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中学生写作动力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中学)语文教学_第1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中学生写作动力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中学)语文教学_第2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中学生写作动力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中学)语文教学_第3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中学生写作动力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中学)语文教学_第4页
【毕业学位论文】(Word原稿)中学生写作动力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中学)语文教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号: 分 类 号: 密级: 公 开 学校代码: 10636 四川师范大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中学生写作动力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叶 巧 英 学 生 类 别 教 育 硕 士 培 养 单 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指 导 教 师 马正 平 唐代兴 职称 教授 专 业 名 称 学科教学语文 研 究 方 向 (中学)语文教学 论文完成日期 2010 年 9 月 日 2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 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 马正平 唐代兴 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 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一致。如因不符而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 1)已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印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供检索; 2)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有关网络上供阅读、浏览。 本人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3 中学生写作动力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 教育硕士 学科教学(语文)专业 研究生 叶巧英 指导教师 马 正平 唐代兴 【 摘要 】 写作教 学是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却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弱项。一直以来,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在为寻求有效的写作教学而努力探索和实践。从根据文体知识、写作过程研究“怎么写”,到为学生提供写作内容 “写什么”,教育工作者 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当这些研究应用于教学效果都不明显时,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了“为什么写”,即写作动力的开发上。但是,这方面的研究尚不完善,缺乏系统性。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当前中生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分析比较,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和对中学生写作心理的研究,在对写作动力的分析与研究 的基础上,尝试从写作动力的研究及培养途径入手,理论联系实践,对如何培养中学生写作动力进行实践探究,即从写作主体的心理动力、信息动力、操作动力三方面,探求培养高中学生写作动力的途径,解决中 学生写作中的主要问题,即“为什么写” 的问题,变“要我写”、“不能写”为“我要写”、“我能写”,使中学作文教学能科学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动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文章共为三个部分:一是写作动力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意义;二是 高中学生写作心理状态的调查和分析; 三是中学生写作动力的培养途径。其中重点部分写 作信息动力培养途径的研究。该部分从生活和训练两条线分析写作动力的培养途径,试图建立培养中学生写作动力的运行机制。 【关键词】 中学生 写作动力 培养途径 【 of is is of 4 to to to to by it in to to to ie to of is or is to to of of in on of to to do to In I am to to in of in is to to To be to to To to to ,to so as to is up of of of in of of to in to of to on to 【 5 目 录 第一章 中学生写作动力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8 第一节 中学生写作动力的研究的现状 8 一、 中 学 生写作动力培养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8 二、 国内外当代写作教学改革的现状及趋势 9 1. 国外关于写作教学的改革特点及趋势 9 2. 国内写作教学改革现状及趋势 11 第二节 中学生写作动力研究与培养途径探索 的价值和意 12 一、 中学生写作动力研究与培养是写作活动本身的需要 12 二、 写作动力的培养能有效解决中学生 写作心理与写作规律之间的矛 13 第三节 写作动力研究的有关成果 14 一、相关概念界说 14 1. 动机、动力、动力学与写作动力 14 15 二、 写作动力 培养的 理 论依据 16 16 16 17 三、 研究的方法 17 17 分析法 18 18 第二章 高中生写作心理状态的调查和分析 19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方法 19 一、调查的目的 19 二、调查方法 19 (一 )关于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19 (二 )情况说明 19 6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20 一、调查结 果 20 二、分析与思考 22 (一 )动力性困难是当前中学生作文的主要困难之一 22 (二)学生作文中的能力性困难也不容忽视 23 (三 )写作动机功利化 ,学生写作动力不足 23 (四 )学生对作文题目形式、作文题材的态度差异 24 (五 )学生对教师作文指导的期望 24 (六 )作文评改方式对中学生写作的影响 24 第三章 高中生写作动力的激发与培养的策略 26 第一节 积累 弥补内存的贫乏 26 一、在阅读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动力 26 (一)定时定量,培养阅读习惯 26 (二)推荐阅读书目,落实阅读书籍 27 (三)激发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27 (四)读写结合,在阅读中训练学生的写作思维 28 二、生活 写 作的源头活水 31 (一)关注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书写平凡 31 (二)关注社会生活,书写感动和责任 32 第二节 写作 让学生在写作中学会写作 33 一、磨练写作的意志是激发和培养写作动力的有效途径 33 二、以课堂为阵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动力 33 (一)巧设作文题目 34 贴近学社生的生活 34 7 34 34 (二) 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动力 35 1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35 2利用语言诱导创设写作情境 35 发情绪创设写作情境 35 一反三 36 第三节 激励 改变评价方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动力 36 一、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写作过程为中心的评价意识 36 二、评价中给学生鼓励,多层次表扬 37 三、 建立网络化、主体化的评改交流系统 37 四、以满足成就感为契机,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动力 38 第四节 写作动力培养教学的效果 38 一、过去的状态 38 二 、现代的发展 38 结论 40 参考文献 41 致谢 43 附录一: “母亲节”给妈妈的颁奖词教案设计 44 附录二:中学生写作心理状态调查表 49 8 第一章 中学生写作动力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 第一节 中学生写作动力的研究现 状 一、中学生写作动力培养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写作是一种生命的活动,是主体内在精 神和独特个性的自由显现,是生命力、创造力的文字外化。写作,作为 语文学科体系的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特殊而重要的地位,因此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特别是许多一线教师、教研人员为探索高效可行的写作教学途径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颁布以来,全国各地围绕新课标在写作教学方面,更是作出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 但由于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当前的中学作文教学,只重视学生写 作技巧和写作模式的指导和训练,不遵循作文教学规律,轻视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轻视积累,不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好恶,不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教学方法单一。长期以来,教师为教而教,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为写而写 , 学生成了写作傀儡,没有主动权,没有积极性,即使一些不需要命题的周记随笔之类的文章,学生也往往缺乏兴趣和动力而流于形式。这样,学生把写作当成作业任务来完成,没有写作的内驱力,但迫于应试的压力,又不得不写,于是许多学生“为文而文”,没有写作激情,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写作的积极性,作文只有无病呻吟,胡编乱造,作文假话、空 话、套话现象严重, 人造悲剧,历史题材、名人题材泛滥成灾,套式作文比比皆是。 2003 年,教育部颁布了高中新课程标准,为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理念,指明了新方向。新课标在写作教学目标中指出 :“ 写作是 用 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 ” 。可见,写作是学生生 命的需要,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 9 人生,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动力。 “写作行为的发生源于写作主体的主体性建构” 。因此只有将学 1生培养成优化的理想的写作主体时,学生才能在现实社会生活中产生写作的欲望,从而产生写作动力,进而对自己的写作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所以从写作动力培养这一根本性的问题反思中学写作教学的现状,探讨如何培养中学生写作动力的途径,为中学写作教学改革提供借鉴,这无 疑对当前的中学写作教学改革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二、国内外当代写作教学改革的现状及趋势 本人主要通过研读朱绍禹主编的美日苏语文教学,倪文锦、欧阳汝颖主编的语文教育展望和马正平主编的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及其他的一些文献资料,对国外作文教学改革作了一定的研究和总结。 一是对写作教学及其重要性的认识不断提高。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尺度。 2 在西欧教育史上,“写”曾经和“读”、“算”被称作“三基”,即三种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美国从 80 年代开始大中小学的写作教学改革。 1983 年美国教育质量委员会在给当时教育部长贝尔提交的题为国家在危难中,迫切需要教育改革的长篇报告中指出,为了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要求学生写出结构严谨,有说服力的文章”; 美国国家科学院在给国家科学部的报告中,紧急呼吁“为了 21 世纪而教育美国人”,“读、写、算仍是学校今后的基础课程”。 日本在 70 年代中期,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育得到了空前的重 视。在国家课程审议委员会制定的改善的基本方针文件中,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明确指出:“教育内容在精选基本事项的同时,应进一步明确语文教育的立场,以求表达能力的提高”; 进入 21 世纪,日本认识到为了在新的世纪更好的生存,必须对日本中小学生进行“教养教育”,他们认为“国语学科是培育教养的基础,读写能力又是基础的基础”。 可以看出,日 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5 页。 倪文 锦 ,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第 309 页。 转引自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23 页、 24 页。 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 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29 页、 30 页。 10 本的中小学教育是把表达能力、读写能力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上。 德国是一个具有很深文化底蕴的国家,这是与它的教育分不开的,德国政 府历来重视写作教学,语文教学中,无论初中还是高中,作文都是最重要的课程。苏联也是历来重视民族素质的培养,从世界范围普通教育来看,它是最重视写作能力的培养的,而且一贯重视中学作文的教学和改革的研究与实验。 二是写作教学重视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动力。概括地说,西方国家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把写作作为改进自己生活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一些国家从心理上鼓励学生对各种写作充满信心,建立自己鲜明的独创性的风格。美国在语文课标中对教师提出的建议之一是:“鼓励学生对各种目的的写作充满信心,建立自己鲜明的且有 独创性的写作风格,意识到对所写内容认真投入的重要性”。 澳大利亚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我们必须让学生做到:有信心地使用写作经验” 日本认为作文教学有三个重要方面 :“有写作动机”、“有东西可写”、“能够写出来”。 “有写作动机”是指具备写作 3心理动力,“有东西可写”是指信息动力,“能够写出来”是指操作动力。 三动力学原则、过程化原则、教练化原则是国外写作教学方法论改革的发展趋势。 动力学原则是指在作文教学中重视学生作 文心理动力的培养。即写作积极性、主动性、迫切性的培养,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过程化原则是指在激发学生写作动力之后,解决写作思维的问题。对作文中写作思维能力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写作过程的训练来进行的。苏联全国性的作文教学方案,美、德等国家重视学生作文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重视过程训练培养写作能力的表现。 教练化原则就是指教师示范,是写作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当代国外的作文教学改革中,重视作文之前的指导工作。一方面在激发动力上做文章,另一方面就是在作文前教师进行作文过程操作演示。教师结合自己的写给学生讲解写作经验,让 学生向老师学习、模仿写作技能、方法。 综上所述,国外作文教学改革开始重视对写作本质的研究,已有不少 转引自倪文锦 ,欧阳汝颖主编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第 313 314 页。 转引自顾承倩试论中学生写作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华东师范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1 教育家开始重视研究学生写作的自主意识的培养,开始关注培养学生的写作动力的重要性和怎样培养写作动力了。 文体中心,模仿为主。 80 年代初,以钱梦龙、陈功伟等人为代表的“文体中心论”的中学作文教学时代,中学作文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是概括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的问题规范、模式、套路、程序,这种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是建立在模式“模仿”的学习策略基础之上的。这一训 练体系抓住了学生文体写作规范、能力行成过程中由易到难的客观规律,对提高学生文体写作能力非常有效,但却没有遵循写作能力的内在机制,从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动力的产生到思维模式的培养方面去探索。 走出模仿,走向思维。 4自 80 年代初期开始的中学作文教学与训练改革的主要趋势是走出文体中心论,即走出问题规范、文体内容模式的模仿,其基本“走向”有两个,一个是以常青、章熊“分格训练教学法”为代表的走向“心理学 思维学”方向的教学改革,即注重学生的主体素质 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 一个是以周蕴生、于漪等为代表的走向“写作学”方向的教学改革,即注重写作过程的教学与训练,亦即写作基本能力的培养与训练。这一训练体系开始转向对写作主体和写作过程的关注,即重视对学生作文所需要的观察、思维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和学生写作过程能力(写作基本能力: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语言运用)的训练和培养。这一体系第一次使作文教学由传统的模仿熏陶走向理性和科学,但还是处于手段地位,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兴趣的激发和内在需要着手去探索。 走出枯燥,走向趣味。 5写作活动既是一个运用思维的语言 行为过程,也是一个充满情感的语言行为过程。这种情感不仅包括作为写作内容、表达 6对象的写作主题的情感,也包括作为写作积极性的写作兴趣、写作热情。 7到了 90 年代,以兴趣作文教学法、广义发表作文教学法为代表,中学作 8文教学训练改革的主要方向是走出作文教学的单调、枯燥的模式,走向对学生作文的趣味性的培养和立体化探索,从而为学生作文提供强大4 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第 76 页、 84 页、 95 页。 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第 155 页 12 的心理动力,使中国中学作文教学转向了动机激发的大方向。 “ 文的新理念。 “ “动力学、操作化、成功 感”的三个词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缩写 。这是马正平教授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提出的动力学写作教学训练的理念体系和训练方案。“ 作文作文教学理论和训练体系立体的关注了写作全过程:首先是写作前对学生写作兴趣和写作积极性的激发,使学生产生写作写作行为的心理动力;然后就是在写作中让学生建构写作的思维操作模型,从而生成非构思写作操作技术能力;最后在写作后在广义的写作发表中获得成功感和成就感,进而产生良性循环,生成更强大的写作心理动力。这一理论体系积极地影响了中国当代中学作文教学的改革。 这些作文教学改革探索发展的趋势,就是一种面向 21 世纪的“动力学 ”教育观,是写作教学走向思维、走向过程、走向趣味的体现,走向写作教学的终极原理“非构思”写作。 第二节 中学生写作动力研究与培养途径探索的价值和意义 一、中学生写作动力研究与培养是写作活动本身的需要 写作,一般泛指写作中由“物”到“意”,“意”化为“文”的过程。苏联作者科瓦廖夫认为“创作不是别的,而是双重变化的过程。”一是把外部刺激的能量变换成直觉的显示或现实的现象,简而言之,就是认识主体将客观事物内化为观念或情感,即“意化”;二是把形象变换成为形象客体化、物质化的体现的文字,简单的说,就是把内化的观 念或情感转化为书面语言,即“外化”。上述过程可以概括为 : “物 意 文”由此可见,“意”连接着“物”与“文”,“意”又是由写作主体产生的,因此写作过程中,写作主体起着关键的作用。在写作教学中,我们要重点研究写作主体,只有激活了学生的写作愿望,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创造性,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喜欢写作,享受写作。 “写作不仅是主体表达交流的重要方式,更是主体生命活动的过程”,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从主体构建的角度,全方位地阐述了写作教学的价值。“学生在写作 活动中,既是一种按照教师教学目标的学习行为,也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思想进行独立创造的 13 行为”。写作文虽然也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但是起决定作用的是写作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写作教学 9除了重视写作的表达和交际功能之外,还应该关注人自身,展现人的自身的需要和发展。因此从写作主体 学生来研究写作动力的培养途径是符合写作的本质规律,也是当前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其次,写作是艰苦复杂而又需要长期努力的心智活动。“教育心理研究表明要进行长期而有效的学习,往往要求学习个体具有集中注意,坚持不懈和抗挫能力等良好的意志 、情感方面的品质”。 而这些品质常常又是在具有强烈动力推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要使学生坚持写作且不断提高,就必须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强烈的愿望和积极性,并在不断的写作过程中形成意志力和事业心,进而使学生克服写作过程中的各种困难和阻碍,写作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最终走向成功的需要。 二 、写作动力的培养能有效解决中学生写作心理与写作规律之间的矛盾。 “学生的写作是以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为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要求 10的写作训练”。 “其写作过程可以这样来表 示 :定题 立意 选材 构思 写作”。 其特点有两点 :一是着眼于语言的运用形式而确定训练目标和训练计划;二是没有把学生是否有写作欲望纳入写作训练计划之中。与作家或一般人从需要出发的主动写作相比可以看出,中学生作文训练是一种被动的写作。学生之所以感到作文难写,不喜欢写,是因为他们没有写作的愿望,觉得无话可说,无感可发。认识学生的写作心理与一般写作规律之间的矛盾,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动力,把写作教学变成合乎写作规律的过程,激活学生的 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写作动力,让写作成为学生的需要。 综上所述,可见无论是从动力的功能、写作动力与写作的关系、写作 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第 155 页。 顾承倩试论中学生写作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华东师范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4 的本质特点、中学生写作的心理特点还是从国内外教学改革的趋势来看,研究写作动力及其培养途径都是必要而有价值的。 第三节 写作动力研究的有关成果 一、 相关概念界说 力、动力学与写作动力 什么是动机,什么是动力,什么是动力学,什么是写作动力,先在此简单明确一下概念。 动机是推动人从事某种行为的念头。动力是使机械作功的各种作用力,如水力、风力、电力、畜力等。比喻推动工作、事业等前进和发 展的力量。 可见,动机是动力之源,动机具有内隐性,动力具有外显性。 “动机是激励人去行动的主观原因,常以愿望、兴趣、理想等形式表现出来。” 是个体发动和维持其行动的一种心理状态。人在自觉地实行每一个具体行动之前,必然明确地意识到进行这一行动的原因和预期达到的目的。人有时还会产生复杂多样的、甚至互相矛盾的动机,这时就须通过思想斗争,使其中一种占优势后,才能确定行动的目的。”因此,内隐的动机要成为外显的动力,变为一种具体行动,要经过思想斗争。写作的动机 要变为写作的动力,也同样不能例外。 从哲学上讲,“动力学的同义词就是非在场性的生成性、生长性,是主体性的自动性、主动性、自由性、自然性、人性化。因此,动力学教育观与教育论也可以叫做生成性、生长性、自动性、主动性、自由性、自然性、人性化的教育观和教学论”。 这就是说,在动力学教育和教学里,学生的行为能力、知识知识智能是生成、生长的,是自动地、主动地生成和生长的,是自由地、自然 11而然地生成、生长的,是非构思的生成、生长。这样的教育,也就是人性的、自由的教育。 什么是写作动 力,马正平教授(在写的智慧(第四卷 “ “动力、操作、成就”三词的汉语拼音缩写)认为,“写作动力”是指学11 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中国社科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 商务印书馆出版 2001 年 3月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2 年 8 月 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5 页 15 生充满写作积极性的最佳作文心理状态,在这个状态下的写作才是正常的写作,正是这种写作积极性给作文过程提供动力、能量。并认为在中小学阶段,写作动力主要来源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写作兴趣,即对作文充满热爱、喜好的情绪状态,既指对某次具体作文的爱好、参与投入的热情、积极性,又指对作文这种思想感情表达手段的爱好、参与、投入的热情、积极性。前者是狭义的写作兴趣,后者是广义的写作兴趣。或者说,前者是一般的写 作兴趣,后者是高层次的写作兴趣,后者已变成一种作文的意志力了;二是成功意识(成就感),既指消除作文自卑感以后形成的作文自信心,又指本次作文将给自己的成长、成绩带来好处,使自己成功,获得荣誉感,还指作文是实现人生目标成才的重要手段这种事业心。作文教12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地诱导、激发这种成功意识的形成,这需要广义发表。“发表”是指将文章刊登在报纸、刊物、书籍中,让社会知晓。“广义发表”则是将学生作文传播给更多的人读的一种传播行为。 例如办写作园地,办手抄报,给广播站投稿、宣读,抄进 “作文自选集手写书册”内,等等。总之,通过这些活动让更多的人读学生的文章,获得评价,实现的学生价值,达到写作意图,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成功感,从而激发写作的兴趣。学生很可能因某次“发表”活动的成功,使他一辈子爱,即好作文,投身写作而成才。马老师还强调写作积极性激发,即写前兴趣、写后兴趣、长期兴趣的培养。 在这个系统中,兴趣、意志力、事业心、成就感的生成就产生了心理动力,信息的提供和生成就产生了信息动力,而思维模型或知识模型的生成就产生了操作动力。 因此写作动力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写 作心理动力、写作信息动力、写作思维(模型)动力。 信息动力来源于心灵背景,这个心灵背景就是素质教育中所谓的“素质”。操作动力来源于“思维模型”,这个操作动力就是能力教育中所谓的“能力”、“技能”。而作为心理动力的兴趣、意志、事业心,则是推动整个思维操作、实践技能的推动器。 所以,本文力求从写作心理动力、写作信息动力和写作思维动力三个方面研究探求培养学生写作动力的培养策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实 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21 页 马正平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年,第 6 页 16 现学生由“畏惧写作”到“热爱写作”到“享受写作”的升华,让写作成为学生的生命需要。 写作动力呈现以下基本特征 :“ 始动性:写作动力能发动一个人的写作行为。 ” “ 导向性:动力不仅发动写作行为,而且能使一个人的写作行为具有稳固性,使行动趋向一定的目标 。” “ 强度:动力在决定始动性和导向性的同时,通常也决定写作行为的强度。动力越强烈,写作行为强度也越大。 ” “ 维持性:我们坚持写作活动的时间长短与相应写作动力的维持性有一定关系。 ” 当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人的发展,重视 学生的主体作用。写作反映了一个人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是人心灵和情感的外化,最能表现个性特点和主体性特征。写作动力培养的作用就在推动学生写作水平提高的同时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尊重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中学阶段正是青少年主体意识发展,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写作动力培养可以让学生明确写作的目的,明确为什么要写,写给谁看;可以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独立思考,并敢于和善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启发和鼓励学生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把观察、思考的结果通过各种途径表达出来等等。重视写作动力的培养 ,重视学生主体内在因素,是写作教学的需要,也是育人的需要。 二、 写作动力 培养的 理论依据 13 成就动机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 50 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其主要观点是:成就动机理论是在人的成就需要基础上产生的,它是激励个体乐于从事自己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获得成功的一种内在驱动力。在教育实践中,对于成功需要较高者应通过予以新颖且有一定难度是任务,严格评定分数等方式来刺激学习动机;对于失败者,则要少安排竞争或竞争性不强的情境,如果取得成功则 要及时表扬予以强化,评定分数时,可稍稍放宽些,并尽量避免在公共场合批评指责。 麦克里兰的理论对学习具有重要影响,它一方面激发了优秀学习个体 潘端伟构建初中生写作动力系统刍议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13 潘端伟构建初中生写作动力系统刍议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 17 进一步成功的欲望,另一方面降低了学习有困难学生的成功门槛,使每个人都在不同的起点上获得成功感。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动机领域的体现,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高到低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是自 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发展和实现。该理论表明,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而对于学生缺乏学习动机这一现象,需要层次理论表明是学生缺乏某种需要引起的。例如,父母或老师过于严厉,动辄批评,会造成学生安全需要和尊重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失去学习热情,出现厌学情绪。这一理论提示我们,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学生的生活或和情感,使其基本需要获得满足,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 3生活教育理论 以陶行知为代表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生活即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的核心,表明教育与生活的一致 性,教育对生活是从属的,教育对生活也是能动的;“社会即学校”。它揭示了生活教育场地、空间和领域,突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思想,代之以社会教育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的方法论,强调在实践中教,在实践中学,教学不能脱离实践。 陶行知是生活理论深化了教育的内涵,主张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把课堂、书本、学校延伸到大社会、大自然中去,加强社会实践环节。对于当今作文教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作文,首先要解决的是“写什么”的问题,生活就是最丰厚的源泉。这正如叶圣陶先生说的一样:“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能做成什么文字。”“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陶、叶两位老前辈异曲同工,均提出了只有从生活入手,才能写好作文的思想,对此后的作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研究的方法 文献分析法 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 18 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 本研究主要文献资料是和写作相关的学术著作、学术论文、调查材料、及有关实验报告等。我通过收集、查阅国内外有关写作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相关文献资料,并整理了国内外中学作文教学动力性研究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并 进行了综合分析,以作为本课题研究的指导、借鉴和反思的重要材料,进而探究本课题研究的实际意义和推广价值。 案例分析法就以可供借鉴的典型范例作为参考,以其变化发展的过程为研究内容,收集有关研究对象的一些资料,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探索造成某种特殊状况的原因,从中揭示其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促进研究对象的良好发展。本研究以我教授的班级与年级的其他班级教学案例,作为分析对象,研究其中的动力运作规律和机制,探索培养中学生写作动力的途径。 问卷 调查法也称 “ 书面调查法 ” ,或称 “ 填表法 ” 。用书面形式间接搜集研究材料的一种调查手段。通过向调查者发出简明扼要的征询单 (表 ),请示填写对有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来间接获得材料和信息的一种方法。 其作用是使研究者深入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搜集研究课题的第一手资料和必要数据,并对所掌握材料、数据进行分析、整理,为解决问题提供依据。调查法是教育学、心理学研究中较普遍的研究方法,也是本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调查的主要方法有访问卷。本研究采用的是问卷法:通过书面形式,以严格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搜集资料和数据的方法。在研究中, 我借鉴 了上海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潘端伟设计是的以写作动力各要素为调查内容,以自贡十四中高 2010 级 600 名学生为调查对象,以求掌握中学生写作动力状况。 19 第二章 高中生写作心理状态的调查和分析 第一节 调查目的和方法 一、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试图对中学生写作状况做一个基本掌握,了解目前中学生写作状况,探究影响中学生厌倦害怕写作,没有写作动力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进而摸索出一条能真正培养和激发中学生写作动力的途径,进而让学生乐于写作,享受写作。 二、调查方法 本次研究主要 采用问卷调查法和参考其他调查数据和结果,以达到对当前中学生的写作情况有一个真实、确切而全面的了解。 (一 )关于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为了对当前中学作文教学的成败得失有一个客观科学的评价,对中学生写作动力培养提出科学的做法,我们必须对当前我国中学生的作文真实状态有一个清楚的了解。为此,本人在研读四川师范大学马正平教授主编的中学写作教学新思维高等写作思维训练教程后,以相关教育研究法和理论为指导,考虑到有可能会对学生写作积极性产生影响的因素,在参考有关的调查问卷的基础上,设计了这份调查问卷 (见附录 ), 对我校(自贡市第十四中学校)高 2010 级的 600 名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了较为严格的问卷调查,为保证问卷的可信度,我们采取非语文教师发放调查,最后收回有效调查表 563 份。 (二 )情况说明 我校是一所地处郊区的农村普通高中,生源比较复杂。学校为保证升学率实行的是分层次教学,按学生成绩分为彩虹班(最优班),快班(次于最优班的中等层次班级)和普通班。其中彩虹班 3 个(两理一文)、快班 2 个(一文一理)、普通班 5 个(三文两理),人数分别是 180 人、 110人、 310 人。三种层次的班,学生水平相差很大。我校学生生 源非常广泛,层次差异也很大既有大量本区各初中学校的毕业生,也有少量来自本市其他区县的择校生,有部分上了省级国家级重点校的学生,也有部分成绩特 20 别差的学生。因此他们的写作状况比较有代表性。 第二节 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结果 根据问卷统计归纳出如下表格 : 1生写作心理状态调查统计表 类别 项目 合计 作 文 中 的 困 难 没什么可写 50% 不知从何写起 10% 有话说不出,表达困难 20% 老一套,没意思 8% 绞尽脑汁,太费力气 4% 喜欢作文,不怕作文 8% 对 题 目 的 爱 好 老师只出一个题目 2% 老师出几个题目,自由选择 15% 自由拟题 50% 给个话题,自己拟题 13% 给材料作文 20% 对 题 材 的 爱 好 写个人的生活志趣 60% 写同学之间的事 10% 写个人家庭的事 5% 写社会中的事 14% 写自己不熟悉的事 2% 其他内容 9% 21 教 师 作 文 指 导 老师不提要求,不做指导 3% 老师只提要求,不做指导 5% 教师帮助审题 10% 让同学讨论审题 24% 教师提供材料启发 21% 教师读同类作文开导 10% 结合本次作文尽量做详细指导 20% 写下水作文 8% 写 作 目 的 为了考试能考高分 45% 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基础 20% 为了记录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情感 10% 为完成作业 20% 其他 5% 1作教学状态调查统计表 作文 批改 老师全批全改 35% 老师指导,学生动手修改 65% 作 文 讲 评 老师先总评优缺点再择优读评或请优秀习作者介绍成功经验 52% 选择几篇不太成功的作文集体讨论修改 23% 在分组互评基础上选代表进行全班交流 24% 老师不讲评 1% 作文 发后 看分数,看评语,不修改 87% 看分数,看评语,并修改 13% 1生读书、观察情况调查统计表 类别 项目 合计 22 读 书 喜欢读书 78% 不喜欢读书 22% 有空就读 10% 没时间读 58% 其他情况 32% 观 察 留意身边发生的事,且观察仔细 25% 不留意 32% 留意,印象不深刻 43% 喜欢写日记、周记且能坚持 12% 没有写日记、周记的习惯 88% 说明 :此次问卷调查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