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标本采集注意事项细则.docx_第1页
检验科标本采集注意事项细则.docx_第2页
检验科标本采集注意事项细则.docx_第3页
检验科标本采集注意事项细则.docx_第4页
检验科标本采集注意事项细则.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检验科标本采集注意事项细则一、血液检验1 病人的准备做血液检验项目检验的病人,一般要求采血前禁食1214小时,采血的前一天避免吃高脂肪、高蛋白类食物,避免饮酒。否则,会引起血脂及某些血清酶结果升高,甚至血清出现混浊,影响整个检验结果;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的病人,应遵医嘱在试验前3天给予适量的碳水化学物饮食,有利于取得正确的结果;2 采血时间血液生化检验一般要求早晨空腹安静时采血。因为体内的各种化学成份受许多因素调节:如饮食后大量葡萄糖及脂类物质吸收入血,使血糖和血脂上升,游离脂肪酸及无机磷降低;运动后会使乳酸、丙酮酸、乳酸脱氢酶、转氨酶、肌酸激酶等升高,血糖降低;昼夜变化大的成份有皮质醇、血清铁、胆红素等;日间变化大的主要是代谢废物成份如尿素、尿酸等;大量饮水可致血液稀释等等。所以,做血液生化检验时应掌握好采血时间。但是,对重症昏迷或急症病例,可随时采血送检糖、钾、钠、钙、血气分析、淀粉酶等项目。但在输液时采血应避免送检项目受输液成份的影响,如输液中补钾、补糖、补硷时送检,对血钾、血糖、二氧化碳结合力等项目均有影响。3 采血部位成人一般取肘部静脉;婴儿常用颈部静脉、股动脉;刚出生的婴儿可收集脐带血;血气分析一般采动脉血;检验只需微量全血时,成人从耳垂或指尖取血,婴儿从大脚趾或脚跟取血;输液病人采血应避免在输液的同一侧上肢或下肢采血,烧伤患者采血应避免穿剌炎症或水肿部,以免影响结果。4 采血操作及送检的注意事项41 采血器械:采血用的注射器、试管必须干燥清洁。注射器及针头不宜用酒精消毒。目前多用一次性注射器及试管。42 采血操作:必须按无菌操作,采血部位皮肤必须干燥,止血带不可缚扎过久,抽血时速度不可过快,以免血细胞破裂,采血后应卸下针头再将血液沿管壁徐徐注入试管内。43 防止气体逸散:采集血气分析样本,抽血时注射器内不能有空泡,抽出后立即用小橡皮密封针头,隔绝空气。44 防止分解及自身变化:采血后应尽快送检。因血液中有些化学成份于离体后极易分解,使其含量改变,如血糖及酶类测定,时间过久,血细胞酵解可使血糖下降,酶活力变化等。有些化学成份在细胞内外相差悬株,离体时间过长,细胞内外浓度会发生变化,影响测定结果。如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电解质等。45 防止污染:有些检查项目要求极严格,其采血器具及标本容器必须经过化学清洁。如血氨、铜、锌、铁等项目,因其含量极低,稍有污染即影响结果。作淀粉酶测定时,要防止唾液污染,因唾液中含有大量的淀粉酶,污染后会引起假性淀粉酶升高。46 防止溶血:作各类生化检验,要防止血细胞破裂溶血,因溶血引起细胞内外浓度改变,可使钾、胆红素、氯化物、无机磷、ALT、AST、LDH等升高,钠、钙、AKP等降低,溶血对某些实验的反应过程干扰:如血红蛋白可直接抑制脂肪酶的活性,使脂肪酶降低。溶血可影响呈色反应终点为红色的实验,如酶法测定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胆红素的重氮反应、尿素的二乙酰肟法等。5 抗凝剂的选择生化检验大部份项目都采用血清,但有些项目需用血浆或全血,采集的血液必须加入抗凝剂。抗凝剂的种类较多,如选择不当,亦会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下面介绍几种生化检验常用的抗凝剂及其用途:51 肝素锂:常用于血流变、及多数生化检测项目如:电解质、血清酶学测定、血气分析、血氨等测定。52 二乙胺四乙酸钠盐(EDTA-K2):用于血液细胞学检查,不能用于钙、钠、及含氮物质的测定,对淀粉酶、肌酸激酶、AKP、ACP、5-核苷酸酶等可抑制,对丙酮酸激酶有明显升高的作用。53枸橼酸钠用于血沉测定及凝血因子的测定。二、尿液检验1尿液常规检验可取随机尿,但取晨尿为最佳,置干燥、清洁的容器中送检。2尿蛋白定量应用甲苯为防腐剂取24小时尿送检。三、粪便检验1排便后,挑取有脓血、粘液部分的粪便约2?38(液状粪便则取絮状物),2标本应盛于不吸水的干燥、清洁容器中送检。3应在排便后1小时内送检。四、微生物学检验标本的采集1标本采集基本原则11 尽量在抗菌药物使用前采集标本。12标本采集时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或避免机体正常菌群及其他杂菌污染。13标本采集后立即送至实验室,床旁接种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14盛标本容器须经灭菌处理,但不得使用消毒剂。15送检标本应注明来源和检验目的,使实验室能正确选用相应的培养基和适宜的培养环境,必要时应注明选用何种抗菌药物。2常见医院感染标本送检方法21血液与骨髓通常采血部位为肘静脉。疑似细菌性心内膜炎时,以肘动脉或股动脉采血为宜。切忌在静滴抗菌药物的静脉处采取血标本。采血部位的局部皮肤应严格消毒。将采集的血液注入血培养基前,应更换针头或过火消毒针头。血培养瓶应在避光室温中保存,不必置冰箱保贮。每次采血量成人5一10ml,婴幼儿l一5ml,培养基与血液之比以 lO:1为宜,以稀释血液中的抗生素、抗体等杀菌物质。怀疑菌血症应尽早采血,体温上升阶段采血可提高阳性率,但要防止因等待而延误时机。对已用抗菌药物而又不能停药者,可在下次用药前采血。每例至少采血两次,间隔05一lh,以利于提高阳性率和区分感染菌与皮肤污染菌。对疑为细菌性骨髓炎或伤寒病人,在病灶部位或髂前(后)上棘处严格消毒后抽取骨髓lml作增菌培养。22尿液中段尿:女性采样前应先用肥皂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外阴部及尿道口;男性须翻转包皮冲洗,用O1新洁尔灭消毒尿道口灭菌纱布擦干后收集标本。导尿管导尿采样可减少污染。对留置导尿者,可用碘酒消毒尿道口处的导尿管壁,用空针细针头斜穿管壁抽吸尿液。或消毒后解开接口,弃去导尿管前段尿被、留无污染的膀胱内尿液数毫升送检。不可从集尿袋的下端管口留取标本。尿厌氧菌培养,或婴幼儿中段尿采集困难,或培养结果与病情不符时,可经耻骨上皮肤穿刺采集无污染的膀肮内尿液。送检标本以晨起第一次尿液为佳。室温下尿标本耽搁稍久,可致尿内细菌浓度明显增加而影响病原菌与污染菌的区分。不能立即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23痰液咳痰:清水反复漱口后用力咳嗽,从呼吸这深部咳出新鲜痰液于无菌容器送检。痰量极少者可用45lO氯化钠液雾化吸入导痰。对咳嗽乏力或昏迷病人,可用吸痰管经鼻腔或口腔抵达气管腔内吸引痰液。用纤维支气管镜可直接在病灶部位采集高浓度的感染病原菌,但不能完全避免咽喉部正常菌群污染。双侧肺部感染伴人工气道如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思者,可用吸痰管经人工气道估插至肺支气管水平吸引痰液。对重症、难治、或伴免疫抑制、或疑似厌氧菌引起的医院内肺部感染可采用环甲膜穿刺经气管吸引(TTA)、经胸壁穿刺肺吸引(LA)、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作防污染双套管毛刷(PSB)或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无口咽部菌群污染的痰液,进行精确的感染病原学诊断。痰标本不能及时送检者,可暂存4冰箱。室温下延搁数小时,定植于口咽部的非致病菌呈过度生长,而肺炎球菌、葡萄球菌和流感杆菌检出率则明显下降。24伤口、烧伤创面与脓液无菌生理盐水擦洗病灶表面后用棉拭于取病灶深部的脓液和分泌物,置运送培养基内送检。对未渍破的脓肿宜用碘酒、酒精消毒皮肤后,以无菌注射器抽取脓液送检:也可于切开排脓时用无菌棉拭子采样。25粪便排便后,挑取有脓血、粘液部分的粪便约2?38(液状粪便则取絮状物),盛于灭菌广口瓶或蜡纸盒送检。用棉拭挑取粪便插入Cnry?BLair运送培养基或PH70的磷酸盐甘油中送检,可提高病原菌检出率对不易获取粪便者或婴幼儿,可用宜肠拭于(又称肛拭)采集。将拭子前端用无菌甘油水湿润然后插入肛门约4?5cm(幼儿约2?3cm)处,轻轻旋转擦取宜肠表面粘液后退出置运送培养基内送检。26咽拭、口腔拭子病人清水嗽口后由检查者将其舌外拉使悬雍垂尽可能向外牵引,锦拭子越过舌根到咽后壁或悬雍垂的后侧,反复擦拭数次,插入运送培养基。棉拭子应避免触及舌、口腔粘膜和唾液。对化脓性扁桃体炎或口腔念珠菌病,用棉拭子在病灶部位擦拭数次即可。27浆膜腔积液、脑脊液浆膜腔积液包括胸水、腹水如心包液、关节液和鞘膜液等以严格无菌操作抽取数毫升液体置无菌试管或小瓶送检。对易自凝的标本可添加抗凝剂。严格无菌操作下采取脑脊液数毫升于无菌试管。标本采集后应立即送检,以防细菌死亡。疑似有脑膜炎奈瑟菌时,应注意保暖,不可置冰箱保存。28生殖道标本根据不同感染种类和病变特征采集不同的标本。采集尿道标本时,先用生理盐水局部清洗,以无菌棉拭子插入尿道口 l一2cm停留十余秒钟。轻轻旋转拭子后退出对外阴部糜烂、溃疡者,生理盐水清洗后用棉拭子擦取病灶边缘的分泌物。阴道和官颈口分泌物须在窥阴器下用长棉拭采集。子宫内分泌物需用无菌导管抽取导管外套一层保护膜,插入子宫后再刺穿该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