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周末限时训练2(10.3).doc_第1页
高一历史周末限时训练2(10.3).doc_第2页
高一历史周末限时训练2(10.3).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周末限时训练2(10.3) 1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禅让制 分封制 宗法制 中央集权制度A. B. C. D.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3“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该材料反映的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包括()分封制等级制君主专制宗法制ABC D4“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上述材料不能反映的是()A描述了西周分封制的情况 B天子与诸侯都是宗族、姻亲关系C诸侯有保护天子的义务 D当时常有诸侯“不朝”的现象5 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A.反对郡县制 B.主张郡县制 C.反对中央集权 D.主张中央集权6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文中的两个“制”分别是 A.分封制和郡县制 B.宗法制和郡县制 C.分封制和皇帝制 D.世袭制和行省制7下列言论不符合中国皇帝制度的是()A“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法令出一”C“别黑白而定一尊” D“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8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这说明A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C郡国并行有利于消除内乱 D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9.下面是某电视专题片中出现的三组镜头,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水灾害,中央政府的运作情况: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徐州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历史场景最早出现的朝代分别是A.秦、唐、元 B.汉、宋、明 C.秦、元、清 D.秦、唐、明10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军功授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A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功绩门第声望品行才学 C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 D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11. 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1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 )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置通判监督地方掌控地方赋税A、 B、 C、 D、13、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其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有效地管辖辽阔的疆域 B、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C、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行政管理 D、“省”奠定了后代地方制度的基础14、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和冲突。以下各个朝代采取的措施中,不能起到有利于这一矛盾解决的是( )A、汉武帝重用身边的侍从、秘书任尚书令、侍中等 B、元代设置中书省,其长官行使宰相职权C、宋代设置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D、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15、以下关于明代内阁制度的评述,正确的是( )在明初殿阁大学士的基础上发展起来明宣宗后地位日益提高是位居六部之上的中央决策机构对皇权起到一定的制约作用A、 B、 C、 D、16、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变化,其中最主要的变化是( )A、军国大计,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在内阁而于军机处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调选翰林院学士入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17、 内阁制度的创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地方职能的健全 B.思想控制的加强 C.中国社会的进步 D.君主专制的强化18. 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A.财产继承的原则B.宗法制的基本法则C.任人唯才的要求D.兄终弟及的传统19.“中国人总是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对于辈分、男女性别和身份的区别很是敏感,从古代起,女儿都是嫁到别家去,儿子则将媳妇娶进自己家里。”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宗法制等级森严及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特点B.宗法制最大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有利于权力的分配C.宗法制的形成有利于宗族的团结及内部的稳定D.体现了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20.秦灭六国后,嬴政自称“赖宗庙之灵”,进而又采用邹衍“五德之运”的学说,利用天人感应论,“以为周得火德,秦代周,从所不胜,为水德”。这反映出A.礼乐制度被进一步强化利用 B.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C.全体官僚都是皇帝的臣仆 D.神权被皇权进一步利用21.隋炀帝时,刘炫称“往者州唯置纲纪,郡置守丞,县唯令而已。其所具僚,则长官自辟,受诏赴任,每州不过数十。今则不然,大小之官,悉由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这段材料可以反映出官吏选拔制度发生变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相权不断扩大A.B.C.D.22.英国人杜麦斯在中国札记一书中,以近乎狂热的态度呼吁建立起一种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的竞争性的制度,从而提高英国行政官员的水平,并促进大英帝国的团结。杜麦斯的呼吁是有感于中国A.察举制的实行B.内阁大学士的选拔C.科举制的推行D.军机处的设置23.元朝“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中书省直辖地区却跨太行山东西两侧,兼有山西高原、华北平原和山东丘陵三种不同的地理区域;至于江浙行省,乃从江南平原逶迤直到福建山地”。对上述关于行省制度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体现了元朝统治者实行省界犬牙交错,以北制南的治国理念B.使地方享有更充分的军事行政管理权C.借鉴了秦汉时期的地方管理方法 D.体现了肥瘠搭配的划界原则24、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 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25.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提到某种治史方法时说,“其治史,乃以社会形态为躯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