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亿库教育网 http:/www.eku.cc第19课 桃花源记教学目标1.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2.熟读并背诵全文,品味简洁而蕴涵丰富的语言。3.正确看待作者的社会理想。教学重点同教学目标。教学难点文章虚景实写的方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我们常把理想中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地方称为什么?(板书:世外桃源)相传有一群人在秦朝时躲进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从那时候起,这群人就世世代代在这里生活,直到东晋末年才被一个渔人发现。这个隐匿了五六百年的神秘地方就是桃花源。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为什么千百年来它一直吸引着人们,具有如此长久的魅力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跟随东晋大诗人陶渊明,踏上快乐的“桃源之旅”吧!(板书标题,作者)二、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见教学设计一)。三、老师范读课文,指导学生朗读课文。要求:句读分明,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畅,注意音韵优美。四、对照注释,理解课文。五、文章简析。第1段,写渔人偶逢桃花林。第2段,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及所见到的美好景象。第3段,写渔人在桃花源受到的热情款待。第4、5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太守寻而不得和刘子骥往而无果。从文章各段的叙述看,第1、4、5段是略写,只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起因、结果,与第2、3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突出故事的传奇色彩和神秘感。第2、3两段详写了桃花源中安乐自由的生活环境和热情淳朴的社会风尚。如详写这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写了良田、美池、桑竹,“阡陌交通”和鸡犬之声,有声有色地描绘了一个和平宁静的社会环境;详写桃花源中人对渔人的热情款待和与渔人的诚恳交谈,表现出这里没有战乱,没有剥削压迫,民情淳朴,是一个令作者向往的自由幸福的理想社会,充分表达了文章的中心意思。六、找出文中令人产生疑惑的地方,理解本文层层设疑的写法和好处。1.发现桃源过程离奇(令人生疑)。2.进入桃花源的情况奇(令人生疑)。3.桃花源之景奇(令人生疑)。4.“不复出焉”的经历奇(令人生疑)。5.终难问津的结局奇(令人生疑)。作者采用层层设疑的写法,将本文写成一个似有似无的仙境,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兴趣,引人入胜。七、作业。背诵全文。第二课时一、请同学复述课文。二、请同学对课文进行评价。1.这是一篇内容新奇、文字优美的散文。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从渔人发现桃花源的情况写起,第2、3自然段是全篇的中心,先着重写渔人看到的景象,后写渔人了解到的内情。最后两段写桃花源一现而转瞬即逝的奇特情况,使桃花源蒙上神秘的色彩,如真似幻,可望而不可即。2.作者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创造了一个远离人世的理想境界。这个理想境界通过作者的笔,写得又真实又虚幻。同是桃花源,真实的一面,写得自然真切,且充满人情味;虚幻的一面写得迷离恍惚,若隐若现,无从追寻。这两方面的结合,更加突出了桃源仙境的美妙,是浪漫与现实的有机结合。3.文章描写景物,能够用很少笔墨做到生动逼真优美。例如写通向桃花源的路,是“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桃花源内,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我们读了,会感到其中的诗情画意,仿佛置身于美好的意境之中了。4.作者的语言也有自己的特色,不雕琢,不藻饰,简洁平易,淳朴自然。用这种风格的语言记事写景,使得整个桃花源亲切而真实,给人以美的陶冶。三、深入研讨课文。1.桃源胜境究竟在什么地方?是真有实景还是纯属虚构?作者为什么要虚构?本文纯属虚构。作者虚构这个故事是为了寄托其政治理想。陶渊明生活在东晋末期战乱纷呈的环境里,中年以后,他长期隐居在农村,对农村的现实有更深的了解,对人民的愿望有切身体会,于是构想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在这个社会里,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纷扰,人人各得其所,生活得幸福安康。这是黑暗现实的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来被压迫人民的理想境界。2.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消极避世的思想,有人说桃花源记体现了作者积极的理想追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可让学生讨论,形式不拘一格,可集体讨论,也可分组讨论。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评价,能自圆其说即可。四、延伸阅读桃花源诗,诗文对照阅读,深入体会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的写法。1.教师分发文字资料桃花源诗,并指导学生理解诗意。资料内容如下:桃花源诗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黄绮之商山,伊人亦云逝。往迹浸复湮,来径遂芜废。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清风,高举寻吾契。注释全句意思是秦王朝暴虐无道,造成战乱,贤人们都逃离世间。嬴氏,指秦王朝。天纪,指合理的社会秩序。黄:夏黄公。绮:绮里季。秦末汉初时高士“商山四皓”中的两人。全句意思是桃源中的人就在此时也离开了世间。伊人,指桃源中人。云,语助词,无义。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初进山的路渐渐湮没。迹,足迹,代“路”。来径:来时的路,与“往迹”同指,但角度不同。全句意思是桃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憩:休息。这两句的意思是春天养蚕,丝尽归己;秋天庄稼熟了,也不用缴纳租税。靡,无。全句意思是按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所用的礼器。游诣:游玩。纪历志:岁时的记载。这两句的意思是桃源中人的奇异踪迹从秦末到晋已隐没了五百年,却被渔人在这一天发现了。五百年,约数。敞,开放。神界,仙境。这句意思是桃源中的淳厚风俗跟浮薄的世风,二者本源不同。这句意思是渔人离开不久,它又隐没了,指记中的“遂迷,不复得路”。游方士:游于方内的人,指世俗中人。这句的意思是世俗中人不能测知尘世以外的事。尘嚣,指尘世。言:语助词,无义。契:契合,指志趣相合的人。教师点拨:诗文对读,两者互相配合,共同构成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对立的为作者所向往的理想社会。诗比文更真实全面地反映了桃花源中的社会实况。2.结合诗与文,谈谈你对本文“虚景实写,实中有虚”写法的理解。明确:本文既具有浓烈的浪漫色彩,又有强烈的真实感人的力量。这一方面是因为主题具有现实意义,另一方面是作者始终注意把虚构与现实结合起来,如文章首尾照应,加强了作品的真实性。在虚景实写的同时,又实中有虚,有意留下几处似无非无,似有非有,使人费尽猜想也无从寻求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物业防洪防汛安全培训
- 2025年民间借款合同范本模板
-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 2025薪资劳动合同要注意的问题
- 2025年电缆技术升级合同书
- 2025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商品房租赁合同
- 2025年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模板2
- 2025物业管理服务合同简易版协议书
- 2025机械设备购销合同书(简化版)
- 食品企业管理第一章
- 金融工程重点总结
- 控烟知识培训课件
- 设备的技改和更新管理制度
- GB/T 5453-2025纺织品织物透气性的测定
- 2025年度毛绒玩具采购合同
- 2024年重庆A卷中考满分作文《美不止一个答案》
- 做好基层纪检监察工作措施
- 2025年安徽铜陵市医保局招聘编外聘用人员2人历年自考难、易点模拟试卷(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吉林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考试题库附答案
- 日语专业的毕业论文
- 2025年郑州科技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