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21《醉翁亭记》(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1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1《醉翁亭记》(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2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21《醉翁亭记》(第2课时)教案(新版)苏教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醉翁亭记课题二十一醉翁亭记课时 2 课时(总第 课时)科任教师授课时间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层次;体味作者感情;学习本文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以及与民同乐的情怀。重难点重点:理解作者的政治理想和复杂情感;理解本文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难点:理解本文从“乐”和“醉”所抒发的政治理想。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2分钟)(一)导入新课(二)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写作内容、层次。2、体味作者写作感情。3、学习本文写作方法。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15分钟左右)自学提纲:1、贯穿全文、最能表现作者情感的是哪个字?作者围绕“乐”字写了哪些景和事?找出含有乐的句子,看看写了哪几种乐?2、找出文中一议论语句,说说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含义3、如何看待他的醉与乐?他的“醉”与“乐”之间有什么样的联系? 4、你认为文章结构有何特点?本文写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本文写景上有何特色?学生自学,对疑难问题做批注。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分钟左右)(一)、组内互探 (二)、师生互探1、乐;课文第一段写了醉翁亭四周的山水之景;第二段写了醉翁亭所在的山间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表现出山水之美,显示出山水之乐、第三段写人: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 、太守醉; 第四段写归来:太守归、宾客从、游人去、禽鸟乐。山水之乐 宴酣之乐 禽鸟之乐 游人之乐 太守之乐 2、“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分析了不同层次的乐,鸟乐是本能享受山水之乐。宾客的乐是随从太守而乐,境界不高。只有乐其乐与民同乐才是最高层次的乐。进而点明太守不仅乐于山水。更重要的在于与民同乐这一文章主旨。也含蓄地表明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卒章显志”这是古人常用的一种写作手法。3、为景而醉,为人而醉,为情而醉;太守的“乐”有目接山水之乐而乐,耳听禽鸟之声而乐,眼见滁州游人之乐而乐。也包含看到自己的政绩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快乐无比,也更沉醉与民同乐之中;他的“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是为了写“乐”。 4、文章是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提挈全篇。一个“乐”字贯穿全文:山水乐、四时乐、宴酣乐、禽鸟乐、太守乐,讲究结构上的前呼后应;(l)写亭的环境:从远到近(2)写山间之朝暮:从早到晚(3)写山间之四时:从春到冬(4)写宴饮场面:从外到内;写景与抒情相结合。四、小结(2分钟左右)五、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0分钟左右)填空1、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 2、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 3、写山间早晚景色的句子分别是: 4、写春夏秋冬景的句子分别是:5、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是: 6、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7、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 8、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9、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 10、“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11、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六、课外拓展(1分钟左右) 读丰乐亭记,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怀。讨论补充记录讨论补充记录板书设计 二十一、醉翁亭记点明山水之乐山间朝暮四时之景 寄情山水 官民同乐:滁人游 太守宴 众宾欢 太守醉醉归之乐:禽鸟乐 游人乐 太守乐 与民同乐教 学 反 思 注:写教学反思的切入面 根据新课标理念,课堂教学规律、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教学反思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1、教学内容方面:教材处理的合理性;导入、结课的激励性;深层意义的规律有否揭示与发掘。2、教学过程方面:教学程序安排的合理性;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媒体运用的适切性;反馈评价的准确性。3、从课堂管理方面进行反思:班级成员涉及面的广泛性;全班同学学习的积极性;学法指导的经常性;处理偶发事件的应变性。 4、时间安排方面:时间分布的合理性;课内时间的可压缩性。5、学生活动方面:学生活动的能动性;交往状态的合理性;学生心智活动的发展性。6、目标达成方面:学生知识、技能的落实性;学生学会学习的水平性;教师课内教学监控的有效性。 撰写教后录的切入点1、成功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闪光点。如课堂上一个恰当的比喻,教学难点的顺利突破,引人入胜的教学方法。又如一些难忘的教学艺术镜头:新颖精彩的导语,成功的临场发挥,扭转僵局的策略措施2、失败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中的砸锅点。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造成的“吃不了”或“吃不饱”之现象;教学引导的度把握不适,造成的“一问三不知”的僵局;教学方法选择不当,造成的低效等。3、遗漏点:主要是指课堂教学设计中遗漏的一些环节或知识点。如教学衔接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