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用诗词名句增加文学底蕴.doc_第1页
化用诗词名句增加文学底蕴.doc_第2页
化用诗词名句增加文学底蕴.doc_第3页
化用诗词名句增加文学底蕴.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用诗词增添文学底蕴 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我国古代诗歌薪火相传,前人给后人影响,后人运用变化,又造出许许多多美好的句子来,正如宋代朱熹所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之既久,自然纯熟。”这种模仿创造,就是化用。比如李清照夏日绝句中的名句“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化用了屈原国殇中的“子魂魄兮为鬼雄”;李煜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化用了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毛泽东亦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前人诗句一经其点化,往往境界顿然开阔,与原意趣旨大不相同。比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一唱雄鸡天下白”就是化用唐代诗人李贺的诗句“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但李诗抒写的是个人忧怀,毛泽东的词句表现的则是全国人民迎接光明的欣喜之情,其境界超拔得多。 2009年3月1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与采访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说:“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我期待着明年中国和世界都会变得更好。”其中“明年春色倍还人”语出唐朝诗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杜诗抒发怀友思归之离情,表达了对洛阳的万物无比的眷恋和热爱之情。温家宝巧妙化用,给人们带来了融融的暖意和春天的气息。 纵览全国历年优秀作文,不难发现,语言的出彩和深刻的文化思考是大多数文章成功的主要原因。如何才能在作文中做到这两点呢?其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巧妙地化用诗词,用诗词打扮自己作文的语言,用诗词为文章增加文化底蕴,用诗词展示自己的文学素养。在作文中用好诗词的途径很多,或是利用诗词巧拟标题,或是妙用为题记,或是化用诗词故事、意境、结构构思自己的作文。笔者在日常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经常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美文,夯实文化底蕴,提升精神境界,加强古诗名句的积累与梳理,学以致用,适当、巧妙地将所积累的古诗名句运用于作文中,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佳作层出不穷。举例如下: 而我读你,读出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大千世界,深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时间观念,从此我再也不会“凄凄惨惨戚戚”地埋怨光阴一去不复返,而是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前,挖掘柳暗花明的那一个村。尽管病树在前头,但我坚信周围万木春。当然我也有感到失落的时候,因为你的一句“会挽雕弓如满月”,足以让我“暂凭杯酒长精神”。我的前途一路都有阳光,正如你所说的“一江春水流,万点黄花坠”,老骥尚有日行千里的壮志,而我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就更应该拥有“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那一股豪情。(学生习作读你) 闻着书页上的墨香,默默的读着那一排排的文字,品味着其中的情节,为书里的人物命运而欢乐或悲伤,为“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而慨叹,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而高歌,为“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发几声叹惜。这些不就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吗?每当这时,相信你会由衷的感觉到,读书是一种特殊的情趣,让人体味到一种超然的享受。(学生习作读书就是生活) 走过了芳草碧如丝、杨柳依依的早春三月,走过了芙蓉低低蔓立、香樟笑风的仲夏六月;走过了满山枫叶红、菊花瘦黄的孟秋九月,却走不过蒹葭苍苍、小雪纷飞的寒冬十二月。那里,你曾在水一方浅唱一曲采菱歌;那里,你曾在水之湄纱裙飘飘泛涟漪;那里,你曾在水之沚用胭脂染红了黄昏 忘不了,你回眸的一笑,在深冬的蒹葭下,请让我为你谱写一曲白若蒹葭的恋歌(学生习作课文中的爱情) 成功往往在下一个转角,只要你坚持;幸福总是在暴风雨过后,只要你相信。就像在困难中会遇到转折一样,我们也有权利相信:柳暗花明,终有一村。(学生习作柳暗花明) 诗化语言的积累取之于生活这一“活水”。只要做个生活的有心人,我们还是能找到很多作文素材。课内古诗的教学有助于学生诗歌鉴赏常识的积累,有助于作文素材的积累。注重对古诗本身及古诗所蕴涵的文化背景的积累,注重对古代圣贤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感悟,定能使学生受益多多。“人心各异,如同其面”,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是一个小世界,对于生活的感悟也是不同的。只有在生活中多准备些“锦囊”,博采众长,重视积累,才能活学活用,在作文中才能厚积薄发。 当然,在作文中化用古诗名句,前提条件是符合文章思想感情的抒写,我们反对纯粹为了语言出彩和增强文化底蕴而不加选择地胡乱“化用”。 让我们先来欣赏2000年高考满分作文世界因多彩而精彩中间的两段。“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吟咏着徐志摩的佳句,我轻轻掀开文学神秘的面纱。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豪放,李商隐“留得残荷听雨声”的低沉,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旷达,柳永“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各有千秋。所以我说:文学因多彩而精彩。你可以在梅雨潭边感受朱自清笔下的绿色,你也可以在西湖边聆听柳浪与黄莺的对答;你可以“小桥流水人家”,也可以“古道西风瘦马”;你可以手持长剑,独立朔漠,感受“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悲壮,你也可以手握画笔,船头簪花写韵,领略一下“斜风细雨不须归”的闲适。从西域到东海,从朔北到江南,绮丽的风光给世界增添一丝耀眼的亮色。所以,我说,自然因多彩而精彩。原文是从历史、文学、自然、人类无不因“多彩而精彩”四个层次展开论证的,这里选的是中间两个层次。屈指一数,四段文字,一共用了七处引用,而用引用得恰到好处,不仅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而且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不仅让人呼吸到了一股浓浓的书卷气,而且为文章增添了不少亮丽的色彩。五引在结尾。诚信,又回来了不再是“无可奈何花落去”,而是“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希望你不再离去,永远留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