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文件环政办发201390号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试行)的通知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和驻环江中直、区直、市直各有关单位:经自治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3年9月12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试行) 目 录 1 总则1.1 编制目的1.2 编制依据1.3 适用范围1.4 事件分级1.5 工作原则2 组织体系2.1 指挥机构及职责2.2 办事机构及职责2.3 成员单位及职责2.4 应急专业组及职责3 预防预警3.1 预防3.2 预测3.3 预警4 应急响应4.1 先期处置4.2 分级响应4.3 响应程序4.4 信息报送4.5 指挥协调4.6 应急措施4.7 应急监测4.8 扩大应急4.9 安全防护4.10 信息发布4.11 应急终止5 后期工作5.1 善后处理5.2 事件评估5.3 结案归档6 应急保障6.1 应急队伍6.2 医疗卫生6.3 治安维护6.4 交通运输6.5 装备物资6.6 技术保障6.7 资金保障7 监督管理7.1 宣传7.2 培训7.3 演练7.4 奖惩8 附则8.1 预案更新8.2 解释部门8.3 实施时间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试行) 1 总 则1.1 编制目的 确保我县集中式饮用水源安全,建立健全应对集中式饮用水源突发环境污染事件(以下简称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包含农村集中饮用供水污染事件)的应急机制,提高政府应对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能力,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危害, 保障公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广西壮族自治区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等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1.3 适用范围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行政区域内发生的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预警、控制和应急处置,均适用本预案。具体包括: (1)化学性污染。以剧毒、有毒、有害化学物品(如氰化物、砷、汞、六价铬、亚硝酸盐、农药、氨氮、石油类、磷等)污染饮用水源,可能损害人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污染事件。 (2)生物性污染。以水源为传播途径的致病微生物和寄生虫等污染饮用水源,由此可能导致或已经出现腹泻病、伤寒、霍乱、甲型肝炎等(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的污染事件。 (3)其他突发事故。如藻类暴发、干旱、洪水、季节性断流等。1.4 事件分级 按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由高到低划分为特别重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I级)、重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II级)、较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III级)和一般饮用水源污染事件(IV级)四个级别。预警级别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来表示。1.4.1特别重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1)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导致30人以上死亡或中毒100人以上;(2)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或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严重影响;(3)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严重恶化,失去饮用水源地水质功能;(4)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域出现大面积“水华”(专业术语,下同)等情况,影响饮用水源水质,造成5万人以上供水连续停止72小时以上;(5)因危险化学品(含剧毒品)贮运中发生泄漏, 污染饮用水源,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1.4.2重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I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1)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导致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50人以上、100人以下;(2)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下、500万元以上,或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3)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严重恶化,主要水质指标不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水质的要求;(4)突发性水污染,导致县城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5)县城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域出现大于1/5面积的“水华”等情况,影响饮用水源水质,造成3万人以上供水连续停止48小时以上。1.4.3较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III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1)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中毒10人以上、50人以下;(2)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100万元以上,或使当地正常的经济、社会活动受到较大影响;(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产生恶化,饮用水源地主要水质指标不能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水质的要求;(4)突发性水污染,导致乡镇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5)饮用水源保护区水域出现大于1/10面积的“水华”等情况,造成自来水厂处理后的出厂水主要水质指标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城镇1万人以上供水连续停止24小时以上。1.4.4一般饮用水源污染事件((IV级)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一般饮用水源污染事件:(1)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中毒10人以下;(2)突发性饮用水源污染,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下;(3)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产生异常,饮用水源地部分次要水质指标达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类水质的要求;(4)突发性水污染,导致村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取水中断;(5)饮用水源地保护区水域出现大于1/20面积的“水华”等情况,造成经自来水厂处理后的出厂水水质指标仍达不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上述分级标准有关数量的表述,“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1.5 工作原则(1)预防在先,常备不懈。提高全社会对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防范意识,把应对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各项工作落到日常管理之中,加强预防预警措施,完善信息网络建设,定期开展预案演练,做好应对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2)属地为主,专业处置。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实行分级负责、分类管理、条块结合、属地为主、专业处置的管理体系。建立县、乡(镇)两级应急处置预案,乡镇政府和县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责范围做好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预防和处置工作。(3)依法管理,措施果断。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加强饮用水源日常管理与应急管理,维护公众合法权益,使应对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工作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在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处置过程中做到反应快速,措施果断,及时控制。(4)依靠科技,加强合作。重视饮用水源环境安全科技投入,采用先进的监测、预测、预警、预防和应急处置技术及措施,充分发挥专业科技人员作用。相关职能部门通力合作,资源共享,协同应对饮用水源污染事件。2 组织体系2.1 指挥机构及职责 县政府根据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处置工作的实际需要,成立县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指挥部(以下简称县应急指挥部),统一领导、协调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2.1.1县应急指挥部组成总指挥:县政府分管副县长。副总指挥:县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县环保局局长、县卫生局局长、县安监局局长、县公安局副局长。成员:县水利局、县卫生局、县住建局、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工信局、县气象局、事发地乡镇政府等单位主要负责人。2.1.2县应急指挥部职责 负责实施本预案,研究、决定和部署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工作;对饮用水源污染事件提出应急行动要求,协调县有关部门和乡镇政府开展应急处置;指定现场指挥、副指挥、专家和工作人员;根据事件的发展趋势与处置效果,及时调整应急行动或适时宣布应急结束;指导事件的善后处理工作;完成县政府下达的其他应急救援任务。2.2 办事机构及职责县应急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环保局。负责值守应急、信息汇总和综合协调工作。2.2.1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组成办公室主任由县环保局局长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县环保局、安监局、水利局分管副局长担任;日常事务由县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环境监测站负责办理。2.2.2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负责处理县应急指挥部的日常工作,传达县应急指挥部决定的事项,并检查督促落实;建立和完善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预警机制,制订、修订和管理本预案;指导乡(镇)政府和县有关部门做好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准备工作;组织开展应急演练、人员培训和应急知识普及工作;及时收集、分析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有关信息,向县应急指挥部提出处置建议。2.3 成员单位及职责县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饮用水源安全的日常监管和应急处置工作。(1)县政府办公室:承接饮用水源污染事件报告,请示县政府分管领导启动应急预案,通知指挥部有关成员单位赶赴事故现场,协调各专业力量实施应急处置行动,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和市政府报告应急处置进展情况,落实上级领导同志关于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指示和批示。(2)县环保局:履行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职责;参与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负责组织协调对企业排污造成的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负责组织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环境监测和实时报告,对防止污染扩散提出对应措施;负责跟踪污染动态情况,对建立和解除污染警报的时间、区域提出建议;对生态环境的恢复提出意见。(3)县安监局:参与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负责组织协调对化学品运输车辆泄漏或交通事故的现场处置和调查处理;负责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处置现场的安全工作;负责组织安全生产专家对本预案适用范围内事故应急处置和抢险救援实施工作提出意见或建议。(4)县公安局:参与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组织、协调和指挥;负责对危害集中式饮用水源安全的人为事件的应急处置和案件侦破;组织指挥消防部门做好危险化学品污染事故的灭火、防爆等处置工作,组织指挥交警部门做好交通事故现场附近的交通管制和交通事故现场处理工作。(5)县水利局:负责组织协调对饮用水源藻类暴发、干旱、洪水、季节性断流等事故的应急处置;提供饮用水源污染预警和处置所需的水文资料;开展对相关河流、水体的应急处置;协调和指导乡镇水厂做好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应对工作;提出启用备用水源和使用地下水应急供水的时机;负责调度和保障安全供水;参与饮用水源地善后处理和生态恢复工作。(6)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对生物病原菌污染饮用水源事故的应急处置;组织突发污染事件的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工作;加强饮用水安全监管,负责污染物毒性分析,提出污染控制对策建议;组织抢救伤员和中毒病人,保证救治药品和救护器材的供应,组织对相关病原体的检测、检查,提出疾病防治措施,防止和控制疾病传播蔓延。(7)县住建局:负责监管县自来水公司做好入厂水和出厂水的水质常规监测,加强对饮用水源保护区的巡查;事件发生期间,根据县应急指挥部的意见,督促县自来水公司采取停水、减压供水、启用备用水源供水等应急措施,保障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8)县交通运输局:负责指导公路部门在饮用水源保护区范围内的危险路段设置公路防撞栏;负责组织人员及时排除通往饮用水源地的沿途路障,为应急交通工具提供便捷畅通的运输通道,确保应急人员和物资迅速到达。(9)县工信局:负责协调事件处置物资的调拨和紧急供应;根据事件处置需要,协同做好对企业的限水、停水工作。(10)县财政局:负责提供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系统建设和运行经费的保障,做好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检查工作。(11)县气象局:负责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发生地气象情况与动态变化的实时监测,提供气象要素变化预测意见。(12)乡(镇)政府:负责本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的日常保护与监管,做好普通事故的应急处置工作;负责协调解决事件应急处置所需当地的人员、设备、车辆、物资等,组织发动当地群众投入救援工作。2.4 应急专业组及职责县应急指挥部根据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处置需要,组成相应的应急专业工作组。主要包括:(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组织指挥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按照有关程序决定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饮用水源及有关河道;指导污染区域警戒工作,确定事件处置的技术措施;提出调整应急处置措施或结束应急行动的建议;负责对外沟通协调、向县应急指挥部报告现场处置情况。该组由县政府办公室牵头负责,县环保局、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县水利局、县卫生局和当地乡(镇)政府等单位参与。(2)事故控制组:负责迅速控制污染源,排除险情,抢救伤员,消除或减少污染危害,对事故现场予以有效控制;及时将险情发展情况或救助进展情况报告现场指挥组,并提出下步处置建议。该组由县环保局牵头负责,县安监局、县公安局、县水利局、县卫生局、县住建局、县消防大队和当地乡(镇)政府等单位参与。(3)监测监察组:负责查明事件的发生原因、污染种类、危及范围、影响程度和人员受害等情况,预测事件发展趋势,提出现场处置建议方案;严格控制污染点源排放,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及时通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和居民采取防护措施;做好突发污染事件的调查取证,监督指导现场处置和善后处理工作。该组由县环保局牵头负责,县安监局、县气象局、县环境监测站、县环境监察大队、县疫控中心、县水政执法大队、县自来水公司等单位参与。(4)案件侦查组:负责对危害集中式饮用水源安全的人为事件的现场勘查、取证、侦控、缉捕、情报等任务。该组由县公安局牵头负责,县安监局、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县卫生局、当地乡(镇)政府等单位参与。(5)医疗救护组:负责组织医疗救护队伍,紧急抢救伤员和中毒病人;检查、监测相应区域内饮用水、食物、农作物等受污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人员中毒现象。该组由县卫生局牵头负责,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县妇保院等单位参与。(6)后勤保障组:负责保障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物资、设备、器材及时到位,应急经费及时足额拨付,电力、通讯设施安全畅通,做好现场应急处置工作人员的后勤保障工作。该组由县工信局牵头负责,县财政局、县交通运输局、县住建局、县供电公司、县电信局等单位参与。(7)善后处理组:负责对受害人进行救助和理赔,对水源地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开展污染消除和生态恢复工作,进行事件调查和责任追究。该组由当地乡(镇)政府或县主管部门牵头负责,县监察局、县公安局、县安监局、县环保局、县水利局、县卫生局、县消防大队等单位参与。(8)专家咨询组:负责重要信息研判,参与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等级评定,预测事件可能带来的环境影响,负责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的技术指导,为县应急指挥部提供应急响应行动、防护措施、应急响应终止、善后工作的咨询意见和建议。该组由县环保局牵头负责,根据事件性质,邀请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专家与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作人员参与。3 预防预警3.1 预防3.1.1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巡查与水质监测。水厂应加强对饮用水源地的日常巡查,严格做好入厂水和出厂水的水质常规监测;环保部门应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及上游点源、面源污染的监督检查,定期对饮用水源水质进行监测;环保、水利和卫生等部门应定期联合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检查,发现污染隐患和水质感观指标突变,必须采取必要的整改措施并上报;环保、水利等部门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取水口适当位置,逐步建立水质在线监测系统,对饮用水源污染事件进行预警。3.1.2加强饮用水源环境风险评价和信息库建设。环保等主管部门应摸清全县城乡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基本情况、分析可能造成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切实加强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风险评价管理。注重收集饮用水源水质常规监测数据;采集与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相关的信息资料,建立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数据信息库系统,为应急指挥和决策提供咨询依据和信息保障。3.1.3加强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能力建设。环保等相关部门应做好事件监测技术、人员、装备等应急准备工作,加强饮用水源污染监测设备建设,不断提高应急监测、动态监控能力。加强环境监察队伍的软、硬件建设,提高预警和处置突发污染事件的能力。建立战略备用水源地,做好地下水合理利用规划,必要时启用备用水源或地下水,保证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3.2 预测县环保局、水利局等相关单位应认真执行县政府政务值班制度,整合信息监测、预测资源,依托政府系统办公业务资源网及相关网络,建立健全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监测、预测、预警系统,收集在本行政区域内可能造成重大影响的饮用水源污染事件信息,加强风险分析和动态监测、预测,对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3.3 预警3.3.1任何单位或个人,一旦发现饮用水源水质污染迹象,应立即通过拨打电话等形式向县环保、水利等部门或事发地乡(镇)政府报告饮用水源污染事件信息。3.3.2县环保等职能部门应通过监测、预测、预警支持系统,对报警事件的风险系数、发展趋势等及时分析,科学预测,提出一般处置或启动相应应急预案的建议,并及时向县政府报告。3.3.3县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对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分析结果,及时向县政府提出预警建议。预警信息按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3.3.4信息发布以新闻发言人、网络群发、电视播放、电台广播、报纸刊登等渠道进行,必要时采取人工手段传递预警信息。为快速告知受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影响的社会群体,县各传媒机构应配合做好预警信息发布工作,免费及时发布事件预警信息。3.3.5进入预警状态后,县应急指挥部、县相关职能部门和当地乡(镇)政府应当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2)发布预警公告。蓝色预警由县政府负责发布;黄色预警由市政府负责发布;橙色预警由区政府负责发布;红色预警由区政府根据国务院授权负责发布。(3)组织对饮用水水源地加密监测,密切注意水文、水质和气象条件的变化对水源地的影响。(4)指令各应急处置队伍进入应急状态。(5)针对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封闭、隔离或者限制使用饮用水源及有关河道。(6)调集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处置所需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保障工作顺利开展。4 应急响应4.1 先期处置4.1.1发生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当地乡镇政府应立即组织力量进行先期处置,防止污染蔓延,控制事态扩展,并向县环保、水利等职能部门报告。同时启动本乡(镇)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预案。4.1.2县环保、水利等职能部门作为第一响应责任单位,接到饮用水源污染事件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先期处置机制,组织人员赶赴现场开展污染源控制、救护、警戒等基础处置工作;第一响应责任单位还应收集现场动态信息,及时报告县政府。4.1.3县政府根据县职能部门和当地乡(镇)政府报送的基本情况,迅速做出综合分析,通知相关部门和单位组织人员前往现场,实施先期处置。4.2 分级响应4.2.1发生一般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由县环保部门确认,启动县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开展应急处置。需市有关部门援助的,报请市相关部门启动相应预案给予支援。4.2.2发生较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由市环保部门确认,启动市级相应预案。4.2.3发生重大或特别重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由市以上环保部门确认,市应急指挥部报请启动省级相应预案。4.2.4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响应坚持属地为主的原则,事发地政府按照有关规定全面负责本辖区内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乡镇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必须立即启动。启动高级别应急预案时,低级别应急预案应先期启动。县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启动后,县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同时启动相应预案。4.3 响应程序 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和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接到饮用水源污染事件报告,须启动本预案时,按以下程序响应: (1)开通与事发地乡(镇)应急指挥机构、现场应急指挥领导、相关专业应急指挥机构的通信联系,随时掌握事态进展情况; (2)立即向县应急指挥部领导报告,县应急指挥部派出领导和专业人员赶赴现场,指挥应急处置。 (3)及时向县政府和上级职能部门报告事件基本情况及应急处置进展情况; (4)组成专家组,分析情况,研究应对措施,为应急指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5)派出应急救援力量和专家赶赴现场,参加和指导现场应急处置工作,必要时调集事发地周边的救援力量实施增援。 (6)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可能影响到下游县(市、区)时,经县政府同意后,及时向下游县(市、区)环保等职能部门通报情况。4.4 信息报送4.4.1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发生后,事件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负有监管责任的单位应在1小时内向县环保等职能部门报告。4.4.2县环保等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应立刻派出人员赶往现场调查情况,控制事态,对事件级别作出初步判断,并在2小时内向县政府和市环保等职能部门报告;发生重大、特别重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可以同时向省环保部门和国家环保部报告。4.4.3上报饮用水源污染事件要快速、如实,不得迟报、漏报、瞒报。对于初步判断属较大级别以上的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实行态势变化进程报告和日报告制度。饮用水源污染事件报告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三类。(1)初报,从发现事件起1小时内上报。初报可用电话或传真直接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类型、发生时间、地点、污染源、主要污染物质、人员受害情况、水源受害面积及程度、事件潜在的危害等初步情况。(2)续报,在查清有关基本情况后随时上报。续报可通过网络或书面报告,在初报的基础上报告事件有关确切数据,发生的原因、过程、进展情况、危害程度和采取的应急措施及效果等基本情况。(3)处理结果报告,在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处理完毕后及时上报。处理结果报告采用书面报告,在初报和续报的基础上,报告处理事件的措施、过程和结果,污染的范围和程度、事件潜在或间接的危害、社会影响、处理后的遗留问题,参加处理工作的有关部门和工作内容等详细情况。 4.5 指挥协调4.5.1指挥协调机制(1)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发生后,县应急指挥部根据事件的性质、范围和程度等情况,通知有关部门、单位和事件所在地乡镇政府,派出领导、专家到现场指导和协调应急处置行动。根据应急处置需要成立现场指挥组,现场指挥组在县应急指挥部的领导下,指挥各应急救援队伍和各类保障力量,实施现场应急处置行动,调集应急处置物资器材,反馈事件及应急处置情况,必要时提出请求人员、物资、设备支援的建议。发生重大、特别重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在上级工作组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应急处置行动。(2)有关部门和当地乡镇政府接到县应急指挥部的指令后,立即派出有关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赶赴现场,在现场指挥组统一指挥下,按照各自预案和处置规程,相互配合,共同实施环境应急和紧急处置行动。现场指挥组成立前,各应急救援专业队伍必须在指挥部领导同志的指挥协调下,坚决、迅速地实施应急处置行动,果断控制或切断污染源,全力控制事态,严防二次污染、次生和衍生事件的发生。(3)进入应急响应状态后,专家组迅速对事件信息、事态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估,提出应急处置方案和建议,供县应急指挥部决策参考;对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危害范围、发展趋势作出科学预测,参与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等级判定,为污染区域的隔离与解禁等重大防护措施的决策提供技术依据;指导开展应急处置行动,对事件应急处置工作进行评估。(4)事件责任单位和有关部门应及时主动向县应急指挥部提供与应急处置行动相关的基础资料,供研究应急处置方案参考。4.5.2指挥协调主要内容县应急指挥部指挥、协调的主要内容包括:(1)提出现场应急行动的原则要求;(2)派出专家和有关部门领导参与应急处置的现场指导;(3)协调各专业应急力量实施应急救援行动;(4)建立现场警戒区和交通管制区域,确定重点防护区域;(5)根据现场监测结果,确定转移、疏散群众的范围及时间;(6)向县政府和上级环保等部门报告应急处置进展情况;(7)负责饮用水源污染事件信息的对外统一发布工作。4.6 应急措施 根据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等级,事发地乡(镇)政府和县有关部门应按照本预案的要求,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主要包括: (1)采用调水引流、人工增雨、设置围堰、水体增氧、藻类打捞等措施,改善局部水域的水质。 (2)供水公司强化自来水的深度处理,保证出厂水水质达标,必要时采取限水、停水、减压供水、改路供水等特殊处理措施,确保居民生活饮用水安全。(3)进一步加强对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上游工业企业的监督检查,采取轮产、限产、停产等手段,减少污染物排放,从严从重处理环境违法行为。 (4)在应急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启用战略备用水源地,采用地下水应急供水等措施保证正常供水和饮用水安全。 (5)加强卫生防疫工作,提出可能产生的疫情和防治信息。4.7 应急监测4.7.1监测组织 建立由县环境监测站、县疾控中心、县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组成的全县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监测网络,实行联动监测和信息共享。相关监测单位应明确专人负责应急监测工作,对饮用水源污染事件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全程监测,并及时向县环保、水利等部门报送监测数据和情况分析报告。必要时可请求市环境监测站或省环境监测中心支援应急监测。4.7.1监测方式 (1)根据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性质、污染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地形特点,确定污染危及范围,布设相应监测点位。事件发生初期,根据监测能力和污染程度,按照从多从密的原则进行监测,随着污染物扩散情况和监测数据的变化,适当调整监测频次和监测点位。 (2)根据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预测并报告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发展趋势和污染物变化情况,为应急指挥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4.8 扩大应急4.8.1因饮用水源污染事件次生或衍生出其他突发公共事件,或已有的应急救援能力不足以控制事件发展态势,县应急指挥部应及时向县政府报告,请求县政府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4.8.2已采取的处置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需要实施扩大应急行动,县应急指挥部可提请县政府请求各方力量及驻遂部队的支援。4.8.3已采取的处置措施无法控制和消除其严重危害,并有可能危及下游县(市、区),县应急指挥部可提请县政府请求市应急指挥部及邻县应急指挥部增援。4.9 安全防护4.9.1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现场处置人员应根据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特点,配备相应的专业防护装备,采取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执行应急人员出入事发现场规定。现场监测、监察和处置人员应根据需要配备过滤式或隔绝式防毒面具,在正确、完全配戴好防护用具后,方可进入事件现场,以确保自身安全。4.9.2受影响群众的安全防护 现场应急指挥组负责群众的安全防护工作,主要内容如下: (1)根据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性质、特点,告知群众应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 (2)根据事发时当地的气象、地理环境、人员密集度等,确定群众疏散的方式,指定有关部门组织群众安全疏散撤离; (3)在事发地安全边界以外,设立紧急避难场所。4.10 信息发布4.10.1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信息发布应当及时、准确、客观、全面。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向社会发布简要信息,随后发布初步核实情况和政府应对措施,并根据事件处置情况,做好后续发布工作。4.10.2 特别重大、重大、较大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信息发布,由县委宣传部会同县环保局管理,负责做好媒体接待工作。4.10.3 密切关注国内外关于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新闻报道,及时消除媒体中出现的有关不正确信息造成的影响。4.10.4 除县应急指挥部指定的新闻发言人外,其他各成员单位及各救援力量均不得以任何名义通过任何方式对外提供、发布有关饮用水源污染事件的信息。4.11 应急终止4.11.1 应急终止条件 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处置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即可终止应急程序: (1)本次饮用水源污染事件产生的条件已经消除,污染情况得到完全控制,发生污染事件的水系水质基本得到恢复。 (2)本次饮用水源污染事件造成的对供水系统的影响已经消除,供水系统全面恢复正常。4.11.2 应急终止程序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终止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现场指挥组组织有关专家根据应急监测结果,确认事件已具备应急终止条件后,报请县应急指挥部批准。 (2)现场指挥组接到县应急指挥部的应急终止通知后,宣布终止应急状态,转入正常工作。 (3)必要时,由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向社会发布饮用水源污染事件应急终止的公告。 (4)应急终止后,相关应急专业工作组应根据县应急指挥部有关指示和实际情况,继续进行监测、监控和评价工作,直至本次事件的影响完全消除为止。5 后期工作5.1 善后处理 善后处理工作由事发地乡镇政府或指定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提供必要的支持。对饮用水源污染事件造成的伤害人员及时进行医疗救助或按规定给予抚恤,对紧急调集、征用的人力物力按规定给予补偿;及时采取心理咨询、慰问等有效措施,消除突发事件给人们造成的精神创伤。5.2事件评估 县应急指挥部组织专家和有关人员对事件造成的危害进行评估,对污染区的清理、污染物的处置、后续影响的监测、生态环境的恢复等提出对策和措施,并指导做好污染清除和生态恢复工作;对事件应急处置行动进行评价,总结经验教训,指出下步需整改的工作和本预案需修改的内容,编制应急处置评价报告,报县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5.3 结案归档 县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做好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总结,对整个事件有关的资料,包括电话记录、现场调查、监测记录、检验报告、信息分析、决策记录、执法文书、调查处理总结报告等进行整理、补漏、分类、归档。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城市垃圾处理塔吊施工协议
- 航空航天安全承诺书
- 网络管理员聘用合同样本
- 煤矿开采回填土施工合同
- 政务服务设施无障碍
- 学生入学协议书
- 教育培训机构教师聘用合同书
- 建筑施工合同:体育馆建设协议
- 2022年大学环境生态专业大学物理二期中考试试卷C卷-含答案
- 矿山通信室外施工合同
- 装在套子里的人--优秀课件
- 新乡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平时考核实施方案
- 文献综述无刷直流电机
- XX区畜禽养殖屠宰无害化处理企业洗消中心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x
- 科创板知识测评含答案
- 超薄切片技术应用
- 带电作业规程PPT
- 公司清产核资基础工作表
- 休息与活动练习题
- 《时间在流逝》说课材料
- 北京市海淀区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