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秉忠:激电中梯测量在十五里桥金矿勘查应用效果研究(无水印)_第1页
江秉忠:激电中梯测量在十五里桥金矿勘查应用效果研究(无水印)_第2页
江秉忠:激电中梯测量在十五里桥金矿勘查应用效果研究(无水印)_第3页
江秉忠:激电中梯测量在十五里桥金矿勘查应用效果研究(无水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激电中梯测量在十五里桥金矿勘查中应用研究 江秉忠 李师白 李向文 赵炎 黄继民 武警黄金第三支队 哈尔滨 150069 摘要 摘要 本文通过分析矿区地质 地球物理特征及激电异常与矿 化 体及构造的关系 推断了可能存在的 隐伏断层 岩体划分和可能成矿地段 推测矿体形态 指导钻孔布设 为进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关键词 关键词 激电中梯测量 十五里桥 岩金矿 1 引言引言 十五里桥岩金矿区 是武警黄金第三支队通过水系沉积物测量及遥感解译资料提供找 矿靶区 经地质普查工作所发现的 目前主要发现 1 条金矿化蚀变带 长 1530m 宽 1 10m 最宽处 TC2 60 约 32m 金矿化主要赋存于破碎蚀变带或蚀变安山岩中 围岩主 要为安山岩 其次为流纹斑岩 个别处为煌斑岩 破碎蚀变带原岩为流纹斑岩 具有较强 的黄铁矿化 褐铁矿化 硅化蚀变 可见石英脉穿插 脉宽 2 50cm 呈灰白色 深灰色 局部发育较大的石英晶簇 具梳状构造 角砾状构造 金品位与硅化较密切 硅化强或有 石英脉发育部位金品位较高 蚀变安山岩新鲜面呈浅灰色 风化面呈红褐色 主要具有黄 铁矿化 黄铁矿呈星点状 浸染状 黄铁矿化强则金品位较高 但前期钻探工程见矿效果 不理想 因此项目经领导研究决定 对其进行激电中梯测量工作 进一步查明该矿体的地 质 地球物理特征 指导下一步钻孔设 2 区域地质特征区域地质特征 1 上侏罗统 下白垩统塔木兰沟组 上库力组和伊利克得组 2 下 中侏罗统绣峰组 二十二站组和漠河组 3 下泥盆统泥鳅河组 4 下寒开统额尔古纳河组 5 古元古界兴华渡口群 6 燕山期正长花岗岩 7 奥 陶纪早世 寒武纪晚世二长花岗岩 8 地质界线 9 断层及编号 10 金矿床 金矿点及编号 11 国 省 界 12 研究区 主要金矿床 点 1 砂宝斯林场 2 老沟 3 砂宝斯 4 三十二站 5 东马扎尔 6 虎拉林 7 富克山 8 二根河 9 页索库 10 马大尔 11 奥拉齐 12 二十一站 13 宝兴沟 主要断裂 得 尔布干断裂 西林吉 塔河断裂 洛古河 二根河韧性剪切带 图1 上黑龙江盆地区域地质图 研究区地处天山 兴蒙造山带 大兴安岭火山岩带东北部 上黑龙江凹陷腰站断陷南 缘与十八站隆起北缘交接部位 上黑龙江前陆盆地南缘 图 1 矿床产出于上黑龙江金铜 钼 级成矿带内 区内断裂 褶皱构造发育 侏罗系 白垩系地层广泛出露 岩浆活动频 繁 成矿地质条件有利 2 1 地层 地层有侏罗系下中统绣峰组 J1 2x 灰黄色砾岩夹长石细砂岩 黑色泥质粉砂岩薄层 中统二十二站组 J2er 黑灰色中粒砂岩 细砂岩 粉砂岩 粗砂岩 中统额木尔河组 J2e 黑灰色 砾岩 粗砂岩 长石岩屑砂岩为主 黑色泥质粉砂岩薄层及煤 上统 开库康组 J3k 黑灰色 褐色复成分砾岩为主夹窝状或透镜状粗砂岩 含砾粗砂岩 上 统塔木兰沟组 J3t 玄武岩 安山玄武岩 橄榄玄武岩 底部砾岩 白垩系下统木端组 K1m 灰色 黄褐色紫灰色粗砂岩 砾岩夹火山碎屑岩薄层 白垩系下统下亮子组 K1x 砂岩 含砾砂岩夹薄层砾岩 粉砂岩及流纹质晶屑凝灰岩薄层 白垩系下统上 库力组 K1s 灰白色流纹质晶屑凝灰岩 角砾凝灰岩 凝灰角砾岩及酸性溶岩 白垩 系下统伊列克得组 K1y 灰绿色 紫红色玄武岩 安山玄武岩 第四系新统 Qh 砂砾 亚粘土 粘土 泥砾等 2 2 构造 区内断裂构造发育 均具有多期性与继承性活动特点 主要断裂构造以 NE 向的依西 肯 二十站断裂 绥安站 十五里桥断裂 龙站河断裂 北西向秀水山 依西肯断裂 区内 NE 向断裂及其次级断裂与成矿关系密切 3 地球物理特征地球物理特征 3 1 岩矿石电性特征 表 1 岩石物性参数统计表 变化范围平均值变化范围平均值 硅化角砾岩66 69 441 42316 331 59 6 314 58 安山岩113 8 485 51374 250 48 5 384 21 流纹斑岩102 22 485 54388 571 52 5 434 12 隐爆角砾岩150 31 441 12259 480 86 1 761 43 流纹岩105 38 465 17279 680 31 3 171 05 角砾流纹岩135 76 285 43243 120 23 1 340 74 凝灰岩120 22 525 14346 230 16 3 591 38 角砾凝灰岩160 18 330 12208 540 55 4 161 77 闪长岩270 47 5406 3934 80 5 2 981 64 青盘岩化安山岩105 62 345 14220 380 26 9 95 58 矿石石英脉639 61 1804 51087 43 2 6 34 81 岩性 电阻率 s m 极化率 s 通过上表分析可知该区各岩性的视电阻率差异不大 而矿石石英脉与围岩视电阻率的 差别将近达 1 个数量级 极化率值普遍偏低 其值大都在 1 5 以下 硅化角砾岩 安山岩 流纹岩及青盘岩化安山岩的极化率差别甚微 矿化石英脉的视电阻率及视极化率值都比围 岩要高的多 因此 该区主要寻找的目标体为高阻高极化的地质体 3 2 电阻率 s 特征 由该区激电中梯测量 s 等值线平面图上可知 研究区平面 s 等值线相对平缓 呈相 对中阻显示 中高阻在区内可见有四处明显的 NE 向分带显示 s 值一般在值 800 m 以 上 个别点峰值达 1500 m 以上 其间有 500 m 的低阻条带 推断为断裂构造引起 其 它大部分低阻值呈不规则面状分布 不具构造特征 3 3 极化率 s 特征 由研究区激电中梯测量 s 等值线平面图可知 矿区东部有 NE 向一高视极化率 s 值大于 5 50 局部点位低于 5 0 西部是较高视极化率地段 s 值大部在 4 5 以上 中部有四处呈条带状高视极化率地段 s 值大于 6 10 局部大于 10 0 通过研究视电阻率与视极化率平面图可推测 工区西部有一主隐伏断裂带存在 其特 征为低阻 中低极化为标志 在断裂带东西两侧有几处次级断裂构造 为该区的主要容矿 构造 其特征出现视极化率高值异常带 该异常带高阻高极化特征 推断为沿裂隙的脉岩 允填引起 低阻高极化特征 推断由破碎带引起 4 野外测量野外测量 本次激电中梯测量采用加拿大生产的 GDD RX 8 32 型直流电法仪 供电电源采用本 田 EP6500 型汽油发电机 经方法试验采用供电极距 AB 1200m 测量极距为 MN 40m 测量区段为供电电极 AB 中间的 2 3AB 处 供电周期 T 8 秒 时基 S 2 秒 叠加次数 N 15 次 采用旁线法进行测量 观测数据实时存贮并做相应的必要的记录 5 异常的检查研究及推断解释异常的检查研究及推断解释 图 2 40 线视极化率剖面示意图 蚀变带内共发 6 条金矿体 经槽探工程验证 矿带长 1450m 宽 1 4m 最宽处 8m 平均厚度 2 64m 厚度变化系数为 102 较稳定 金品位一般为 1 03 19 18 10 6 品位变化系数为 278 不均匀 矿体总体走向 50 70 倾向东南 倾角 65 83 在以 40 线 0 号点为中心 前期以 80m 工程间距布设 ZK0801 ZK1601 ZK2401 ZK3201 ZK4001 ZK4801 ZK5601 钻孔对矿体进行工程 验证 这几个孔只有 ZK1601 见了矿其它的孔都不见矿 通过激电异常与矿 化 体对比研究分析 研究区矿化体宏观反映的地球物理电场特 征为高阻高极化 因此确定视电阻率 s 3 号异常及视极化率 s 3 号异常与 1 号矿化蚀变带 吻合较好 s 4 号视电阻率异常 呈长条带状 NNE 向展布 与 s 4 号异常吻合较好 推 断由 F8 号断裂带经过此区 呈一狭长高阻带 在东南部局部变宽 呈三角状 串珠状 NE 向展布 异常值大于 1000 M 推断该处为一斑岩体 该异常在该处视极化率值大于 10 有两处 认为该处为矿化较好 经后期槽工程验证 发现了 8 号矿体 40 线视极化率剖面 有三处异常 最北面异常幅值较小 异常形态近正态分布 推测为产状较陡的矿 化 体 所引起 中部异常幅值最大 形态为北陡南缓 推测为南倾的矿 化 体所引起 南部异 常位于中部异常的缓倾斜部 异常幅值中等 推测为中部矿体的局部富集或是由另一条矿 化 体引起 后布设 ZK4002 ZK4003 ZK4004 三个钻孔 ZK4002 及 ZK4003 见到了 矿体 ZK4004 没有见矿 验证了物探视极化率异常推断的正确性 图 2 根据视电阻率及视极化率特征 在研究区共圈定视电阻率 s 异常 5 处 视极化率 s 异常 6 处 共推断出 9 处断裂及两大类岩性区 根据矿体成矿地质特征及其与视电阻率和 视极化率异常的关系 研究区可推测 3 处金矿 化 体 6 结论结论 通过对研究区岩矿石及矿体地质 地球物理特征的分析研究 可得出激电中梯工作在 研究区能较快较好地评价地质体的构造情况 为进一步地质工作提供依据 研究区的地球 物理找矿模式为 高阻高极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