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气溶胶综述_第1页
大气气溶胶综述_第2页
大气气溶胶综述_第3页
大气气溶胶综述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 1欢迎下载 大气气溶胶综述大气气溶胶综述 大气气溶胶概述 大气气溶胶概述 气溶胶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 又称气体 分散体系 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 其大小为 10 3cm 10 7cm 分散介质为气体 云 雾 尘埃 未燃尽的燃料产生的烟 气体中的固体粉尘等等都是气溶胶 大气中悬浮均匀分布的相当数量的固体微粒和液体微粒 如海盐粉粒 灰尘 特别是 硅酸盐 烟尘和有机物等多种物质 所构成的稳定混合物 统称为气溶胶粒子 气溶胶的消除 主要靠大气的降水 小粒子间的碰并 凝聚 聚合和沉降过程 尺度尺度 一般说来 半径小于 1 微米的粒子 大都是由气体到微粒的成核 凝结 凝聚等过程所 生成 而较大的粒子 则是由固体和液体的破裂等机械过程所形成 它们在结构上可以是 均相的 也可以是多相的 已生成的气溶胶在大气中仍然有可能再参加大气的化学反应或 物理过程 液体气溶胶微粒一般呈球形 固体微粒则形状不规则 其半径一般为 10 3 102 微米 粒径在 10 1 101 微米的气溶胶在大气光学 大气辐射 大气化学 大气污 染和云物理学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小粒径气溶胶的浓度受凝聚作用所限制 而大粒子的浓度则受沉降作用所限制 微粒 在大气中沉降的过程中 受的阻力和重力的作用达到平衡时 各种粒子的沉降速度不同 分类分类 气溶胶按其来源可分为一次气溶胶 以微粒形式直接从发生源进入大气 和二次气溶 胶 在大气中由一次污染物转化而生成 两种 它们可以来自被风扬起的细灰和微尘 海 水溅沫蒸发而成的盐粒 火山爆发的散落物以及森林燃烧的烟尘等天然源 也可以来自化 石和非化石燃料的燃烧 交通运输以及各种工业排放的烟尘等人为源 按粒径的大小分类 总悬浮颗粒物 TSP 用标准大容量颗粒采样器在滤膜上所收集到的颗粒物的总 质量 通常称为总悬浮颗粒物 Dp 粒径 在 100 m 以下 其中多数在 10 m 以下 是分散 在大气中的各种粒子的总称 飘尘 Dp 10 m 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 如煤烟 烟气 雾等 降尘 能用采样罐采集到的大气颗粒物 在 TSP 中直径大于 30 m 的粒子由于 自身的重力作用会很快沉降下来 这部分颗粒物称为降尘 可吸入粒子 易于通过呼吸过程而进入呼吸道的粒子 目前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建议将其定为 Dp 10 m 细粒子 其粒径小于 2 5 m 记为 PM2 5 按颗粒物成因分 1 分散性气溶胶 指固态或液态物质经粉碎 喷射形成微小粒子分散在大气中 形成的气溶胶 如海浪分溅 农药喷洒等 2 凝聚性气溶胶 由气体或蒸汽遇冷凝聚成液态或固态微粒而形成的气溶胶 按颗粒物的物理 凝聚 状态分 1 固态 烟 尘 精品文档 2欢迎下载 2 液态 雾 3 固液混合 霾 烟雾 化学成分化学成分 气溶胶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 它含有各种微量金属 无机氧化物 硫酸盐 硝酸盐和 含氧有机化合物等 由于来源不同 形成过程也不同 故其成分不一 特别是城市大气受 污染源的影响 气溶胶的成分变动较大 但是非城市大气气溶胶的成分比较稳定 大体上 与地区的土壤成分有关 大气中二氧化硫转化形成的硫酸盐 是气溶胶的主要成分之一 其转化过程尚未完全 明白 已知二氧化硫可在均相条件下 在气相中 或在水滴 碳颗粒和有机物颗粒表面 等多相条件下 在液相或固相表面上 转化成三氧化硫 再与水反应生成硫酸 并和金属 氧化物的微尘反应而生成硫酸盐 硫是气溶胶内最重要的元素 其含量能反映污染物的全 球性迁移 传输和分布的状况 见大气微量气体 气溶胶中硝酸盐和有机物的形成机制 尚待研究 气溶胶中有铵离子 NH 嬃 存在 能 与硫酸根离子 SO 娺 和硝酸根离子 NO 婣 生成铵盐 至于气溶胶中的有机物 更是许多种 类有机物的复杂混合物 其中包括稀烃 烷烃 芳烃 多环芳烃 醛 酮 酸 醌 酯 以及有机氮化物和有机硫化物等 气溶胶来源于土壤的各种元素 如铕 钠 钾 钡 铷 镧 铈 硅 钐 钛 钍 铝等 其含量在地区之间差别不大 而来源于工业区的各种元素 如氯 钨 银 锰 镉 锌 锑 镍 砷 铬等 就有较大的地区差别 浓度分布浓度分布 气溶胶的浓度 可以用一定体积中微粒的总质量来表示 基本单位是微克 米 也可以 用数密度即单位体积内的粒子数目来表示 气溶胶的分布特性通常可用其粒子数目 n 粒 子表面积 S 粒子的体积 V 或质量 m 按粒径大小 D 的分布来描述 一般作 dn d lgD dS d lgD 和 dV d lgD 对 lgD 的分布图 它们基本上呈正态分布 对于半径 r 在 0 1 微米和 10 微米之间的粒子 一般用容格 Junge 分布来表示 即 n r Cr 式中 v 近似等于 3 C 是正比于粒子浓度的常数 但是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 有人提出 三模态大气气溶胶的分布 爱根核模 积聚模和粗粒子模 图中还示出它们的粒径范围 主要质量源以及质量的输入或去除的主要过程 由此可见 爱根核范围的粒子是由高温过 程或化学过程产生的蒸汽凝结而成 积聚作用范围的粒子是由核模中的粒子凝聚或通过蒸 汽凝结长大而形成 80 以上的大气硫酸盐微粒属于此模 粗粒子则是由液滴蒸发 机械 粉碎等过程形成 细粒子和粗粒子的分界线通常直径为 2 微米左右 从对人体呼吸道的危 害看来 10 微米以上的粒子 常阻留在鼻腔和鼻咽喉部 2 10 微米的粒子大部分留在上呼 吸道 而 2 微米以下的粒子随着粒径的减小在肺内滞留的比率增加 0 1 微米以下的粒子随 着粒径的减小在支气管内附着的比率增加 半径小于 0 1 微米的粒子 其数密度随离地面 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这表明它们来源于地表 但半径 0 1 1 微米的粒子 其数密度在对流 层顶上部随高度逐渐增加 并且在 15 20 公里附近出现极大值 形成平流层内的气溶胶层 这层气溶胶可能是火山喷出物气体在平流层中经氧化成固体而形成的 它虽然只占大气中 气溶胶总量的百分之几 但对于大气的气温有重要的影响 通过大气遥感可探测气溶 胶粒子的平均谱分布 精品文档 3欢迎下载 特性 特性 由于气溶胶的分散介质是气体 气体的粘度小 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密度差很大 质 点相碰时极易粘结以及液体质点的挥发 使气溶胶有其独特的规律性 气溶胶质点有相当 大的比表面和表面能 可以使一些在普通情况下相当缓慢的化学反应进行得非常迅速 甚 至可以引起爆炸 如磨细的糖 淀粉和煤等 气溶胶质点能发生光的散射 这是使天 空成为蓝色 太阳落山时成为红色的原因 在动力性质方面 其布朗运动非常剧烈 当质 点小时具有扩散性质 当质点大时 由于与介质的密度差大 沉降显著 因介质是气体 这些动力性质与气体分子自由路程有关 在电学性质方面 气溶胶粒子没有扩散双电层存 在 但可以带电 其电荷来源于与大气中气体离子的碰撞或与介质的摩擦 所带电荷量不 等 且随时间变化 质点既可带正电也可带负电 说明其电性决定于外界条件 在稳定性 方面 气溶胶粒子没有溶胶粒子那样的溶剂化层和扩散双电层 相碰时即发生聚结 生成 大液滴 雾 或聚集体 烟 此过程进展极其迅速 所以气溶胶是极不稳定的胶体分散体系 但由于布朗运动的存在 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稳定性 作用 作用 气溶胶是液态或固态微粒在空气中的悬浮体系 它们能作为水滴和冰晶的凝结核 见 大气凝结核 大气冰核 太阳辐射的吸 收体和散射体 并参与各种化学循环 是大气的 重要组成部分 气溶胶粒子能够从两方面影响天气和气候 一方面可以将太阳光反射到太空中 从而 冷却大气 并会使大气的能见度变坏另一方面却能通过微粒散射 漫射和吸收一部分太阳 辐射 减少地面长波辐射的外逸 使大气升温 研究称气溶胶对全球变暖的 冷却效应 很微弱 一位挪威科学家表示 他已经估测 出了气溶胶到底能对气候产生多大影响 气溶胶的危害 气溶胶的危害 气溶胶粒子浓度大时可以导致大气能见度的降低 到达地面的太阳关减少 降低地 表温度 影响植物的生长 同时气溶胶能为酸雨的形成提供良好的反应条件 这就促进 了酸雨的形成 气溶胶不仅对能见度和气候有巨大的作用 而且对人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有巨大 的影响 人们在呼吸时吸入的不是纯净的空气而是气溶胶 所以 显而易见 在空气质 量不好的地方 如 工业 矿山 被污染的地方的空气对人体都是有害的 一般而言粒 径大于 10 微米的不能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 小于0 1 微米的可以在呼吸道自由的进 出 在 0 1 10 微米的可以通过呼吸进入呼吸道 在0 1 4 微米的在肺部沉积 在 0 1 2 5 微米的沉积最多 气溶胶与全球变暖 气溶胶与全球变暖 散布在大气中的气溶胶微粒对太阳光具有反射效应 进而可以 遮蔽 全球变暖的影 响 而这位挪威科学家的研究项目的目的是要综合运用反应这种 直接气溶胶效应 的各 类模型和观测结果 以准确评估这一冷却效应的作用 据英国广播公司消息 挪威国际气候和环境研究中心的气候科学家冈纳 迈尔 Gunnar Myhre 在 科学 杂志上报告说 他的研究发现冷却效应并不像此前研究预测 的那么强烈 迈尔说 这能清楚地表明到目前为止人类到底给气候带来了多大的改变 他 精品文档 4欢迎下载 研究的污染微粒包括硫酸盐等工业气溶胶 燃烧农业废弃物所排放的硝酸盐以及柴油发动 机和其它燃烧形式所产生的黑碳 煤烟 气溶胶排放的全球模型显示 温室气体造成 的全球变暖有大约 10 被它们 气溶胶 的冷却效应消除了 参与该项研究的英国气象 局气溶胶研究员吉姆 海伍德 Jim Haywood 解释说 但利用卫星手段探测到的大气气 溶胶的含量却表明 冷却效应消除了大约 20 的全球变暖 迈尔协调了两种方法 最终得到了一个更为精确的评估数据 冷却效应接近 10 这一结果比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 IPCC 此前所预测的要弱 硫酸盐和有机 碳反射太阳辐射 而黑碳在很大程度上却会吸收太阳辐射 他解释说 模型考虑到了 黑碳 排放 增幅多于其它两种气溶胶的情况 但基于观测的方法却难以将其考虑在内 因为我们只有针对当前状况的观测数据 而且不是在人类活动开始之前的 这将对以后的 气候预测产生影响 海伍德说 不过 气溶胶对气候的影响远不止于此 气溶胶微粒会改变云层 增加大气中液滴浓 度 从而增加云量 迈尔说 这种 间接气溶胶效应 引起的遮蔽或者冷却作用仍然存在 很多不确定 海伍德对此表示同意 气溶胶对云量的影响让我们很伤脑筋 他说 这给我们的数据采集留下了一个大空白 他和英国气象局的同事已经开始研究是否可 以利用气溶胶来有意地遏制全球变暖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 他通过气候模型来预测 利用海盐颗粒增加云层的反照率 这种故意使云层变亮的手段将对全球气温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研究小组发现 全球变暖将 被延缓多达 25 年 但他们同时发现 这种方法也会带来很多不利影响 研究人员说 其中 最严重的后果就是 南美地区的降雨量将大幅减少 这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