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doc_第1页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doc_第2页
湘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年春六年级科学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 生物的进化1、生命的历程(1)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痕迹可以追溯到35亿年前。科学家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最重要的证据。(2)化石的形成:古生物遗体,遗物和它们的生活遗迹被埋在沉积物中,经过数百万年的演变,就形成了化石。5亿多年前的生物化石中发现海洋生物:奥帕宾虫、三叶虫。4.08亿年前的化石中发现最早的陆生动植物:蕨类植物和蜘蛛。3.60亿年前发现了两栖动物:大鲵。1.44亿年前出现了哺乳动物:爬虫兽、穹窿兽。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海洋生物、陆生动植物、两栖动物、哺乳动物。所有关于恐龙的知识都是来源于对化石的研究。生物的进化是环境的变化,自然选择的结果。(3)化石为我们提供远古生物的信息是跳跃的、不连续的。人类在探索生物进化历程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的学说。居维叶:18世纪法国动物学家,古生物学家,他认为“地球的发展经历了多次突然发生的变革和灾变,灾变后原有生物灭绝,随后又创造新的物种”,而生物的种是不变的。拉马克:18世纪法国博物学家,他认为“生物的种是可以改变的”。达尔文:18世纪英国生物学家,他于1859年提出生物进化的理论,出版了震动当时学术界的物种起源。他的观点得到了人们的赞同。(4)地球上生物的进化是: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低级到复杂高级。(5)科学上光有观点是不够的,需要有证据证明观点。2、物竟天择(1)将同样多的绿、白、红、黑四种颜色的短细线散落在绿色的桌布上,代表生活在草丛中的昆虫。我们扮演昆虫的天敌,拾起来的细线就代表此昆虫被捕食了,在1分钟后我们发现:绿色昆虫的数量被捕食最少。通过这个活动,我们能得出的结论:在绿色的草地上,绿色的昆虫更能适应这种环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动物进化的根本原因是地球环境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促使动物进化。现在的马是由始祖马进化而来的。(2)仙人掌的叶子长成了刺状,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骆驼刺是生活在沙漠中的植物。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某些动物,身体表面的颜色会与环境保持一致。(3)自然选择的结果是适者生存。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很多。例如:一种动物“模拟”其他生物的形态;动物的体色与其周围环境的颜色相似。(4)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结构特征,使它们与环境相适应。(5)“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18世纪英国的动物学家、博物学家达尔文提出来的关于生物进化论的学说。(6)浅海里生活着一些小动物,它们有的透明;有的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显。这是为什么?答:这是动物躲避天敌的伪装。透明不容易被发现,而背部颜色深,腹部颜色浅显是鱼类进化的保护色,这样从水面看背部颜色与水接近,而从水底向上看,腹部的颜色又与水的亮的颜色接近。(7)自然环境在马的进化中是怎样起作用的?答: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原始马,有充足的食物,小巧的体形有利于躲避天敌。随着森林面积减少,原始马失去森林有庇护,只有快速地奔跑才能躲避天敌,于是体形变大,更加有力,脚趾的中趾变得更为粗壮。地面变得越来越硬,植被越来越稀疏,体形更大、奔跑速度更快的马才能得以生存。因此,不能适应环境变化的马遭到自然的淘汰。在自然的选择中能适应新环境的马生存了下来。(8)骆驼刺的哪些结构适合沙漠高温、少雨、强蒸发的生活环境?答:骆驼刺的叶片很小,且上面有一层蜡质层,减少水分蒸发,防止水分流失。针状的枝,防止天敌落在植物体上啃食叶片。发达的根系有利于植物吸收水分。这些特征,让骆驼刺能够适应沙漠高温、少雨、强蒸发的生存环境。3、人类起源(1)科学家认为,类人猿和人类有着共同的祖先,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类人猿是指与人类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的猩猩、黑猩猩、大猩猩和长臂猿这四种动物。(2)目前我们所发现的最古老的直立人是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3)人类与黑猩猩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人类能够制作、使用工具,通过劳动获得食物,而黑猩猩不能。(4)300万年前的南方古猿,不会用火,在地面生活,能直立行走。115万-65万年前的蓝田猿人(遗址:陕西蓝田公主岭),能制造石器。70万-23万年前的北京猿人(遗址:北京周口店龙骨山洞穴),与现代人十分接近,能制造石器和骨器(如长矛、标枪、骨针等),不仅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人工取火。4、动物驯化(1)大约在15000年以前,人类发明了弓箭,使狩猎的本领得到提高,这使人们获得猎物有了剩余。随后人们发明了织网捕猎动物,捉到的活的动物多了,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对它们进行驯养。从此,动物开始比较容易和人类相处。(2)人们在驯化动物时,选择并保留那些基因发生了突变,体态、习性有了变化的个体。野生动物最终被驯化成家畜。(3)鸵鸟的经济价值很高,野生鸵鸟是国家保护动物,人们为了获取经济利益驯养鸵鸟。(4)我国考古学家通过对距今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和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研究,发现我国对猪的饲养在6000多年前就开始了。(5)为了保护野生水貂不被捕杀,人们驯养水貂,以满足对其皮毛的需要。(6)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止传染病:有些传染病是人与动物共患的,例如狂犬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因此,人类在驯化动物时要注意防范人畜共患传染病。(7)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内两个方面的稳定: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