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教育技术应用的热点PPT课件.ppt_第1页
国内外教育技术应用的热点PPT课件.ppt_第2页
国内外教育技术应用的热点PPT课件.ppt_第3页
国内外教育技术应用的热点PPT课件.ppt_第4页
国内外教育技术应用的热点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外教育技术应用的热点 江西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钟志贤 与我们的选择 博士 教授 所长 1 国外教育技术应用的热点 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高阶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认知工具 量规评价 教师教育信息化 形成性评价 知识管理 后现代主义 网络远程学习 学习资源 虚拟学习社区 学习过程 批判性思维 创新思维 电子学档 多元智能 WebQuest 专题研习 Blog 问题求解 CSCL 基于项目的学习 基于案例推理 基于资源的学习 认知弹性理论 抛锚式教学 Jasper系列 认知学徒 建构主义 知识论坛 信息高速公路 情景学习 分布式认知 活动理论 2 我国教育技术应用的热点 校校通工程 多媒体课件 信息技术课程改革 建构主义 研究型学习 资源库建设 新型教学模式 资源型学习 新课程标准 多元智力理论 英特尔未来教育 WebQuest 六大信息技能 做中学 PBL 虚拟学习 协作学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任务型教学 几何画板 语文四结合 教育门户网站建设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游戏化学习 档案袋评价 行动研究 信息化教学设计 微格教学 素质教育 主题式教学 主题网站建设 网络课程开发 概念地图 3 从热点中思考 我们的抉择 一 教师的信息素养 1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面向教师 NationalEducationalTechnologyStandardsforTeachers 1 技术的操作与概念 教师应对技术上的操作及其概念有充分的理解 2 策划 设计学习环境与过程 教师应依靠技术的支持来规划和设计有效的学习环境与学习经验 3 教学 学习与课程 教师执行的课程计划要包括应用技术来促进教学最优化的方法和策略 4 测试与评估 教师运用技术来促进各种更有效的评估与评价策略 5 工作实效和职业实践 教师使用技术来增强工作效率与专业实践能力 6 社会 道德 法律 人性方面的问题 教师要理解技术使用中的社会 种族 法律和人类问题 并根据理解进行教学实践 4 2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 面向教师 CETSforTeachers 初稿 关于技术的知识 技能和观念A 对技术的概念和相关知识有着深刻的理解 知道技术对教学改革的意义和作用 B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不断增强技术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树立全面的教育技术观 运用技术构建教与学的资源A 充分理解各种资源和环境在教与学过程中不同的作用及其优缺点 B 运用技术和策略支持学习者的不同需求 C 运用技术设计 构建 利用教与学的资源 环境 使学习者获得必要的学习经验 运用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A 充分理解教与学过程的相关理论 策略 B 熟悉 学生教育技术标准 的具体规定 运用技术促进课程标准 学生教育技术标准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C 运用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科学地设计 实施和评价 D 利用丰富的技术资源 促进学习者学习能力的提高 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5 运用技术改进教与学的评价A 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和技术 正确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水平B 使用多种评价方法 从不同角度衡量学习者将技术用于学习 研究 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C 收集和分析数据 解释结果 交流最终成果 以改进教与学的实践并优化学习者的学习 运用技术提高教与学的绩效资源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B 运用技术提高教与学的效率C 和同事 学生家长 社区 以及更大范围的人们交流与合作 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社会伦理道德 法律和法规A 在使用和教授技术时 要求学习者符合法律 法规和社会伦理道德 并有意识地注意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和特殊需求B 采取必要的措施 确保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平等地获得技术资源C 在使用技术资源时 注意安全和有益于学习者的身心健康 6 3 理解 一个实例 教师的信息能力分解与培训内容 7 培训内容 培训模块 培训内容 基本理论部分 信息时代的教育理念 现代教与学的基本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及应用 CAI 计算机辅助教学 的基本知识及其应用 计算机基本知识和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计算机操作系统 课题研究方法 基本操作部分 课堂电化教学设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 操作系统 文字输入法等 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及其操作 Office办公软件 Word Excel Access PowerPoint等 知识与应用 互联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电子邮件的收发 搜索引擎的使用等 网页制作软件 Flash Dreamweaver Firework FrontPage 信息的收集及处理 各种信息处理工具的使用 扫描仪 视频转换仪器的使用 网络的信息查询 下载 多媒体课件的编制及使用技能 CAI的一般原理 常用工具的使用 Authorware director 方正奥思 Photoshop flash 电子备课系统 整合部分 课堂单元计划设计 多媒体课件制作及优秀课件案例分析 8 1 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 面向学生 NationalEducationalTechnologyStandardsforStudents 二 学生的信息素养 1 基本操作与慨念lA 学生能够表现出对技术系统的本质和操作的充分理解 B 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技术 2 社会 道德和人文方面的要求lA 学生能够理解与技术相关的道德 文化和社会问题 B 学生能够负责任地使用技术系统 信息和软件 C 学生对技术用于支持终身学习 协作 个人追求和提高学习效率持积极态度 3 技术作为提高学习效率的工具A 学生能够使用技术工具 加强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并激发创造力 B 学生能够使用高效率工具 在信息化环境中协作学习 准备出版物 制作有创新性的作品 4 技术作为交流的工具A 学生能够通过远程通讯与同龄人 专家和他人协作 发表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 B 学生能够使用多种媒体和方式与多种受众有效地交流信息与思想 5 技术作为研究的工具lA 学生能够使用技术工具 从多种信息源中查找 评价和收集信息 lB 学生能够运用技术工具 处理数据 报告结果 lC 学生能够评价和选择新的信息资源和新技术 以完成特定的学习任务 6 技术作为解决问题与决策的工具A 学生能够使用技术资源 解决问题 做出合理决策 B 学生能够使用技术 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 9 2 中国教育技术标准 面向学生 CETSforStudents 初稿 掌握相关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A 知道与学习有关的技术的种类 作用和基本知识 B 熟悉相关技术系统的组成和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 运用技术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A 掌握信息处理 信息的获取 储存 分析 评价 加工 创新等 的方法 提高利用信息的能力 B 运用技术工具开展协作学习 提高学习效率 C 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能够持续地跟踪 追寻 激发创造力 运用技术与他人进行合作与交流A 在教师指导下 与同伴 家长及其它人合作 创作 发布自己的作品 B 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与人们开展有益的讨论和交流 运用技术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A 运用技术工具从多种信息源中查找 评价和收集信息 处理数据 报告所得结果 B 使用技术资源分析问题 做出合理的决策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具有信息意识 懂得与技术相关的社会责任A 具有正确的信息意识 能够准确评价信息 对运用技术持积极态度 B 理解与技术相关的道德 文化和社会问题 负责任地使用技术系统 技术资源和软件 10 三 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 1 新课程明确提出要实现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构建比较完整的课堂教学目标体系 由以知识本位 学科本位转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真正对知识 能力 态度进行有机整合 体现了对人的生命存在及其发展的整体关怀 2 新课程提出了 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的理想课堂教学形态 1 课堂是师生心灵对话 互动的舞台 2 是引导学生发展 探索未知的场所 3 是探究知识 点燃智慧的场所 4 是教师充分展现教育智慧的场所 5 是师生共同激发潜能 创造奇迹 获得双赢的时空 6 是充满平等和民主 愉悦和共鸣的场所 11 3 新课程的显著特征和核心任务是转变学习方式 4 新课程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 1 化被动性为主动性 2 化依赖性为独立性 3 化划一性为独特性 4 化抽象性为体验性 5 化零散性为问题性 6 化竞争性为协作性 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 学生的学习方式 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12 5 新课程对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提出了新要求 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角色是 1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 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3 课程的建设者 开发者 4 社区型 开放型的教师 与此相应 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应当产生变化 1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 强调尊重和赞赏 2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 强调帮助和引导 3 在对待自我上 程强调反思 4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 强调合作 13 6 新课程提出以评价促进发展的教学评价观 1 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重视发展 淡化甄别与选拔 2 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重综合评价 关注个体差异 3 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强调质性评价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4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强调参与和互动 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5 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注重过程 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14 四 学习方式的转变 探究 个体 群体 接受 个体 探究类 群体 接受类 群体 探究类 个体 接受类 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倾向的 客观主义倾向的 1 学习方式的分类 15 2 学习方式的价值 16 3 学习方式变革的走向 17 4 学习方式变革特点的语义网络 学习者角色 教师 知识生产者 探究者 认知学徒 教师角色 帮促者 合作学习者 指导者 学习评价 生成的 一体化的 基于绩效 平等性 目标偏向 学习理念 技术支持 学习分组 教学方式 学习情境 协作 批判性思维 决策 创新 隐性知识 信息素养 可持续发展 自我管理 兼容 移情的 知识建构的 协作的 效能工具 信息工具 情境工具 交流工具 评价工具 认知工具 异质的 灵活的 公平的 生成的 交互的 策略性的 内部动机的 协作的 对学习负责 学习任务 真实的 跨学科的 挑战性的 反思 反思 反思 反思 学习方式变革的预期特点 18 五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用技术学习 1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 1 整合是融合 技术与课程的关系是一种 融入 融合的关系 不是简单的叠加 其目的是为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发展 亦即适应知识时代生存与发展需求的能力 构建理想的学习环境和新型教学模式 2 整合涉及到技术与课程目标 结构 内容 资源 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关联多向互动 这种多向的互动是构建理想学习环境和新型教学模式的整体思维框架 3 从教学设计研究的角度来看 整合的重心是在整体思维框架的前提下 构建以技术为支持的 理想的学习环境 探索基于技术的学习 教学模式 19 2 用技术学习 Learnwithtechnology 技术要有效地支持学习 就应当让学习者运用技术表现他们所学的内容 支持他们的高阶思维和协作学习的活动 而不是用来记忆教师和教科书上的内容 技术的真正作用在于充当学习者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工具 而不是通过预先设定的程序内容来 教 学习者 技术应当作为知识建构的工具 以拓展学习者为自身建构知识的能力 通过使用技术工具 学习者是 用技术学习 而不是 从技术中学 Learnfromtechnology Jonassen 1999 20 3 技术作为学习工具 21 4 技术在课程整合中的作用 促进高阶能力 革新学习方式 转变师生角色 革新教学方式 变革教学结构 革新教学关系 丰富学习资源 改善评价方式 拓展学习工具 技术 课程目标 课程结构 课程实施 课程资源 课程内容 课程评价 支持有意义学习 22 5 用技术支持学习的应用框架 23 六 探索重心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1 以素质教育理念和新课程理念为引领 素质教育是根据时代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 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为主要运作精神 注重潜能开发和健全个性发展 注重培养创新和实践能力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1 两种需要 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人的发展需要 2 三个发展 全面发展 全体发展和个性发展 3 两个注重 注重潜能开发 注重创新和实践能力 4 一个运作精神 以实施和弘扬主体性教育为主 24 素质教育的核心理念主要有如下方面 1 强调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人的发展 2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强调培育适应时代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素质 如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协作 学会发展等 3 以学生为本 根据时代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求 尊重每个学生独立的人格价值和独特的品质 使每个学生得到尽可能完善的发展4 追求卓越 所谓卓越是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开发 自我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 5 创新教育是核心 新课程理念 25 2 以现代学习理论为指导 共同体 Community 情境 Context 当代学习理论的5Cs要素 1 情境 注重基于情景的学习 3 专注 注重内在动机的激发 2 建构 注重心智模式的构建 4 能力 注重多元智能的发展 5 共同体 注重学习共同体的作用 26 3 构建新型教学模式的思维偏向 27 4 追求有意义的学习 meaningfullearning 有意义学习的五个特性 28 5 重塑师生关系 建构主义倾向 客观主义倾向 学习者 教师 教师角色 知识的传授者 学习者角色 知识的接受者 29 6 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 1 利用多媒体信息集成技术 创设和展示有意义的情境 2 利用大容量存储技术 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 利用图形化交互界面技术 提供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 3 利用超链接技术 如超文本的方式 构造教学信息内容结构 使之符合人类联想方式的思维特点 4 利用各种工具 平台 让学生利用平台创作电子作品 5 利用虚拟现实构建模拟学习环境 6 利用网络传输技术 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协商学习 例如 30 例如 1 用技术支持探究性学习 依托互联网学习环境 主要活动方式包括网上科学实验 制作主页 通过协作交流实现知识的社会建构等2 用技术支持视觉化学习 依托电视录像 视频技术 主要活动方式包括Jasper与科学家 抛锚式教学 电视记者招待会 电视节目剪辑与制作 电视脱口秀 模仿秀 创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