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瓜如何才能得瓜(小学数学论文).doc_第1页
种瓜如何才能得瓜(小学数学论文).doc_第2页
种瓜如何才能得瓜(小学数学论文).doc_第3页
种瓜如何才能得瓜(小学数学论文).doc_第4页
种瓜如何才能得瓜(小学数学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种瓜如何才能得瓜-关于计算教学中正确率不高这一问题的反思关键词 计算 正确率 反思 改进论文摘要 计算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也是重点。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虽然老师花了大力气,但是收效却是事与愿违。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究竟有哪些不足之处呢?首先,归纳学生的错误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其中有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也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再回顾自己的教学过程,发现自己没有能够把握好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片面强调计算速度,而忽视了对正确率的要求,同是,没有正确处理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由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希望能从以下几个方向改进:1.透彻理解基础知识。2.重视口算的练习。3.平衡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4.有效加强必要的练习。5.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的两册教材包含的主要教学内容有百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图形的认识和拼组、分类、认识时间、认识人民币、统计、找规律等。其中,与计算相关的教学内容分成3个部分,分别是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以及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共计68课时,占学年总课时的57.14%。可以说,计算教学是整个一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重点。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对这项重点教学内容,不可谓不重视,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也想了不少办法,用了很多心思。然而从学期期末考试中反映的情况来看,我的教学工作并没有如预期一般收到应有的成果。一、试卷的简要分析。本次考试,共7个大题,依次是我能算、我能填、我会数、我会认、我会做、我能做个小小统计员和我会用。除第一大题是完全的计算题之外,在填写大小于符号,人民币的辨认,统计,解决问题等题目中,都包含有计算的因素。即在满分为100分的分值中,有45分来自于计算。由卷面情况分析可知,第一题计算,全班36个学生,有22人发生错误,占总人数的61%。这一题包含了24小题,其中20题是一步计算、4题是两步计算,批改时,按1个运算符号1分计算,共计28分,而我们班在这一题总共被扣去了42分,得分率是95.8%。而仅仅是半年以前,我们在这一题上的失分仅只有3分,其中还有1分是因为漏题。填写大小于符号这一题,错误很少,人民币一题的错误原因复杂,不能完全归结到计算上。但在统计和解决问题中,计算错误再次学生失分的一大因素。综合上面列举的数据,可以发现,计算错误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多数的学生都想在计算上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部分学生在这次考试中,最大的失分原因,就是计算的错误。考试的结果让我很意外,一年来,在计算教学,我是化了一点功夫的。每天,我都尽力安排固定的时间,完成口算练习本。以各种竞赛形式呈现给学生,分别从速度、正确率、书写质量等方面进行强化训练。同时,制定专项的计算家庭作业,请家长指导、督促,进一步练习,并且定期联合年级组的其他班级进行比赛。然后,从考试的结果来看,我收获的果实小于预期。意外之后,更需要反思,到底是在哪些环节上没有做好呢?是花的时间不够,还是种植方法有误。或者是施错了肥?二、错误原因的归纳。正确是计算的核心,如果计算错了,那么其它就没有意义了。学生的计算错误那是经常发生,各种各样,37+9=36、21-6=27、12+4=52、67-8=15从表面上看,是把加法当成减法做了,把个位上的数字加到了十位上,或者忘记了进位、退位。但是,这仅仅是粗心大意的缘故吗?认真反思一下,学生发生计算错误的原因可以归纳如下。1.学生个体差异的原因。我们总是把刚刚入学的孩子比作一张纯白的纸,然而事实并不是这个样子的。现在的学生,在初入学的时候,就已经站在了不同的起跑线上。细分一下,有几类情况:基础知识不扎实。有的学生家长不太重视早期教育,孩子入学的时候,连10以内的加减法都很陌生,基本没有什么数感可言。这样的学生,面对环环相扣的学习内容,学得很吃力。往往是前面的内容还没有掌握,后面的新知识又接踵而至了,天天都是夹生饭,孩子怎么能消化吸收呢?学到的知识不能“化为己用”,计算自然就很容易出错了。技能训练不充分。在理解算理、掌握算法的同时,一定的计算技能的训练也是不能缺少的。有的学生觉得自己会算了,就是达到要求了,主观上没有重视技能的训练,客观上对平时的练习敷衍了事。既没有端正的态度,也没有认真的练习,做再多的题目也只是无用功,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如果,学生对20以内的加减法都不能做到熟练,那么,遇到百以内的加减法,特别是要进位、退位的时候,发生计算错误也就不意外了。缺乏良好的计算习惯。有些学生认为计算是很容易的,不需要动脑筋,因此就没有用心去做题。看题目只是轻轻一瞟,没有仔细审视,感觉是什么就是什么。书写也是很潦草,写出来的数字都分辨不出是几。完成以后也不会仔细检查,用眼睛扫一遍就过去了。于是,加当成减,减看成加,9当作6,0当作9,也就不奇怪了。2.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不是很成熟,观察的方法也还需要继续完善,我们除了思维的训练,方法的引入,以及必要的练习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分析,我们会发现造成学生计算出现差错还有非智力方面的原因:.感知不准确感知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大脑中的客观反映,小学生感知事物的特点是笼统、粗糙的,他们往往只能注意到一些孤立的现象,不能看出事物之间的联系。因此,他们对事物的感知缺乏整体性,在看题、读题、审题、以及抄写的时候,有时观察不仔细,因而获得的表象就是模糊的,这时感知的错误就使信息失真,致使学生把题目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35”写成“53”,把“”写成“”,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等。.注意力不集中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的稳定和分配能力是影响学生计算的重要心理因素。而小学生在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分配上发展都很不完善。比如,学生正在解答计算题时,老师的一句提醒,同桌发出的一点声响,就会使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导致计算错误。另外由于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暂,常常顾此失彼,丢三落四,所以,容易发生抄错数字,写错符号,漏写数字等错误。.思维定势的干扰 思维定势是指由于先前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和作出行为反应。计算中,学生往往用习惯的方法去解答性质完全不同的问题,从而出错。比如,学习减法时,总有学生受到前面学习的加法的干扰;学习两位数加整十数时,又会和两位数加一位数的知识混淆在一起。先前的学习活动干扰了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总是以固有的思维模式去分析、解决新问题。三、对计算教学的反思。1.没有把握好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新课程的语文教学由于识字量很大,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都需要扎扎实实的花时间、花力气,所以学生、家长从一开始就很重视。而从1+1=2开始数学,则很容易被忽视。不单学生、家长会掉以轻心,就连老师也会糊涂。第一学期,学生在计算这一方面的表现是很好的。期末考试,我们在计算题只丢了3分,而且其中的1分还是因为漏题,不是计算错误。第二个学期,学生对于计算新授课的接受能力也不错,可以说全班学生在新授课之后,都能用正确、有效的方法进行计算。现在想想,学生掌握了方法,知道该怎样进行计算,并不等于他们就能算好、算对。第一学期,我们学的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字小,计算简单,容易混淆的知识也不多。即使有的学生基础不好,也还是勉勉强强能够过关的。第二学期,当我们开始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数字变大了,计算过程也更复杂了,错误率就明显增加。但是,我却并没有对学生在平时作业时发生的计算错误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而是觉得他们都已经懂了,懂了就没有问题了,草率把学生的错误原因归结于“粗心大意”。事实是,学生对于这一部分计算知识,还只是一个初步的掌握,需要用更多的时间去巩固,熟练。2.片面强调计算速度,忽视了对正确率的要求。学期伊始,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我也想了很多办法。首先是利用好手中的口算训练本。每天,我都会用固定的时间来做这本练习,计时比赛,前十名给予奖励。一段时间后,发现每次只奖励前十名不利于对后进生和一些中间学生积极性的调动,就改变策略,对前二十名和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然后是布置计算练习作家庭作业。隔3-4个星期,发一张口算纸,共80题,学生回家复印后每天练习,要求在3分钟内完成,请家长计时。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发现,学生的计算速度明显提高,定时3分钟,20以内的加减法(含2步计算),全班有25人在100题以上,最快201题。定时2分钟,百以内的加减法(含2步计算),30题以上有30人,最快的80题。然而片面的强调计算速度,使学生在计算时更增添了许多低级的错误。学生在练习的时候,只想着快一点,再快一点,完全忽视了计算的正确性。在练习过程中,还曾经出现学生为在比赛中冲进前十名,完全放弃计算,胡乱写些答案来充数的现象。我只强调速度而忽视正确性的做法其实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3.没有正确处理算法的多样化和优化。新课程提倡让学生独立思考,发散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同时,组织和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比较、认识各种算法的特点和价值,肯定有创意的方法,学会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择恰当的算法。起初,我也经常会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并提出不同的计算方法。但是,在学20以内的加减法时,我发现,大多数学生想出来的方法,并没有实际的价值,例如拿小棒来摆一摆这种方法,不具备操作性,在实际运算中,用不上,所以我在教学中,以凑十法和做减想加这两种方法为主,没有再让学生更多地独立思考。到后面的百以内加减法,我还是以自己认为最有效、最快捷简便的方法为主,没有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思考、学习。这样做,实在是草率了一点,也是对教材的陌生所致。20以内的加减法,数字,计算简单,所以有效的方法确实不多,但是百以内加减法就不是这样了。例如56+38=94,可以先算6+8=14,向十位进一,50+30+10=90。也可以算50+30=80,6+8=14,80+14=94,还可以算56+40=96,96-2=94方法是多种多样。这些方法都很好,即快捷又有效,而不应该只拘泥于一种。四、改进的策略。1.透彻理解基础知识。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明确怎样算,即考虑这道题运用什么数学概念,运算性质等。因此,充分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前提。比如,有的学生对于20以内的加减法都很生疏,那么,在计算时,势必会出现计算速度较慢,正确率较低的状况。又如,在计算54+4时,有的学生对于数位的概念始终不是很清晰,便会出现54+4=94这样的错误。随着学习的逐渐深入,基础知识变得越来越丰富,有的学生就不能避免会出现知识混淆的现象。这时,我们教师切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帮助学生从整理已学的基础知识开始,运用知识迁移,不断深入。比如,学习乘除法后,学生在计算8.40.35,一般会出现等于2.4,错误的原因是学生对于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不理解。教学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关键是什么?使学生明确: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接下去,再让学生思考如何转化?从而引导学生运用商不变的规律把8.40.35转化成84035,而不是8435,由此认识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要向右移动两位,位数不够时,添零补足。只有明确了算理,学生才能真正掌握此类题型的基本方法。试想,一个连基本的计算原理和方法都模糊不清的学生,怎可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计算,怎可能有较强的计算能力?2.重视口算的练习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笔算、估算及简便运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众所周知,口算建立在意义基础上,口算时需要记忆的参与,是一种很好的心智活动,对学生思维能力、注意力以及记忆力等都有很大的帮助。相对于笔算而言,大数目的计算,笔算有优势,而简单的计算则口算有优势。教学中,就要结合口算本真意义,从口算的优势突破,多组织一些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中感受到口算的价值,引发他们想进行口算的需要。口算有自己的思想与方法,教学中应充分关注学生口算时对基本算法的理解,关注学生口算思想的内化,帮助学生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口算方法,让学生能理解并掌握这些方法与思想,正确去进行口算。如,在口算4438时学生想到了这样几种方法:个位上4加8得12,写2进1,十位上相加得7,合起来是82;4030=70, 48=12,701282;4430=74,748=82;3840=78,784=82可以看出,第一种方法是用笔算的思想来算口算,而第二种方法和第三、四种方法有些相似,都是采取“分解”的思路进行的。一般来说,前面两种学生用的较多,对此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分别理解第三、四种方法是怎样想的,并且对这些算法进行了概括总结。这样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应用,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还可以怎样用这种算法,体验到这种方法的应用价值,从而也就更好地认识了这几种方法。3.平衡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华东师范大学的孔企平教授在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中提到:在学生的计算学习中除了要形成一种高效的运算方法外,也应该适当地关注算法多样化问题。算法多样化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它强调的是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同时,计算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积累计算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要让学生经历感悟与体验的过程,获得更多更优的计算方法和策略。提倡算法多样化,其归宿必然是优化,如果说算法多样化是过程,那么算法的优化则是目标。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差异,会有不同的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也会在计算过程中产生不同的算法,面对众多的算法与个性化的算法,教师就要及时引导学生进行优化选择。正如叶澜教授所说:“没有聚焦的发散是没有价值的,聚焦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我们不难发现,新教材对于计算教学淡化了程式化地叙述算理和计算法则,重在让学生亲身经历计算方法的习得过程,重在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形成计算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这样不仅能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但是,在欣赏学生的多样算法的同时,我们必须及时组织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在比较和分析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算理,分析不同方法的优劣,从而引导学生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简捷的,并利于后继学习的方法。4.有效加强必要的练习。持之以恒在练习是必须的,如果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是不可能达到“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的要求的。首先,可以针对本单元或是本课时所要掌握的计算进行练习,并帮助学生及时发现计算错误的根源。必要时,就学生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练习。然后对于容易混淆的计算问题,或者为突出新知识的特征,一般在复习课中,相机安排对比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对比帮助沟通与辨析,从而更好地掌握新知识的内涵、特点和规律,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鉴别能力,克服学生思维定势的消极作用,使学生养成认真看题,仔细解题的良好习惯。在平时批改作业中,我们还可以将学生计算中的错误分类记载下来,从中发现共性错误并找出典型错例,便于教学中“对症下药”,特别是找出算理不清、法则模糊、方法不对的典型错例,组织学生剖析根源,找出“病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有目的地进行“活疗”。这时,可准备一本记录本,每次批作业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记录下来,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不仅要分析错误原因和种类,还要分析各种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