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庆来学校.ppt_第1页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庆来学校.ppt_第2页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庆来学校.ppt_第3页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庆来学校.ppt_第4页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庆来学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地球和经纬网及其应用 庆来学校 蒋自波 考纲要求 赤道半径 6378KM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表面积 5 1亿平方千米 一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 不规则的椭球体且南北半球不对称 极半径 6356KM 地轴 南极点 北极点 地心 北极星 基本的点线圈概念 赤道 黄赤交角 二 地球仪 为了便于认识地球 人们仿造地球的形状 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制作了地球的模型 一 经线 纬线 经度 纬度 1 经线 连接南北极的线 特点 半圆圈 相对经线 经线圈 平分地球 所有经线等长 指示南北方向 提示 经线也叫子午线 通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2 纬线 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特点 除极点外都是圆圈 长度不等 指示东西方向 提示 赤道最长约4万KM 极点为0 纬度60度处为赤道的1 2 A 0 3 纬度是线面角0 90 NS以赤道为起点 往北为北纬 往南为南纬 4 经度是二面角0 180 EW以0 经线为起点 往东为东经度 往西为西经度 S1 S R1 R COS S1 SCOS R1 RCOS 0 N S 纬度的划分 0o 越向北度数越大 越向南度数越大 结合纬度递变规律可判定南北方向 90o 低纬度 中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高纬度 90o 高中低纬度和五带的划分 0o 10o 10o 20o 20o 30o 30o 180o 180o 本初子午线 西经 东经 越往西度数越大 越往东度数越大 经线度数规律 S N W E 15oE 15oW 60oE 45oE 30oE 30oW 45oW 60oW 0o 本初子午线 90oE 90oW 0度以西是 经 以东是 经180以西是 经 以东是 经 西 东 东 西 0o 10o 10o 20o 20o 30o 30o 180o 180o 本初子午线 经线度数规律 160o 东半球 W W W W E E E E E 西经度东半球 6 东西半球划分 20W o 160 E 东半球 20 W 0 160 E 西半球 20 W 180 160 E 往东 侧视图 20 W 北极 南极 南极 160 E 160 E 北极 西半球 东半球 东半球 200W 向东 00 1600E 东经占多 西半球 200W 向西 1800 1600E 西经占多 0o 180o 20oW 160oE 西半球 东半球 6 东西半球划分 从极地上空看 北极上空看 南极上空看 20oW 160oE 180o 0o 东半球 西半球 三 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三 经纬网的综合应用 2 进行区域定位 1 确定地理坐标 3 确定方向 4 两点间实地距离的计算 5 比较面积大小和比例尺大小 6 两地间最短航线方向的判断 最短距离 1 确定地理坐标 确定地球表面任一点的地理位置 确定地理位置不仅要看经度和纬度 还要正确区分东经度和西经度 南纬度和北纬度 同一地点的地理坐标 在不同的投影图上表示出来也会有所不同 2 读图 2 A地在南北半球的 半球 东西半球的 半球 地理坐标是 习题训练 读图 1 A地在南北半球的 半球 东西半球的 半球 地理坐标是 北 东 南 西 20 N 90 E 20 S 60 W 判读各点的地理坐标 40 N 80 W 30 S 30 W 30 S 170 W 重要纬线 重要经线 重要特征区域和主要国家的位置与经纬线的关系 形象记忆重要特征区域和主要国家的轮廓特征 抽象记忆空间定位点的地理坐标 熟悉境内重要地理事物分布特征 从而构建起这些重要特征区域和主要国家的 心理地图 2 进行区域定位 重要特征区域的经纬度 其他 如麦哲伦海峡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好望角 考纲规定的八个国家的经纬度和大陆轮廓 3 确定方向 用经纬网可准确地确定方向 其基本规律是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试试看 请问下面每题中A在B的什么方向 1 A 10 N 90 E B 0 150 E 2 A 20 S 170 W B 78 N 180 3 A 56 N 75 W B 86 S 100 E 4 A 56 N 75 W B 86 S 110 E 5 A 56 N 75 W B 90 N 110 E 6 A 56 N 75 W B 90 S 110 E 7 西北 东南 西北 东北 正南 正北 东北 1 依据经度判断东西方向 应用 劣弧定向 法 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东经 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 经度数值小的在西面 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同是西经 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面 经度数值大的在西面 两个相比较的地点分别为东经和西经 两地经度数和 180 东经度的地点在东面 两地经度数和 180 西经度的地点在东面 两地经度数和 180 不分东西 2 根据两地纬度判断南北方向 若两地都是北纬 则纬度数值大的地点位置偏北 数值小的地点位置偏南 若两地都是南纬 则纬度数值小的地点位置偏北 数值大的地点位置偏南 若两地中的一地为北纬 另一地为南纬 则北纬的地点位置偏北 南纬的地点位置偏南 北极点是地球上最北地点 它四周都是南方 南极点则相反 3 用经纬网确定两点相互方位时 应注意的问题 位于同一经线上两点为正南 正北关系 位于同一纬线上两点为正东 正西关系 东西方向是相对的 理论上没有最东 最西地点 若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 在确定两点间的方位时 先看两点所在经线 确定是哪点在东 哪点在西 再看两点所在纬线 确定哪点在南 哪点在北 然后把此两点结合在一起 即可确定两点之间的相互方向 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 判断东西方向的最简捷方法是 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上 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 箭尾为西 箭首为东 判断南北方向的最简捷方法是 两个相比较的地点越接近北极点的越偏北 反之越接近南极点的越偏南 1 下面四幅图中A在B的方向排列正确的是 A 西北 东北 西南 西北B 西北 西北 西南 东北C 西南 东北 西北 西北D 东北 西北 西北 西南 B 试试看 探究一 家住弥勒 24 N 103 E 的你假期来了 想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打算一直向北出发看看沿途的风景 请问最终你能到达哪里 能回到原地吗 北极点只有正南方 南极点只有正北方 北极点 4 两点间实地距离的量算 1 纬度与距离 所有经线都等长 长度为赤道长度的一半 即约2万千米 任何一条经线上 纬度1 弧长约为111千米 2 经度与距离 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长约4万千米 2 R赤 2 6378千米 赤道上经度1 弧长约为111千米 任意一条纬线上经度l 弧长约为111千米 cos 指所求纬线的纬度 南北纬60 纬线长度是赤道的一半 任意一条纬线 纬度为 上 经度相差n 的纬线线段长度为111千米 cos n 探究二 A 一个人从A点 赤道上 出发 先向正北走1110KM 再向正西走1110KM 再向正南走1110KM 再向正东走1110KM 请问他最终能回到原点吗 如果不能 最终到达的地方在出发点的什么方向 不能正西 5 比较面积大小和比例尺大小 在经纬网地图上 根据经纬线组成的网络可大致判断区域面积的大小 在经纬线都是直线的经纬网图上 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 其纬度越高 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小 比例尺越大 纬度越低 表示的实际范围就越大 比例尺越小 在纬度大致相同的情况下 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越多 表示的范围就越大 比例尺越小 区域所跨的经纬度越少 表示的范围就越小 比例尺越大 跨经 纬 度相同的地图 纬度越高 所表示的范围越小 甲 乙 甲 乙 判读面积 右图中画斜线的四块假想地 面积最大的是 D 30 60 1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叙述是 A 所有经线都与本初子午线平行 B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 所有的经线圈和纬线圈都能平分地球 D 纬度越低 纬线圈越长2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正确叙述是 A 所有经线的长度皆相等 B 所有纬线均不等长 C 180 经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 D 45 纬度的长度是0 纬线的一半 BD AC 3 如图 甲在乙的 方向 4 比较甲 乙面积的大小是甲 乙 东南 两地间最短距离即过这两地大圆的劣弧长度 注 所谓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相交的圆 1 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 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 最短航程过两极点 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同位于北半球 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 过极点后 再向南 同位于南半球 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 过极点后 再向北 两地位于不同半球 这时需要讨论 要看过北极点的为劣弧 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 确定后 再讨论 6 两地间最短航线方向的判断 最短距离 探究点 两地间最近航线方向的判断 最短距离 两地间最短距离即为过这两地大圆的劣弧长度 1 若两地经度差等于180 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 最短航程过两极点 具体又分为三种情况 同位于北半球 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北 过极点后 再向南 同位于南半球 最近航程一定是先向南 过极点后 再向北 两地位于不同半球 这时需要讨论 要看过北极点的为劣弧 还是过南极点的为劣弧 确定后 再讨论 两地如果位于同一经线圈赤道 理论上可走任意方向的大圆 但实际走过北极的大圆要近 2 两地经度差不等于180 则过两点的大圆不是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