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PPT课件.ppt_第1页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PPT课件.ppt_第2页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PPT课件.ppt_第3页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PPT课件.ppt_第4页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 1 2 3 4 5 前言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 是指从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算起 到1948年3月23日中共中央东渡黄河 离开陕北进入华北为止 大约13年的时间 在这十三年里 中共中央领导全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 创造了辉煌的业绩 在这十三年中 中国共产党确立了领导核心 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形成了成熟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 6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7 8 9 一 党中央落脚陕北 开创新局面 10 一 中央红军长征为什么会落脚陕北 11 12 13 中央红军前后7次调整长征的终点 14 1935年9月20日 党中央进驻甘肃岷县以南的哈达 决定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命运的重要之地 走进延安十三年 15 16 贾拓夫对红军最终落脚点的确定起了总要作用 是在陕西省委工作参加中央红军长征的陕甘根据地唯一的一人 贾拓夫 时任红军陕甘支队政治部白区工作部部长 在1935年9月27日榜罗镇会议列席 介绍了陕北根据地的情况 也就是在甘肃通渭县的榜罗镇会议上改变了俄界会议的打算 正式确定落脚陕北 这是最终战略抉择对于中国革命的发展极为重要 17 9月27日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榜罗镇召开常委会 改变俄界会议的决定 准备在陕北保卫和扩大苏区 明确把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落脚点放在陕北 这是中共中央关于红军长征落脚点的第六次选择 也是最终的抉择 18 陕北人民欢迎党中央毛主席 19 确定了红军长征 落脚陕北 的决策 从军事上政治上稳定了陕北的局面 20 11月3日 在下寺湾举行政治局会议 张闻天建议成立新的中央军委 名义称为西北军委 并提议毛泽东担任军委主席 他指出 大的战略问题 军委向中央提出讨论 至于战斗指挥问题 由他们全权决定 会议经过讨论同意张闻天提出的方案 作出如下决定 一 对外公开用 西北中央局 称谓 对白区仍称 中央 秘密 二 成立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 军委成员为 毛泽东 主席 周恩来 副主席 彭德怀 副主席 王稼祥 聂洪钧 林彪 徐海东 程子华 郭洪涛 三 中央分两路行动 毛泽东 周恩来 彭德怀率领部队南下与红十五军团会合粉碎敌人 围剿 张闻天 博古等人率中央机关北上进驻安定县瓦窑堡 今属陕西子长县 21 22 11月10日正式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 博古任主席 毛泽东鼓掌赞成 23 二 中央红军长征为什么能落脚陕北 西北革命根据地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西北革命根据地是在陕甘边 陕北两个苏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根据地 是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仅存的一块比较完整的 规模较大的根据地 其管辖区域 在最广大的时候 东临黄河之滨 西到六盘山下 北起古长城 南至黄龙山 先后设立23个苏维埃县 市 治 其中17个县在今陕西境内 5个县在今甘肃境内 1个县在今宁夏境内 24 25 何以成为 硕果仅存 的根据地 西北革命根据地地处偏远 开始不是蒋介石剿灭的重点 西北根据地是流动的根据地 毛泽东曾给予高度评价 称为 狡兔三窟 西北根据地实行的是 红白灰 三色统战政策 红色指红军自己的武装 白色指做国民党的工作 灰色指改造土匪 哥老会 红枪会等武装 刘志丹曾说 朋友越多越好 敌人越少越好 26 走进延安十三年 民族英雄虽死犹生 毛泽东 群众领袖民族英雄 毛泽东 谢子长 陕西安定 今子长 县人 刘志丹 陕西保安 今志丹 县人 27 刘志丹等人能够按照毛泽东的 工农武装割据 思想 紧密联系西北革命斗争实际 是根据地发展 壮大的重要原因 他们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的结合 中央到陕北后 制止和纠正西北苏区 肃反 中共中央在陕北站稳了脚跟 刘志丹见了毛泽东说 谢谢党中央救了我们 救了陕北根据地 毛泽东说 你们也救了革命 给党创造和保住了这块长征的落脚点和革命的出发点 陕北这个地方 在历史上是有革命传统的 李自成 张献忠 就是从这里闹起革命的 这里群众基础好 地理条件好 搞革命是个好地方呀 28 三 中央红军落脚陕北的意义和面临的形势 29 1945年4月21日 毛泽东在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方针 中指出 有人说 陕北这地方不好 地瘠民贫 但是我说 没有陕北那就不得下地 我说陕北是两点 一个落脚点 一个出发点 七大在陕北开会 这是陕北人的光荣 陕北已成为我们一切工作的试验区 30 31 东征 32 西征 33 1935年10月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时只剩下七千人 成了皮包骨 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 战胜爬雪山 过草地等说不尽的困难 早已精疲力竭 长征中的饥饿 mp4正如毛泽东所说 我们红军的人数比以前是少了一些 但留下来的是革命的精华 我们不仅要以一当十 而且要以一当百 以一当千 和陕北人民一起 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34 二 党中央调整政策 实现大发展 35 党中央落脚陕北 进驻延安之后 民族危亡日益严重 中国革命进程和国共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这个重要的转折关头 中国共产党从抗日战争的实际出发 在极端困难和复杂的条件下 适时地调整了各方面的政策策略 领导中国革命实现了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发展 36 一 完成了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转折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日 25日 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发表了 八一宣言 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 宣言强调建立包括上层在内的统一战线 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范围 1935年12月17至25日 在陕西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会议 瓦窑堡会议 会上明确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策略 瓦窑堡会议 mp4 37 瓦窑堡会议 1935年12月17日 25日 38 39 实现西北大联合 在瓦窑堡会议精神的指导下 中共中央决定把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点首先放在陕甘根据地的四周 实现西北大联合 因此 从1936年上半年开始 红军和东北军和西北军之间 实际上已停止了敌对状态 三位一体 中共 杨虎城 张学良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西安事变 40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 41 与国民党 蒋介石的关系 42 43 44 1937年7月7日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1937年9月22日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向全国播发了 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23日 蒋介石发表谈话 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 以此为标志 共产党所倡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45 二 实现了从土地革命时期的运动战向抗日游击战的转变 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的战略方针 把十年内战时期的运动战转变为抗日游击战 实现了军事战略上的转变 1937年8月 党中央又在洛川召开政治局会议 讨论制定动员全国军民开展民族解放战争 实行全面持久抗战的方针 抗日救亡十大纲领 毛泽东在洛川会议上根据抗日战争的新形势 根据红军当时的实际情况 审时度势 明确提出抗日战争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 我们的战略方针要以 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 为主 必须把过去的运动战转变为游击战 46 八路军 新四军抓住了国民党军队溃散和日军只能占点和线的有利时机 迅速分兵宣传群众 在日军后方建立了广大根据地 47 在抗战期间 中共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 经历了上升 下降 再上升的发展历程 1937年7月到1940年底 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获得了较大发展 八路军发展到50万人 1941年到1942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战胜困难中巩固和发展 到1942年 八路军 新四军由50多万减为45万人 1943年到1945年8月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进一步发展壮大 到1945年春 八路军 新四军及其他人民军队发展到91万人 抗战胜利后 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 48 毛泽东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指导了八路军整个抗日战争 广大军民创造的地道战 地雷战 麻雀战 破袭战等战法 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军 我们的军队由抗战开始时的4万发展到抗战结束时的121万 民兵从无到有 发展到220多万 并且建立了19块儿抗日根据地 49 据 中国人民解放军全史 记载 八路军 新四军 华南游击队共作战12 5万次 毙伤日军52万人 伪军49万人 俘虏日军6213人 伪军51万人 日军投诚746人 伪军反正18 3万人 击落飞机约42架 缴获长短枪68 28万支 轻重机枪11895挺 各种炮1852门 中共抗日部队发展史略 记载中共抗日部队人员损失共计58 42万人 其中伤29 04万人 亡16 06万人 被俘45989人 失踪87208人 50 自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的八年期间 中华民国政府军发动大型会战22次 重要战斗1117次 小型战斗28931次 陆军阵亡 负伤 失踪321 14万人 空军阵亡4321人 毁机2468驾 海军舰艇损失殆尽 根据不完全统计 国军抗战牺牲官兵为363 3万 壮烈牺牲在战场上的国民党将军即达216位 51 国统区军民伤亡数字 1947年2月 国民政府行政院 关于抗战损失和日本赔偿问题报告 中全国军民人口伤亡统计 军人作战伤亡322 7万人 其中死亡132 85万人 负伤176 92万人 失踪13 01万人 军人因病死亡42 24万人 平民伤亡913 45万人 其中死亡439 75万人 负伤473 9万人 全国军民人口伤亡总计1278 49万人 此数字不包括台湾省 东北地区和解放区军民的伤亡数字 2015年7月14日 从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政策吹风会上公布 抗日抗争中 中国军民伤亡3500万以上 占各国伤亡人数总和的三分之一 按照1937年比价 中国官方财产损失和战争消耗达1000多亿美元 间接经济损失达5000亿美元 52 抗日战争最重大的成果 是中国革命力量得到空前发展 人民军队 5万人 127万人 解放区人口 150万人 1 3亿人 这为中国革命力量同反革命力量总决战准备了雄厚的力量 也准备了广阔的战场 53 三 从剥夺地主富农土地财产和打击资本家的政策 转向了减租减息的政策 土地革命时期 中共的土地政策是 打土豪 分田地 根据地初期的土地革命多发生 左 的倾向 这些 左 的政策 给初期的土地革命带来严重危害 54 苏区查田运动 55 56 57 58 全面抗战开始前夕 中国共产党为同国民党合作抗日 停止土地革命 此后为解决广大农民的土地问题 中共又实行了减租减息 二五减租 以动员群众 减租减息是一种变相的土改 59 经过减租减息 农民得到经济实惠 提高了他们参加生产和抗日斗争的积极性 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减租减息政策的贯彻执行 适当地调节了根据地内的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 兼顾了农民和地主两方面的利益 有利于团结各个阶级 阶层 这对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 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60 征收救国公粮情况 1担 100斤 61 1937年7月至1940年10月国民政府拨发八路军军饷计2561万元 1937年6月的50万元未计入 占边区政府财政比率 62 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 63 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 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鼓励劳动致富 解放区树立的劳动模范典型是 新型富农吴满有 张闻天还提出鼓励富农经济的主张 国画送子学农 1946年毛岸英回国后 毛泽东送他到富农吴满有家 64 四 实现了工农专政向 三三制 的转变 联合各种非共产党力量共同抗日 土地革命时期 一个最流行的口号就是 打倒地主资产阶级 除贫苦的工农民众外 其他阶层均被视为现实的或可能的敌人 认定只有工人和贫苦农民才是最革命的 因此那时成立的政权叫工农政权 军队叫工农红军 这种否认联合的极端做法 使党和革命遭受了极大的损失 随着日本的入侵 抗日高潮的到来 中国共产党面临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革命战争转变的新形势 65 1 实行 三三制 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民主根据地 中国共产党在政权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机制上 创造性地实行了 三三制 原则 66 67 2 开展民主普选 抗日民主政权由参议会和政府组成 都由民主选举产生 政权的基本构架由三个系统组成 一是权利机关 即边区 县 乡三级参议会 二是行政机关 及边区 县 乡三级政府 三是司法机关 即边区高等法院 分区设高等法院分庭 县法院 边区参议会的议长 副议长 边区政府的主席 副主席及政府组成人员 边区高等法院院长 均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 68 从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到1946年全边区开展了三次自下而上的民主选举活动 首先 在选举资格上规定 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 年满十八岁者 无阶级 职业 男女 宗教 民族 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 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其次 在选举方式上规定 采取普遍 直接 平等 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 69 民主的模范区 为使广大边区群众能够真正行使民主权利 党的各级地方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许多适合人民行使民主权利的选举办法 如 票选法 画圈法 画杠法 投豆法 烧洞法 投纸团法等 70 选举小调 清清的天白白的云大家选举要留神选举票上看清楚看清好人和坏人选上好人大家好选上坏人都糟糕 71 三三制 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特点 72 三 党中央转战陕北 迎接新胜利 73 第三阶段 转战陕北 1947 3 18 1948 3 23 74 75 共产党在抗战后是如何赢得人心的呢 一 政治上 高举民主 和平的旗帜 在社会各阶层中赢得同情与支持 1 主张建立民主联合政府 2 重庆谈判力求和平 毛泽东指出 谈判的结果 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这样很好 国民党再发动内战 他们就在全国和全世界面前输了理 我们就更有理由采取自卫战争 粉碎他们的进攻 76 蒋介石在抗战结束后错误估计形势 以为美国会全力支持他 苏联也不会援共 坚持要求共产党交出武装和解放区 坚持实行内战和独裁政策 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1日 毛泽东赴重庆同国民党当局谈判 面对蒋介石要求共产党交出政权和军队 毛泽东坚持只能在维持现状的前提下建立联合政府 在重庆43天中毛泽东同蒋介石会谈11次 77 二 蒋介石发动内战 完成了从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向自卫战争 人民解放战争的转折1946年6月 国民党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悍然发动内战 中原突围 蒋介石声称 只须三个月到六个月 他就可以取得胜利 78 全面内战爆发时的形势 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 其中正规军约200万 人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127万人 其中野战军61万人 双方总兵力的对比为3 4 1 国民党统治着约占全国76 的面积 3 39亿人口地区 解放区的土地面积只约占全国的24 人口约1 36亿 79 1946 7 20 中共中央发出 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 全面内战爆发后的头几个月 口号是 武装自卫 这个口号表明 这场战争是国民党强加于中国人民的 共产党被迫应战 其目的仍然是为了制止战争 恢复和平 1946年8月 毛泽东在同美国记者安娜 路易斯 斯特朗的谈话中又指出 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增强了全党 全军和人民打败国民党的信心和决心 毛泽东和斯特朗谈话的小石桌 80 1946年11 中共中央第一次用 人民解放战争 取代了 自卫战争 的概念 蒋介石变换打法 将 全面进攻 改为 重点进攻 主要在山东和陕北 1947年3月13日 胡宗南进攻延安 3月19日上午占领延安 前一天晚上8时 毛泽东离开王家坪 开始转战陕北 毛泽东撤离延安时说 不打败胡宗南 决不过黄河 延安保卫战7天7夜 81 蒋介石一生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延安 82 三 党中央转战陕北 运筹帷幄 取得了解放战争的决定性胜利毛泽东等人在陕北总揽全局 运筹帷幄 及时 全面地指挥着全国各战场解放军的对敌作战 陕甘宁边区地势险要 群众条件好 回旋的地区大 安全方面有相当大的保障 后来的事实证明 毛泽东坚持把党中央留在陕北 是他在书写自己一生历史的辉煌篇章中的 得意之笔 83 84 枣林沟会议决定 中央工委 由刘少奇 朱德率领去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 负责处理中央委托的工作 中央后委 后方委员会 由杨尚昆 叶剑英率领进驻晋西北 负责陕北战场后勤保障和安置中直 军直机关及家属的工作 中央前委 前敌委员会 由毛泽东 周恩来 任弼时率领 继续留在陕北 代表中央指挥陕北和全国的解放战争 85 党中央转战陕北期间 与3月底到5月初 连续进行了青化砭 羊马河 蟠龙三次歼灭战 共歼灭胡宗南部共1 4万人 基本稳定了陕北战局 王家湾 蘑菇战术 1947年7月 毛泽东在陕北的小河村一声令下 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 刘邓 陈粟 陈谢三路大军出击外线 将战火引向国统区 鄂豫皖 豫皖苏 鄂豫陕 1947年9月中共中央又提出了 全国大反攻 打倒蒋介石 由 自卫战争 到 解放战争 由 制止内战 恢复国内和平 到 打倒蒋介石 1947年9月14日 人民日报 这是中国革命发展进程中党的战略指导思想的一个根本性的转变 86 三军出击 两翼牵制 战略部署 87 1947年12月 中共中央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开了中共中央扩大会议 十二月会议 毛泽东在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的书面报告中阐明了彻底打败蒋介石 夺取全国胜利的军事 经济 政治等方面的方针和政策 1948年2月的宜川战役 使胡宗南的机动兵力大部被歼 敌人在西北战场的防御体系土崩瓦解 宜川 瓦子街共歼国民党军队3万人 88 3月下旬 当西北野战军已进入反攻 稳操胜券时 为了更好地指挥全国作战 毛泽东 周恩来 任弼时率领中央机关 决定离开延安 东渡黄河 1948年4月21日 我军一举收复延安 党中央离开陕北刚刚一年半 新中国宣告成立 89 凤凰山旧址 1937年1月13日 1938年11月20日 90 杨家岭旧址 1938年11月 1943年10月 91 枣园旧址 1943年10月 1946年1月 92 王家坪旧址 1946年1月 1947年3月18日 93 四 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成功的历史启示 94 一 坚持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伟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思想是在延安时期得到了系统的总结和多方面的展开而达到成熟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 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时代化 大众化 95 1921年7月召开的中共一大 成立了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油画 南湖曙光 油画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 96 油画 曙光 中共一大 一大 mp4 党的纲领是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 自从中国共产党创立之后 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97 98 这题词出自 庄子 是说有些事情开始时极其微小 不被重视 后来却发展壮大起来 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这句富有哲理的题词正是中国共产党的真实写照 99 延安以 中国革命的圣地 而闻名于世 100 军事领袖 政治领袖 理论领袖三位一体 101 延安时期毛泽东主要著述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1936年12月 实践论 1937年7月 矛盾论 1937年8月 论持久战 1938年5月 战争和战略问题 1938年11月 共产党人发刊词 1939年10月 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1939年12月 新民主主义论 1940年1月 改造我们的学习 1941年5月 整顿党的作风 1942年2月 学习和时局 1944年4月 论联合政府 1945年4月 102 延安时期其他领导人主要著述 朱德 革命军队的纪律 1943年4月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1939年7月刘少奇 论党 1945年5月周恩来 我的修养要则 1943年3月周恩来 关于党的 六大 的研究 1944年3月周恩来 论统一战线 1945年4月任弼时 关于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 1941年陈云 论干部政策 1938年9月陈云 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 1939年5月张闻天 论待人接物问题 1938年7月王稼祥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的道路 1943年7月 103 二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不断开拓创新 毛泽东把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 实事求是 使其成为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实事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