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_第1页
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_第2页
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_第3页
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_第4页
国学智慧期末考试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满分答案 一 单选题 1 在 中庸 里的 中 是什么意思 A 一种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和日常行为的准则 B 时空关心 C 中听 契合事理 D 人的内心 我的答案 A 2 一个国家哪个阶级的人越多 这个国家就越安定 A 资产阶级 B 中产阶级 C 无产阶级 D 共产阶级 我的答案 B 3 儒家经典中 排在第一位的是 A 大学 B 周易 C 诗经 D 尚书 我的答案 B 4 要想成为君子从立心上讲需要什么 A 务本 B 务实 C 务真 D 务业 我的答案 A 5 孔子是用什么来区分君子和小人的 A 财富 B 地位 C 声望 D 道德 我的答案 D 6 今文尚书 是用那种字体传播下来的 A 楷书 B 小篆 C 隶书 D 草书 我的答案 C 7 哪本书详细记载了儒生在战国时的遭遇 A 论语 B 大学 C 中庸 D 孟子 我的答案 D 8 孔子最提倡用哪种方法来区分君子和小人 A 地位和财产 B 格局的大小 气象的有无 眼界的高低 胸怀的宽侠 C 道德 D 三个都是 我的答案 B 9 汉初伏生将 尚书 传给的人家不包括 A 欧阳高 B 夏侯渊 C 夏侯胜 D 夏侯建 我的答案 B 10 礼在其前两个功能形成之后就会担负起的第三个功能什么 A 司法 B 哲学 C 教化 D 伦理 我的答案 C 11 我们学习 周易 的目的是什么 A 学会占卜 B 避免灾祸 C 提高自己的视野 品味 扩大自己的格局 D 通晓鬼神 我的答案 C 12 汉代尊君权的基本一个参考是什么 A 左传 B 公羊传 C 谷梁传 D 夹氏传 我的答案 B 13 读书的目的是改变气质 这句话出自 A 中庸 B 论语 C 经学理窟 D 周易 我的答案 C 14 不属于曹胜高老师的作品的是 A 国学通论 B 从汉风到唐音 C 唐朝简史 D 汉赋与汉代文明 我的答案 C 15 法家的用人之术都有哪些 A 顺上 实能 专任 易制 B 顺下 实能 专任 易制 C 实能 专任 顺下 慎独 D 专任 顺下 慎独 实能 我的答案 A 16 诗经 的编订有哪三个说法 A 采诗说 增诗说 写诗说 B 写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C 采诗说 献诗说 删诗说 D 增诗说 献诗说 采诗说 我的答案 C 17 因性说是哪家的观点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我的答案 D 18 最晚列入到儒家经典当中的是哪一部作品 A 大学 B 孟子 C 周易 D 诗经 我的答案 B 19 孔子最推崇的弟子是谁 A 子贡 B 彦回 C 子夏 D 张仪 我的答案 B 20 孔子去世于哪一年 A 公元前 342 年 B 公元前 551 年 C 公元前 782 年 D 公元前 479 年 我的答案 D 21 谷梁传 和 公羊传 分别是哪一国家的学说 A 鲁学 秦学 B 秦学 齐学 C 齐学 鲁学 D 鲁学 齐学 我的答案 D 22 儒家所讲的 道 不包括 A 义 B 孝 C 仁 D 礼 我的答案 B 23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第一个明是什么词性 A 形容词 B 名词 C 动词 D 助词 我的答案 C 24 当天下大乱的时候 往往现出来的做事的人会得到怎么样的结果 A 烈士 先驱 B 称王 C 控制天下 D 被人唾弃 我的答案 A 25 诗经 中赋比兴三种手法哪种运用的最少 A 赋 B 比 C 比兴一样少 D 兴 我的答案 D 26 决定并影响中国地质建构的基础性的学术是什么 A 法家学说 B 儒家学说 C 道家学说 D 墨家学说 我的答案 A 27 礼的空间感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什么 A 乐 B 主持人 C 所处时间段 D 规矩和制度 我的答案 D 28 五经中成书比较早的 保存比较完整的是 A 周易 B 诗经 C 尚书 D 礼义 我的答案 A 29 从 尧典 开始记录的是 A 周易 B 诗经 C 尚书 D 礼义 我的答案 C 30 春秋 一书中总共记载了多少位国君的历史 A 10 0 B 11 0 C 12 0 D 13 0 我的答案 C 31 在道家思想中 道 指的是 A 天道 B 正道 C 本道 D 法道 我的答案 A 32 礼本身起源于哪里 A 道德 B 道 C 政治学 D 祭祀 我的答案 D 33 秦朝的苛法其实是说的什么 A 刑法严峻 B 刑法不公 C 刑法细密 D 刑法无道 我的答案 C 34 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起主导作用的学说是什么 A 经学 B 子学 C 佛学 D 心理学 我的答案 A 35 春秋 这本书的名字来源是 A 在古代春天与秋天是朝聘的重要季节 B 春秋是古代农业耕种与收获的重要季节 C 周朝皇帝格外偏好者两个季节 D 古代战争多发生于春天与秋天 我的答案 A 36 羲和之官在古代是掌管什么的 A 教化 B 天文 C 礼仪 D 历史 我的答案 B 37 墨子 的十大主张中只有上篇的是哪个 A 兼爱 B 非攻 C 非乐 D 尚贤 我的答案 C 38 孟子认为什么是智慧的来源 A 辞让之心 B 是非之心 C 羞恶之心 D 廉耻之心 我的答案 B 39 化性说是哪家的观点 A 儒家 B 墨家 C 道家 D 法家 我的答案 A 40 一个人能够交到多少朋友 在多大程度上被大家认可主要取决于什么 A 人本身 B 家庭背景 C 财富多少 D 知识多少 我的答案 A 41 使社会安定 但是扭曲了人的自由自在的天性的是什么 A 幻想 B 仁爱 C 慈悲 D 理和法 我的答案 D 42 老子的智慧其实是源自于什么的智慧 A 史官 B 宗教 C 儒家 D 道家 我的答案 A 43 关于歌本与诗本的区别 正确的是 A 是否有曲调 B 是否有节奏 C 是否有重复句子 D 是否有乐器 我的答案 C 44 人类社会之所以能成为群体的标准是什么 A 仁和性善 B 礼和智 C 信和义 D 勇和信 我的答案 A 45 荀子的学生李斯最后成了哪一学派的学者 A 墨家 B 儒家 C 道家 D 法家 我的答案 D 46 史官在古代担任几种使命 A 1 0 B 2 0 C 3 0 D 4 0 我的答案 B 47 关于 诗经 的内容 不包括 A 人文 B 艺术 C 情感 D 政治 我的答案 D 48 不属于孟子游说过的王的是 A 滕文公 B 梁惠王 C 齐宣王 D 鲁襄公 我的答案 D 49 汉朝时期的尚书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A 29 篇今文 尚书 和 16 篇古文 尚书 B 29 篇今文 尚书 和 16 篇古文 尚书 以及孔安国的 序 C 29 篇今文 尚书 和孔安国的 序 D 16 篇古文 尚书 和孔安国的 序 我的答案 B 50 古时对天的看法都有哪些 A 自然之天 道德之天 文化之天 B 自然之天 主宰之天 道德之天 C 自然之天 主宰之天 文化之天 D 主宰之天 道德之天 文化之天 我的答案 B 二 判断题 1 尚书 中的 尚 我们一般理解为 上古之书 我的答案 2 儒家的经典经常被称为 孔孟之道 我的答案 3 尚书 和 国语 相比在记录的内容方面更正式 更重要 我的答案 4 阴阳 之说是周易的产物 我的答案 5 在周朝的时候巫官和卜官的地位上升明显 我的答案 6 周易 中的 天 和 地 其实就是指自然界的天地 我的答案 7 老子曾担任史官 是收藏史 我的答案 8 被社会所公认的 孝顺 中的 顺 就是顺从的意思 我的答案 9 在 论语 中 小人这个词共出现过 90 多次 我的答案 10 齐桓公由于没有听从管仲的意见最后被易牙和竖刁害死 下场极其悲惨 我的答案 11 法家主张化性说 而儒家主张因性说 我的答案 12 周朝是中华文明第一个文明总结时代 我的答案 13 孔子的言论中透露出的是对历史和人性的洞察 而孟子则是滔滔辩论 一种舍我其谁的 干预精神 我的答案 14 墨家学说是反对天 反对命的 我的答案 15 孔子的学说不但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还能够改变一个国家 民族的精神追求和社会向往 我的答案 16 儒家和墨家的起点是相同的 但是他们归宿是不同的 我的答案 17 礼制 就是把天下系于一个人身上 法制 是把天下系于一套制度 我的答案 18 儒学是一种打天下的学说 而不是一种守天下的学说 我的答案 19 中庸 是最晚列入儒家经典中的 我的答案 20 将 春秋 的体例阐释的最清楚的是 左传 我的答案 21 商颂 是商朝王室所管的 并不是周朝所管的 我的答案 22 孟子将孔子理论中的本源解释清楚了 我的答案 23 我们古代最好的东西是拿来献给君王的 我的答案 24 明诚 讲的是教的过程 诚明 讲的是修养的过程 我的答案 25 人类早期的时候音乐 舞蹈 歌唱是三位一体的 是中国古代音乐艺术的基本形态 我的答案 26 俗话说半本 论语 治天下 讲的就是论语的教化作用 我的答案 27 古文经和今文经虽然是属于两个系统 但是彼此没有冲突 可以互补 我的答案 28 天命之谓性 是儒家思想的观点 我的答案 29 周易将天地万物分为三个基本层面 分别是 天地人 我的答案 30 在伏羲画八卦之前 人类已经对自然现象进行了总结 我的答案 31 赵武灵王改制胡服骑射是符合礼的 是因为它符合礼的精神 可以调整 我的答案 32 今文经和古文经不仅仅在文字上不同 在研究思路也不同 我的答案 33 礼的作用在将人与人区别开 而乐的作用则是让人合起来 我的答案 34 祭礼的第二个来源是人们对先祖缅怀 我的答案 35 道 作为社会评价标准是孔子所提出的 我的答案 36 所染篇 里讲的就是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的道理 我的答案 37 古代的 大夫 就是指的官位 并不是爵位 我的答案 38 根据 周易 概括我们读 周易 的时候要先从 易经 读起 然后再读 易传 我的答案 39 社会只要有健全的法律就不会发生动荡 礼只是一个辅助而已 我的答案 40 吾见百家春秋 这句话说明 春秋 在当时是史书的统称 我的答案 41 国学是一种中华民族的理论体系 我的答案 42 易学界普遍认为 归藏易 连山易 周易 分别形成于夏商周三个朝代 我的答案 43 五十而知天命 是孔子所说 我的答案 44 研究汉朝的礼治的学术意义和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