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淮滨县城区地籍更新的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1页
关于淮滨县城区地籍更新的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2页
关于淮滨县城区地籍更新的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3页
关于淮滨县城区地籍更新的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4页
关于淮滨县城区地籍更新的调查技术设计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 录淮滨县城区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设计书1 任务概述为了科学准确地掌握城镇土地利用状况,加强国土资源管理,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更好地为经济宏观调控、政府决策和制定有关规划、计划,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服务。我院2007年元月受淮滨县国土资源局委托,承担了“淮滨县城区地籍更新调查”的生产任务。项目主要内容有:25平方公里的真彩色航空摄影,摄影比例尺为1:3000;20平方公里的控制测量(包括首级控制、加密控制、像片控制、图根控制等)、1:1000数字正射影像图制作、1:500数字线划图测绘、界址点测量、1:1000数字正射影像地籍图制作、1:500数字地籍图编辑、地籍数据库建设。2 作业区自然地理概况淮滨县位于河南省信阳市东北部,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150111535,北纬32153238之间。淮滨县位地大别山北麓,河南省东南部,东、北靠洪河与安徽阜阳、临泉接壤,南依白露河与固始、潢川毗邻,西临闾河与息县为界。地形由西向东倾斜,由北向南降低,地貌分为岗地、平原和洼地三种类型,全县辖21个乡镇,289个行政村,6个街道居委会,6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万),总面积1208平方公里。信阜公路、平长公路穿境而过,南临312国道,京九铁路穿境而过。县城区位于县境中东部,淮河之滨,平均高程32米左右。本次淮滨县城区地籍更新调查范围为:淮滨县城区及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3 已有资料可利用情况 (1)甲方提供的1:1万土地利用图,可作为划定作业范围之用。(2)甲方提供的淮滨县城道路规划图,可以制定作业计划使用。(3)测区附近的C级以上GPS控制点和四等以上三角点(待收集),作为平面起算数据。(4)测区附近的三等以上水准点(待收集),作为高程起算数据。4 主要作业依据(1)河南省城镇地籍更新调查技术规程(豫国土资发2006153号)(2)城镇地籍调查规程(TD 100193)(3)河南省城镇地籍调查补充规定(4)城市测量规范(CJJ8 99)(5)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T 18314 2001)(6)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CJJ 73-97)(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 12898-91)(8)1:500 1:1000 1:2000比例尺地形图航空摄影规范(GB/T6962-2005)(9)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外业规范(GB7931-87)(10)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内业规范(GB7930-87)(11)1:500、1:1000、1:2000地形图图式(GB/T 7929-1995)(12)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13)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标准(GB/T183162001)(14)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15)本设计书5 采用的基准系统和有关技术参数(1)平面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520。选择这样的平面直角坐标系,是考虑到本次城区地籍更新调查和以后开展的各乡镇地籍更新调查既能使用同一个坐标系,又能同时满足长度变形不大于2.5cm/km的要求。(2)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3)地籍图比例尺:1:500;(4)地籍图分幅:全部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5)地籍图图幅编号: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10公里数(小数后两位)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半短线连接,如:81.00-99.50。图名选择所在图幅内主要居民地、企事业或行政单位的名称。(6)地籍图数据格式: dwg格式,文件名为图幅编号,如:81.00-99.50.dwg。(7) 地籍图要素分类编码方法:按国标GB14804-93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执行。(8)地籍图要素分层方法:按照地籍数据库的要求分层。(9)符号与线型要求:所有独立符号库都以块方式存在,线型也要脱离原AutoCAD的线型文件,即在不需要独立符号库及线型的条件下可调用图。(10)数据形式要求:数据以满足地籍图成图为主,兼顾地籍图入库。所有地形图要素的采集必须符合空间地理数据的基本要求,概括为:线要连通、面要闭合、点要准确。6 基本精度指标(1)地籍图平面位置精度指标项目中误差(图上mm)允许误差(图上mm)备注相邻界址点间距0.30.6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0.30.6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地物点0.51.0邻近地物点间距0.40.8勘丈数据装绘界址点间距0.3勘丈数据装绘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0.3(2)界址点平面位置精度指标类别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cm)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cm)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适用范围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010.010.010.0城镇街坊外围界址点及街坊内明显的界址点二7.515.015.015.0城镇街坊内不隐蔽的界址点及村庄内部的界址点3)困难地区(如隐蔽区、不能到达地区等)的各项精度指标可放宽0.5倍。7 技术方案作业流程如下:组织准备、测区踏勘、资料收集、技术设计及分析组织学习技术设计书、技术培训基本控制测量航空摄影航片晒印航片扫描像片控制测量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数据采集空三加密加密控制测量线划图外业调绘、补测DEM数据制作DOM数据制作线划图编辑地籍图编辑地籍测量地籍DOM制作面积量算与汇总数据入库检查验收成果交付采用摄影测量的方法测绘数字线划图、正射影像图,外业进行控制测量并测绘界址点等地籍要素。将地籍要素与数字线划图套合编辑地籍图;将地籍图与正射影像图套合制作地籍影像图。在地籍图上进行面积量算与汇总,并按照地基数据库要求进行数据入库。8 技术设计8.1 航空摄影8.1.1航摄参数(1)航摄比例尺为1:3000;(2)航摄仪焦距为210mm;(3)像幅为23cm23cm;(4)真彩色摄影;(5)摄影面积约30km2。8.1.2航线设计及对飞行质量的要求(1)航线按南北方向直线飞行。(2)航向重叠60%65%;旁向重叠30%35%。(3)旋偏角一般不大于7,航片最大倾角不大于2。(4)航线两端过渡片的像主点应落在成图图廓线和测区边界之外,过渡片和中心片应具有正常的航向重叠。(5)同一条航线相邻航片的航高差不得超过20m;最大航高与最小航高差不得大于30m。(6)实际航迹线偏离图幅中心线或设计航迹线不得大于1/5图廓长度;航线弯曲度应小于3%。(7)摄影时,太阳高度角应大于45度,阴影小于1倍,摄影时间控制在10点14点之间。8.1.3影像质量为确保成图精度,应特别注重影像质量。(1)应保证影像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彩逼真、色调柔和一致;应能辩认出与航摄比例尺相适应的细小地物影像;能够建立清晰的立体模型,能够确保立体量测的精度。(2)框标、水准气泡、时钟、气压高度表和记事板等有关记录影像必须清晰、齐全,数据正确。(3)影像质量的其他要求按照航摄规范第4.2条规定执行。8.1.4补摄和重摄航摄过程中出现的绝对漏洞、相对漏洞及其它严重缺陷必须及时补摄。(1)漏洞补摄必须按原设计航线进行。应采用同一主距的航摄仪进行补摄。(2)对于不影响内业加密选点和模型连接的相对漏洞及局部缺陷(如云、云影、斑痕等),可只在漏洞处补摄。补摄航线的长度应超出漏洞外一条基线。8.2 控制测量8.2.1 基本控制测量在测区内布设20个E级GPS点作为测区的首级平面控制点,E级GPS网应能控制整个测区范围。E级GPS网的最弱边边长相对中误差1/45000,最弱相邻点的相对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5cm。采用四等水准联测E级GPS点,作为测区的首级高程控制。(1)E级GPS网的布设1)GPS控制点选点时,要保证每点至少与一个同级或高级控制点通视,并便于四等水准施测。2)GPS点位应选在视野开阔、基础稳固、能够长期保存的地方,且要避开高度角15度以上的挡卫星障碍物。3)GPS点位应避开大功率发射源200m以上,避开高压输电线50m以上。4)GPS控制点标石规格,见下图:路面标志面整饰路面标志混凝土标石5)GPS控制点从0120顺序编号,如:E 05。6)现场预制标石时,使用字模压印。标石面上压印等级、点号。7)所有埋石点均应在实地绘制点之记。每点应至少有3个明显方位物,距离注记至0.1m。点之记上的图形要与地形图一致。(2)GPS观测1) 采用3台以上GPS接收机联合作业,测量模式为静态。2) GPS观测的具体要求见下表:平均重复设站数1.6每时段观测时间60分钟有效卫星数4时段中任一卫星有效观测时间30分钟采样率15秒高度角15PDOP值103)观测时应注意以下事项:观测前先预热与静置。天线相位中心的高度在观测前后各量一次,互差不超过3mm。仪器要严格整平。天线定向标志指向北方。观测时在测站附近不能使用手机。观测数据及时备份,注意防水、防静电。(3)GPS数据处理1)用已知的高级控制点的WGS84坐标起算,解算各条基线向量。2)基线解算的参数选择如下:用广播星历进行解算;电离层改正采用标准模型;对流层改正采用标准模型。3)基线解算时,注意数据质量与基线解算精度,剔除不良卫星,删去不利时间段。同一时段的观测值,计算时被删除的相位同步观测值,不应超过10。4) GPS网相邻点间弦长标准差不能超过下式计算值:式中:标准差,mm;a固定误差,mm, a10;b比例误差系数(110-6),b10;D相邻点间距离,km。5)重复基线两次成果互差应小于。6)异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Wx Wy Wz W式中:n闭合环中的边数;按平均边长计算的标准差。7)同步环各坐标分量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 8)观测数据处理后不能满足有关要求时,有关成果应补测或重测,补测重测规定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之9.3条执行。9)整网平差计算,先以已知WGS84系坐标的一个点进行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检验数据精度,然后再进行1980年西安坐标系三维约束平差。10)1980年西安坐标系平差时,以三个高级已知点作为起算点,进行约束平差。(4)四等水准测量1)四等水准测量的目的是联测E级GPS点的高程。在国家三等以上水准点的基础上施测四等水准,连测所有E级GPS点。2)四等水准布设成附合水准路线,采用直接水准方法单程观测。如果必须布设为闭合环时,闭合环的高程起算点要先行检测高程的正确性。3)水准仪i角在作业开始的第一周,每天测一次,当i角稳定后每15天测定一次,i角不大于20。4)区格式木质水准标尺每米真长误差不大于0.50mm。5)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不超过下表规定:附合路线长度(km)附合路线闭合差(mm)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mm)15注:L为水准路线长度的公里数;R为检测测段长度的公里数;6)四等水准采用DS3类型以上的水准仪、木质双面标尺进行观测。测站观测采用中丝读数法,每站按“后-后-前-前”的顺序观测。7)测站视距80米,成像清晰时可放宽至96m。前后视距差5.0米,测段视距累计不等差10.0米,视线高度应保证使三丝能读数。8)测站黑红面读数差3.0mm ,黑红面所测高差之差5.0mm。9)四等水准测量的其它技术要求按照城市测量规范的有关规定执行。8.2.2 加密控制测量在E级GPS控制网的基础上布设一、二级控制网,仍然采用GPS施测。原则上只布设一级GPS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仅作为个别补充。使用3台以上双频GPS接收机(10mm+510-6d)联合作业,测量模式为静态或快速静态。一、二级GPS网最弱边相对中误差分别小于1/20000、1/10000,最弱点点位中误差(相对与起算点)均不得大于5cm。(1)一、二级GPS点布设1)一、二级控制点应控制到测区边界,分布基本均匀。点的位置,以便于保存、方便使用为原则,并有利于其他测量手段进行扩展、联测。周围视线应相对开阔,宜沿测区主要道路、城镇内部道路、沟渠等布设。2)一、二级控制点间的平均距离可分别按300m和200m掌握。3)相邻点最小距离不应小于平均距离的1/3,最大距离不应大于平均距离的3倍。保证每点至少有一个通视方向。4)点位应远离大功率无线电发射源200米以上,远离高压输电线50米以上。5)预制标石时,在标石面上方使用字模印清等级、点号,在标石面下方印清埋石日期(如2007.1)。控制点的编号为N01、N02等。6)所有埋石点均应绘制点之记。每点应有3个至明显方位物的拴距,距离注记至0.1m。有线划图的区域,点之记中的最终点位略图可从1:500线划图上裁切。7)在柏油或水泥路面上镶嵌路面标志时,应采用不锈钢标志,标志头直径不小于8mm,标志长度不小于10cm。并以标志为中心在混凝土面刻1515cm的正方形标石面,面上的刻字与埋设的标石一样。一、二级控制点标石的具体规格和混凝土面上的标志的设置见下图: 路面标志面整饰路面标志混凝土标石(2)一、二级GPS网观测1) GPS观测应注意以下事项:观测前先预热与静置;天线相位中心的高度在观测前后各量一次,互差不超过3mm;仪器要严格整平;观测时在测站附近不能使用手机和对讲机;观测数据及时备份,注意防水、防静电;观测手簿上要记录天气状况。2)闭合环或附合路线的边数10条。3)一、二级GPS网观测的具体要求见下表:项目观测方式 等级一级二级平均重复设站数静态1.61.6快速静态时段长度静态45min45min快速静态15min15min有效观测卫星数静态44快速静态55采样间隔静态30s30s快速静态卫星高度角静态1515快速静态PDOP值静态66快速静态(3)数据处理1)用一个已知的高等级GPS点的WGS84三维坐标起算,进行GPS网的无约束平差。2)基线解算使用广播星历,电离层改正采用标准模型,对流层改正采用标准模型。3)基线解算时,注意数据质量与基线解算精度,剔除不良卫星,删去不利时间段。同一时段观测值的使用率不应低于80。4)GPS网相邻点间弦长标准差不能超过下式计算值:式中:标准差,mm;a固定误差,mm, a10;b比例误差系数(110-6),b10;D相邻点间距离,km。5)复测基线长度较差: ds。6)独立基线构成的独立环,各独立环的坐标分量闭合差和全长闭合差应符合下式规定:Wx2 Wy2 Wz2 W2式中: n闭合环中的边数;W环闭合差7)观测数据处理后不能满足有关要求时,有关成果应补测或重测,补测重测规定按全球定位系统城市测量技术规程之9.3条执行。8)整网平差计算,先进行WGS84坐标系下的三维无约束平差,以检验基线向量的精度,然后再用三个以上起算点进行1980西安坐标系的约束平差。(4)五等水准测量以测区四等以上水准点(如联测的E级GPS点)为起算点,进行五等水准测量。五等水准主要连测一、二级GPS控制点,其作业方法和精度见城市测量规范。8.2.3 图根控制测量(1)图根控制点测量,平面采用光电测距导线、GPS等形式施测,高程采用图根水准、三角高程、GPS拟合高程等形式施测。(2)图根埋石点的密度保证每幅内有3个埋石点(包括高等级埋石点)。(3)当采用光电测距导线测量时,技术要求如下:级别导线长度(km)平均边长(m)测回数测回差()方位角闭合差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坐标闭合差(m)DJ2DJ6一级1.2120121824n1/50000.22二级0.770140n1/30000.22(4)当采用GPS快速静态模式施测图根点时,基本要求见下表: 时段长度10min有效观测卫星数5采样间隔15s卫星高度角15PDOP值6为了拟合求得图根点高程,观测网中应有不少于6个具有四等水准高程的控制点,GPS拟合高程精度不得超过10cm。(5)采用RTK模式进行图根点平、高同测时,每次流动站开始作业之前,需要在一、二级以上控制点上进行检测,平面位置误差不超过5cm、高程误差不超过10cm时,方可开始RTK作业。每个图根点需要测量记录两组坐标和高程值,按两组计算的距离不超过5cm、高程较差不超过10cm时,取中数作为最终成果。RTK检测已知点成果整理上交。(6)因地形限制图根导线无法附合时,可布设光电距图根支导线。支导线不超过4条边,总长不超过500m,最大边长不超过平均边长的2倍。边长采用全站仪单程观测一测回。水平角在支导线起点站应联测两个已知方向,固定角不符值不应超过40,支导线上所有水平角用全站仪观测一测回。图根支导线点高程,可采用三角高程方法施测,垂直角对向观测各1测回,直反高差较差不大于0.04Sm(S以百米为单位,200m以内按200m计算)。8.2.4 像片控制测量(1)像控点布设像片控制点的布设采取按平、高区域网布点。1)平面及高程像控点沿航线方向间隔不大于4条基线,沿旁向跨度不大于4条航线。平、高区域网布点方案见下图:2)像控点应选在航向及旁向六片或五片重叠范围内,使像控点尽量共用。3)像控点距像片边缘的距离不小于1.5cm,距像片上各类标志不小于1mm。4)像控点应选在旁向重叠中线附近,离开方位线的距离不应小于4.5cm,当旁向重叠过大时,应分别布点。因旁向重叠过小,使相邻航线的点不能共用时,须分别布点,两点裂开的垂直距离不得大于像片上1cm。5)航线首末端上下两控制点尽量位于通过像主点且垂直于方位线的直线上。困难时互相偏离不应大于半条基线。6)航线中间两控制点应布设在首末控制点中线上,困难时可分别向两侧偏离一条基线。7)测区边沿可采用不规则区域网布点。一般在凸出处布平高点,凹进处布高程点。当凹角点与凸角点之间的距离超过两条基线时,在凹角处也应布设平高点。(2)像控点选取与整饰1)点位应刺在影像清晰的明显地物转折角顶、细小线状地物接近正交的交点、小于0.2mm的点状地物中心等处,不能选刺在弧形地物、影像不清、非固定地物上。2)选刺目标时,要认真判读像片,以满足刺点目标要求为主,同时满足像控点布设的点位要求和兼顾联测的方便,选定后设立标志,并由第二人进行100%检查。3)像控点刺孔直径0.1mm,孔要刺透,不能有双孔。刺偏时要在像片背面详细说明刺偏的方向与距离。像控点的点位略图必须在实地完成,刺孔、说明和略图应完全一致。4)用直径8mm的圆圈进行正反面整饰(正面用红色、反面用铅笔),注记点号,进行点位说明。说明和略图应准确和完整地表达点位与其它地物的相对关系。点位、说明、略图和刺孔位置应一致、确切无误,略图和说明要将目标的细部特征表示和表达清楚,不可模棱两可。(3)野外像控点连测像控点的精度要求与图根点相同。像片控制点相对于邻近野外基本控制点的平面位置中误差不得大于实地0.05m;相对于邻近基本高程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不大于0.1m。野外像控点连测,按8.2.3的有关的要求作业。8.3 航片扫描与空中三角测量8.3.1 航片扫描航片扫描使用VEXCEL公司生产的UltraScan5000航片扫描仪作业,全测区均按彩色扫描。扫描分辨率设定20m,影像为正像。根据航摄底片的具体情况,设置与调整扫描参数,使影像反差适中、框标清晰,灰度直方图在0255之间且近似正态分布。扫描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扫描质量,发现异常,立即调整参数,避免大面积返工。要求影像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调饱满,框标清晰。扫描的数字影像应尽量弥补原始底片的不足;扫描范围应在保证影像完整(包括框标影像)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小,以减少数据量。8.3.2 空中三角测量 空中三角测量可采用VirtuoZo AAT自动空中三角测量软件作业。(1)内业加密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0.17m,加密点的高程中误差0.5m。(2) 内定向:框标量测误差应小于10m,特殊情况下最大不允许超过20m。(3)航带间偏移量:航线两端以及每隔10条基线应选取一对offset点。offset点应在4张航片上分别准确对点。(4)连结点布局:设定定为53。(5)相对定向1)自动相对定向(自动挑点)后,相对定向点数量应不少于100个,且分布均匀。如果不足此数,应手工加入。应特别注意模型周边相对定向点是否足够。2) 相对定向点残余上下视差中误差、最大值应满足:中误差7m;最大值14m(特殊情况下为20m)。(6)模型连接:连接点残余视差40m。(7)绝对定向:绝对定向后,定向点残差、多余控制点不符值、公共点较差应符合以下的要求:点 别平面位置残差高程残差基本定向点0.140.38多余控制点0.220.60公共点较差0.361.0注:基本定向点残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0.75倍。多余控制点的不符值为加密点中误差的1.25倍。公共点的较差为加密点中误差的2.0倍。(8)各项各项精度指标满足要求、要作好记录并经检查员检查认可后,生成加密点文件。8.3 数字线划图测绘采用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进行线划图测绘,然后用回放的原图进行野外调绘,最后进行编辑成图的方法作业。8.3.1 数字线划图的精度要求 线划图基本精度表 单位:米地区分类地物点点位中误差邻近地物点间距中误差高程注记点相对于邻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等高线插求点相对于邻近野外控制点的高程中误差一般地区0.250.20.40.5施测困难的旧街坊内部0.380.38.3.2 创建模型根据空三加密成果导入创建模型,创建模型后必须对各种定向进行检查,以消除系统和人眼视差并起到对加密成果的检查作用,发现问题应及时找出原因,否则不能进入下道工序作业。8.3.3矢量数据采集(1)基本要求1)立体测图原则上由内业定位、外业定性。内业对有把握并能判准的地物、地貌要素,要用测标中心切准地物外轮廓线或定位点按规定图层及符号准确绘出,不得遗漏、变形和移位。2)当地物轮廓部分遮盖时,应准确地测出可见部分。若地物影像立体不明显或对地物位置没有把握时,要标注记号或在图廓线外图幅空白处予以说明,留待外业补测处理。尽量为下工序提供准确、可靠、完整的数据。标注记号要尽量做到准确无误, 为外业用图提供最大的方便,不得不负责任随意扩大标注范围!3)要充分利用像片影像信息,凡能提供新增或困难地物定点的几何图形或线条均要准确测绘在图上。4)每一个像对的测绘面积原则上不得超过基本控制点边线外1cm;图幅及像对必须在测图仪上完成接边。5)自由图边外最近的电力线、通信线等架空电线的杆位必须测绘,以保证图内电力线、通信线等有准确的连接方向。6)采集后的数据要进行100%的自查或互查以及100%的队级检查验收,成果合格后将图幅符号数据回放到图纸上(注明测图员、检查员),检查回放图纸确认无误后方可提供给外业调绘。7)提交测图母线数据供编辑使用,成果提交时要注意最终成果的唯一性、文件命名的统一性和文件格式的一致性。(2)数据采集1)居民地和垣栅a.一般情况下实地面积大于6m2的固定建筑物、构筑物用相应符号表示,小于6m2可以适当取舍。b.立体切准房屋外轮廓逐个表示。不同层次,不同性质结构、主要房屋和次要房屋之间的关系要用实线区分开。房屋内部天井(或院子)宜区分表示,测图时加注“Y”便于外业识别。c.围墙图上长度大于10mm、高度大于1m时表示,图上宽度大于0.5mm时依比例尺表示,宽度小于0.5mm的用单线围墙符号表示;农村居民地围墙一般按单线表示。d.栅栏、栏杆、铁丝网、篱笆等图上长度大于10mm时内业依模型按中心线采集表示。e.居民住宅门顶、单位和居民院落的门墩应表示。f.沿住宅楼自行围建的院落内的小屋、杂物间不表示。居民地院内的厕所、猪舍不表示。g.独立的正规的厕所,大型饲养场的正规围墙、房屋以相应的符号表示,围墙低于1.5m的小牲口圈,以实线绘出外轮廓。h.永久性的温室、花房表示。i.根据立体模型所有阳台和单元门洞均要表示,是否取舍由外业调绘时解决。j.室外楼梯宽度在图上小于1mm的不表示。螺旋式楼梯根据投影图形描绘,支柱不表示。k.房屋、河岸边及大型桥梁等地的台阶,图上不足绘出三级符号的一般不表示。l.已经拆迁、推土仍在建或停建的地块用“施工区”表示。“施工区”范围线用地类界要准确表示,施工区内不绘等高线,可用地貌符号表示地表特征。m.建筑中的房屋以外轮廓表示并注“建”或以不同层色表示,提醒外业调绘最新情况。n.房顶的露天设备不表示。o.房屋测量应准确,要避免房屋变形、室外楼梯变形、房屋之间出现不正常裂缝等现象。2)工矿企业建筑和公共设施a.大型桥梁、广场及主要道路上的较高大的排列整齐的路灯要表示。b.工厂露天设备应表示其外围轮廓。c.体育场、看台、游泳池、大型的且固定的宣传橱窗、彩门、牌坊、牌楼均应实测表示。d.明显的旗杆、塑像、无线电杆、塔亭、喷水池、假山、电视发射塔、避雷针、加油站等地物应表示。e.文物古迹、宗教设施均应实测表示。f.坟群采集范围,散坟和独立坟要逐个表示。g.工矿企业建筑物调绘时应对范围线、轮廓线及坎线交代清楚。3)交通及附属设施a.测绘道路时,要求等级分明、位置正确,应按真实路边线位置表示,线段曲直和交叉位置要逼真反映。道路通过居民地以街区线代替。b.公路进入城区时,公路以街道线代替。街道边线要准确绘出,街道上永久性隔离桩和隔离栏(指花坛式),用栅栏和栏杆符号表示。c.跨河或谷地等的桥梁,应实测桥头、桥身和桥墩位置。d.单位内部及小区内的正规的道路按内部道路表示。e.路堤、路堑应按实地宽度绘出边界,并在其坡顶、坡脚适当测注高程,外业对其加固与否进行确定。f.一般道路按立体模型实测,道路等级和类别由外业调绘定性。g.城区道路中间或两边的小绿地、小花池、花坛面积、行树不表示。h.道路附属物、里程碑、筑路牌不表示。4)管线及附属设施a.10千伏以上的电力线要准确表示,其它电力线、通讯线、有线电视均不表示。内业在立体量测时对杆位应逐个表示,外业调绘时进行合理取舍。b.地面上的和架空的管道一般不表示,大型的和与权属有关的应表示。c.消火栓、窨井等不表示。5)水系及附属设施a.河流湖泊的水涯线以摄影时的水涯线表示(水库枯水期摄影除外)。当河流、水库等有明显坎沿线时,要根据实地情况分别绘出有滩陡岸、无滩陡岸或者加固堤坎。当水涯线与陡坎线在图上的投影距离小于1mm时,以陡坎符号表示。并注意各类水利设施的表示。b.水塘、鱼塘的水涯线均以塘坎上边沿线绘出。c.河流、时令河在图上宽度小于0. 5mm时以单线河表示,反之以双线表示。人工沟渠、干沟宽度在图上小于1mm时以单线沟渠表示,反之以双线沟渠表示。水渠两侧有土垄堤,高出地面0.5m以上的按堤上渠表示,低于0.5m时按一般渠表示。d.河流岸边建造的墙体式的挡水设施。墙宽在图上小于0.5mm按0.5mm绘出。人工建造的防止洪水蔓延的土质堤,堤高0.5m以上的表示,堤顶宽度在图上大于1mm时,顶宽和坡面依比例尺表示,并测注堤顶高程,堤顶宽度在图上小于1mm或堤基底宽在图上小于2mm的以垄表示。e.河流水位高程采集,图上1520cm一个点。湖泊、水库水域面积大于100cm2时,需测注水位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f.水渠穿越其它地物时注意涵洞、桥梁、倒虹吸等附属设施的表示。6)地貌、土质和植被a. 地貌主要以高程点配合地貌符号表示,独立的山丘用闭合的等高线表示。城区以及密集居民地内只绘地貌符号并注记高程点。b.图面上除特殊地物点高程外,不允许有点线矛盾。c.斜坡在图上投影宽度小于2mm时,以陡坎符号表示,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坡脚。当坡、坎比高小于12基本等高距或在图上长度小于5mm时,可不表示,坡、坎密集时,可适当取舍。d.梯田坎坡顶及坡脚宽度在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坡脚。梯田坎比较缓且范围较大时,也可用等高线表示。e.独立石、土堆、坑穴、陡坎、斜坡、梯田坎、露岩地等应测注比高。f.田埂宽度在图上大于1mm的应用双线表示,小于1mm的用单线表示。g.所有植被范围边界在测图时均以地类界表示,植被的性质由外业调绘决定。h.城区外围沿道路、沟渠、土堤、河流、水塘等成行排列的树木,以行树符号表示。散树不表示。j.房前屋后、单位院子里的零星菜地不表示。k.季节性的打谷场不表示。7)高程注记点高程注记点一般应选在明显地物和地形点上。a.丘陵、凹地、台地、陡坎、河沟、水涯线上以及其他地面倾斜变换处均应测注高程注记点。b.城区高程注记点应测注在街道中心线、道路交叉中心、广场和较大的庭院空地上等。c.高程注记点注至0.01米,高程注记点应分布均匀,图上每平方分米内不少于1015个点。8.3.4 线划图调绘外业调绘在回放图纸上进行,外业调绘的工作主要是定性、补调,对图面上的地物以及地物间的关系给予正确的解释(1)基本要求1)对图上所有要素进行图面检查分析和全面巡视检查,对图上所有的地物、地貌进行定性。2)外业调绘时应认真仔细,做到“三清四到”(天天清、片片清、点点清;跑到、看到、量到、表示到),及时自查互校。3)对所有遗漏地物、地貌和各种注记进行定性、定位和补调或修正。4)量注房檐,调注房屋层数和房屋性质。5)图幅接边正确(含属性接边),并署名接边者和检查者。6)零星的新增地物一般采用不少于三个已知地物点交会一个未知地物点的距离交会法和平行或垂直截距法实地补测。补测地物较多时应采用全解析法进行实地测量,以保证成图精度。7)外业调绘应对内业表示的要素进行适当取舍,对已拆除的建筑物和不需表示的地物,均应在外业调绘图上打划去。8)调绘及新增地物补测截止时间,以调绘日期为准。9)在调绘中,对于图上发现的普遍问题,应给以记载以便及时解决。(2)调绘内容1)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要准确注出。居民地、市镇道路的街巷等自然地理名称,以及主要单位名称,均应进行调查核实,正确注记。2)对于内业表示不清楚、不合理、不完整以及表示错误者进行修正,对于内业未测绘的各种要素进行补测。补测时可以从已经测绘出的明显物用距离交会的方法补测在地形原图上,也可以用动态GPS(RTK)、全站仪极坐标法测量的方法补测。3)使用RTK方法时,参考站设在E级GPS网点上,参考站与流动站间的距离不大于3km。开始作业前,对输入的起算数据、转换参数等必须由第二人进行全面检查,并在E级GPS控制点、像控点或以前测绘的地物点上检测,高程较差不大于0.15m,平面位置较差不大于0.4m,检测数据要存盘并统计汇总。检测数据符合要求后开始作业,作业过程中要准确记录各点对应的地物性质。4)房屋应逐个调查,注明建筑材料和层数,临时性的建筑可以舍去。当屋檐宽度大于8cm时丈量屋檐宽度。在有屋檐的各个边线上都要注记宽度,不注记者一律视为没有屋檐。对于图上已清楚表示出各部分相互关系的房屋,一般不再要求重新描绘房屋的线划,当图上不能清楚表示出注记数字与对应线划的关系时,房屋线条用铅笔重新绘制。5)实地面积大于6m2的固定建筑物、构筑物应表示。6)固定的永久性建筑物应逐个调查,在建筑物右上角用分数形式标注层数和结构,如3/4,分子为层数,分母为建筑物结构代码,同一栋建筑物层数不同的应分别标注。层高低于2.2m的不作为一层。建筑物结构分类及其代码见下表:建筑物结构分类及其代码结构分类钢结构钢和钢筋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砖木结构其他结构缩写钢钢、钢钢混混合砖木其他代码1234567)进行房屋调查时,要详细检查建筑物细部表示是否合理,并量测出廊柱的位置。对于内业未测出的建筑物细部、廊柱等,外业要根据已测绘的明显地物丈量出来,并按图式符号绘在原图上。8)对于内业测绘的各种独立地物要逐个调查,内业测绘的不明用途的独立地物按图式符号重新绘制。9)内业辨认不清未表示的永久性电力线线杆根据已测绘的明显地物丈量后绘出,并标明线路走向。10)公路要注明铺装材料及道路等级,国道要注出路线编号。11)铁路桥、公路桥、立交桥、人行天桥等的桥墩位置要实地量测。12)村、乡(镇)境界线要调绘在原图上。8.3.5 线划图编辑(1)编辑原则1)采用南方CASS6.0进行数据编辑。2)图幅分幅采用50cm50cm正方形分幅。图幅编号采用图廓西南角坐标10公里数(小数后两位)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以半短线连接,如:81.00-99.50。图名选择所在图幅内主要居民地、企事业或行政单位的名称。2)数据编辑严格按照GB/T 7929-1995执行。3)数据按照1:500、1:1000、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代码进行分层。4)外业数据新增地物上图,应严格按交会法处理,对于有疑问或矛盾的要素关系,应将问题说明清楚并集中反馈到外业工序,并由外业调绘人员到实地核实。5)线状符号相距很近时的处理,通常采用次要地物避让主要地物的方法。为使图面清晰,在精度允许范围内,当房屋等建筑物边线与陡坎、斜坡、围墙等边线重合时应以房屋等建筑物为准,其它地物可避让,位移0.2mm(图上,下同)表示;两点状地物(如塔、碑、亭)相距较近,同时绘出确有困难时,可将高大突出的地物准确表示,另一个地物可避让,位移0.2mm表示;房屋、围墙等高出地面的建筑物与道路(双线路边线、单线路中心线)重合时,以建筑物边线为准,道路可位移0.2mm表示;点状地物符号与房屋、道路、水系等其他地物边线重合时,为保持独立地物符号的完整性,其它地物可位移0.2mm;道路路堤(堑)边线重合时,将次要部分(或两者之一)位移0.2mm表示。(2)数据编辑1)各级控制点都应编辑上图,注记用分数形式,分子为点名,分母为高程。E级GPS点高程注至0.001米;一级GPS点和图根点高程注至0.01米。 2)居民地与垣栅固定的建筑物在建筑物右上角用分数形式标注层数和结构,如3/4,分子为层数,分母为建筑物结构代码,同一栋建筑物层数不同的应分别标注。一般房屋编辑时,应依外业调绘的房檐尺寸进行改正,房边线改檐后,要保持房屋的整体性。垣栅及附属设施按照图式表示。注意垣栅和建筑物的相互关系。3)工矿建筑物及其它设施大型、独立的露天工业设施要表示设备外轮廓,内配露天设备符号,有专用名称的加注专名;成群的露天设备,按外业调绘范围编辑,并在其中配置符号。液体、气体存储设备按外业调绘,依图式表示。烟囱、水塔、旗杆、无线电杆(发射塔)、广告牌的中心定位按真方向表示。4)交通及附属设施公路要注明铺装材料及道路等级,国道要注出路线编号。等级公路路肩宽度图上大于1mm时,依比例尺表示;小于1mm时不依比例表示,以1mm表示。单位内部经过铺装的主要道路,小区内的道路均用内部道路表示。公路、大车路通过依比例尺的大堤时,以堤代路,符号交接间隔0.2mm。乡村路在堤上通过,当堤顶图上宽度大于2mm时,堤边线与道路符号同时绘出,小于1mm时,堤上道路符号不表示。大车路的宽度依比例尺表示,若实地宽度不一,且变化频繁,图上可取平均宽度平行表示。5)管线与附属设施电力线通过城区、居民密集区或与道路、水渠、主要堤平行时可以只表示杆位和连线方向,其余地区按外业所示方向连线表示。变电所(站)外围的电线通至变电所围墙内终止,内部的电线(杆)不表示,内部的变压器等设施要表示。6)水系及附属设施河流、时令河在图上宽度小于图上0.5mm时以单线河表示,反之以双线表示。人工沟渠、干沟宽度在图上小于1mm时以单线沟渠表示,反之以双线沟渠表示。双线沟渠的宽度按外业提供的尺寸拷贝平行线编辑,双线渠端头处应闭合表示。较长的河和流沟渠图上每隔15cm-20cm应注记流向符号。河渠名称图上每20cm-30cm注记一处。池塘、水库有名称按外业调绘表示;水库水域面积大于100cm2时,需注水位高程。7)境界各级境界按外业调绘的位置和等级,用图式要求的线型编辑。 8)地貌、土质 城区及农村密集居民地内不绘等高线,只绘相应的地貌符号。 等高线遇双线河渠、双线堤、双线道路、地貌符号时间断表示。 图上不易区分的等高线和凹地最低最高等高线应加示坡线。 9)植被公园、大面积绿地、街心花园、城乡结合部的农田、园地等,用相应的土壤、植被符号表示。园内零星植被可不表示。图上植被面积大于8cmX8cm时植被符号间距放宽一倍表示。大面积人工绿化带草坪用草地符号表示加注“草坪”。10)注记各种名称、说明注记和数字注记要按照图式注出。居民地名、河流名、行政区名、地名、道路名、街巷名、主要单位名称、有特色的地物名称等均应按照调绘片正确注记。 11)图外整饰注记图廓整饰按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中附录C的规定执行。 测绘机关:淮滨县国土资源局。 图廓外左下角注记内容为:2007年月摄影, 2007年月全数字摄影测量系统测图,2007年月调绘。1980西安坐标系,中央子午线为11520。1985国家高程基准,基本等高距为1米。1995年版图式。8.4 数字正射影像制作8.4.1 基本要求(1)DOM的地面分辨率:0.1米。(2) 成图比例尺为:1:1000。(3) 数据为带地理信息文件(*.tfw)的tiff格式。(4)DOM地物点相对于邻近平面控制点的中误差应小于或等于图上0.5mm。(5)影像应色彩真实、影像清晰、层次丰富、反差适中、色调饱满,图幅与图幅之间的影像色调一致,影像不能有重影和明显的拼接痕迹。8.4.2 制作方法首先生成DEM,然后用DEM微分纠正原始影像生成DOM,在经过镶嵌和裁切生成最终的DOM。(1)DEM制作1)DEM的格网间距采用1m1 m。2)DEM精度应满足DOM制作要求。3)直接选用DLG地面要素作为初值,直接构TIN(或生成视差曲线)。为保证大比例尺影像图不被拉伤,在地形变换处要加测一定量的特征点线作为控制,进行不规则三角网(或视差曲线)编辑处理,立体检查是否与立体模型表面严格相切。4)由于DEM只用于生成DOM,所以不管用VirtuoZo作业还是用jx-4作业,只生成本系统数据格式的DEM即可。(2)DOM生成可以用DEM片对航空影像进行微分纠正生成模型DOM;也可以用DEM对每一片航空影像进行微分纠正生成单片DOM。(3)图幅DOM生成与接边采用无缝镶嵌技术,按1:1000图幅范围要求将模型DOM或单片DOM镶嵌、裁切为图幅正射影像。镶嵌线的选择应沿地物边线或高差变化平缓区域进行,尽量避开高差急剧变化地区和高大、明显建筑物。航摄影像重叠度较大时,在影像拼接时,尽量保持影像投影方向一致。8.5 界址点测量8.5.1测量要求(1)街坊内宗地界址点原则上采用解析法全野外测量,个别特别困难地方可采用部分解析法进行测量。(2)对单一进口的巷道,距离一、二级导线点较远的单位、院落可以先作一条导线控制测量,然后再对界址点施测。8.5.2测量界址点(1)利用测角精度不低于J6级的全站仪配合存储卡、电子手簿或便携式计算机等设备采集和记录数据,用极坐标法施测各界址点坐标,界址点的测量可以在测绘地籍图时同时进行。(2)在观测中,应经常检查起始方向。(3)测距时应注意棱镜中心到界址点的偏差,尽量保证棱镜中心与界址点的重合。(4)用极坐标法测量界址点时,搬邻站后应重复测量12个前测站观测过的界址点,两次测量同一点坐标之差应小于10cm,并将误差值存入原始数据文件中。(5)解析法测定界址点精度指标及适用范围类别界址点对邻近图根点点位误差(cm)界址点间距允许误差(cm)界址点与邻近地物点关系距离允许误差(cm)中误差允许误差一5101010明显界址点二7.5151515隐蔽界址点(6)当使用GPS RTK进行界址点测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