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第一篇:高一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1.1人口的数量变化 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共同决定的。记忆 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70亿人口日”(2010/10/31);中国13亿人口(2005/1/6)。记忆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 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大小共同影响。(理解记忆) 6 7、人口增长模式由、(记忆) 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 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是从死亡率下降开始的 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 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记忆 口诀:欧(北)美摩登全“现代”,亚非拉发展忙“过渡”,发展中国家占多数,世界只好先“过渡” 1.2人口的空间变化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 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世界人口迁移口诀:二战前,旧到新,一去不返乡 二战后,发展到发达,打工挣钱回故乡 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8、中国古代和近几十年来人口迁移的因素:理解记忆 古代:主要是战乱(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其次为开疆拓土、流放、戍边等。 近几十年:主要是国家政策、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个人需求等。 1.3人口的合理容量 1、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容量的关系理解 环境承载力是指环境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是就是环境人口数量。 2、环境人口容量概念及制约因素记忆 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利用本地区资源及其他资源、智力和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该国货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制约因素:资源(成正比)、科技发展水平(成正比)、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成反比)。 3、合理人口容量概念:记忆 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紧迫性表现: 日益严峻的人口过快增长问题、人口城市化问题、城市人口老龄化问题 5、保持合理人口容量的措施: (1)国际社会倡导尽最大可能把人口控制在合理规模内 建立公平秩序保证大多数人拥有不断追求高水平生活质量的平等权利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2.1城市内部空间结构 1、城市形态的概念: 城市占据一定的空间,有着特定的外部轮廓形态。 2、中心商务区的主要特征: 经济活动最为繁忙;建筑物高大稠密;人口数量的昼夜差别很大;内部分区明显; 3、功能区比较理解记忆 4、城市地域结构模式:记忆 同心圆模式、多核心模式、扇形模式 5素主要有:交通的便捷程度,距离市中心的距离。 6、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理解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 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7、影响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其他因素: (1)收入的高低,导致住宅区的分化 (2)历史文化或经济方面的声誉 (3)种族或宗教团体(唐人街等) (4)早期土地的利用方式影响 8、城市内部空间结构随城市发展而逐渐形成和变化理解 早期:功能区分异不明显,市中心以市场、交通等优势吸引工业聚集 后期:由于用地紧张、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工厂企业向外搬迁,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发生变化。 2.2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1、城市等级划分及依据:记忆 城市等级一般分为:集镇、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 我国的划分: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100万) 中等城市(20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依据:城市人口规模 2、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关系理解 城市等级低,数目多,服务种类少,服务范围比较小; 城市等级高,数目少,服务种类多,服务范围比较大。 3、上海城市等级和服务范围变化的影响因素理解记忆 (1)上海位于我国南北海岸线的中点以及长江的出海口 (2)上海市有发达的铁路网,使得上海有充足的原材料、劳动力、农产品以及巨大的市场 (3)上海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形平坦开阔。 4、城市等级体系: 城市的服务种类、服务范围是与城市的等级相对应的,在同一个区域中,城市的空间分布也与城市的等级密切相关,这些不同级别的城市空姐组合,构成了一个地区的城市等级系统。 5、城市等级与城市数目、相互距离的关系理解 等级较高的城市数目较少,相距较远;等级较低的城市数目较多,相距较近。(德国南部为例) 6、门槛人口与商业服务等级 (1)把维持一家企业生存所需的最低人口数称为门槛人口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赢利)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保本) 服务人口门槛人口(亏本) (2)商业等级与门槛人口的关系 根据门槛人口的小,可划分出商品或服务的等级。 价格低,门槛人口小,为低级商品;价格相对较高,门槛人口相对较大,为高级商品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2.3城市化 1、城市化的含义理解 人口的城市化 城市范围不断扩大的过程 乡村变为城市的过程 土地的城市化 2、人口向城市迁移的动力:记忆 推力:人口增长快对土地压力大,自然灾害,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 动力: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保障程度高,文化设施全,交通便利 3、衡量城市化水平的标志:记忆 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4、城市化的意义: (1)城市市区域发展的经济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又促进城市的发展 (2)促使聚落形态、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的变化 5、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理解记忆 逆城市化 后期阶段:一慢一高(城市化速度慢,城市化水平高) 逆城市化 市化水平变化大) 郊区城市化 初期阶段:两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低) 郊区城市化 6、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城市化比较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发展中国家:起步晚,发展快;水平低;发展不合理(出现畸形发展);处于初期和中期阶段 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阶段 7第二篇: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第五篇 人口高一地理必修2知识点总结 1、人口增长分为: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 2、衡量人口自然变动的指标:人口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 死亡率 严重老龄化的标准:65岁及其以上的老人占总人口的比重大于等于10% 6、中国人口基本国情: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 人口素质有待提高,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人口流动带来复杂的社会问题。 中国的基本国策: 7、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人口密度 8、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南亚、东亚、西欧、北美东部 9、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气候:温带、亚热带湿润和半湿润地区适合人类生存 自 然 地形:平原和沿海地区交通便利、土壤肥沃,有利于生产生活、发展经济 条件 水资源:生产生活离不开水 :经济发展水平高、生活水平高、就业环境好的地区吸引人口迁入 10、中国人口分布界线:“黑河腾冲”一线(胡焕庸线),其东南人口稠密,其西北人口稀疏。 11、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劳务迁移、难民迁移、智力迁移(人才迁移或头脑外流) 12、我国民工潮的成因:人口多耕地少,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 15、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自然资源与环境(首要影响因素)、科学技术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消费水平(与人口容量负相关) 第六篇 城市 1、城市的基本特征:人口和经济活动高度集中; 产业结构以第二、第三产业为主; 教育、科技、文化事业发达。 2、城市土地利用的同心圆结构:由里至外为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农业用地 3、影响城市土地利用同心圆结构的主要因素:地价 4、影响地价的主要因素:离市中心的距离远近、交通的便捷程度 5、 6、导致各个城市存在空间结构差异的原因: 城市规模(人口数量:小、中、大、特大、超大)世界城市(纽约、东京、伦敦) 城市职能(综合性城市、专业性城市)、 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河流、海陆位置)请举例:_ 7、形成城市群的条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自然条件 社会经济发达(工农业生产发达),人口密集 交通(水、陆、空)、通讯发达,对外联系便捷 8、世界六大城市群(结合地图): 以纽约为中心的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以芝加哥为中心的北美五大湖沿岸城市群 以东京为中心的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城市群 以巴黎为中心的欧洲西北部城市群、以上海为中心的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9、城市化水平的衡量标志: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10、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主要特点: 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出现城市群;世界城市化的主流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第七篇 产业区位与分布 1、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 气候:是制约大区域范围农业产业带布局的主导因素。 热量决定农作物的品种、熟制和生长期。 水分决定农作物品种、农业生产方式(湿润地区适合种植业和林业,干自然 旱地区只能发展畜牧业,干旱地区的绿洲可发展灌溉农业) 因素 地形:平原地区是理想的农耕区,山地一般适宜发展林业和畜牧业(25种植业) 土壤:不同的土壤适宜不同的农作物(江南丘陵红壤适宜种植茶树) 农业科技:影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发达地区机械化农业,落后地区粗放农业)、 减轻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的约束(滴灌技术克服干旱环境,温室技术克服低温环境等)。 社会 市场需求:引导农业生产的类型(农产品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如城郊农业的同经济心圆布局) 因素 交通运输:对产品需要保鲜的农业来说应该尽量布局于交通便捷的地方,农产品基 地应该布局在靠近交通干道或枢纽的地方。 劳动力:素质和数量 国家政策 2、美国乳畜带(美国东北部的一个专业农业带)的区位条件:(综合应用“评价的区位条件”) 地形破碎土壤贫瘠,不适宜种植粮食,比较适宜畜牧业 接近北美的两大城市群,拥有巨大消费市场 此地农业科技水平高,机械化程度高 铁路、公路和航空运输发达 牧民为欧洲后裔,畜牧业经验丰富第三篇: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历史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巩固国家政权内容: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二、宗法制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三、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秦朝。四、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的形成内容:建立“皇帝”称号,确立皇帝制度。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由皇帝总揽,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设置三公九卿中央官制: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太尉负责全国军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均由皇帝直接任免。影响: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社会的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消极作用:加强对人民的压榨,容易导致暴政,造成阶级矛盾的激化。五、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颁布秦律、统一法令;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文字;修建驰道、灵渠;修筑万里长城;组织移民。秦朝灭亡的原因是秦的暴政六、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背景:汉初郡国并行,出现王国问题措施: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汉武帝实行推恩令作用: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局面。唐末至五代出现了藩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翻译理论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石家庄工商职业学院《法律英语》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电脑音乐制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太原师范学院《儿童画创作》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房顶花园设计施工方案
- 2025至2031年中国多面液压抽芯模具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可编址防宠物被动红外探测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全瓷桥梁砖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PAR38大功率LED射灯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版父子房屋买卖合同协议书
- 八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归纳和专题复习【提纲】
- 《三国演义》导读课(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 医疗器械行业薪酬分析报告
- JJG(交通) 178-2022 拉脱式涂层黏结力测试仪检定规程
- 矿山托管经营合同范本
- 2024年高中英语衡水体书法练字字帖
- 工程项目质量风险源识别及管控措施
- 伤寒论全398条全文-顺序
- 超市投资预算表
- MOOC 大学生创新与创业实践-西南交通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