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一中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入学摸底试卷人民版_第1页
浙江省嘉兴一中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入学摸底试卷人民版_第2页
浙江省嘉兴一中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入学摸底试卷人民版_第3页
浙江省嘉兴一中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入学摸底试卷人民版_第4页
浙江省嘉兴一中2014届高三历史上学期入学摸底试卷人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嘉兴一中嘉兴一中 20132013 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测试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测试 高三历史高三历史 试题卷试题卷 满分 100 分 时间 90 分钟 2013 年 8 月 卷 一 选择题 每题仅有一个最佳选项 每题 2 分 共计 50 分 1 清代学者王国维在 殷周制度论 中说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 必自其制度始矣 周 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 一曰立子立嫡之制 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 并由是而有封建 子弟之制 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A 将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关系结合以强化王权 B 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 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 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 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 秦朝以郡辖县 地方行政为两级制 两汉 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 东汉形成 州 郡 县 三级制 隋朝废郡 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 唐末形成了道 州 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A 古代中国政治诡秘多变 反复无常 B 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充满矛盾与困惑 C 古代王朝的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 从秦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有些日本人认为 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 解放之战 救亡之战 文明之战是指一种 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 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 光复中原 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 起来 共同对付西方 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 A 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B 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 C 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 D 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 陈旭麓先生认为 辛亥革命 国民革命 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 国民党政府 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关于这 三次高潮 的说法 正确 的是 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一致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一致 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一致 D 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一致 5 20 世纪 70 年代初蒋介石曾声明 我们 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 同时 声明 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的此项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 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 民 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 材料不能表明 A 中国是联合国创始国之一 B 美国已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C 蒋介石坚持 一个中国 原则 D 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 6 罗马帝国虽然瓦解了 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 这主要是指 2 A 它给予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B 它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C 它最先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 D 它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源头 7 1787 年 华盛顿在给友人的信中说 新英格兰出现的骚乱 我们商业上的不景气以及 笼罩全国各地的那种普遍的低迷消沉情绪 在很大程度上归咎于最高权力机构的无权 为解决这一问题 美国政体确立了 A 联邦制原则 B 人民主权原则 C 权力制衡原则 D 两院制原则 8 右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机械工作示意图 其中一个转轮的左边 装有一个两头粗 中间细的小轮 小轮的一边通过传送皮带 和转轮相连 另一边通过顶部的曲柄和左边的杠杆相连 从 而实现了转轮和皮囊之间的传动 这是 A 东汉南阳太守杜诗的水排 B 春秋战国时期冶炼生铁的淬火工具 C 西汉的播种工具耧车 D 唐朝的灌溉工具筒车 9 宋代的婚俗中 娶妻不顾门第 直求资财 的风气盛行 在通婚书上要写明男女家中财 产状况 嫁娶论财的表现十分明显 在迎亲之前 南方要送花粉一类的东西 催婚 女家要用帐幔 被褥之类的装点新房 称为 铺房 出现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 A 婚姻观念发生显著变化 B 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 C 儒家思想对婚姻的影响 D 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10 历史学家萧功秦评述邓小平模式时说 邓小平模式是如何从历史上演变过来的 可以 用八个字来概括 那就是 路径障碍 试错反弹 下列各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极左思潮导致新中国从成立后就陷入绝境从而形成 路径障碍 B 邓小平模式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执政精英按照预设的蓝图施工而成 C 走出 路径障碍 的标志是抛弃了毛泽东模式原有的政治资源 D 邓小平模式是在实践与试错中不断调整面临的矛盾与问题而形成的 11 1938 年 艾思奇在 共产主义者与道德 一文中说道 如果有人说共产主义者只是 国际主义者 不能同时成为真正的民族主义者 因此在中国的共产主义者也不能谈民族 道德的发扬 这就完全是一种公式的 形式论理学的曲解 这话表明艾思奇强调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B 加强共产党员道德教育 C 放弃国际社会援助 D 忠实执行共产国际路线 12 邓小平说 我们过去一直搞计划经济 但多年的实践证明 在某种意义上说 只搞计 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 这可以解释 A 国家实行国家资本主义的正确性 B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科学性 C 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不可行性 D 大跃进 运动的客观实在性 13 作为 100 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之一的李四光 下列内容可以作为他的介 绍词的是 新中国成立之际排除干扰从日本秘密回国 支持新中国建设 创立了地质力学 为成昆铁路 攀枝花钢厂选址等重大工程服务 用科学事实推翻了外国人 中国没有第四纪冰川 的错误结论 运用其地质力学理论 我国先后发现了大庆 胜利等油田 摘掉了贫油的帽子 A B C D 3 14 麻曾是中国古人重要的纺织原料 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 例如 披麻救火 快刀斩乱麻 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 但是到了明代 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 其主要原因是 A 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15 自同光以迄宣统 妇女服饰 以上海为最入时 流风所被 几及全国 造成上述现 象的原因不包括 A 对外开放 B 思想解放 C 文明碰撞 D 政府提倡 16 斯塔夫里阿诺斯论述道 两次大战战后时期的另一个差别是 1945 年以后殖民地人 民进行了卓有成效的革命 这与 1918 年以后帝国权力的强化形成了鲜明对照 帝国 权力的强化 指的是 A 战胜国积极展开军备竞赛 B 战胜国实施民族自决原则 C 殖民地 委任统治 形式 D 法国在欧洲寻求安全保障 17 一战结束不久 铁厂积货如山 无人过问 至于闭炉停机 纱厂结账 大多无利 其他工业亦皆消沉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材料中描述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A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 B 资本家经营不善 C 帝国主义势力卷土重来 D 封建势力的压迫 18 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 诺兰说 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体 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 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体来说 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 而任由经济发展 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 我一直深信中国在 20 世纪 50 年代早期以及 20 世纪 70 年代后半期之后 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 材料中说的 最适合 自身发展的道路 指的是 A 发挥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B 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 C 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D 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 19 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 我们共产党员 好像是布道的神父 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 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 我们又不是神父 我们是共产党人 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 这种幸福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 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 B 反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 C 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态 D 赫鲁晓夫决定全盘否定斯大林体制 对苏联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20 拉尔夫的 世界文明史 记载 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 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 部 分原因是科举中止 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 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 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 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 A 国家政策的影响 B 商品经济的发展 C 元朝的高压统治 D 科考功名的需要 21 梅光迪说 吾国近年以来 崇拜欧化 智识精神上 已惟欧西之马首是瞻 甘处于被 征服地位 欧化之威权魔力 深印入国人脑中 故凡为 西洋货 不问其良否 即可 畅销 然欧化之真髓 以有文字与国情民性之隔膜 实无能知者 于是作伪者乃易 售其术矣 国人 对于本国一切顿生轻忽厌恶之心 故诋毁吾国固有一切 乃最时髦 举动 为弋名邀利之捷径 以下事件与上述说法相符的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4 22 在国民革命中 唤醒中国 既是一个革命目标 又是一个革命策略 作为国民革命 中政治活动家和知识分子所关注的基本问题 唤醒中国 要求政治运动的至上性和中 心地位 唤醒中国 的具体使命是 A 打倒帝国主义 消灭军阀 B 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民国 C 抗击日本侵略 保家卫国 D 广泛发动群众 武装割据 23 王韬 郑观应和康有为 梁启超等人之所以都被称为 维新派 主要在于他们从某种 程度上都超越了近代以来先进中国人救国救民的探索 他们的思想主张达到了一个新的 历史高度 以下主张中最能够表明这一高度的一项是 A 立宪法 开国会 B 发展工业 振兴商业 C 兴学校 废八股 D 倡导变革 救亡图存 24 某学者指出 雅典民主最严重的错误就是 在超出个人知识范围之外的事情上做决策 与这一 错误 出现无关的是 A 法治原则 B 集体决策 C 直接参政 D 轮番而治 25 生民之初 本无所谓君臣 则皆民也 民不能相治 亦不暇治 于是共举一民为君 夫曰共举之 则非君择民 而民择君也 夫曰共举之 则其分际又非甚远于民 而不下 侪于民也 夫曰共举之 则且必可共废之 上述材料中体现的观点及其在中国最 早的倡导者应该是 A 中体西用 地主阶级洋务派 B 主权在民 资产阶级维新派 C 民主共和 资产阶级革命派 D 民主科学 资产阶级激进派 卷 二 非选择题 26 题 26 分 27 题 24 分 共计 50 分 26 26 分 文明 一词 由来已久 经历几千年的变迁 才有今天的含义 是人类 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般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阅读下列 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文中的文明一词来源于古希腊的拉丁文 Civis 意思是城市的居民 其本质含义是人民生活于城市和社会集团中的能力 中国汉语中的 文明 内涵对行为和举止的要求更高 对知识与技术次之 材料二 文明在欧洲最早具有 进入人类开化状态的程度 的含义 以区别于野 蛮落后状态 是出现在 18 世纪中后期的法国 材料三 中国古代长期以文明自居 而以其他没有中国式行为和举止的国家和民 族包括西方国家视为野蛮 称西方人为夷人 番 鬼 20 世纪起中国把西方的 Modern 翻译成 文明 文明 一词被指为西方传来的文化 非常盛行 如看 文明戏 5 1 材料一中 古希腊的 文明 内涵反映了古希腊文明的什么特点 指出中国汉语 文明 的内涵 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8 分 2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材料二中 文明 的含义 2 分 3 根据材料三 概括指出 20 世纪前后 中国对西方文明内涵的认识有何变化 并 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8 分 4 新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吸收了当时世界上哪些物质文明和制度文明的成果 改革 开放以来 中国为世界文明做出了什么贡献 8 分 27 24 分 梦想成就未来 梦想的实现取决于适宜的条件和不懈的努力 阅读材料 回 答问题 材料一 哥伦布曾说 谁占有了黄金 也就取得了把灵魂从炼狱中拯救出来并使灵魂 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 哥伦布在其 航海日记 中表示 臣向二位陛下保证 普天之下 无任何地方比 这里景色更美丽 臣以为此地除天主教徒外 陛下不应准许任何异国人染指其间 材料二 新年的梦想 1933 年 东方杂志 第 30 卷第 1 号封面以 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的 为题 开 辟 新年的梦想 专栏 刊出 142 人的 244 个 梦想 据统计 就地域看 上海 78 人 南京 17 人 北平 12 人 杭州 8 人 广州 4 人 天津 济南 安庆各 2 人 徐州 西安 南洋 日本各 1 人 未详 5 人 就职业看 编辑 作家 39 人 大学教授 38 人 记者 12 人 教育家 9 人 艺术家 3 人 学生 3 人 律师 1 人 官吏 1 2 人 职员 4 人 实业家 3 人 银行家 2 人 读者自发来稿 13 人 未详 3 人 就梦想统计看 社会主义大同世界 梦 现代化国家 梦名列前茅 小 6 部分是恶梦 据范岱年 三十年代的中国梦 材料三 19 世纪称得上是欧洲的世纪 欧洲不仅是支配和改变世界的核心 同时 也是世界经济和资本主义社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当时许多欧洲中心论者乐观地 认为 20 世纪 还会是欧洲的世纪 据霍布斯鲍姆 帝国的年代 1875 1914 等 近现代国际货币体系演变情况表 部分 时期演变 1870 1914 年 19 世纪下半叶 古典金本位时期 国际贸易和投资以英镑为中心 90 的国际支付以英镑进行 1915 1945 年 1914 年 一战 爆发 各国终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 各国 货币之间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 1973 年1944 年 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汇率制度 据 国际货币体系百年变迁 1 据材料一指出哥伦布的梦想 这一梦想推动他开创了什么伟大事业 4 分 2 为什么说 东方杂志 进行的 梦想 调查对于了解 20 世纪 30 年代初期的中国 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结合所学知识 概述当时中国人的时代梦想的背景 10 分 3 结合所学知识 从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 谈谈你对材料三中 欧洲世纪论 的看 法 并阐明理由 10 分 嘉兴一中 2013 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测试 高三历史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 1 5 ABBCB 6 10 DAABD 11 15 ACDAD 16 20 CCADA 21 25 DAAAC 26 1 西方 城邦政治 2 分 中国内涵 重行为举止 轻技术知识 原因 儒家 7 思想重视道德 小农经济技术含量低 6 分 2 理性主义 2 分 3 变化 从鄙夷西方文明 到重视 接纳 学习西方文明 2 分 原因 20 世纪西方文明进一步传播 辛亥革命 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新式学堂 留学生群体的增加 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任意 3 点 6 分 4 中国吸收 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 苏联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西方的市场经济制度和 国家干预的经验 任意 2 点 4 分 中国贡献 和平共处外交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为世界文明提供经验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地 区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