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迅作品中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一词,源自西方,也可称作“人文主义”。它是西方哲学在两千多年探索一些不可解问题的过程中,培育起来的一种精神,包含三个元素,即人性,主要精神就是尊重人,尤其尊重人作为一种精神存在的价值,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理性,以科学的意义来说,人是有思想有头脑的,能够思考真理,追求真理,是广义的科学精神;超越性,以宗教的意义来说,人是有灵魂的,可以追问、追求生命的意义,对生活意义的追求。从某方面而言,它叙述了人们在探索未知世界过程中,不因前路迷茫而退却,追求真理,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精神。社会环境辛亥革命之后不久,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篡夺,并企图复辟帝制,但很快便被人推翻。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鲁迅所生活的时代,于外中国被西方列强欺凌压榨,于内又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在这样的环境下,鲁迅对生命和人性、对中国的制度和出路进行了深入的反思,创作出了许多直指人心,对人性进行拷问的作品。自鸦片战争以来,面对不断涌进的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的知识分子也开始思考怎样对待这些与我们截然不同的思想,是排斥,是接受,是融合还是创新。这一时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对儒家思想的三纲五常和束缚人性的封建礼教进行了彻底的否定与批判,提倡民主与科学,“反传统、反孔教、反文言”,提倡白话文,对人的理解也有了变化。他们大多在接受过先进的西方教育,同时又心系祖国,积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鲁迅便是这些知识分子中的一员。在这种复杂的文化环境下,鲁迅对中国的制度和出路、文化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反思。鲁迅少年时期,家境日渐衰败,父亲卧病在床,几次请大夫给父亲看病的经历,使他立志要成为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从此鲁迅才开始拿起笔来战斗。鲁迅从事教育工作十几年,非常关心和照顾青年学生,与儿子海婴的相处,更体现出了他柔情的一面。作品中看人文精神 (一)敬畏生命在鲁迅的意识里,生命是神圣而至高无上的,我们面对生命时要怀着最大的敬意,在生命面前,我们要有所畏惧。而中国人向来是漠视人的生命的,更何况是动物的生命。孔乙己、祥林嫂这些处于社会底层的生命的存在与消失,都是不被人们所放在心上的,人们对生命的消逝已司空见惯。鲁迅所不能容忍的就是生命轻易的毁掉,更不能容忍的是生命消逝后竞什么都留不下,就像生命从来就没出现过一样。这种对无辜生命逝去的痛惜,就是对生命的珍视,是对生命的敬畏。在药中,华老栓用蘸满革命者夏瑜的血的馒头来给他的儿子治病,这显然是残酷的,但他却全然不知,只记着他的儿子小栓的命就系在这人血馒头上;茶馆里“花白胡子”、“驼背五少爷”等一众“看客”得知夏瑜之死时,有的气愤夏瑜的所作所为,有的为夏瑜的死而感到兴奋,对于死去的夏瑜的生命,他们表现出了残忍和麻木。而比生命的逝去更悲哀的,是夏瑜的死根本得不到任何人的理解,甚至他的母亲给他上坟时也怕别人异样的眼光。在这其中蕴含的是鲁迅对革命者无辜生命逝去的痛惜,对大众对于生命麻木不仁的痛恨,对生命无意义的消亡感到的悲凉与落寞。(二)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注“立人”思想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关注是贯穿于鲁迅作品的中心思想,人自己就是自己存在的根据和原因,不需要到别处去寻找依据和原因,人的生命自身就有一种自足性。要让人意识到人的个体主体性,摆脱对一切“他者”的依赖关系,这才有可能彻底走出被奴役的状态,进入人生命的自由境界。鲁迅在文化偏至论中曾经写过,若要在各国的竞争中生存,首先就是要立人,立人之后国事才能成功,而立人的方法就是“尊个性而张精神”,国人如果都自觉的达到“尊个性而张精神”的程度,如一盘散沙的国家才能变得强大。从中可以看出鲁迅“立人”然后“立国”的思想,而“立人”之道即“尊个性而张精神”。鲁迅意识到解决中国的问题,首先解决中国人的问题,解决中国人的问题,办法就是首先让中国人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的价值与意义。关注人生命的价值,这是对人的终极关怀。“立人”思想是鲁迅作品的中心思想,也是鲁迅作品人文精神的最集中的表现。祥林嫂把活着的希望寄托在丈夫和儿子身上,甚至想用死来换得与其相聚;孔乙己把自己的存在感和优越感寄托在象征“读书人”的长衫上,甚至长衫已破旧不堪也不肯脱下。鲁镇上的婆子们百无聊赖,把祥林嫂的遭遇当作生活的调剂品,咀嚼殆尽后便唾弃:成亨酒店的酒客们把孔乙己当作笑柄和饭后谈资。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生命价值,摆脱不了对“丈夫和儿子”、“读书人”的依赖,在别人的痛苦处寻找快乐与满足,生命价值得以尊重和实现。对封建伦理道德的批判封建的伦理道德就是以“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君为臣纲”,强调在父子关系、夫妻关系、君臣关系中父、夫、君出于主导地位,一层一层建立起由家庭到国家的绝对的服从和统治。鲁迅论证了“三纲“对人的毒害,将这不合理的伦常观念彻底推翻。在鲁迅看来,首先生养子女是处于人类天性的爱,就像鸽子哺育鸽雏一样是不图回报的。其次,人生来就是保存生命、延续生命、发展生命的义务,鲁迅从人的天性和生物进化的角度推翻了封建的“父权”,为年轻的一代争夺了属于自己的自由与权力。并指出“夫为妻纲“是对妇女的严重迫害,妇女跟男人一样拥有选择自己如何生存的权力,不应该用传统落后的观念将妇女束缚住。在鲁迅笔下,被“夫权”吞噬的典型人物就是祝福中的祥林嫂,她在“夫权”这座牢笼里艰难地生存,最终在众人的冷漠和嘲笑中死去,她的悲惨遭遇正是“夫为妻纲”的伦理制度下女子命运的写照。鲁迅通过祥林嫂这个形象,将封建伦理道德观统治下的女性命运呈现给世人,引起世人的警觉,从而来实现对封建制度的反抗。鲁迅用自己的笔杆反抗封建社会“吃人”的等级制度,打破了几千年的传统思想,将“妻子”和“儿子”从几年的封建牢笼里解放出来。可以看出,“吃人”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随意残杀和漠视人的生命;一是对人的精神发展采取无视态度,压抑和剥夺人的个体生命的精神自由。鲁迅对封建的伦理纲常的批判与反抗,就是对人的生命和人的发展以及人性自由的呼唤,是为在中国人争夺“正当的幸福”。对封建迷信思想的批判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落后,导致了中国人有迷信的传统。中国人逃脱不了对迷信的信奉,而这迷信又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了统治和剥削的工具。祝福中的祥林嫂把自己的命运寄托在“捐门槛儿”上,相信去寺庙里捐过门槛后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现实却不如愿,但是她还是没有走出对封建迷信的信奉,在死之前还要问“一个人死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这是祥林嫂的可悲之处。鲁迅通过这样的情节安排,把封建迷信残害生命的本质揭露出来,对其进行了严肃的批判,意在唤醒世人,不受封建迷信思想的愚昧。文化接受观在西方思想的冲击下,鲁迅在 “如何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如何对待西方文化”这两个问题中仍然保持清醒的意识,推崇“拿来主义”, 奉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文化接受观。在拿来主义中,鲁迅首先否定了以“发扬国光”为名的“送去主义”,企图通过其他方式来挣回颜面,把自己的文化送出去,再获得西方人的认可,但是事实却是“不知后事如何”。鲁迅说,中国人不仅要送去,而且也要拿来。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即要用头脑思考思考哪些可以拿,哪些不可以拿,又要思考拿来以后如何为我自己所用,不要轻易的全盘否定一个事物,也不要轻易全盘接受一个事物。鲁迅所强调的是对“固有”的思想和“世界之思潮”都要有分析,之后将能为我所用的吸收进来。更指出“拿来”更需要的是人的“勇敢、沉着,有辨别,不自私”,也就是说,继承拿来只是手段,其最终目的是为20世界的中国发展提出一个全新的价值,一个终极理想人人摆脱奴役的枷锁,成为自由独立的人,从而建立起真正的“人国”。鲁迅的文化接受观背后,隐含的是对人性自由的终极关怀。(三)生活的热爱鲁迅笔下的中国人有种种的劣根性,他将这些劣根性揭露出来批判,是希望国民能够改掉这些毛病。鲁迅在对童年的回忆中,在对故人的怀念中,展现出了他对美好人性的追求和向往。1对诚与爱的向往鲁迅认为中国人最缺乏的就是“诚”与“爱”。而“诚”与“爱”是人类生存的精神需求,没有了“诚”与“爱”的人类世界,是冷漠的无生气的无活力的世界。在社戏中,鲁镇就是充满爱与温暖的一个地方,年纪相仿的小伙伴,虽然辈分相差悬殊,但绝不会因为孙子打了太公而冠上“犯上”的罪名。村民们之间关系融洽,为了能让“我”看到社戏,八叔的大船也借给了我们几个小孩子,看完社戏去“偷”豆,阿发主动让大家来“偷”自己家的豆,因为自己家的豆大。第二天六一公公发现了我们“偷”了他家的豆也没有责怪,听见我们夸赞他的豆好,便高兴地给我家里又送了一些豆。这样的水乡农村,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这种关爱是处于真心的爱,而不是以利益为先导的关爱,这样的人与人之间的美好的关系正是鲁迅所追求和向往的。2对纯真童年的回忆鲁迅对纯真童年的回忆构成了他心灵的慰藉。后园里,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长吟的鸣蝉,肥胖的黄蜂,酸甜可口的覆盆子,这样一个色彩斑斓、生机勃勃,充满新奇的地方,总是有着最美好、最难忘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处处都是快乐,有与自然亲密接触的快乐,有经历未知世界的快乐,有学堂中偷偷寻来的快乐。鲁迅在写朝花夕拾时正处于人生最艰难的时刻,童年的这块乐土给了鲁迅精神上的一块暂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