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文库苏联的发展历程一、俄国十月革命1.背景(1)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2)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这两个政权,临时政府掌握实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3)1917年4月,流亡国外的列宁回国,受到广大工人和士兵的欢迎。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起义总指挥部:斯莫尔尼宫。(2)时间:1917年11月7日(3)领导人:列宁(4)地点:彼得格勒(5)结果:取得了胜利3.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性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意义: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前苏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措施:(1)1919年,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2)除大工业外,国家对中小工业也宣布实行国有化。(3)在交换方面,政府实行最小限度的商品交易和最大限度的国家分配。(4)实行普及于一切阶级的成年人劳动义务制,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到1921年引起严重的国内危机,1921年,苏俄政府用新经济政策取代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但具体分析起来,不同措施的性质和作用不尽相同。比如,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一切生活必须品均需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等,无疑是保证自卫战争胜利所必须的,具有明显的战时性,并在保证胜利方面起了积极作用。而另一些措施,如把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取消一切商品贸易等,并不是进行自卫战争所绝对必须的。实际上,这些措施主要是为了加快社会主义改造步伐,“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而采取的,因而具有“非常共产主义”性质。这些措施,由于超越了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从而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加剧了战争破坏的严重后果。到1921年春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危机。(二)前苏联新经济政策1.简述:为了克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的危机,苏俄于1921年实行新经济政策。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固定税率的粮食税。随后又在经济领域颁布了一系列措施,这些统称为新经济政策。该政策于1924年斯大林开始社会主义农业集体化和工业化改革结束。2.具体措施:(1)农业方面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按国家规定交纳一定的粮食税,超过税额的余粮归个人所有,大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2)1920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3)在流通方面,1921年5月,苏维埃政权通过关于交换的法令,宣布实行产品交换。国家通过合作社组织工业品同农民手中余粮直接交换。同时,允许私人在地方范围内进行商业往来。(4)在工业方面,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厂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而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兴办的企业则允许私人经营。1920年11月,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4.评价:新经济政策的实行,重新建立了工业与农业之间正常的经济联系,巩固了工人阶级同农民的联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受到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的欢迎,使1921年的危机迅速得到克服。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传统观念的一次重大突破:首先是利用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其次是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和程度上恢复和发展,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从上述两个特征来看,新经济政策的实质乃是无产阶级国家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和方法,发展社会生产力,加强工农联盟,通过社会主义成份和资本主义成份的经济竞赛,最后战胜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列宁说,实行新经济政策“并不改变工人国家的实质,然而却根本改变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方法和形式”。2.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斯大林)(1)苏联的工业化:19281933年,苏联人民在斯大林的领导下,先后完成了第一、第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2)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制定。特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形成背景: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评价: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具有严重的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的状况;第三,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启示:1.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遵循客观经济规律。三、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改革1956-1964年1背景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显露,农业问题尤为严重.2措施农业开垦荒地,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用收购制代替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牺畜。将拖拉机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工业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3 评价1、揭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序幕,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定成效。2、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原有体制上的修修补补。3、提出“20内建成社会主义”的目标,脱离了实际。4、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5、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勃列日涅夫改革1965-1975年(勃列日涅夫改革实际上1975年之后不再进行)1背景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局面,继续进行经济改革2措施工业推行新经济体制:注意用价值规律,扩大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自主权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指标提高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3局限性(1)错误认为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社会。(2)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架,后期趋于保守,停滞不前。(3)与美国的军备竞赛日益加剧,带来负面影响。4.失败:20世纪80年代初,经济全面滑坡戈尔巴乔夫 1985年-1991年1、时间:1985年2、改革背景:苏联经济全面滑坡指导思想: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内容:3、改革内容:(1)经济领域: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经济方法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2)加速发展战略重点:重点放在重工业上(3)经济改革陷入困境,把改革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4、改革的后果:(1)原本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改革中阻力重重,以致改革效果不佳。(2)改革陷入困境,经济继续滑坡。(3)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比较相同: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736-2024野生动物保护繁育象
- 2024年度山西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自我提分评估(附答案)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学综合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碱锰电池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新条令.新亮点-内务条令解读
- 2024年度卫生间工程承建协议
- 基建类和生产类标准差异条款
- 2024宾馆租赁与管理协议
- 2024年产品销售与购买具体协议
-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8课《刘胡兰》精美课件
- 正片大片-新片速递
- GB_T 4857.23-2021 包装 运输包装件基本试验 第23部分:垂直随机振动试验方法(高清-现行)
- 雪铁龙世嘉用户使用手册
- 学生操行扣分记录统计表
- 服装专业英语综合词汇
- FIT与PPM转换
- 灯饰中英文术语
- 提高出院病案7天回收率PDCA持续改进方案
- 施工方案及施工三措
- 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情境的创设与利用案例1
- 《大数据导论通识课版》PPT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