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000字大全参考_第1页
读书笔记1000字大全参考_第2页
读书笔记1000字大全参考_第3页
读书笔记1000字大全参考_第4页
读书笔记1000字大全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读书笔记读书笔记10001000字大全参考字大全参考 作为传统文化的先祖 孟子于中国的影响是达数千年之长远 我辈 中人自然难以三言两语以揽括 虽然我的认识只是管锥之见 但孟 子本人的思想 精神和气魄却如穿透万里晴空的红日 我即使局限 于视野和眼识 亦已感到了耀眼的光芒 孟子 一共七篇 梁惠王章句 公孙丑章句 滕文公章句 离娄 章句 万章问句 告子章句 尽心章句 主要内容两方面 一为孟 子与国君讨论政治 另为孟子与门人 弟子相互交流行事为人之道 对于道本体 个人自修自立的探讨 在七篇当中所占篇幅较之 论语 少许多 而更多的是放在王道政治的阐述上 这是孟子政治 哲学思想的中心 奈何孟老夫子的良方 和战国各诸侯国所走的霸 道路线合不到一起 因而不受欢迎 这也是 学成文武艺 货与帝 王家 的真实写照 孟子提出 实施道德政治 故事半古之人 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公孙丑 子思在 中庸 中提出 仲尼祖述尧舜 宪章文 武 祖述尧舜 宪章文武 八字 可以作为孟子王道政治的本源 遵先王之法而过者 未之有也 圣人既竭目力焉 继之以规矩 准绳 以为方圆平直 不可胜用也 既竭耳力焉 继之以六律正五 音 不可胜用也 既竭心思焉 继之以不忍人之政 而仁覆天下矣 故曰 为高必因丘陵 为下必因川泽 为政不因先王之道 可谓 智乎 这也是儒家一贯观点 论语 子曰 述而不作 信而好 古 王道中心为仁和义 由仁义行 不以规矩 不能成方圆 不 以六律 不能正五音 不以仁政 不能平治天下 其旨在教导国 君 心怀天下 与民同甘苦 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其忧 乐以天下 忧以天下 然而不王者 未之有也 与人为善 推行大爱 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 以及人之 幼 实现 龙行一步 百草沾恩 而霸道政治 是当时各国君 及如苏秦 张仪等说客倡导的路线 苏秦 张仪之流擅长谋略 纵 横之术 唯利是图 追求的是眼前的权和利 这种思想所以被当时 执政者所接受 和战国时期周朝衰微 朝纲紊乱 道德伦理堕落 诸侯之间相互征伐 弱肉强食的世道风气分不开 几千年来 中国政治乃至个人为人处事的一个大原则 都是 内用 黄老 外示儒术 春秋战国时期 以力假仁称霸之风极盛 真正 为仁义而发动的战争 如商汤之征 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 汤 是也 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 书 曰 汤一征 自葛始 天 下信之 东面而征 西夷怨 南面而征 北狄怨 曰 奚为后我 民望之 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不复得见 文王一怒而安天下 之民 也只做佳话 供世人流传 故汉董仲舒 春秋繁露 竹林 说 春秋 之书战伐也 有恶有善也 恶诈击而善偏战 耻伐丧 而荣复讎 奈何以 春秋 为无义战而尽恶之也 王道与霸道 这两条路线 看起来针锋相对 但若于利的角度来看 可找到共同 点 王道求大利 长远的利 霸道求小利 眼前的利 天下熙熙皆为 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名利浓于酒 有谁不想酣畅淋漓的喝 几杯 实行王道 推行仁政 为的是利泽众生 济天下利 求万世 名 讲修身 行仁义 图的是个人自适 是人就有离苦得乐的思想 圣人 高僧清心寡欲 帚影扫台尘不动 月穿潭底水无痕 的 境界和修养 我想也不完全否定七情六欲 毕竟真佛只说家常 中庸 讲 喜怒哀乐之未发 谓之中 发而皆中节 谓之河 致中和 天地位焉 万物备焉 所以为圣人 就是 致中和 能 明心见性 并非绝对的无欲无求 神仙无别法 只生欢喜不生愁 你看 连神仙也有所求嘛 故圣人是不会违背人情事理的 论语 讲 饮食男女 人之大欲也 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这些都 是对人性的肯定 而后来的心学派代表人王守仁 更是提出天理即 人欲的思想 足见 人活一世 要么功名富贵 要么修身养性 终 有所图 人同此心 心同此理 圣贤又何尝不是 有多少人能跳出 三界外 不在无形中 孟子提出的许多政治学观点 都有着相当的参考价值 诸如 民 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能以自行 尊贤使能 俊杰在位 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得道者多助 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 多助之至 天下顺之 仁者无敌 得 民心者得天下等等 君臣之道 五伦之首 孟子曰 君视臣如手 足 臣视君如腹心 君视臣如犬马 臣视君如国人 君视臣如粪土 臣视 君如寇 仇 于君 当 以君命将之 再拜稽子之道也 尧之于舜也 使其子 九男事 之 二女女焉 百官牛羊仓廪备 以养舜于畎亩之中 后举而加诸 上位 故曰 王公之尊贤者也 于臣 则 居下位而不获于上 民不可得而治也 获于上有道 不信于友 弗获于上矣 信于友有 道 事亲弗悦 弗信于友矣 悦亲有道 反身不诚 不悦于亲矣 诚身有道 不明乎善 不诚其身矣 这即是 君使臣以礼 臣事 君以忠 孟子对君子的诠释 延续了儒家一贯思想 做君子 为仕之道 仕非为贫也 而有时乎为贫 娶妻非为养也 而有时乎为养 为贫 者 辞尊居卑 辞富居贫 辞尊居卑 辞富居贫 恶乎宜乎 抱关击 柝 孔子尝为委吏矣 曰 会计当而已矣 尝为乘田矣 曰 牛羊茁壮长而已矣 位卑而言高 罪也 立乎人之本朝 而道 不行 耻也 伯夷 圣之清者也 伊尹 圣之任者也 柳下惠 圣之和者也 孔子 圣之时者也 孔子之谓集大成 修身之道 仰不愧于 天 俯不怍于人 君子所性 仁义礼智根於心 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君子以仁存心 以礼存心 仁者爱人 有礼者敬人 爱人者人恒爱之 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不可以无耻 无耻之耻 无耻矣 大人者 不失其赤子 之心者也 我知言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君子有终身之忧 无一朝之患 处世之道 达则兼济天下 穷则独善其身 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鱼 我所欲也 熊掌 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 亦我所欲也 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 舍生而取义者 也 志士不忘在沟壑 勇士不忘丧其元 大人者 言不必 信 行不必果 惟义所在 交友之道 友者 友其德也 不可以有挟也 一乡之善士 斯友一乡之善士 一国之善士 斯友一国之善士 天下之善士 斯友天下之善士 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 又尚论古之人 颂其诗 读其书 不知其人 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是尚友也 与 论语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 意同 事亲之道 不以天下俭其亲 亲之过大而不怨 是愈疏也 亲之过小而 怨 是不可矶也 好事半从苦中来 欲修得此番功夫 须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意 志 君子之志于道 不成章不达 有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 自苦寒来的吃苦精神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 有正视过错的勇气 人非圣贤 孰能无过 过则勿惮改 论语 子贡曰 君子之过也 如日月之 食焉 过也 人皆见之 更也 人皆仰之 孟子也说 古之君子 过则改之 今之君子 过则顺之 古之君 子 其过也 如日月之食 民皆见之 及其更也 民皆仰之 今之 君子 岂徒顺之 又从为之辞 我觉得孟子的厉害处正在于 所提倡的 仁义 思想最能抓住事物 的本质要害 孟子看到 生 利 是对事物利益关系的短视 而仁 义却能长远影响到未来 故有 舍生取义 舍利取义 之说 狭义的 仁义 是指封建时代人伦的忠义孝悌 实则是千百 年来对孟子的误解 因为从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 三纲五伦已革了 命 中庸 讲 道不可须臾离也 可离非道也 那末 此 仁义 还有永恒的意义可言吗 所以我们今天理解孟子 的 仁义 实应站在高处 从广义入手 如同道家的 道 佛 家的 菩提 都是对客观普遍规律的认识 孟子的 仁义 也不 二致 而这种认识 可让孟子如一熟练渔夫的手钳在了螃蟹扼要的 部位 任螃蟹用力再猛 纵有大腿大脚亦是摆脱不了 无论事物表 象出现多么错综复杂的问题或困难 孟子皆显得不昏沉也不散乱 经常化险为夷 转难为易 而绰绰有余 另有一点 我觉得孟子最值得后人效仿的是他独行特立 不同流合 污的气概 这点即注定了他若有机会作为 给予一发挥才干的舞台 则必能成一王业的大人物也 独行特立者 立场坚定 意识独立 不同流合污者 则能做到不见异思迁 不心随物转 有此二者 则造就了孟子之大气魄 表现在文风上则气势雄奇而磅礴 用来创 业则整个世界都向他一人倾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