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录A 铁路岩土工程分类及其性质的划分 本附录仅列出常用的分类标准,其它分类标准见铁路工程岩土分类标准A.0.1 土的分类及名称 1 土的颗粒分组应符合表A.0.11的规定。表A.0.11 土的颗粒分组 颗粒名称 粒径d(mm) 漂石(浑圆或圆棱)或块石(尖棱) 大 d800 中 400d800 小 200d400 卵石(浑圆或圆棱)或碎石(尖棱) 大 60d200 中 40d60 小 20d40 圆砾(浑圆或圆棱)或角砾(尖棱) 大 10d20 中 5d10 小 2d5 砂 粒 粗 0.5d2 中 0.25d0.5 细 0.075d0.25 粉 粒 0.005d0.075 黏 粒 d0.005 2 碎石类土根据土颗粒的形状和级配的划分,应符合表A.0.12的规定。表A.0.12 碎石类土的划分 土的名称 颗粒形状 土的颗粒级配 漂石土 浑圆或圆棱状 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块石土 尖棱状为主 卵石土 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碎石土 尖棱状为主 圆砾土 浑圆或圆棱状为主 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总质量的50% 角砾土 尖棱状为主 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3 砂类土根据土的颗粒级配的划分,应符合表A.0.13的规定。表A.0.13 砂类土的划分 土的名称 土的颗粒级配 砾 砂 粒径大于2mm颗粒的质量占总质量的2550% 粗 砂 粒径大于0.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中 砂 粒径大于0.2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细 砂 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85% 粉 砂 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超过总质量的50% 注:定名时应根据颗粒级配,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4 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且粒径大于0.075mm颗粒的质量不超过全部重量50%的土,应定名为粉土。 5 黏性土应根据土的塑性指数,按表A.0.14划分。表A.0.14 黏性土的划分 土的名称 塑性指数Ip 粉质黏土 10Ip17 黏 土 Ip17 注:Ip=WLWp WL液限p塑限 6 由坡积、洪积、冰水沉积形成的,颗粒级配不连续,粗细颗粒混杂的土,应判定为“混合土”。土的名称为在主要土名前冠以主要含有物的名称。当主要含有物(碎石类土、砂类土、粉土、黏性土)的质量占总质量的5%25%时,应定名为“微含”,如微含黏土角砾土、微含碎石黏土等;当主要含有物的含量大于或等于25%时,应定名为“含”,如含黏土角砾土、含碎石黏土等。A.0.2 土的密实程度 1 碎石类土的密实程度应根据结构特征、地貌、天然坡形态、开挖及钻探情况,按表A.0.21确定。表A.0.21 碎石类土密实程度的划分 密实程度 结 构 特 征 天然坡和开挖情况 钻探情况 密实骨架颗粒交错紧贴,连续接触,孔隙填满、密实天然陡坡稳定,坎下堆积物较少。镐挖掘困难,用撬棍方能松动,坑壁稳定。从坑壁取出大颗粒处,能保持凹面形状钻进困难。钻探时,钻具跳动剧烈,孔壁较稳定 中密骨架颗粒排列疏密不匀,部分颗粒不接触,孔隙填满,但不密实天然坡不易陡立或陡坎下堆积物较多。天然坡大于粗颗粒的安息角。镐可挖掘,坑壁有掉块现象。充填物为砂类土时,坑壁取出大颗粒处,不易保持凹面形状钻进较难。钻探时,钻具跳动不剧烈,孔壁有坍塌现象 稍密多数骨架颗粒不接触,孔隙基本填满,但较松散不易形成陡坎,天然坡略大于粗颗粒的安息角。镐较易挖掘。坑壁易掉块,从坑壁取出大颗粒后易塌落钻进较难。钻探时,钻具有跳动,孔壁较易坍塌 松散骨架颗粒间有较大孔隙,充填物少,且松散锹可以挖掘。天然坡多为主要颗粒的安息角。坑壁易坍塌钻进较容易。钻进中孔壁易坍塌 2 砂类土的密实程度应根据相对密度、标准贯入锤击数,按表A.0.22确定。表A.0.22 砂类土密实程度的划分 密实程度 标准贯入锤击数N相对密度Dr 密实 N30Dr0.67 中密 15N300.4Dr0.67 稍密 10N150.33Dr0.4 松散 N10Dr0.33 注: Dr = 式中:最大孔隙比;最小孔隙比; 天然孔隙比 3 粉土密实程度的划分,应根据孔隙比按表A.0.23确定。表A.0.23 粉土密实程度的划分 密实程度 孔隙比e值 密实 e0.75 中密 0.75e0.9 稍密 e0.94 黏性土的压缩性应根据压缩系数,按表A.0.24确定。表A.0.24 黏性土压塑性的划分 压缩性分级 压缩系数 a0.10.2 (MPa-1)低压缩性 a0.10.20.1中压缩性 0.1a0.10.20.5高压缩性 a0.10.20.5 注:a0.10.2为0.10.2MPa压力范围内的压缩系数。A.0.3 土的潮湿程度 1 碎石类土、砂类土的潮湿程度应根据饱和度,按表A.0.31确定。表A.0.31 碎石类土和砂类土潮湿程度的划分 分 级 饱和度 Sr (%) 稍 湿 Sr50 潮 湿 50Sr80 饱 和 Sr80 注:Sr =100% 式中: 水所占的体积 孔隙(包括水及气体)部分的体积 2 粉土潮湿程度应根据天然含水率,按表A.0.32确定。表A.0.32 粉土潮湿程度的划分 分 级 天 然 含 水 率 w (%) 稍 湿 w20 潮 湿 20w30 饱 和 w30 3 黏性土的塑性状态应根据液性指数,按表A.0.33确定。表A.0.33 黏性土塑性状态的划分 塑 性 状 态 液性指数IL 坚 硬 IL0 硬 塑 0IL0.5 软 塑 0.5IL1 流 塑 I L1 注:IL= 式中: 天然含水率 塑限含水率 塑性指数A.0.4 岩石的分类1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应符合表A.0.41的规定。表A.0.41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性划分名 称定 性 鉴 定代 表 性 岩 石硬质岩极硬岩锤击声清脆,锤击有回弹,震手,难击碎,浸水后大多无吸水反应未风化或微风化的花岗岩、片麻岩、闪长岩、石英岩、硅质灰岩、硅质胶结的砂岩或砾岩等硬 岩锤击声较清脆,锤击有轻微的回弹,稍震手,较难击碎,浸水后有轻微的吸水反应弱风化的极硬岩;未风化或微风化的熔结凝灰岩、大理岩、板岩、白云岩、灰岩、钙质胶结的砂岩、结晶颗粒较粗的岩浆岩等软质岩较软岩锤击声不清脆,锤击不回弹,较易击碎,吸水明显,浸水后指甲可划出印痕强风化的极硬岩;弱风化的硬岩;未风化或微风化的千枚岩、云母片岩、砂质泥岩、钙泥质胶结的粉砂岩和砾岩、泥灰岩、页岩、凝灰岩等软 岩锤击声哑,锤击无回弹,有凹痕,易击碎,浸水后手可掰开强风化的极硬岩;弱风化强风化的硬岩;弱风化的较软岩和未风化或微风化的泥质岩类:泥岩、煤、泥质胶结的砂岩和砾岩等极软岩锤击声哑,锤击无回弹,有较深的凹痕,手可掰开,浸水后可捏成团或捻碎全风化的各类岩石和成岩作用差的岩石 2 岩石坚硬程度的定量划分,应采用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Rc)指标,并符合表A.0.42的规定。表A.0.42 Rc与定性划分岩石坚硬程度的对应关系Rc(MPa)Rc6060Rc3030Rc1515Rc5Rc5坚硬程度极硬岩硬 岩较软岩软岩极软岩 3 岩石的软化性按软化系数分类,应符合表A.0.43的规定。表A.0.43 岩石软化性分类名 称不易软化的易软化的软化系数krkr0.75kr0.75 注:软化系数kr为同一岩体中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风干状态下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 4 新鲜岩石抗风化能力分级,应符合表A.0.44的规定。表A.0.44 新鲜岩石抗风化能力的分级 分级 指标和特征项目不易风化的易风化的软化性不易软化的易软化的耐冻性耐冻的不耐冻的岩浆岩的结构细粒的粗粒的造岩矿物以石英为主长石、辉石、角闪石较多黄铁矿、橄榄石、黑云母含量较多胶结物硅质的钙质的泥质的耐风化时间暴露一、二年尚不易风化暴露后数日至数月即出现风化A.0.5 岩体的分类 1 岩体按节理宽度分级应符合表A.0.51的规定。表A.0.51 岩体按节理宽度分级名 称节理宽度b(mm)密闭节理b1微张节理1b3张开节理3b5宽张节理b5 2 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应按表A.0.52确定。表A.0.52 岩体节理发育程度分级节理发育程度分级基本特征节理不发育节理12组,规则,为构造型,间距在1m以上,多为密闭节理,岩体被切割成巨块状节理较发育节理23组,呈X型,较规则,以构造型为主,多数间距大于0.4m,多为密闭节理,部分为微张节理,少有充填物,岩体被切割成大块状节理发育节理3组以上,不规则,呈X型或米字型,以构造型风化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0.4m,大部分为张开节理,部分有充填物,岩体被切割成块状节理很发育节理3组以上,杂乱,以风化型和构造型为主,多数间距小于0.2m,以张开节理为主,有个别宽张节理,一般均有充填物,岩体被切割成碎裂状 3 岩体按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划分应符合表A.0.53规定。表A.0.53 岩体按受地质构造影响程度划分名 称基 本 特 征轻 微地质构造变动小,节理不发育较 重地质构造变动较大,位于断层或褶曲轴的邻近地段,可有小断层,节理较发育。严 重地质构造变动剧烈,位于褶曲轴部或断层影响带内,软质岩多见扭曲及拖拉现象,节理发育很 严 重位于断层破碎带内,岩体呈块石、碎石、角砾状,有的甚至呈粉末、泥土状,节理很发育 4 岩体按完整程度划分应符合表A.0.54规定。表A.0.54 岩体完整程度划分名 称结构面特征结构类型岩体完整性指数Kv完 整结构面12组,以构造型节理或层面为主,密闭型巨块状整体结构Kv0.75较完整结构面23组,以构造型节理、层面为主,裂隙多呈密闭型,部分为微张型,少有充填物块状结构0.55Kv0.75较破碎结构面一般为3组,以节理及风化裂隙为主,在断层附近受构造作用影响较大,裂隙以微张型和张开型为主,多有充填物 层状、块石、碎石状结构0.35Kv0.55破 碎结构面大于3组,并多以风化型裂隙为主,在断层附近受构造作用影响大,裂隙以张开型为主,多有充填物碎石角砾状结构0.15Kv0.35极破碎结构面杂乱无序,在断层附近受构造作用影响很大,宽张裂隙全为泥质或泥夹岩屑充填,充填物厚度大散体状结构Kv0.15 注:岩体完整性指数是岩体弹性纵波速度与同一岩体中岩石的弹性纵波速度比值的平方。 5 岩体按风化程度分带应符合表A.0.55规定。表A.0.55 岩体风化程度分带风化程度分带野 外 鉴 定 特 征风化程度参数指标岩石矿物颜色结构破碎程度坚硬程度风化系数kf波速比kp纵波速度Vp(m/s)未风化岩石、矿物及其胶结物颜色新鲜,保持原有颜色保持岩体原有结构除构造裂隙外肉眼见不到其它裂隙,整体性好除泥质岩可用大锤击碎外,其余岩类不易击开,放炮才能掘进kf0.9kp0.9硬质岩Vp5000软质岩Vp4000微风化岩石、矿物颜色较暗淡,节理面附近有部分矿物变色岩体结构未破坏,仅沿节理面有风化现象或有水锈有少量风化裂隙,裂隙间距多数大于0.4m,整体性仍较好要用大锤和楔子才能剖开,泥质岩用大锤可以击碎,放炮才能掘进硬质岩0.8kf0.9软质岩0.8kf0.9硬质岩0.8kf0.9软质岩0.8kp0.9硬质岩4000Vp5000软质岩3000Vp4000弱风化岩石、矿物失去光泽,颜色暗淡,部分易风化矿物已经变色,黑云母失去弹性岩体结构已部分破坏,裂隙可能出现风化夹层,一般呈块状或球状结构风化裂隙发育,裂隙间距多为0.20.4m,整体性差可用大锤击碎,用手锤不易击碎,大部分需放炮掘进,岩心钻方可钻进硬质岩0.4kf0.8软质岩0.3kf0.8硬质岩0.6kf0.8软质岩0.5kp0.8硬质岩2000Vp4000软质岩1500Vp3000强风化岩石及大部分矿物变色,形成次生矿物岩体结构已大部分破坏,形成碎块状或球状结构风化裂隙很发育,岩体破碎,风化物呈碎石状或碎石含砂状,裂隙间距小于0.2m,完整性很差用手锤可击碎,用镐可以掘进,用锹则很困难,干钻可钻进硬质岩kf0.4软质岩kf0.3硬质岩0.4kf0.6软质岩0.3kp0.5硬质岩1000Vp2000软质岩700Vp1500全风化岩石、矿物已完全变色,大部分发生变异,除石英外大部分风化成土状岩体结构已完全破坏,仅外观保持原岩特征,矿物晶体失去连接,石英松散呈粒状风化破碎呈碎屑状、土状或砂状用手可捏碎,用锹就可掘进,干钻较易钻进硬质岩kf0.4软质岩kp0.3硬质岩500Vp1000软质岩300Vp700 注:1 kf是同一岩体中风化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与未风化岩石的单轴饱和抗压强度的比值; 2 kp是同一岩体中风化岩石的纵波波速与未风化岩石的纵波波速的比值。 6 岩体按结构类型分类应符合表A.0.56规定。表A.0.56 岩体按结构类型分类名 称地质体类型主要结构体形状结构面发育情况岩体工程特征可能发生的岩土工程问题巨块状整体结构均质、巨块状岩浆岩或变质岩、巨厚层状的沉积岩、正变质岩巨块状巨厚层状以原生构造节理及层面为主,多呈闭合型,结构面间距大于1m,一般不超过12组,无危险结构面组成的落石掉块整体强度高,岩体稳定,可视为均质弹性的各向同性体不稳定结构体的局部滑动或坍塌,深埋洞室发生岩爆块状结构块状岩浆岩、变质岩、厚层状沉积岩、正变质岩厚层状块 状柱 状只具有少量贯穿性较好的节理裂隙,结构面间距多数大于0.4m,一般为23组,有少量分离体整体强度较高,结构面互相牵制,岩体基本稳定,接近弹性各向同性体层状、块石、碎石状结构多韵律的薄层及中厚层状沉积岩、副变质岩块石、碎石状,层状,板状有层理、片理、节理,常有层间错动面,结构面间距一般为0.20.4m,一般为3组接近均一的各向异性体,其变形和强度特征受层面及岩层组合控制,可视为弹塑性体,稳定性较差不稳定结构体可产生滑塌,特别是岩层的弯张破坏及软弱岩层的塑性变形碎石角砾状结构构造影响严重的破碎岩层碎石、角砾状断层、断层破碎带、片理、层理及层间结构面较发育,结构面间距小于0.2m,一般在3组以上,由许多分离体组成完整性破坏较大,整体强度很低,并受断裂等结构面控制,多呈弹塑性介质,稳定性很差易引起规模较大的岩体失稳,地下水加剧岩体失稳散体状结构构造影响很严重的断层破碎带、强风化带、全风化带内的岩体碎屑状颗粒状断层破碎带交叉,构造及风化裂隙密集,结构面及组合错综复杂,并多充填黏性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分离岩块完整性遭到很大破坏,稳定性极差,岩体属性接近松散体介质易引起规模较大的岩体失稳,地下水加剧岩体失稳 7 岩层按层厚分类应符合表A.0.57规定。表A.0.57 岩层按层厚分类名 称巨厚层厚 层中厚层薄 层层厚h(m)h1.00.5h1.00.1h0.5h0.1A.0.6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应符合表A.0.6的规定。表A.0.6 岩土施工工程分级等级分类岩土名称及特征钻1m所需时间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MPa)开挖方法液压凿岩台车、潜孔钻机(净钻分钟)手持风枪、湿式凿岩合金钻头(净钻分钟)双人打眼(工天)松土砂类土,种植土,未经压实的填土用铁锹挖,脚蹬一下到底的松散土层,机械能全部直接铲挖,普通装载机可满载普通土坚硬的、可塑的粉质黏土,可塑的黏土,膨胀土,粉土,Q3、Q4黄土,稍密、中密角砾土、圆砾土,松散的碎石土、卵石土,压密的填土,风积砂部分用镐刨松,再用锹挖,脚连蹬数次才能挖动。挖掘机、带齿尖口装载机可满载,普通装载机可直接铲挖,但不能满载硬土坚硬的黏性土、膨胀土,Q1、Q2黄土,稍密、中密碎石土、卵石土,密实的圆砾土、角砾土,各种风化成土状的岩石必须用镐先全部刨过才能用锹挖。挖掘机、带齿尖口装载机不能满载;大部分采用松土器松动方能铲挖装载软石块石土、漂石土,含块石、漂石30%50%的土及密实的碎石土、卵石土,岩盐;各类较软岩、软岩及成岩作用差的岩石:泥质岩类、煤、凝灰岩、云母片岩、千枚岩70.230部分用撬棍及大锤开挖或挖掘机、单钩裂土器松动,部分需借助液压冲击镐解碎或爆破法开挖次坚石各种硬质岩:硅质页岩、钙质岩、白云岩、石灰岩、泥灰岩、玄武岩、片岩、片麻岩、正长岩、花岗岩107200.21.03060能用液压冲击镐解碎,大部分需用爆破法开挖坚石各种极硬岩:硅质砂岩、硅质砾岩、石灰岩、大理岩、石英岩、玄武岩、闪长岩、花岗岩、角岩10201.060能用液压冲击镐解碎,需用爆破法开挖注:1软土(软黏性土、淤泥质土、淤泥、泥炭质土、泥炭)的施工工程分级,一般可定为级;多年冻土一般可定为级。2 表中所列岩石均按完整结构岩体考虑,若岩体极破碎、节理很发育或强风化时,其等级应按表对应岩石的等级降低一个等级。附录B 地基承载力 本附录的地基承载力只适用于铁路路基、桥涵、隧道等工程。房屋、厂房等工程建筑的地基承载力,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等的有关规定执行。B.0.1 岩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 岩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一般情况下可按表B.0.11至表B.0.111确定。当有经验或用原位测试方法确定时,可不受附表限制。对重要工程应采用载荷试验、理论公式计算及其它原位试验方法综合确定。 1 岩石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符合表B.0.11的规定。表B.0.11 岩石地基基本承载力0(KPa)节理发育程度节理很发育节理发育节理不发育或较发育 节理间距(cm) 岩石类别2202040大于40硬质岩1500200020003000大于3000较软岩80010001000150015003000软 岩50080070010009001200极软岩200300300400400500注:1 对于溶洞、断层、软弱夹层、易溶岩的岩石等,应个别研究确定;2 裂隙张开或有泥质充填时,应取低值;3 对于成岩程度极差(如第三系岩层)及风化成土、砂、砾状的岩层,可比照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确定,当颗粒之间还保持一定联系时可适当提高。2 碎石类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符合表B.0.12的规定。表B.0.12 碎石类土地基基本承载力0(KPa) 密实程度 土名松 散稍 密中 密密 实卵石土300500500650650100010001200碎石土2004004005505508008001000圆砾土200300300400400600600850角砾土200300300400400500500700注:1 半胶结的碎石类土,可按密实类的同类土的表值,提高1030%; 2 由硬质岩块组成,充填砂类土者用高值;由软质岩块组成,充填黏性土者用低值; 3 松散的碎石类土在自然界中很少遇到,需特别注意鉴定; 4 漂石土、块石土的基本承载力值,可参照卵石土、碎石土表值适当提高。3 砂类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符合表B.0.13的规定。表B.0.13 砂类土地基基本承载力0(KPa)砂土名称 密实程度 湿度稍 松稍 密中 密密 实砾砂、粗砂与湿度无关200370430550中砂与湿度无关150330370450细砂稍湿或潮湿100230270350饱和190210300粉砂稍湿或潮湿190210300饱和901102004 粉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符合表B.0.14的规定。表B.0.14 粉土地基基本承载力0(KPa) W e101520253035400.5400380(355)0.6300290280(270)0.7250235225215(205)0.8200190180170(165)0.9160150145140130(125)1.0130125120115110105(100) 注:1 e天然孔隙比,w天然含水率。有括号者仅供内插。 2 在湖、塘、沟、谷与河漫滩地段以及新近沉积的粉土,应根据当地经验取值。5 Q4冲、洪积黏性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符合表B.0.15的规定。表B.0.15 Q4冲、洪积黏性土地基基本承载力0(KPa) 液性 指数孔 Il 隙比e00.10.20.30.40.50.60.70.80.91.01.11.20.54504404304204003803503102702402200.64204104003803603403102802502202001800.74003703503303102902702402201901701601500.83803303002802602402302101801601501401300.93202802602402202101901801601401301201001.02502302202101901701601501401201101.116015014013012011010090 注:土中含粒径大于2mm的颗粒,按质量计占全部质量的30%以上时,0可酌情提高。6 Q3及其以前冲、洪积黏性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符合表B.0.16的规定。表B.0.16 Q3及其以前冲、洪积黏性土地基基本承载力0(KPa)压缩模量(MPa)10152025303540基本承载力380430470510550580620 注:1 压缩模量为对应于0.10.2MPa压力段的压缩模量; 2 当压缩模量小于10MPa时,其基本承载力可按表B.0.15确定。7 残积黏性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符合表B.0.17的规定。表B.0.17 残积黏性土地基基本承载力0(KPa)压缩模量(MPa)468101214161820基本承载力190220250270290310320330340 注:本表适用于西南地区碳酸盐类岩层的残积红土,其它地区可参照使用。 8 软土地基的承载力 1)容许承载力可按下式计算: =5.14CU+h (B.0.1)式中:h基础底面的埋置深度,m;对于受水流冲刷的墩台,由冲刷线算起;不受水流冲刷者,由天然地面算起; 基底以上土的天然重度的平均值,kN/m2;如持力层在水面 以下,且为透水者,水中部分应采用浮重度;如为不透水者, 无论基底以上水中部分土的透水性质如何,应采用饱和重度; CU不排水抗剪强度,kPa; k安全系数,可视软土的灵敏度及建筑物对变形的要求等因素 选用1.52.5; 地基容许承载力,kPa。 2)对于小桥和涵洞等一般建筑物基础,其基本承载力可按表B.0.18确定。表B.0.18 软土地基基本承载力0(KPa)天然含水率(%)36404550556575基本承载力1009080706050409 黄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 1)新黄土(Q3、Q4)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符合表B.0.19的规定。表B.0.19 新黄土(Q3、Q4)地基基本承载力0(KPa)液限WL 天然含水率w 孔隙比e5101520253035240.72301901501100.924020016012585(50)1.121017013010060(20)1.31801401007040280.72802602301901501100.9260240200160125851.1240210170140100601.32201801401107040320.72802602301801500.92602402001501251.1240210170130100601.32201801401007040 注:1 非饱和Q3新黄土,当0.85e0.95时,表值可提高10%; 2 本表不适用于坡积、崩积和人工堆积等黄土; 3 括号内表值供内插用。2)老黄土(Q1、Q2)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符合表B.0.110的规定。表B.0.110 老黄土(Q1、Q2)地基基本承载力0(KPa) e w/wL0.70.70.80.80.90.90.67006005004000.60.85004003002500.8400300250200 注:1 老黄土黏聚力小于50kPa,内摩擦角小于25,表中数值应适当降低20%左右; 2 w天然含水率;wL液限;e天然孔隙比。10 多年冻土地基的基本承载力应符合表B.0.111的规定。表B.0.111 多年冻土地基基本承载力0(KPa)序号 基础底面的月平均 最高土温 土 名 ()-0.5-1.0-1.5-2.0-2.5-3.51块石土、卵石土、碎石土80095011001250138016502圆砾土、角砾土、砾砂、粗砂、中砂6007509001050118014503细砂、粉砂45055065075083010004粉 土4004505506507108505粉质黏土、黏土3504004505005607006饱冰冻土250300350400450550注:1 本表序号15类的地基基本承载力,适合于少冰冻土、多冰冻土,当序号15类的地基为富冰冻 土时,表列数值降低20%; 2 含土冰层的承载力应实测确定; 3 基础置于饱冰冻土的土层时,基础底面应敷设厚度不小于0.200.30m的砂垫层; 4 表列数值不适用于含盐量和泥炭化程度分别超过表B.0.112及表B.0.113中数值的多年冻土。表B.0.112 盐渍化冻土的盐渍程度界限值土 类粗颗粒土粉 土粉质黏土黏 土盐渍程度(%)0.100.150.200.25表B.0.113 泥炭化冻土的泥炭化程度界限值土 类粗颗粒土粉土、黏性土泥炭化程度(%)35B.0.2 岩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 岩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应根据现场载荷试验或静力触探计算公式获取。也可按表B.0.21表B.0.211确定。 1 岩石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表B.0.21的规定。表B.0.21 岩石地基极限承载力pu(KPa)节理发育程度节理很发育节理发育节理不发育或较发育 节理间距(cm) 岩石类别2202040大于40硬质岩4500600060009000大于9000较软岩240030003000450045009000软 岩125024002100300027003600极软岩500750750100010001250注:1 对于溶洞、断层、软弱夹层、易溶岩的岩石等,应个别研究确定;2 裂隙张开或有泥质充填时,应取低值;3 对于成岩程度极差(如第三系岩层)及风化成土、砂、砾状的岩层,可比照黏性土、砂类土、碎石类土确定,当颗粒之间还保持一定联系时可适当提高。2 碎石类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表B.0.22的规定。表B.0.22 碎石类土地基极限承载力pu(KPa) 密实程度 土名松 散稍 密中 密密 实卵石土8001000130016001800210025002800碎石土600800100012001400170020002200圆砾土4006006507501000120015001800角砾土350500600750800100012501500注:1 半胶结的碎石类土,可按密实类的同类土的表值,提高1030%; 2 由硬质岩块组成,充填砂类土者用高值;由软质岩块组成,充填黏性土者用低值; 3 松散的碎石类土在自然界中很少遇到,需特别注意鉴定; 4 漂石土、块石土的极限承载力值,可参照卵石土、碎石土表值适当提高。 3 砂类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表B.0.23的规定。表B.0.23 砂类土地基极限承载力pu(KPa)砂土名称 密实程度 湿度稍 松稍 密中 密密 实砾砂、粗砂与湿度无关4007408601100中砂与湿度无关300660740900细砂稍湿或潮湿200460540700饱和380420600粉砂稍湿或潮湿380420600饱和1802204004 粉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表B.0.24的规定。表B.0.24 粉土地基极限承载力pu(KPa) W e101520253035400.5744707(660)0.6558539521(502)0.7465437419400(381)0.8372353335316(307)0.9298279270260242(233)1.0242233223214205195(186) 注:1 e天然孔隙比,w天然含水率。有括号者仅供内插。 2 在湖、塘、沟、谷与河漫滩地段以及新近沉积的粉土,应根据当地经验取值。5 Q4冲、洪积黏性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表B.0.25的规定。表B.0.25 Q4冲、洪积黏性土地基极限承载力pu(KPa) 液性 指数孔 Il 隙比e00.10.20.30.40.50.60.70.80.91.01.11.20.58378188007817447076515775024464090.67817637447076706325775214654093723350.77446886516145775395024464093533162982790.87076145585214844464283913352982792602420.95955214844464093913533352982602422231861.04654284093913533162982792602232051.1298279260242223205186167 注:土中含粒径大于2mm的颗粒,按质量计占全部质量的30%以上时,pu值可酌情提高。6 Q3及以前冲、洪积黏性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表B.0.26的规定。表B.0.26 Q3及其以前冲、洪积黏性土地基极限承载力pu(KPa)压缩模量(MPa)10152025303540极限承载力730826902979105611141190 注:1 压缩模量为对应于0.10.2MPa压力段的压缩模量; 2 当压缩模量小于10MPa时,其极限承载力可按表B.0.25确定。7 残积黏性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表B.0.27的规定。表B.0.27 残积黏性土地基极限承载力pu(KPa)压缩模量(MPa)468101214161820极限承载力380440500540580620640660680 注:本表适用于西南地区碳酸盐类岩层的残积红土,其它地区可参照使用。8 软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表B.0.28的规定。表B.0.28 软土地基极限承载力pu(KPa)天然含水率(%)36404550556575极限承载力17916114312510790729 新黄土地基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表B.0.29的规定。表B.0.29 新黄土(Q3、Q4)地基极限承载力pu(KPa)液限WL 天然含水率w 孔隙比e5101520253035240.74603803002200.9480400320250170(100)1.1420340260200120(40)1.336028020014080280.75605204603803002200.95204804003202501701.14804203402802001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英语课堂教学活动计划
- 2025年环保项目成果总结与未来计划
- 外研版 (新标准)七年级上册Unit 1 Weve got lots of apples.教学设计
- 施工现场雨季防洪措施与冬季作业安全措施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进度管理方案
- 滑雪设备采购合同
- 会展合作合同范本
- 电子商务行业诚信经营的心得体会
- 2025年度高中德育处学生自主管理计划
- 药品配送中心院感防控措施指南
- 【9语一模】2025年安徽合肥市第四十五中学九年级中考一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 DB32-T 5082-2025 建筑工程消防施工质量验收标准
- 贵州贵州路桥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2024
- 河南省劳动关系协调员职业技能大赛技术工作文件
- NB-T 47013.1-2015 承压设备无损检测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PCB设计与制作(基于Altium-Designer)》教材配套电子课件电子教案(全)完整版课件
- 大庆油田第五采油厂杏四聚联合站工程转油放水站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智慧景区视频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 大年初一没下雪 短文小说
- 中小学生守则ppt课件(18页PPT)
- 本专科领域文献记载的中医诊疗方法挖掘、整理与应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