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络系统信息化经验总结建设校园网络系统.doc_第1页
校园网络系统信息化经验总结建设校园网络系统.doc_第2页
校园网络系统信息化经验总结建设校园网络系统.doc_第3页
校园网络系统信息化经验总结建设校园网络系统.doc_第4页
校园网络系统信息化经验总结建设校园网络系统.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校园网络系统,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校园网络系统信息化经验总结一、佛山一中情况简介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中学位于佛山市汾江之滨,是广东省首批重点中学,首批省一级学校,首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学校,她的前身是英国基督教中华循道会于1913年创办的华英中学。学校现有64个教学班(含4个西藏班),学生3168人,教职工266人,其中特级、高级教师71人,校园占地面积8.8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51300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楼馆屋亭,新雅兼具;草坪池水,养目怡人;花坛艺塑,形美意深;处处见绿树成荫,时时闻鸟语花香,学校教学条件完善,教学设施齐全,有两栋教学大楼、一栋信息技术教育综合大楼、一栋科学楼、一栋藏书约10万册的图书馆大楼、一栋体育艺术馆、一个400米跑道的田径运动场、两个2525米的标准游泳池、还有快乐体育园地、天文台、地理园、生物园、心理健康辅导中心、文化广场学校建有现代化千兆以太校园网,内联所有教师办公室及教室,外联国际互联网,初步实现了校园信息网络化。这些教育设施和技术设备,构成了教育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它们的充分开发和利用,将极大地满足面向21世纪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学校向以“重素质、讲规律、活教活学、广育人才”的办学特色和校风好,教育质量高,学生适应能力强而闻名遐迩,以“多一些软管理,多一些情感管理,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人格化管理特色而饮誉岭南,高考成绩和学科竞赛一直在本地区名列前茅,并出现了不少拔尖人才,学生文体活跃,动静分明,学校的文娱、体育、管乐队、民乐队、合唱队在社会上都颇有名气,学校多次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建校九十年来,佛山一中瓜瓞绵绵,人才济济,著名音乐家冼星海、著名地质生物化学家彭家木、音乐指挥家司徒汉、医学界知名人士伍学宗、罗征祥、中科院院士庞雄飞、黄本立以及前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佛山市市长梁绍棠等都是该校的学生。近几年,在佛山市建设“教育强市”的宏观背景下,受“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鼓舞,在市教育局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优质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以创建示范性高中为学校加速走向现代化为契机,在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实验过程中,以造就现代化人才为核心,重视发挥学生在学习和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大胆创新,锐意改革,强化软件建设,逐步向教育现代化目标迈进。二、佛山一中校园网络系统的主要特点1997年以来,佛山一中从学校的资金实力、教育教学需要、设备的技术性能出发,力求做到低投入、易升级、开放性与安全性兼顾,先进性与稳定性融合的实用型校园网络系统。我校分别于1997年、1999年和2002年分三期工程,资金总投入达1200万元,建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园网络系统。目前,我校校园网的网络结构与环境达到和超过了广东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校园网建设标准的要求。其结构和功能的主要特点表现为:1校园网带宽较高,能比较及时可靠地采集、存储、处理、传输教育教学信息。目前我校校园网主干是千兆以太网。各教学子网、办公子网、图书馆子网、电子阅览室子网均采用交换式100以太网,五个多媒体电脑教室(含电子阅览室和网络实验室)总计410台学生用电脑均连在各自的集线器上,每个子网配置10100的交换口与上级交换机相连,拥有一个160台电脑的电子阅览室,四个56台机的电脑室,能同时满足七个班的学生同时上网学习。每7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超过省每10位学生一台计算机的标准。2校园网为大型计算机网络,既能达到校内外资源共享,又具备一定的校外安全防范功能。我校校园网得到佛山市电信局分配的一组地址及注册域名,通过2兆专线接入因特网。并另有10兆专线(禅通网)连接佛山教育信息网,与佛山市各级各类学校联网共享资源。其联接社会的出入口能提供便利的各类电子函件、信息咨询服务等。学校网管中心配置有千兆交换机、300大容量硬盘、24小时不间断电源的超强电池组,也配置了主域服务器、备份域服务器、数据服务器等。相应还配有代理服务器(邮局托管)设置了防火墙,使校园网成为相对独立的虚拟网(局域网),管理和维修上也比较方便。3采用结构化综合布线,并考虑了可能的终端变化而预留了信息点,实现了教学、办公自动化。目前校园网共有700多个信息点,各处室、各科组、各级组、图书馆等已联网的办公电脑,每个教师配备一台手提电脑共200多台。已基本成型的大型数据库管理系统有校园办公管理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学校财务管理系统、教师档案管理系统、学生成绩统计管理系统、学校自制软件库和引进软件库等。校园网能充分满足教师电子备课、查阅多媒体素材、下载数据、打印试卷、以超文本方式形成多媒体教案的需要,实现了教学、办公自动化。460多间普通教室的多媒体电教平台、双向闭路电视广播系统与校园网联通它不仅满足了学校大型集会的需要,也满足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点播多媒体素材(通过“五机一幕”一体化的电子平台)进行教学的需要。每个教室拥有多媒体教学平台,并联通国际互联网。另外,6间学科专用电教室(史、地、生、理、化、音)和3间通用电教室(含2间报告厅,各拥有250人坐位)配置有较先进的多媒体电脑视频控制台和液晶投影仪,能满足日常教学及大型电教研讨活动的开展。三、佛山一中校园网络系统及信息化应用的效果1999年,我校被评为首批“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同年全国首批“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经验交流会在我校召开。2001年,“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暨省级规划与实验区(校)工作研讨会”在我市召开,我校做为现场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报告及5堂公开课受到与会的教育部领导、学者、专家的高度评价。2002年我校网站被评为“佛山市优秀教育网站”;2003年被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中国教育发展网评为“全国教育系统网站示范单位”。近几年来,我校每年接待来自港澳及内地各省的信息化教育考察团十余批次,我校的信息化教育的做法与经验受到考察团专家与同行的一致好评。1实现了教师教学手段从传统手段向现代信息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我校每位教师配备了一台手提电脑,经过七期的手提电脑培训,100%的老师掌握了文字输入、简单的课件制作、网络资源的选择与加工技能。35岁以下的青年老师基本上都采用了电子化、无纸化备课,其电子教案具有可重复、可修改、可交流、可共享等特点,大大减轻了教师的备课负担,浓厚了教学交流、教育科研的风气,提高了教材资源的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同时,我们也注意避免重视电脑等先进教育技术,轻视粉笔等传统教学媒体、机灌加人灌的倾向,努力减缓过度依赖电脑和液晶投影仪进行全程教学可能导致学生视力甚至学习效果下降的趋势,提倡教师多种教学媒体并举,优化组合,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科学教育观,科学的教学模式与评价方式,以先进的技术手段、较少的教学投入获取更大的教学效益。2初步实现了学校管理从传统模式向现代信息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在推进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引进的基础上,改良研制一套新型的校园办公系统。我校从转变教职工的思维、行为方式入手,通过行政、职员、教师的分期培训培养电子化办公技能,逐步让全体教职工养成电子化、无纸化办公的习惯,从而提高校园办公的效率,加快校园办公的信息化进程。学校各处室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系统发布有关通知、文件和信息,学校教师可以在校园网络系统传输相关的教学资料、文档、图片和教学信息。学校有关行政事务的信息,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系统实行校务公开,教师也可以通过校园网络系统向学校领导反映意见,进行民主监督,促进学校管理的民主化和科学化进程。3促进了学生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向开放式、信息化的主体性学习方式的改变。课余时间开放电脑室是我校营造新型校园文化氛围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从周一到周五每天中午12:30至12:45,下午4:40至5:30,我校电子阅览室全面向学生开放。课余时间进电脑室“上网冲浪”成了不少学生重要的课余生活,从而增长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更主要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及信息的收集、选择、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健康的网上道德和人格修养。通过安装多媒体点播系统使上网学生可以在电脑室的任何一台电脑上进行课后的个别化学习,以有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另外,我们不定期的安排老师举办“上网冲浪”的专题讲座,不定期举办学生网页制作精品展览活动等,想方设法创造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校园网络新环境。1999年以来我校全面推行研究性学习课程,每周四、五下午是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学生自由组合、自选课题、自主查找资料和进行实地调查,并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社会热点和佛山的本土实际,撰写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性学习报告。这些研究性学习的突出特点就是学生自主利用信息技术在网上查找、分析、加工信息资料,利用信息技术编辑整理研究报告,在网上交流、讨论、研究主题,发表、展示研究成果。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不但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对科学、社会问题的探究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了学生的分析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我校每年举办科技节,展示学生的研究性成果。目前累计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近千项,不少发表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其中广东地图出版社2000年出版了我校学生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成果论文集地理研究性学习与创新思维。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我校得到了充分落实。2004年由我校师生教学、学习成果主体教育的实证研究、研究性课程的实践与创新、主体教育理论新探结集由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其中许多成果就是师生运用网络资源与技术进行分析、研究的成果,受到教育界同行的高度评价。4自编了计算机与互联网教材,在高一、高二年级全面开设了有学校特色的技术课程计算机必修课。作为省重点中学,社会各界对我校的高考升学率有很高的期望。但我校并不因为升学压力减少计算机课程,而是按教育部要求全面开足课时、每周2课时,理论和操作各一课时,每学年总计课时超过80节。我校近年来大力充实计算机教师队伍,五位年青教师全部为师范大学计算机专业本科生。不仅如此,我校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计算机科学的最新发展,自编了有学校特色的计算机与互联网教材。主要章节有:计算机基础InternetWindows入门WordExcelPowerpoint常用软件及常见网站简介等,总计约18万字。5开设选修课与活动课,通过课程改革让计算机爱好者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为了满足程度较高的计算机爱好者的需要,我们在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开设了DMAX、Photoshop、Authorware、powerpoint等选修课,每周四下午第七、八周进行。与计算机有关的选修课成为我校最热门的选修课程,报名经常超额(200人以上),近两年出现了学生家长托人情“开后门”请校领导帮忙安排子女进入计算机相关课程选修班情况。计算机竞赛活动课是更高程度计算机爱好者的首选。目前我校在高中一年级和二年级均开设了计算机竞赛活动课,每个小组控制在15名左右。每周二和周五下午第七八节授课,培养了一批计算机尖子生。近几年来,我校温煜持、周智、梁家斌、黄皓雅等同学分别荣获全国中学生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获一等奖,团体总分一直保持在佛山大市前列位置。电脑制作方面的中学生兴趣网获省一等奖,中学生天地网、享受生活,乐在其中等获省二等奖。2004年,我校江海龙、罗汝锡、周雅瀚获计算机奥林匹克竞赛全国一等奖,一批计算机尖子脱颖而出。6扶持学生电脑协会,鼓励学生自主发展与成才。由学生电脑爱好者自发组成的一中学生电脑协会,日常活动由电教科组的老师负责指导,实行会员制,规模控制在200人左右。会员的权利和义务主要有:课余时间优先安排电脑室上网学习,积极投稿出版学生电脑协会会刊电脑时代,组织和参加校内外的计算机及网络知识竞赛,设计、制作、维护和更新一中网页中学生生活网页,协助教师搞好电脑教室开放期间的管理。学生电脑协会在协作学习中共同提高,也培养了一批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高手”。在佛山市首届“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竞赛中,学生电脑协会骨干会员陆琦和刘永辉两位同学经过预赛和决赛,战胜全市1000多名来自社会各阶层的计算机好手,荣获第一名和第三名,大大提高了一中学生电脑协会知名度。四、佛山一中校园网络系统的应用体会及示范意义我们认为:学校是否能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关键在于教师队伍。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不但应掌握现代先进教育技术,而且应该具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校园网的建设及与互联网的联通,使得教育资源重新分配和组合,教育技术和思想也需更新与变革。目前来看,校园网发展及其效益的障碍并不一定是来自于资源与技术本身,更重要的可能是来自旧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尤其是对于互联网上开放性资源的价值取向。譬如,不少教师还是从静态、封闭、垄断的视角去看待互联网上动态、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还有一些教师由于初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费时较多进而忽视了现代教育技术的时间成本中可重复性的优势。更有一些教师把计算机辅助教学变成了高科技、大容量的满堂灌。鉴此,我校对教师的现代技术教育培训工作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既不满足于现代教育技术操作、技能培训,更重视现代教育思想与方法的交流与研讨。具体做法有:、强化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我校已开设教师电脑初级、中级培训班计7期次,多媒体教学平台使用培训班2期次,校园办公系统培训7次,培训教师达600人次以上。培训班一般安排在晚上或周六进行,绝大部分教师能积极参加,这得益于培训与晋职、评优挂钩。教师电脑初级班的基本要求是6个学会,即学会浏览互联网、学会下载资源、学会接发电子邮件、学会使用现成的教学软件、学会简单的文书处理、学会制作个人主页。所授课程符合广东省中小学教师计算机等级考试(初级班)考试大纲。教师电脑中级班的要求主要侧重于课件制作技术及电子备课技能的提高。目前,我校100以上的教师已达到电脑初级班的要求,50%左右的教师能自制课件,并较熟练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基本掌握计算机技术的教师尝到甜头后,逐步自发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我校多次聘请李克东、谢幼如、蒋鸣和等信息技术教育专家来校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念、方法与模式等作专题报告,提升全体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理论水平,为转变教育观念,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我校的物理、生物、历史、地理专用电教室的使用率提高很快,通用电教室使用经常排得很紧。高三英语去年以来利用双向闭路电视广播系统每天进行“10分钟听力训练”,全校每周安排一次“时事广播”。应该说,随着现代教育技术和设备使用率的提高,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积极的意义。、以教学公开课为契机,营造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学的良好氛围,积极地引导教师的自发性探索与研究。我校每学期均安排一次面向全市的公开教学周活动。近年来在公开周的研讨活动中尝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体现主体教育模式”的双重定位,促使各学科组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技术、研究课件制作和课程设计、改革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这种公开周活动一方面是营造了一种氛围,使不少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了现代教育思想或技术;另一方面造就了一批能自愿自制课件的青年教师队伍。自从2002年教师配备了手提电脑后,二分之一的教师已形成自觉地使用电脑教学的习惯,这既减轻了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增强了课堂容量和形象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譬如曹泽华等一批老师成为我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者与领头羊。他们自制的软件已逐步系列化,而且多次在,国家级、省市级软件课件评比中获奖。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我校蔚然成风。、科研兴教、建库建模,积极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及其网络环境下的教育理论、教学内容与模式。我们认为校园网的可持续发展,不仅要做到网上有车、车上有货,更关键的因素是要有驾驶员,而且驾驶员要懂得驾驶技巧。这与现在流行的“建网、建库、建队、建模”的说法是一致的。应该讲,我校经过前期投入,校园网初具规模。通过教师培训,有一批常用电教设施上课的教师,但缺乏可供利用的教育资源,也缺乏可供借鉴的教育理论与模式。据此,我们采用引进与自制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我们一方面借助公开周来促使教师自制了一批教学软件;另一方面大量引进他人的研制成果,如购买了清华同方高中各学科版的资源库系统、科利华语文、历史、物理备课系统及易达备课系统,翰林汇版、人教文博版、武汉大学版的学习软件以及省电教馆等出版的各学科系列软件。目前我校自己研制开发的各学科教学软件已超过200个,其中语文、物理、地理、英语、政治和生物等几个学科逐步走向系列化。我们也体会到建设资源库比校园网本身更重要更困难,因而鼓励教师以开放和宽容的心态及思维方式,向互联网各资源网站寻找资源,并引导师生创造并利用校园网的资源库。新型的校园网络环境,必须有新型的教学模式。我校通过表扬鼓励、减轻课时、经济激励等措施鼓励老师积极从事现代教育技术的科研活动,为课题能在上一级主管部门立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从而调动了不少教师的科研积极性。目前我校已立项的国家级课题有3个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学与教的实验研究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验研究;省级课题有五个校园网应用与研究、多媒体教学模式的研究、电子地图在地理教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