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则》教学设计_第1页
《十则》教学设计_第2页
《十则》教学设计_第3页
《十则》教学设计_第4页
《十则》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0 页 十则十则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十则 教学设计 十则 教学设计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 栩栩然蝴蝶也 自喻适志 与 不知周也 俄然觉 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 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周与蝴蝶 则必有分矣 此之谓 物化 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王国维 境界 的内涵及其分析文学作 品的方法 初步形成运用 境界 来分析古代诗文的 能力 设计意图 王国维是 境界说 的首倡者 也 是 人间词话 的理论核心 在古诗文阅读中具有核 心的地位 学习本文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理解 境界 的内涵 并能以此来分析古代诗文 形成一 定的鉴赏能力 当然这种能力并非只对于古诗文适用 许多文学作品 包括现代文也可以用此来进行分析 2 理解作家修养与生活 文学创作的关系 理 解读者修养与作品解读之间的关系 增强提高个人修 养重要意义的认识 设计意图 通过细读文本 个人认为可以将选 第 2 页 共 10 页 文分为两大部分 一部分是 境界说 的主体部分 即 1 6 则 另一部分可以归结为 作者 读者与生活 与作品 与文学创作的关系 即 7 10 则 这样解 读可以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文学创作与作品赏析的基本 规律 从而更有效地利用教材 二 教学重 难点 领会 有我之境 与 无我 之境 入乎其内 与 出乎其外 的区别与联系 三 教学方法 在启发基础上的讲授法 设计说明 本课是文艺理论的作品 内容对于 学生来说比较陌生 同时 本文是从原文不同位置筛 选出来组合而成的 尽管内在的逻辑脉络尚清晰 但 对于学生来说仍有一定的跳跃性 有一定的阅读难度 所以本课选择 在启发基础上的讲授法 授课过程 中根据学生的不同反应来选用 调节教学方法 如果 学生理解有难度便由老师更多地讲授 四 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 教学内容 什么是 境界 问题 1 选文提出的中心概念是什么 设计意图及启发引导过程 围绕全文的一个中 心概念是 境界 这个问题并不难 学生通读全文 第 3 页 共 10 页 后基本都可以得出结论 虽难度不大 但因此概念是 全文论述的中心 仍然需让学生加以明确 问题 2 境界有什么作用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这个问题在第一则 设置此问题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会从文中筛选信 息 同时也加深对 境界 的理解 问题 3 从哪些角度来理解境界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选文中 作者对境 界分为三个层次 包括 写境与造境 无我之境 与有我之境 和 景境与情境 理解这个问题需要 更大范围地去筛选与概括 主要培养学生的 信息筛 选能力与概括能力 什么是 造境 和 写境 问题 用自己的话简洁地描述什么是 造境 什么是 写境 并举例说明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针对第二则设问 主要目的是有两个 一是培养学生理解后的转述能力 第二是培养理解后的应用能力 此问难度比较大 主 要抓住 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 一句中的 理 想 与 写实 两词的理解 根据注解实则为 浪漫 主义 与 现实主义 然后抓住展开论述部分的 合乎自然 与 临于理想 两个短语 显然前者是 第 4 页 共 10 页 作者在写作过程中 贴近自然 后者 贴近自我 在引导学生理解后可以提问学生 按此意思进行表述 只要意思清楚即可 不必强求一律 造境 表述为 按主观理想虚构而成 写境 表述为 按客观 自然描写而成 至于 举例说明 可以从自己学过的诗词或文章 中选择 可以事先提供一些已经学过的诗文 有助学 生根据理解进行辨别 判断 什么是 有我之境 和 无我之境 问题 1 结合作者所举之例 谈谈对 有我之境 与 无我之境 的理解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针对第三则设问 也是本文理解的重点和难点 引导理解的第一步要从上一则 写境 与 造境 引申过来 二者有相同之处 第二步要从原文所举之例入手 主要抓住 泪眼 问花花不语 与 悠然见南山 的比较切入 可以再 细分出一些更具体的问题 如 两句都有一个可以 问 可以 见 的我 为什么说是 无我 呢 问 与 见 的时候作者所带的感情有什么不 同 等等 第三步 通过所举之例 结合原文的引申论述引 第 5 页 共 10 页 导学生理解 抓住 以我观物 故物皆著我之色彩 和 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 何者为物 两句的 比较 通过引导 让学生初步理解二者的大概差别 泪眼 有一个可以 流泪之眼 作者带着强烈的 感情 物皆著我之色彩 故为 有我 见南 山 虽有个可 问 之我 可是这个 我 并没有带 任何主观感情 是 站在物的角度来观物 是 以 物观物 故为 无我 最后引导学生对二者用文字进行表述 无我之 境 是作者心境完全融化在客观静穆的景物之中的浑 然物化的境界 有我之境 是作者带着强烈主观感 情色彩观察外物 并把这种感情投射到外物之上 问题 2 按作者看来 两者之间的核心区别点在 哪里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此为上一问的备选 问题 二者的区别点是 心与物的关系远近 问题 3 理清 3 4 则论述 有我之境 与 无 我之境 的层次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这也是备选问题 在第 1 问难以解决的情况下可以用此问题先引导学生 理清脉络层次帮助理解 3 4 则是合起来论述 有 我之境 与 无我之境 的 大概从三个层次进行论 第 6 页 共 10 页 述 有有我之境 有无我之境 此句为观点 泪眼 后为引用论证 有我之境 以我 观物 何者为物 与第 4 则从 观物方式 和 心 境不同 两个方面具体论述二者的区别 古人为 词 能自树立耳 从 创作的难易之别 的角度进 行区别 这是细节处的层次脉络 对于提高学生分析 文本的能力应大有益处 问题 4 作者对两者有何看法 你个人认为呢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此问针对上一问的 第 层 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透过文本去把握作 者的观点倾向的能力 从文本本身来看 作者似乎更 倾向于 无我之境 通过 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 耳 可以感受得到 当然对此问题的看法可以是开放 性的 学生可以各抒己见 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问题 5 于静中得之 与 于由动之静时得之 如何理解 有何区别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此问针对第 4 则设 问 个人认为这是本文最难的一个点 这是课后才 发现的 所谓的 于静中得之 意思是 超越世俗 去除妄念 宁思息虑 离情绝欲 以散淡静谧的心境 来看待外物 而 于动之静时得之 意思是 在强 烈的情感的动态作用下 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去抒写 第 7 页 共 10 页 另外 这对于学生写作有些帮助 当情感发生的时 候 我们往往为情所牵 沉浸在情感之中而无法自拔 而当情感过去了以后 我们也顺其自然 没有及时去 观照 去 体验 要写好作文 及时地 反观 自身的起心动念 是必须的 问题 6 能不能从所学过的诗文中选择一些片段 或语句作为两者的例证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此问为上一问的延 续 学生真正理解了二者之间的差别以后举例并不难 理解作者修养与作品所蕴含境界的关系 问题 1 境界在哪里 在景物里 在作品里 在作者的心里 在读者的心里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以上部分大概一课 时 主要解决 境界 的问题 这是一个过渡性问题 目的在于从前半部分的 境界 过渡到后面的 作者 读者与作品所蕴含境界 的关系 至于 境界到底在 哪里 恐怕不能一概而论 既在于作者创作时的 景 情与心境 也在于读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转化的 景 与情与心境 此问题引导学生加以讨论即可 不必 追求统一答案 问题 2 在作者看来 决定作品的境界是什么 第 8 页 共 10 页 从文中找出具体论述的句子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此问题针对第 8 则 和第 9 则 至于第 7 则暂时不讲 留待后面解决 第 8 则作者所举的 东坡词 与 稼轩词 主要目的在 于说明作者 内在胸襟 气度 对于诗词创作的作用 第 9 则侧重论述 人格真切 对于诗词境界的重要意 义 这通过 以其所见者真 所知者深也 即可得知 问题 3 王国维认为创作者应该具备哪些要素才 能提升个人境界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此问题为上两个问 题的总括 即首先要 人格真切 其次要具备 内 在的胸襟 气度 问题 4 你同意作者关于 东坡词旷 和 稼轩 词豪 的说法吗 请举例说明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这是一个较难的问 题 说它难倒不在于理解 更多的是体会 如何是 旷 如何是 豪 对于学生来说 体会起来有难 度 这里选择苏轼的 定风波 和辛弃疾的 破阵子 两首比较典型的 有利于解决此问题的词来让学生分 析 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个人体会畅所欲言 问题 5 作者认为应该如何提升个人境界 方法 第 9 页 共 10 页 是什么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此问题针对第 10 则 谈诗人修养与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谈的实际是艺术创作 源于生活 又高 于生活 在写作过程中 即要深入生活 充分了解 把握写作的对象 又不能完全受写作对象的限制 这 里可以举学生已经学过的周邦彦的 苏幕遮 燎沉香 作为说明 问题 6 如何理解 入乎其内 与 出乎其外 这对于提升写作水平有什么启发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此问题是上一问题 的备选问题 可引导学生根据个人理解畅所欲言 问题 7 作者认为提升个人境界有什么样的过程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此问题针对第 7 则 设问 个人认为如果把后面几则的顺序稍作调整可能 更便于讲解 也更便于学生理解 调整以后的思路是 先讲作者个人的修养的基本要求 人格真切和胸襟气 度 再讲修养的方法 入乎其内 出乎其外 最后 说个人修养形成的过程 即 三个阶段 总结全文 问题 1 总结几则选文的层次脉络 第 10 页 共 10 页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此问题在于对全文 进行总结 把握结构 理清思路 是一般阅读教学 都必须解决的问题 问题 2 学习了这篇文章 作为读者的我们 如 何才能更好地把握作品的境界 设计说明及启发引导过程 文中虽未对读者提 出明确的要求 但创作过程与阅读过程实则一体而两 面 要更好地理解作品的唯一途径是按作者的修养的 要求提高个人修养 此问题要引导学生明白 提高个 人修养是读懂作品 深入把握作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