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强化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强化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强化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强化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高中生物 第4章种群和群落强化练习2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用心 爱心 专心 1 生物必修生物必修 人教新课标第人教新课标第 4 4 章种群和群落强化练习章种群和群落强化练习 2 2 一 选择题 1 下列各项中 依次属于种群和群落的是 A 生活于某池塘中的全部草鱼与全部生物 B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蛇与全部鸟 C 一片森林中的全部赤链蛇与这片森林中的全部植物 D 一座高山上的全部马尾松与全部油松 答案 A 解析 种群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 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区域中 相互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 B D 两项与上述概念不符 C 项中森林里全 部赤链蛇属一个种群 但森林中全部植物不代表由全部生物构成的群落 2 下列几组图中 能正确表示生存斗争 种间斗争 种内斗争和竞争关系的是 答案 D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生存斗争 种内斗争 种间斗争 竞争四概念的理解 生存斗争 包括生物与环境的斗争 种内斗争和种间斗争三种情况 而种间斗争又包括捕食 竞争和寄 生三种情况 3 土壤动物具有趋暗 趋湿 避高温的习性 下图 A B C D 4 种土壤微型节肢动物 分离收集装置中 最合理的是 答案 A 解析 A 项中的装置可造成类似高温 明亮的效果 对土壤动物造成不利刺激 使其趋 向收集瓶 比较而言 是最合理的装置 其他三个装置对土壤动物造成的影响均不如 A 装置 明显 4 如图所示物种 a 和物种 b 的相互关系 a 和 b 可能表示下列哪组生物 A 水稻和稗草 B 食草昆虫和草 C 兔和鼠 D 牛和羊 答案 B 5 下列演替现象属于次生演替的是 A 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 B 被彻底消灭了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C 火灾过后的草原上的演替 2 D 发生在冰川泥上的演替 答案 C 6 如图是温带原始裸地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中两种量值的变化曲线 这两条曲线分别 表示 A a 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b 表示整个植被的生物量 B a 表示整个种群的生物量 b 表示草本植物的种类数量 C a 表示土壤中腐殖质总量 b 表示整个植被中的种类数量 D a 表示食肉生物的种类数量 b 表示食肉类的生物总量 答案 A 7 被钓上钩的鲤鱼往往会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留在钓钩上 从而使钓鱼人长时间钓不到 鲤鱼 这种现象在生物学上属于 A 种内斗争 B 种内互助 C 竞争 D 互利共生 答案 B 8 分析以下实例 选择正确的答案 白蚁消化道中生活着以纤维素为养料的鞭毛虫 白尾鹿遇危险而逃跑时 尾巴高举显示出臂部白斑以告诉同类 小丑鱼喜在有毒的海葵触手间活动 以求保护 鸣禽在繁殖季节有鸣叫占区行为 以保证其繁殖所需空间 菜粉蝶为十字花科植物传粉 但其幼虫菜青虫又以十字花科植物的幼叶为食 榕树的气生根能沿着附近其他树木向上生长 但这一过程往往最终把其他树木缠死 可能的 答案 种内 互助 种内 斗争 共生寄生竞争捕食 种间 互助 A B C D 答案 C 解析 为共生关系 为种内互助 为种间互助 为种内斗争 为种间互助 为竞争关系 9 在寒温带地区 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 在以后漫长时间中 在原林地 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 白桦为主的阔叶林 以云杉为主的针叶林 这种现象称为 A 物种进化 B 外来物种入侵 C 群落演替 D 垂直结构 答案 C 10 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 a b 的数量变化如右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 a 种群与 b 种群为捕食关系 a 种群依赖于 b 种群 B a 种群与 b 种群为竞争关系 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C a 种群为 S 型增长 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用心 爱心 专心 3 D b 种群为 J 型增长 始终受到 a 种群的制约 答案 C 解析 分析图中曲线可知 a 种群与 b 种群不可能为捕食关系 因为 a 种群的消长与 b 种群的消长无关 因此 a b 两种群可能为竞争 也可能没有直接关系 另外从图中可直接 判断出 a 种群增长曲线为 S 型 b 种群增长曲线既不呈 S 型也不呈 J 型 11 2010 广州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 A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B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C 物种多样性的增加和群落稳定性的降低 D 物种多样性的减少和群落稳定性的提高 答案 A 解析 群落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 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 虽然演替是 一个漫长的过程 但大致都要经过由裸地到森林阶段 物种的数量由少到多 群落的结构和 种类组成由简单到复杂 12 2009 临沂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这 正确的是 A 农田弃耕后 在自然状态下的演替是从一年生草本植物开始 B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C 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时 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D 随着演替的进行 群落内食物链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 答案 B 解析 本题难度中等 主要考查新课标中新加的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 人类活动对群落 演替的影响是改变方向和速率 群落演替的总趋势是结构复杂化 提高抵抗力稳定性 13 2010 青岛 从生物学角度看 下列古诗中表现物种间竞争关系的是 A 兰溪三日桃花雨 半夜鲤鱼来上滩 B 种豆南山下 草盛豆苗稀 C 满园春色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D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答案 B 14 2010 威海 树林里多数鸟类在树冠筑巢 栖息 啄木鸟生活在树干中 环颈雉则 在灌木层和地面活动 这种现象反映了 A 种群密度 B 适应的普遍性 C 群落的垂直结构 D 群落的水平结构 答案 C 二 非选择题 15 下图表示我国湿润森林区及山地植被分布情况 请据图回答问题 1 此图表示的是群落中各种生物在空间上的 状况 2 图中纵轴表示该群落的 结构 且具有明显的 现象 这些植被的 分布是受非生物因素中 的影响 3 图中横轴表示该群落的 结构 由于 等因素的影响 不同地段的 种类往往也有差别 答案 1 分布 2 垂直 分层 温度 3 水平 地形 阳光 水分 湿度 植物 16 某地曾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植物生长茂盛 土壤动物种类繁多 后来 由于上游地 区一农药厂的污染废水排入河流 造成该农田土壤环境持续恶化 原本常见的泥鳅 田螺等 4 几近销声匿迹 为了调查污染废水对农田土壤动物类群的影响 在受污染河流一侧不同距离 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见下表 距污染河流不同距离土壤动物类群和个体数 离污染河流的距 离 km 0 10 51 02 04 0 动物类群数 类 2023375058 动物个体总数 个 36566575019832490 请根据上述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1 土壤动物调查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理由是 2 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仍存在一定数量的土壤动物 是因为农田生态系统具有 而不同类群的土壤动物具有 过度污染的农田会丧失生产能力 原因是 3 从表中调查结果可得出以下结论 4 当污染停止时 在原来因污染而废弃的土地上开始的群落演替属于 演替 在华南热带亚热带地区 这种演替将最后达到 群落 阶段 答案 1 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 活动范围小 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 2 相对稳定性 不同的耐污能力 当外来干扰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时 会导致系统 稳定性 稳态 的破坏 甚至会引发系统的崩溃 3 农药污染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 体总数 距离污染源越远 近 农药污染物的浓度越低 高 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 大 4 次生 森林 解析 1 标志重捕法中要捕获部分个体 而土壤中大多数动物身体微小 活动范围小 标记个体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 故一般不能采用标志重捕法 2 农田生态系统具有一 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 在过度污染 即外来干 扰超过了这一限度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就会遭到破坏 3 由表格总体信息可知 农药污染 会降低土壤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总数 对表格横向比较可知 距污染源越远 污染物浓度越低 对土壤动物的影响越小 4 在原来有生物群落存在 由于各种原因受到破坏的地方进行的 演替为次生演替 在湿润和较湿润地区 废弃农田经长期演替过程会发展成森林生态系统 17 2009 宁夏 辽宁理综 32 跳虫 甲螨和线虫是土壤中的主要动物类群 对动植 物的分解起重要作用 请回答 1 由于跳虫和甲螨活动能力 身体 不适合用手直接捕捉 常采用 吸虫器等进行采集 2 先要采集大量的跳虫用于实验室培养 最好选择下图中的吸虫器 理由是 若要采集大量的甲螨作为标本保存 最好选择吸虫器 理由是 3 现在一培养罐内同时培养跳虫 甲螨和线虫三个种群 若他们均仅以罐内已有的酵 母菌为食 则跳虫与甲螨之间的关系是 线虫与酵母菌之间的关系是 若 跳虫种群所含能量增长 nkJ 则跳虫消耗的酵母菌所储存的能量至少为 kJ 答案 1 较强 微小 2 B 该吸虫器中的湿棉花模拟了土壤湿润环境 利于跳虫存 活 D 该吸虫器中的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