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11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城市中心区是市级公共设施相对集中 人流 物流活动频繁的公共活动 地段 是城市社会 经济和文化信息的中心 也是城市交通系统的焦点 城市中心区规划设计的目的就是通过以人为本的理性设计理念 加强城 市中心区的综合效益 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中心区环境 城市新区是集市级行政 文化娱乐 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 金融 居住 功能为一体的现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 山 海 城 为一体的城市 格局 突出 新城区 新形象 新人文 的规划主题 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 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 可持续发展的 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 为新城 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一 区域条件分析区域条件分析 规划新区位于连云港市新浦区的东南侧 是老城区与新浦东区的结合部 规划范围东 起宁连公路 西至瀛州路 南起海宁路 北至苍梧路 规划用地面积 675 5 公顷 区内有三条东西向的城市主干道即苍梧路 朝阳路 海宁路 四条南北向的城市主干 道即瀛州路 郁州路 科苑路和学院路 并有宁连公路从该地段东侧通过 苍梧路与宁连 公路交叉处规划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 交通十分便捷 从区位角度分析 新区处在一个 联系历史与未来城市空间的过渡地段 从环境景观概念角度分析 该区域是将连云港花果 山风景区以及远处的凤凰山自然景观引入城市的纽带 从城市空间 城市轮廓线的角度分 析 该区域作为新城区将是城市重心所在 将集中城市较多的高层建筑和公共活动场所 因此将该区域作为城市新中心区来建设 其区域条件是十分优越的 二 现状概况现状概况 新区内现状 已建成地区主要以居住用地为主 其中苍梧小区 博纳花园小区均是新 建的居住区 其建筑造型 小区绿化环境 小区配套设施均体现了连云港市居住区的较高 水平 沿瀛州路和朝阳路西端有少量行政办公用地 苍梧路两侧则以大专学校用地为主 现状用地范围内有体育运动学校 中等专业学校和正在建设的新海高级中学 苍梧路北侧 新区东南部全景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花果山及远处的凤凰山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12 还有连云港的最高学府 淮海工学院和职业大学 广播电视大学 师范学校 以及连云 港市博物馆等 苍梧路作为文化一条街已经基本形成 现状瀛州路南端 道路东侧有黄海机械厂 厂区内绿化环境较好 但由于该厂处于生 活用地中间 对周边居民有一定影响 因此规划将予以搬迁 新区内绿化环境总体较好 现有一座城市公园 苍梧公园 公园内主要以自然景观 为主 植被较多 利用了现状水系造景 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 沿瀛州路 龙尾河 东盐 河两侧均有较宽的绿化带 加之大片的农田和花果山 凤凰山天然景观形成环境背景 但 从新区发展需求看 现状无论从用地构成 建筑布局 还是景观风貌和交通环境等诸多方 面 均不能适应需要 必须高标准 高起点进行全面的规划和环境整合 由于新区正处于建设开发过程中 多个小区正在建设 新区内的居住人口变化较大 难以真实统计 加之现状人口对规划影响较小 因此对于现状人口不作过多评价 三 现状建筑质量评价现状建筑质量评价 由于该区域为城市新区 是城市近期发展建设的重要区域 区内除一些早期建的低层 高密度住宅的建筑质量相对较差 建筑外观比较呆板外 新建的建筑质量 建筑造型都比 较好 以办公楼 住宅楼以及一些大型公共设施为主 根据建筑的年代 结构 设施 外观等综合评价 将建筑质量分为四类 一类建筑 结构完好 设施基本配套 二类建筑 结构基本完好 设施配套不全 三类建筑 结构较差 设施不配套 四类建筑 结构破损的简棚 危房 各类建筑比重详见下表 对于一类建筑 规划基本予以保留 二类建筑部分保留 完善配套设施 三类 四类 建筑逐步进行改造 评价类别建筑面积 m2 比例 一类建筑97918081 56 二类建筑13315811 09 三类建筑794146 61 四类建筑88540 74 合 计1200606100 四 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规划指导思想及规划目标 一 指导思想 1 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 以建设现代化新城区 提升连云港市城市形象为目标 高起点 高标准规划 注重与老城区的协调发展 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类用地的性质 开发 强度和建设要求 适应城市的发展要求 2 强调环境艺术设计 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通过大片绿化的引入 提高城市 新区的整体素质 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原则 3 重视时空环境的研究和城市视觉形态的研究 考虑车行与人行的时空关系及其过 程中人的心理 视觉对环境变换的要求 塑造各具特色的街道空间形态 4 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规划突出控制性与灵活性的统一 以便开发建设既能遵循 政府的意图 又符合公众利益 实现社会 经济 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 7 贯彻 统一规划 统一开发 统一管理 分期实施 的方针 以基础设施建设为 先导 先地下后地上 实现开发建设的有序化 避免短期行为 二 规划目标 努力创造新世纪现代化的城市风貌 营造功能布局合理 城市环境优美 建筑景观新 颖 配套设施齐全 居住安全舒适 地域特色鲜明的新型城市中心区 五 总体构思总体构思 从历史的演进角度把握住连云港 山 海 城 为一体的城市格局 突出 新 城区 新形象 新人文 的规划主题 将绿色生态融入新区 塑造出具有生命力的 不断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13 进步发展的 充满人性空间的新城市形象 为新城区创造出新的人文环境 六 新区人口容量控制新区人口容量控制 新区人口由居住用地内的居住人口和高等院校的学生人数两部分组成 1 居住人口 规划新区总用地 675 5 公顷 其中居住用地 216 56 公顷 不含中小学用地 根据城 市新区人口毛密度控制在 250 300 人 公顷 因此新区居住人口应为 5 41 6 50 万人 规划新区内居住用地分为一类居住用地和二类居住用地 其中二类居住用地分为规划 新建的多层住宅用地和现状以二层建筑为主的低层高密度住宅用地 对不同的住宅类型 规划确定了相应的控制指标 一类居住用地新建的二类居住用地一 二类混合居住用地 用地面积 公顷 11 34195 0510 17 平均容积率0 51 20 8 总建筑面积 m2 56700234060081360 户均面积 m2 250120150 户数 户 22719505542 户均人口 人 户 3 53 33 3 人数795643671790 按照规划住宅类型测算 城市新区可居住 6 70 万人 另外 沿街商住用地内居住总 人口按 1100 人左右计 综上分析 新区居住人口规模以控制在 7 0 万人为宜 规划以幼儿园 35 40 人 千人 托儿所 10 人 千人 小学 70 80 人 千人 初中 35 40 人 千人 高中 30 35 人 千人的千人指标取值进行幼儿园 中小学测算 新区幼儿园 含托儿所 的具体位置及规模详见规划分图则或规划居住人口分布图 小学两所 规划考虑新区内有部分学龄儿童仍将就读于现状老城区内教学条件较好的 学校 新区规划设博纳花园小学 30 班小学 和东盐河以东 建设路南侧的小学 48 班 九年一贯制学校一所 为 24 班小学 48 班初中 共 72 班 新海高级中学一所 为高中部 随着新区不断发展 人口不断增加 可在周边地区增设小学 中学为本区服务 2 学生人数 新区内有高等院校用地 53 15 公顷 规划参照高等院校的用地规范标准 根据连云港 实际情况 按照 70 平方米 人 估算新区可容纳学生人数为 7600 人 七 功能分区及布局功能分区及布局 一 功能分区 新区是集市级行政 文化娱乐 教育和地区性的商业 金融 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的 新城市中心区 规划新区以东盐河绿化风光带为界 分为东西两片 东片为连云港市的政治 文化科 技艺术中心 西片为新区生活性用地 并配套发展片区商业服务设施 文化娱乐设施 其 中东片为体现市政府的中心地位 并兼顾考虑文化设施可容纳大批人流的要求 采用对称 布局的形式 规划打破传统方格网的路网格局 以市政府为核心 形成环状路网 并将市 政府与各类行政办公用地 后勤服务设施 会议中心 宾馆以及文化科技艺术中心有机组 合 形成统一整体 西片则以街坊形式布置居住用地 依托现状 沿道路布置带状商业 适当向纵深发展 形成朝阳路与巨龙路 字形商业中心 在瀛州路与苍梧路 海宁路 交叉口分别形成两个公共设施节点 运河西路与科苑路之间 依托东盐河的自然条件建绿化风光带 二 体育中心选址的分析研究 本次规划重点对体育中心的选址进行方案比较 方案一 苍梧路南方案 面积 32 公 顷 方案二 淮海工学院北方案 面积 47 公顷左右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14 体育中心方案比较一览表 方案 项目 方案一方案二 区位 与新浦地区的生活区比较接近 依 托宁连公路 基本可以满足全市需求 与城市生活区比较接近 并可兼 顾连云地区 可以方便地为居民提供 服务 交通 用地毗邻宁连路与苍梧路的立交口 而体育中心人流 车流较多 路段交通 将较更为复杂 不能快捷的疏散交通流 周边有两条城市主干道 凌州路 科苑路 和两条次干道 并且与宁连 公路有便捷联系 可以方便快捷地疏 散交通流 现状用地现状为空地 基本无拆迁量 现状为空地 基本无拆迁量 用地布局 用地被城市干道一分为二 使得各 功能区之间联系不够便捷 同时由于用 地的不完整 导致 三馆一场 不好安 排 用地完整且宽裕 可以合理安排 三馆一场 功能分区清晰 空间景观 可以成为苍梧路标志性建筑 但由 于体育馆 体育场的建筑体量过大 距 市政府又很近 空间效果不够理想 在城市大范围空间上可形成由体 育中心至淮海工学院 市政府 文化 中心 以及凤凰山的景观轴线 空间 舒展 资金投入 由于苍梧路已形成 近期投入较少 地块靠近海连东路城市主干道 近期只要将凌州路东延过东盐河 500 800 米即可 近期投入较方案一稍多 综上所述 规划选用方案二 八 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 1 规划道路以 三横四纵 的新区主路形成新区道路网的主骨架 根据不同地块的 功能要求完善次路和支路系统 以利便于城市合理开发 道路等级与总体规划中的道路 等级有区别 三横 苍梧路 50 米 朝阳路 郁州路以东 80 米 郁州路以西 60 米 海 宁路 60 米 四纵 瀛州路 60 米 郁州路 60 米 科苑路 60 米 学院路 40 米 次路主要有运河西路 40 米 巨龙路 32 米 龙河路 20 米 公园南路 郁州 路以东 32 米 郁州路以西 20 米 建设路 32 米 支路的道路红线宽度根据各功能区车流量的大小 分别控制在 18 12 米左右 宁连公路现状为一级公路直接入城 随着同三国道的建成 规划该路段将作为城区快 速干道 它与苍梧路设有部分苜蓿叶型立体交叉 与朝阳路 海宁路设有机动车出入口 2 规划根据城市用地布局以及新区用地功能分区 规划保留现状苏欣汽车站 并在 瀛洲路与海宁路交叉口设置一个大型汽车站和一公交站场 新区共设公共停车场四个 停 车场主要设置在人流量较大的商业区和文化区 对于行政办公区和成片居住区的停车场地 则在其用地内部根据相关规定统筹布置 九 空间组织及绿化系统规划空间组织及绿化系统规划 空间设计强调突出形象清晰 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景观设计原则 将水体 远山的 空间环境作为城市的衬托背景 用虚实结合的轴线空间手法 使新区与周围的空间协调有 机地共存 注重在城市规划中将整体环境中的各种行为场所 形体环境与文化脉络和现代使用要 求结合起来 增加场所行为的活力 并力求形成连云港鲜明的地域特色 在居住区的空间规划上 尽可能提供完整的地块和适当的规模 探讨便于开发和社会 管理的居住区模式 用简单明快和风格多样的空间布局方式 增强识别性 并将居住区的 空间结构设计形式 纳入城市特色的范畴中 规划新区将以市政府为中心 加强与老城区的联系 充分利用紧邻花果山风景区的区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15 位优势 以南部的凤凰山为背景 以 三纵一横 的景观轴线为纽带 通过景观节点和标 志性建筑的布局 使新区的城市形象更具特色 1 轴 城市景观轴 绿化轴 水景轴 城市公共空间轴 以市政府为核心的轴线 它串联了城市重要的公共空间 有行政中 心和文化科技艺术中心 规划通过标志性的建筑 市政府 宾馆会议中心 科技馆 展览 馆等 代表性的城市广场 个性化的构筑物 城市雕塑 柱廊 景墙等 构成了空间变 化丰富的城市景观轴 该轴线一直向南延伸 直至远处的凤凰山 与绿色生态轴相联系 城市生活空间轴 沿巨龙路两侧商业金融设施构成了新区生活轴线 新区联系轴 朝阳路是联系新区与老城区 城区与风景区的联络线 其道路两侧布置 了重要的办公 商业 金融等设施 它不仅将新区与老城区有机联系 同时也将花果山风 景区优美的自然景观引入城区 绿色生态轴 由东盐河绿化风光带构成 将自然生态景观引入城市中心区 使市民可 以充分地享受到大自然的气息 充分地享受到阳光 绿色 空气 水景轴 规划以东盐河水系为纽带 形成新区的水景轴线 规划注重沿河的绿化 对 沿河布置的建筑严格控制 创造出新区良好的沿河景观 2 节点 规划在新区轴线交汇点 以及重要道路交叉口 形成若干个景观节点 规划重点三个 节点 城市公共空间节点 市政广场与市民广场 城市生活空间节点 朝阳路与巨龙 路交叉口 城市交通节点 瀛州路与海宁路交叉口 这三大节点 是形成新城区新形象 的重要标志 也是新城区新人文景观的重要体现 另外 龙河广场 朝阳路与郁州路交叉口 东盐河绿化带中的市标广场等 以及一些 重要的标志性建筑均构成新区的景观节点 3 标志性建筑 新区具有代表性 标志感较强的建筑 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建筑 一般位于重要的景 观节点 景观轴线的关键位置 现状公安局大楼是新区的标志性建筑 也是新区的制高点 随着新区的不断开发建设 其制高点的地位必将被取代 规划新区标志性建筑主要有市政府 文化艺术中心 博物馆 金融大厦 高层酒店宾馆等 4 城市设计控制地带 规划根据不同地块的不同功能 不同性质 以及对城市空间景观所起的作用 确定城 市设计控制地带和一般设计地带 规划将严格控制城市设计控制地带内的建筑 重点控制建筑形式 建筑风格 建筑色 彩 建筑造型 建筑体量 建筑外部空间等等 使得整个新区和谐统一 而对一般设计地 带内的建筑则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度 在总体把握其布局的情况下 控制其基本风格 基本 色调即可 十 规划管理及规划实施建议规划管理及规划实施建议 1 为了科学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 促进连云港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 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等有关法律 法规 借鉴其他先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 结合新区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 制定规划建设条 例和规划建设管理技术规定 2 加强规划的执法管理工作 健全规划管理机构 以行政 法律 经济等多种手段 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 要强调规划 建设的法律 标准和准则以及相应的法规的严肃性 严格执行规划 遵章进行建设项目的管理 明确规划 建设的审批和修改的办法 程序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3 认真做好规划的宣传 解释工作 增强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规划意识 把新区 建设和管理提高到现代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做到认识 目标 措施 资金四个落实 建立公众参与规划编制和监督规划实施的制度 使人人为城市的发展出力 献策 4 以资源合理配置 提高新区发展层次 用地布局合理有序为原则 突破土地所有 制的界限 进行土地的产业置换 提高新区的土地使用效率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16 5 新区的滚动发展必须重视基础设施的超前建设 按照先地下 后地上 先道路 后用地的原则 确保建设时序 避免重复建设 短期行为 要把基础设施纳入商品经济的 轨道 切实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 规范基础设施产品和服务的价格 提倡公共设施和基础 设施的有偿使用和区域共享 6 在整个新区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之中 应始终如一地注重新区的环境效益 使新区 处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 7 进行多元化投资体制改革 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广开资金渠道 保证比较稳定 正 常的新区建设资金的来源 8 在新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 编制详细规划和各专项规划 十一 专业工程规划专业工程规划 一 给水工程规划 1 现状 本新区地势平坦 地面高程约 3 0 米左右 区域内大部分为农田菜地 给水管道主要 沿龙河路 郁州路 瀛州路敷设 管径为 DN300 DN800 2 设计依据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 GBJ13 86 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 GB 50282 98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J 16 87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 3 给水水源 本区给水水源由连云港市城市给水管网供应 4 给水方式 整个起步区供水由城市道路上的给水干管为主要供水管 再在起步区道路上敷设给水 管形成环状管网 保证供水的可靠性 5 给水压力 接入起步区管网的压力要求不小于 0 30MPa 最不利点压力要求不小于 0 15MPa 6 用水量指标 根据用地性质及规模确定用水量指标 居住用地用水量指标采用人均指标 其他用地用水量指标采用地均指标 如下表 用地性质用水量指标 m3 公顷 日 一类居住用地250 升 人 日 二类居住用地250 升 人 日 一类 二类居住混合用地250 升 人 日 居住用地 R 中小学用地50 升 人 日 C1行政办公用地50 C2商业服务设施用地30 C3文化娱乐设施用地50 C5医疗卫生用地30 公共 服务 设施 用地 C6教育科研用地50 S1道路用地10 S2广场用地10 道路广 场用地 S3停车场用地10 市政设施用地 U市政设施用地25 对外交通用地 T对外交通用地20 绿化用地 G1公共绿地10 特殊用地 D特殊用地30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17 室外消防用水量 同一时间内火灾次数 1 次 一次灭火水量 15 升 秒 未预见水量 按总用水量的 15 计 时变化系数 K 时 1 8 7 规划用水量计算 根据用水指标和地块面积 计算规划用水量 计算结果见地块给水 污水计算表 新区给排水指标及水量预测表新区给排水指标及水量预测表 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 公顷 人口 万人 用水量指标 m3 公顷 日 污水量指标 m3 公顷 日 用水量 m3 日 污水量 m3 日 一类居住用地11 340 08400 升 人 日320 升 人 日320256 二类居住用地195 056 72250 升 人 日200 升 人 日1680013440 居住混合用地10 170 2250 升 人 日200 升 人 日500400 居住用地 R 中小学用地15 425040771617 C1行政办公用地30 39504015201216 C2 商业服务设施 用地 48 05302414421153 C3 文化娱乐设施 用地 7 275040364291 C5医疗卫生用地4 01302412096 公共 服务 设施 用地 C C6教育科研用地53 39504026702136 S1道路用地143 59101436 道路广 场用地 S S2广场用地10 0810101 S3停车场用地2 121021 U市政设施用地3 4225108634 T对外交通用地9 65201019397 G G1 公共绿地用地70 6010706 D特殊用地2 683080 E河流19 32 小计2713019736 根据计算 用水量为 27130m3 日 未预见用水量为 4070m3 日 总用水量为 31200m3 日 平均时用水量为 1300m3 时 最高时用水量为 2340m3 时 8 给水管网规划 规划在龙河路 郁州路 瀛州路 朝阳路 科苑路敷设 管径为 DN500 DN800 供水 管道 并形成环状给水管网系统 在内部支路上规划 DN300 DN200 给水管 给水管在道路上的位置为路东或路南 给水管的埋设深度控制在 1 00 米左右 结合给水管道设置消火栓 消火栓之间距离不得大于 120 米 新区内多层建筑实行消防用水与生活用水合一系统 低压制供水 高层建筑根据 高 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 95 设置消防系统 新区建设市要留足消防通道 保证道路的通畅 二 污水工程规划 1 设计依据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 GBJ14 87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18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修订本 给水排水设计手册 连云港市城市总体规划 2 设计原则 排水管网采用雨污分流制 雨水就近排入水体 污水处理采用集中处理的方法 污水经集中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然后进城市污水 处理厂集中处理 3 污水量预测 污水指标确定 污水量按用水量的 80 计 污水量计算 根据计算 污水量为 19736m3 日 污水量计算见 新区给排水指标及水量预测表 4 污水处理 新区内公建生活污水需设置污水化粪池预处理后方能排入城市污水管道内 所有污水均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5 污水管网规划 规划在郁州路 朝阳路 科苑路上敷设污水主干管 管径为 W600 W800 在其它路上 敷设干管系统 管径为 W400 W600 然后汇集到朝阳路上 由污水提升泵站提升过河送至 科苑路污水主干管内 向北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 污水管在道路上的位置通常布置在路西或路北 6 污水泵站规划 规划设提升泵站一座 位置在朝阳路与运河西路交叉口东北 规模为 8000m3 日 占 地 0 1 公顷 三 雨水工程规划 1 设计标准 设计重现期 P 取 2 年 按 5 年校核 2 径流系数 径流系数 综合值取 0 6 3 暴雨强度公式 暴雨强度公式采用连云港市的 3360 04 1 0 821lgP q 升 秒 公顷 t 35 7 0 74 4 雨水量计算 Q qF 升 秒 Q 雨水量 升 秒 q 暴雨强度 升 秒 公倾 径流系数 取 0 5 0 7 F 汇水面积 公顷 5 雨水管线布置 布置原则 采用雨污分流 根据河流位置地形道路等划分汇水区域 布置雨水管道 分片收集 排入附近河流 雨水管道管径最大 d1200 最小 d500 雨水管道在道路下的管位 当为三块板道路或道路红线宽度在 36 米以上时两侧布置 其余都布置在道路中间 雨水管道出水口采用八字式 四 供电工程规划 1 规划依据 城市电力网规划设计导则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19 江苏省城市配电网络规划设计技术规定 连云港市 2001 2015 年电网发展规划 连云港市供电局 本次控规土地利用规划 2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1 规划指导思想 电力要先行 电力发展的速度应略高于新区的建设速度 在电网结构上要求安全可靠 质量合格 经济合理 技术先进 可靠运行 调度灵活 在连云港市电网规划基础上 使 新区电力系统与全市电力系统相协调一致 电网布局清晰合理 使配电网络基本保持长期 不变 2 规划原则 根据新区开发的特定条件 容量的控制应满足逐步开发 灵活多变的要求 合理布局 成环成网 减少迂回 降低投资 一次规划 分步实施 远近结合 以近为主 过渡协调 实现规划 定性定量预测出合理的用电负荷 保证供电容量 提高供电质量 3 供电系统规划 1 负荷预测 由于新区以住宅 公建 教育为主 兼有部份服务设施 用电负荷指标的确定应满足 现代化用电要求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适应新区的建设和发展 为此 要求负荷预测具 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本次规划主要用电负荷指标考虑如下 住宅 180 240KW ha 公建 400 600KW ha 道路绿化 10 20KW ha 按上述用电指标预测各性质用地电力负荷如下表 序号用地性质规划用地规 划 用 电 负 荷 面积 ha 比例 用电指标 Kw ha 用电容量 Kw 比 例 1一类居住用地11 34 1 68 1802041 20 1 48 2二类居住用地195 05 28 87 24046812 00 34 04 3一 二类居住混合用地10 17 1 51 2402440 80 1 78 4中小学用地15 42 2 28 3004626 00 3 36 5行政办公用地30 39 4 50 60018234 00 13 26 6商业服务设施用地48 05 7 11 60028830 00 20 97 7文化娱乐设施用地7 27 1 08 6004362 00 3 17 8医疗卫生用地4 01 0 59 4001604 00 1 17 9教育科研用地53 39 7 90 40021356 00 15 53 10道路用地143 59 21 26 202871 80 2 09 11广场用地10 08 1 49 20201 60 0 15 12停车场用地2 12 0 31 1021 20 0 02 13市政设施用地3 42 0 51 3001026 00 0 75 14对外交通用地9 65 1 43 1501447 50 1 05 15公共绿地70 60 10 45 10706 00 0 51 16防护绿地38 95 5 77 10389 50 0 28 17特殊用地2 68 0 40 200536 00 0 39 18河流19 32 2 86 合计675 50 100 00 203 5612 137505 60 100 00 需要系数 Kx 取 0 7 后142 4928 96253 92 Se 148082 95 本次规划总用电负荷达 137505 60KW 考虑到不同类型负荷的差异及同时使用率 综 合需要系数取 0 70 则计算用电负荷为 96253 92KW 新区平均负荷密度为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20 14249KW KM2 2 供电电源 根据连云港市电网规划 在海宁路和科苑路交叉口西南侧新设一座新滩 220KV 变电所 作为新区的主供电源 其 220KV 供电线路 220KV 海云线开断引入 城北变和南城变作为备 用电源 3 电压等级 供电电压采用 220 110KV 配电电压采用 10KV 使用电压为 0 4KV 4 变电所设置 根据负荷计算全区规划预测负荷达 97403 60KW 按经济运行计算 110KV 主变容量应 达 149852KVA 根据连云港市供电局的规划 220KV 新滩变电所主变为三圈变 220 110 10KV 其主变容量为 2 120MVA 另在区内 110KV 贾圩变的主变为 2 50MVA 因此 区内 110KV 变电所的设置完全满足预测负荷的要求 220KV 及 110KV 变电所根据新 区发展的需要进行建设 初期可先投一台主变 但变电所应按终期规模设计 由于新区以公建和居住为主 对于大型公建采用 10KV 用户变配电所 对居住相对集 中设置 10KV 开闭所 5 配电主结线方式 220 110KV 供电线路由连云港市供电局统一考虑 10KV 配电结线方式力求简单 可靠 运行经济 操作方便 采用双回路供电的环网 形式 开环运行 各用户变配电所及开闭所内应设置环网柜 为了提高供电的可靠性 构 成环网的二条回路电源取自不同的 110KV 变电所或同一 110KV 变电所的不同母线上 6 供配电网架 在保证 10KV 网架长期不变的原则下 考虑到在用电负荷变化时 10KV 线路仍能保 证供电 按经济电流密度 选择导线 10KV 电缆均选 YJV22 10KV 3 240 300 交联聚 乙烯绝缘电力电缆 供配电线路敷设原则 线路均采用电力电缆沿道路东侧和南侧埋地敷设 根据负荷的分布 低压线路 0 4KV 均选用 VV22 1KV 聚氯乙烯绝缘电力电缆顺 10KV 配电线路埋地敷设 7 无功补偿 无功补偿根据就地平衡和便于调整电压的原则进行布置 采用分散与集中补偿相结 合的方式 变电所应有较多的无功调整能力 使高峰负荷时的功率因数达 0 95 左右 8 调度 管理自动化 为了提高供电能力和供电管理水平 在连云港市供电局和新区的统一规划管理下 各 级变配电所逐步实现用电管理 负荷管理自动化 五 电信工程规划 1 规划依据 本次控规土地利用规划 连云港市专业部门提供的有关资料 2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为了逐步适应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 邮电通信事业应当超前发展和优先发展 根据 新区的性质 邮电规划应满足新区对外开放 分期建设 逐步发展的要求 电话容量预测 和通信线路的规划应考虑近远结合 分期实施的原则 逐步提高通信能力 3 电话容量预测 为了适应新区的建设和发展 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电话容量的预测应具有超前性和 适应性 本次规划按用地性质预测电话容量如下表 规划用地规 划 电 话 容 量 序号用地性质面积 ha 比例 电话指标 门 ha 电话容量 门 1一类居住用地11 34 1 68 1001134 2二类居住用地195 05 28 87 15029258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21 序号用地性质 规划用地规 划 电 话 容 量 面积 ha 比例 电话指标 门 ha 电话容量 门 3一 二类居住混合用地10 17 1 51 1501526 4中小学用地15 42 2 28 30463 5行政办公用地30 39 4 50 1504559 6商业服务设施用地48 05 7 11 1507208 7文化娱乐设施用地7 27 1 08 100727 8医疗卫生用地4 01 0 59 50201 9教育科研用地53 39 7 90 804271 10道路用地143 59 21 26 1144 11广场用地10 08 1 49 110 12停车场用地2 12 0 31 12 13市政设施用地3 42 0 51 30103 14对外交通用地9 65 1 43 1097 15公共绿地70 60 10 45 171 16防护绿地38 95 5 77 139 17特殊用地2 68 0 40 1027 18河流19 32 2 86 合计675 50 100 00 74 49836 规划范围总电话容量为 49836 门 按 1 1 6 放线比放线 则线路容量为 79738 对 4 电信 邮政局 所 及服务网点设置 在巨龙路和朝阳路交叉口西北部设一处电信 邮政综合局 主要开展电信 邮政各项 业务 根据新区通信容量计算 交换设备容量应达 60000 80000 门 结合公建设置 3 4 处邮电服务网点 开展邮政 电话及报刊杂志零售等业务 5 通信线路 电信线路均采用通信电缆穿管沿道路埋地敷设 电信线路和电力线路分设在道路两侧 配管根据新区电话总容量一次埋设下地 通信电缆可根据建设的需求 分期分批敷设 提 高通信电缆的使用效率 配管的具体敷设方法由市政设计时确定 但应考虑防水排水问题 六 有线电视工程规划 1 设计依据 有线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GB 50200 94 工业企业共用天线电视系统设计规范 GBJ120 88 高层建筑电气设计手册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本次控规土地利用规划 2 设计指导思想及原则 为了逐步适应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 广播电视工程应当与新区的建设同步发展 使新区的发展能适应二十一世纪的需要 本次规划原则如下 充分考虑发展的需要 在广播电视的终端容量设置上尽可能满足各种功能的需要 因此在容量预测上应留有足够的裕量 管线的敷设应考虑近远期相结合 使新区的广播电视管网具有可扩展性 适应逐步 提高的多功能要求 3 有线电视终端容量预测 1 指标确定 为了适应新区的建设和发展 本次设计对各类性质建筑的广播电视需求量指标考虑如 下表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22 用地性质电视需求量指标 公建用地80 100 终端 ha 居住用地30 120 终端 ha 其他用地1 10 终端 ha 2 有线电视容量预测 根据上述确定的指标 对新区各建筑进行分类计算 计算结果详见下表 规划用地规划有线电视容量 序号用地性质面 积 ha 比 例 电视指标 终端 ha 电视容量 终端 1一类居住用地11 34 1 68 30 340 2二类居住用地195 05 28 87 120 23406 3一 二类居住混合用地10 17 1 51 120 1220 4中小学用地15 42 2 28 100 1542 5行政办公用地30 39 4 50 100 3039 6商业服务设施用地48 05 7 11 100 4805 7文化娱乐设施用地7 27 1 08 100 727 8医疗卫生用地4 01 0 59 80 321 9教育科研用地53 39 7 90 80 4271 10道路用地143 59 21 26 1 144 11广场用地10 08 1 49 12停车场用地2 12 0 31 13市政设施用地3 42 0 51 10 34 14对外交通用地9 65 1 43 10 97 15公共绿地70 60 10 45 16防护绿地38 95 5 77 17特殊用地2 68 0 40 18河流19 32 2 86 合计675 50 100 00 39946 新区电视终端总量约为 39946 只终端 4 广播电视设施的设置 新区内有线电视与连云港市有线电视并网 由市广播电视部门统一管理 为了提高新 区的收视效果 根据市广电局的统一规划 在新区适当位置设置有线电视放大站 5 广播电视线路 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应从节省投资 提高效益方面入手 使新区开发建设与广播电视 事业的发展相适应 1 导线的选择原则 由于广播电视系统及导线选择应由专业设计部门设计 作为规划设计 应为专业部门 设计的线路提供必要的通道 2 导线的敷设方式 根据规划设计的原则 为了新区弱电 在本规划中广播电视与电信工程均作为弱电工 程考虑 管线敷设的一致性 便于管理和维修 广播电视线路敷设在道路的西侧和北侧 为了便于分期实施 弱电配管均采用 U PVC 通信管一次性埋地敷设 避免道路的重复开 挖 广播电视线路可根据发展建设的需求 分期分批敷设 提高电缆的使用效率 减少初 期投资 对于非道路下的电缆支线可采用电缆穿 U PVC 管埋地敷设至终端 若道路先期 连云港市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说 明 23 施工 应在设计的线路过路处预留过路配管 C PVC 管 保证后期电缆的敷设 七 供热工程规划 1 规划依据 1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2 关于加强城市供热规划管理工作的通知 城建 1995 126 号 3 国家现行的集中供热规划设计规范 规程 4 本次控规土地利用规划 2 主要技术原则 1 热负荷测算根据用地性质 用地面积等规划指标 参照国家现行的各项用热量 标准和有关经验热负荷指标进行测算 2 主要为民用提供蒸汽 3 整体规划 分期实施 为远期发展留有余地 3 供热规划 1 规划的思路 以国家有关法规为依据 根据燃料 动力资源的平衡情况 确定供热的方式和途径 根据需要与可能 确定新区的供热规模 主要供热对象与供热范围 计算各用户用汽 负荷及总负荷 选择经济合理的管网系统 2 规划期供热负荷特点分析 连云港市新区的建设和发展 有很强的综合实力 供热量会不断上升 有利于集中供 热事业的发展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 民用热负荷需求在不断增加 当蒸汽供应正常后 夏季溴化锂 制冷被大量运用 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用汽量 而且可以平衡热电厂冬夏季的供汽量 发展 冷 热 电三联供 不仅能节约能源 而且保护环境 3 热负荷预测 由于新区的项目大部分为民用 根据分析本次规划采用综合热指标计算热负荷 若各 热用户的负荷同时率取 0 8 供热热损失取 5 供热指标拟定为 居住0 2 T ha h 公建0 25 T ha h 按上述用电指标计算 新区各类性质用地的总热负荷预测如下表 规划供热 序号用地性质面积 ha 比例 用热指标 T ha h 热负荷 T h 1一类居住用地11 34 1 68 0 20 2 27 2二类居住用地195 05 28 87 0 20 39 01 3一 二类居住混合用地10 17 1 51 0 20 2 03 4中小学用地15 42 2 28 5行政办公用地30 39 4 50 0 25 7 60 6商业服务设施用地48 05 7 11 0 25 12 01 7文化娱乐设施用地7 27 1 08 0 25 1 82 8医疗卫生用地4 01 0 59 0 25 1 00 9教育科研用地53 39 7 90 0 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济宁高新区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河南省平舆县中等职业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2024沧源佤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工作人员招聘考试及答案
- 疼痛腰痛康复规范
- 幼儿园冬季卫生保健小知识
- 教育机构二人合资托管合同书
- 心理知识习题(含参考答案)
- 电子商务行业分析报告
- 植物题库含答案
- 企业与员工离职合同样本
- 造价咨询公司组织机构及人员岗位职责
- 中国文化科举制度的等级
- GB/T 700-2006碳素结构钢
- 多发性骨髓瘤NCCN患者指南中文版2022
- GB/T 13441.4-2012机械振动与冲击人体暴露于全身振动的评价第4部分:振动和旋转运动对固定导轨运输系统中的乘客及乘务员舒适影响的评价指南
-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全套课件【最新版】
- 中绿的制度课
-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抽油机机械系统设计说明书
- 医疗护理品管圈QCC成果汇报之提高住院病人健康宣教的知晓率(问题解决型)
- DBJ41T 074-2013 高压细水雾灭火系统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 Q∕SY 05262-2019 机械清管器技术条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