧气,并把代谢的废物直接排到水中,血浆中,?,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1.体液的概念: 人体内含有大量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体液,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外液,(1/3) (内环境),(2/3),(60%G),血浆,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观察血液的组成,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浆,(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血液的液体部分,血液,血浆:血浆是血液中的液体成分,90%以上是水,其中含有数千种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质、糖类、各种盐类、氨基酸、维生素、激素、抗体和各种细胞代谢产物等。,血细胞,红细胞:数量最多,具有运输氧的功能,还能运输一部分的二氧化碳白细胞:数量较少,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小板:数量最少,体积小,形状不规则,具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淋巴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直接生活的环境,?,胃肠内的液体是机体内环境吗?,(机体外环境:呼吸道、消化道、肺泡腔、尿道),注意:跟外界相通的管道所分泌出来的液体不算内环境。,人的消化道、呼吸道、尿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相通的环境,故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属于内环境。,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三者的关系,CO2和代谢废物,小结:内环境的主要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血浆,组织液,淋巴,双向渗透,细胞,O2和营养物质,单向渗透,透过毛细血管,透过毛细淋巴管,内环境,淋巴循环,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血细胞,毛细血管壁细胞,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组织液,淋巴,血浆,细胞名称,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3.人体内环境的概念,人体内环境是指人体内的细胞生存的液体环境,也就是指细胞外液。,体内的一些液体如尿液、泪液、消化液等不是细胞外液。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内环境是相对于外界环境提出,细胞外液是相对于动物和人的细胞内液提出的。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归纳与整理内环境属于多细胞动物的一个概念,单细胞生物无所谓内环境。正常内环境中必定有活细胞存在。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泪腺等有孔道与外界相通的结构中的液体应视为外部环境。,细胞外液,4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1)指出图中所指部位名称_;表示为组织间隙的_;表示在毛细血管内的_;表示在淋巴管内的_。(2)以上 合称_液,它构成了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组织细胞,组织液,血浆,淋巴液,细胞外,内环境,D,思考?,单细胞动物草履虫可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但人体的组织细胞直接处于外界环境中就会死亡,这是为什么?,二、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差别,1.细胞外液的成分,血浆的化学成分,血浆,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气体,调节物质,(水、无机盐、蛋白质、葡萄糖等),(尿素等),(、等),(胰岛素等),注意: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血浆大体相同相同,但血浆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淋巴和组织液中蛋白质的含量较少。,思考:白细胞、呼吸酶、血红蛋白是否属于细胞外液的成分?,内环境成分的判断方法:,1.判断依据:看物质是存在于细胞内还是细胞外,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2.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营养成分:O2、水、无机盐、葡萄糖、维生素、 甘油、脂肪酸等。代谢产物:激素、抗体、组织胺、神经递质等。代谢废物:CO2、尿素等。,3.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血液中的血细胞、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以及细胞内的各种成分如血红蛋白、载体蛋白、过氧化氢酶等各种胞内酶。,归纳,组织液,血浆,海水,钠,钠,钠,氯,氯,氯,HCO3,HCO3,生命起源于海洋,三、细胞外液的的理化性质,1.渗透压的概念: 简单地说,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1)渗透压,(770KPa),凡是溶液都有渗透压,2.正常值:,37时,人的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的渗透压,3.渗透压的大小: 取决于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对水的吸引力越大,溶液渗透压越高;反之亦然,渗透压只与单位体积中溶质的分子数或离子数有关,而与其大小无关。,4.影响因素:,1.血浆渗透压 :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2.细胞外液渗透压 : 90%来自Na+和Cl-,(2)酸碱度,血液酸碱度的调节,在缓冲物质的调节下始终维持在7.357.45之间; 血液中含有许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缓冲物质,每一对缓冲物质都是由一种弱酸和相应的一种强碱盐组成的,如H2CO3/NaHCO3 , NaH2PO4/Na2HPO4,缓冲对的作用(以H2CO3/NaHCO3为例),( 7.357.45 ),血浆,H2CO3 /,NaHCO3,乳酸,CO2 + H2O,肾脏排出体外,碳酸钠,碳酸氢钠,由肾脏排出,呼吸,NaH2PO4 Na 2 HPO 4,三、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外界环境中的物质,体 内 细 胞,食 物消化系统,内环境,四.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第二关:1、人和动物的新陈代谢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A 消化道内 B 血液; C 细胞内; D 肾脏内2、人的表皮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是一种:A 直接交换; B 间接交换;C 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 D 通过体液进行交换。,3.口腔上皮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指() A淋巴液B组织液 C血浆D唾液,4、下列各项中,能看作是进入内环境的是 A 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受精 B 牛奶喝进胃中 C 注射胰岛素 D 血液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中,C,下图为高等动物的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的物质 交换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必须通过消化系统才能完成 B细胞与内环境交换的为养料和氧气 C人体的体液包括内环境和细胞外液 D.可表述为: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直接进 行物质交换,B,1.动物和人的新陈代谢主要发生在( )A.内环境 B.细胞内 C.消化道内 D.肾小体内2.高等动物和人的脑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通过( )A.细胞液 B.血液 C.内环境 D.组织液3.血浆中的水来自( )A.组织液 B.血液.消化道 C.淋巴.组织液 D.消化道.组织液.淋巴4.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内环境是( )A.血液和组织液 B.组织液和淋巴C.淋巴和血液 D .血浆,B,C,D,D,5、人体内环境中不可以发生的生理过程( )A血浆蛋白和血红蛋白的结合B丙酮酸的氧化分解,产生CO2和H2OC抗体和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D食物中淀粉经过消化,最终形成葡萄糖,ABD,6.在下列物质中,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A.血红蛋白 B.葡萄糖 C.CO2和水 D.氨基酸7.给毛细血管细胞提供营养的是( )A.血液 B.组织液 C.血液和组织液 D.血浆和组织液8.构成人体的各种液体中,能直接相互渗透转变的是( )A.血浆与淋巴 B.组织液与淋巴C.血浆与组织液 D.血浆.组织液.淋巴三者之间9.请写出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并用箭头标明各成分之间的关系.,A,D,c,10、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 血浆量增加 B 组织液增加 C 组织液减少 D 淋巴减少,B,毛细血管壁在正常情况下,只允许水、葡萄糖、无机盐等小分子透出进入细胞间隙,形成组织液。但当毛细血管受过敏反应的影响通透性增加时,原来应留在血管中的血液中的血液大分子蛋白质也能透出细胞间隙,组织液的浓度就会增加,渗透压提高,水渗出增多,导致组织液有所增加。,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1。营养不良,血浆蛋白低,水分的渗出增多,组织液增多。 2。淋巴回流受阻,组织液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