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四大摩托家族史_第1页
日本四大摩托家族史_第2页
日本四大摩托家族史_第3页
日本四大摩托家族史_第4页
日本四大摩托家族史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日本四大摩托车家族历史 时间 2014 6 3 16 36 18 文章来源 摩托赫兹 作者 佚名 浏览 1914 我要评论 0 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的日本第二大摩托车生产厂家 其正规的中文名应当用 山叶 英文译为 YAMAHA 雅马哈 是它英文的中文译音 公司的名字是以其创始人 山 叶寅楠的名字命名的 最早的雅马哈公司以生产钢琴为主 1955 年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才从乐器制造株式会社中独立出来 当时的资金只有三千多万日元 占总销售额的 40 1954 年 5 月 31 日 原雅马哈公司在 DKW125 型的摩托车的基础上 试制成功了名为 雅马哈 YA1 型摩托车 YA1 型摩托车 被称为 红蜻蜓 它以卓越的性能和优美 的设计 受到当时人们的称赞 1957 年 2 月 雅马哈公司生产出了 YDS 1 型竞赛摩托 车 其后以此为基础生产的 YDS 1 型超级摩托车 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从此奠定了雅马 哈公司在生产制造赛车方面的优势 享誉至今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雅马哈 RZ250 超级摩 托车 雅马哈公司与本田 铃木两家公司的不同 就在于那两个公司都是以制造简单的摩 托车 自行车开始 由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 而雅马哈公司一开始就制造摩托车 而且 以研制竞赛车为主要奋斗目标 几十年来 在所有的世界级摩托车大赛中 雅马哈赛车经 常名列前茅 为此雅马哈公司也培养了出了一批世界级的竞赛车手 并以此为荣 开发赛 车获得成功的同时也促进了商业销售的顺利开展 总之 在人们的心目中 雅马哈摩托车 的质量是可以信赖的 几十年来 雅马哈公司始终没有放松对摩托车产品的开发 它的摩托车产值在总产值 中所占的比例 是日本四大摩托车公司中最高的 由于长期注重摩托车赛车的研究 因此 许多汽车和竞赛车的先进技术能移植到民用摩托车上来 尤其是最近二十年来的成绩是十 分显著的 除二轮摩托车外 雅马哈公司还采用摩托车发动机开发了其他产品 如摩托雪 橇 高尔夫球专用车 机动扫雪机 游艇 帆船等等 除这些机动产品之外 还营造小型 游泳池 长期以来 日本被称为世界摩托车王国 在日本四大摩托车生产公司中 本田公司又 被称为 王中之王 本田摩托车之所以能够称雄于世 是因为其摩托车产值 产量 品 种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在有些国家 尤其是东南亚一带 大家谈起摩托车 言必称 本田 似乎 本田 为摩托车权威的代名词 可见本田摩托车对世界摩托车市场已有 极深远的影响 从 60 年代到 90 年代 本田公司稳坐摩托车世界第一把金交椅 至今不衰 本田公司的名字是以它的创始人本田宗一郎的名字命名的 本田 两字为中文译音 其英文应译为 HONDA 它的原型是日本早期的家用工业本田技术研究所 最初产品为 1940 年生产的 本田 A 型 机动脚踏车 这是一种将发动机装在自行车上的摩托车 近似 中国的助力车 1948 年本田技术研究所开始正式生产摩托 50 年代 日本摩托车制造厂一 哄而起 多达百余家 但产品式样几乎都是模仿欧洲车型 本田宗一郎这位传奇式的企业 家以他的独到的远见和才智 设计制造出新型摩托车 C70 型 问市后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继而 本田公司又于 1958 年将 C100 型摩托车投放市场 从此 本田摩托车名声大振 打破了百年来由西欧控制的世界摩托车市场的局面 并得到了世界的公认 1959 年本田公 司在美国设立子公司 开始了向美国市场的进军 多年以来 本田公司生产的摩托车在各 级的世界摩托车竞赛中多次获得桂冠 成为当今世界上在摩托车行业中最有实力的厂家之 一 该公司每年都公布有包括新产品在内的一百多个型号的摩托车 足以使世人相信本田 公司产品的技术力量和生产开发能力是出类拔萃的 截止 1991 年 本田公司的资本达 6 1 亿美元 职工人数为 31635 人 年销售额为 243 亿美元 其中摩托车销售额为 22 亿美元 本田公司并不是以生产摩托车为主的公司 其主 要产品是本田汽车 从销售额上看 摩托车销售额比例仅占 9 汽车销售额占了 74 其 他动力产品为 3 本田公司历史上摩托车产量最高是在 1982 年 当年的产量为 300 万辆 占当年日本国总产量的 43 而其他三家 雅马哈 铃木 川崎 的产量总和只占 57 左右 本田公司的产品开发战略是以市场变化为先导 而且出口摩托车占有绝大的比重 本田公 司还注重在国外开设分公司 当地生产 当地销售 如向发展中国家出口散件 由当地组 装销售 在十年前 本田公司市场开发的目标是美国和日本本土 而进十年来 本田的目 光已注视到中国大陆和亚洲及东南亚市场上来了 本田摩托车的类型和品种很多 几乎市场上能销售的品种都有 主要的传统产品和开 发重点可分为以下几类 道路车 公路车 越野车 美式车 业务用车 小轮三轮摩托车 全地形车 铃木公司全称为铃木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英文译为 SUZUKI 它的前身是成立于 1920 年的一家纺织机制造厂 在日本四大摩托车生产厂家中 铃木公司居第三位 年产摩 托车在 87 万辆左右 约占其总销售额的 15 主要生产 50mL 至 1400mL 的各类摩托车 铃 木公司的 0 5L 微型汽车产量在日本居首位 其销售量占国内销售量的三分之一以上 是日 本第一微型汽车生产厂家 1952 年 铃木公司开始生产摩托自行车 这是一种将小型汽油机装在自行车上的机动 脚踏车 1955 年生产出 FF 型轻型轿车 1959 年生产了一升小型汽车 因此 至今轻型轿 车仍是铃木公司的支柱产品 除汽车 摩托车之外 铃木公司还生产小型货车 面包车 舷外机 发动机 船用机械等 铃木公司的成功得益于它非常重视技术研究 试验 技术 开发等部门工作的落实 对技术人员的培训也很严格 为此 铃木公司设有汽车研究中心 和摩托车技术开发中心及规模宏大的试验场 成车性能试验规定测取 6 种曲线 1 扭矩 功率 油耗 转速曲线 外特性 2 驱动力 行驶阻力 车速曲线 负荷特性 3 功率 油耗 转速曲线 等比油耗 4 耗油 车速曲线 等比油耗 5 损失轴功率 转速曲线 机 械损失 6 压缩压力 转速曲线 压缩压力 铃木公司的龙洋试验场试车跑道有 6 5 公里 设施齐全 可完成各种状况的路试 铃木公司技术上的 绝招 除普遍采用的 CCI 分离润滑系统 PEI 无触点点 火装置 类似 CDI 装置 之外 还有许多著称于世的先进技术 如 SACS 系统 SAEC 自动排 气系统 矩形四缸发动机等 此外 铃木公司对于开辟国外市场是熬费苦心的 尤其最近 十年来 铃木摩托车在中国的覆盖率 以及铃木公司在中国建立合资厂 都是日本四大摩 托车生产厂家中最有成效的 为了开辟中国市场 铃木公司专门推出了面向中国市场的摩 托车 例如 K90 K50 A100 AX100 GS125 等 其中 AX100 摩托车在日本是不销售的 但 却深得中国用户的喜爱 仅在中国就有两家合资厂生产这种型号的摩托车 为了加速和加 深对中国市场的渗透 铃木公司又采取新战略 一改过去不向合资厂提供先进技术的习惯 而将当今热销的 GS125 铃木王 GN125 的生产技术转让给中国厂家 还共同开发生产油冷 的 GSX250 型高级摩托车 从以上事实可以表明 铃木公司的海外生产战略是成功的 川崎重工业株式会社 在日本摩托车生产公司中 其摩托车数量和产值名列第四 川崎 是中文译音 其英文名为 KAWASAKI 公司的名字是用创始人川崎正藏的名字 命名的 原川崎公司是以家造船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进入摩托车行业 开始是以制造川 崎发动机为主 供给当时一哄而起的摩托车制造厂 不久 川崎摩托车公司的前身明发工 业株式会社诞生了 它最早制造的摩托车是 明发 80 型摩托车 1955 年又以原西德摩托 车为模型 制造了 明发 125 型摩托车 在当时激烈的竞争中 明发公司由于规模和能 力上的限制 最终被有实力的川崎公司收购 因为它当时还在与老铺目制作所进行业务合 作 所以直至 1964 年才完全归川崎公司所有 对川崎摩托车在日本国内外地位起决定作用的产品 是 1966 年生产的 A1 型摩托车 由于它的性能出类拔萃 在日本国内十分流行 而这种高档车的制造 也奠定了川崎公司 摩托车的基本特性 在日本四大摩托车生产公司中 川崎公司的摩托车产品是很有特色的 即产量小 车型少 质量精 价格高 川崎公司不生产低排量摩托车 如 50mL 级摩托车 商业业务用摩托车和坐式摩托车 而是专门研究制造运动车 赛车 越野赛车 美式车及 四轮的全地形摩托车 与别的摩托车公司相比 川崎公司参加摩托车竞赛比较晚 第一次是在 1966 年 但 3 年后即 1969 年就夺得世界摩托车竞赛冠军 从此便提高了川崎公司的声誉 但最使川崎公 司自豪的还是它的中量级摩托车 从 1978 年到 1981 年连续四年获得世界冠军 进而在此 基础上又制造出 KR250 型强化超级运动摩托车 此外 川崎公司是世界上第一成批生产 DOHC 并列四缸式发动机的厂家 装有这种发动机的 Z1 和 Z2 型摩托车的声誉都非常 高 川崎公司在生产 摩托车方面的影响虽然不如排名在前的三家公司 但是在日本工业界它却是非常有名 的 摩托车制造仅是川崎公司单车事业部的一个部门 而其销售额最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