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沁园春 长沙长沙 教案教案 教学目的 教学目的 1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体会壮阔深沉的意境 培养诗词鉴赏能力 2 有感情地朗诵好全词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 诗词欣赏与评价 吟诵 学法指导 学法指导 诵读入境 欣赏诗意 鉴赏评价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新课 一 导入新课 一 同学们前两天结束了七天的军训 在军训期间 大家学会了吃苦耐劳 学会了克 服困难 坚持到底 用自己的实际行动 为青春作了最好的证明 有的人还拿起笔写下了 自己青春的感言 记录下军训中的种种感受 不仅仅接受了成长道路上一次特殊的洗礼 也吟诵了自己的青春 今天 大家回到了课堂上 让我们也来看一看老一辈革命家又是怎 样吟诵自己的青春的 板书 沁园春沁园春 长沙长沙 说明 这是一首以 为词牌的词作 学生回忆词的有关知识 1 起源 在隋唐之际配合燕乐曲调 并以 依调填词 的方式创作出来的歌辞形式 是诗歌中的一种特殊体裁 起源于隋唐之际 大盛于宋 延续于后代 一直于今天 2 词牌 最初是特定的词乐曲调的名称 后来成为特定的词体格式的标目 即 一 首词的词牌限制这首词的形式 句数 平仄 押韵等 紧连着词牌的词题就是这首词的内 容 也就是说词牌表明形式 词题表明内容 如 沁园春 长沙 沁园春 雪 等 东 汉明帝有个女儿叫沁水公主 沁水公主有个园林 后被外族所夺 有人作诗咏其事 沁园 春 由此而得名 3 词的分类 字数 小令 58 字以内 中调 58 90 个字 长调 91 个字以上 片段 最短的小令只有 14 字 最长的长调有 200 个以上 单调 不分段 往往就是一首小令 篇幅较短 双调 两段 也叫片或阕或遍 上片下片 前阕后阕 三叠 四叠 即三段或四段 较少见 尤其四叠极少见 二 回忆毛泽东的 沁园春 雪 三 介绍本词的写作背景 1925 年 2 月 毛泽东同志从上海回到韶山 从事革命活 动 军阀赵恒惕要逮捕毛泽东同志 在韶山人民的掩护下 毛泽东同志秘密离开韶山 到 达长沙 并独自去橘子洲头 是后作 沁园春 长沙 二 自读 学生诵读 二 自读 学生诵读 正音 沁园春 百舸 峥嵘 寥廓 挥斥方遒 浪遏飞舟 答案 沁园春 q n 百舸 g 峥嵘 zh ng r ng 寥廓 li oku 挥斥方遒 qi 浪遏飞舟 三 整体感知 感受形象 理清思路 三 整体感知 感受形象 理清思路 1 快速默读全词 圈点出塑造 我 的形象的关键词语 明确 立 看 怅 问 携 忆 记 提问 1 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 看到了什么 明确 看到了眼前生机勃勃的景象 万山红遍 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 提问 2 毛泽东独立橘子洲头 想到了什么 明确 想到了往昔岁月 想到了祖国的命运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正是词人思 索的问题 提问 3 概括全词 上片 下片各侧重写了什么 明确 上片侧重写眼前之景 下片侧重追忆往事 四 解决重难点四 解决重难点 1 具体研习开头三句话 独立寒秋 湘江北去 橘子洲头 1 朗读 2 调整句序 简要说明大意与作用 明确 寒秋 时节 我 独立橘子洲头 望 湘江北去 点明时间 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3 展开想象 扩展语句 进行形象而有诗意的大胆描述 明确 在一个深秋的季节 橘子洲头 伫立着一位英姿勃勃的年轻革命家 他正深 情地注视着滚滚北去的湘江波涛 凝重的目光里似乎折射出心头翻腾得无尽遐想 4 提问 5 词中的 独立 能否改为 站立 或 直立 明确 不行 独立 既表明一个人卓然独立 更显示诗人砥柱中流的气概 5 提问 5 柳诗 独钓寒江 与毛词 独立寒秋 所表现的诗人的胸襟境界是否相同 附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背景 此诗作于柳宗元参加政治革新运动失败 被贬永州时 明确 柳诗表达的是诗人身处逆境决不向恶势力妥协的 穷则独善其身 的封建士 大夫的心志 毛词则表达了词人身处险境 坦荡磊落 砥柱中流的革命伟人的气度 两者 不可同日而语 2 具体研习 看 字所领 7 句 1 朗读 2 这 7 句作者抓住了哪些典型景物来写的 具有什么特点 明确 山 林 江 河 舸 鹰 鱼 万物 由点到面 绚丽多彩 生机盎然 3 词人是怎样变换视角来描绘眼前这大好景色的 明确 学生自己先概括 教师然后板书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远眺 远景 静景 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 近观 近景 动景 万类霜天 鹰击长空 仰视 高景 动景 竞自由 鱼翔浅底 俯视 低景 动景 4 提问 古人非常讲究练字 往往 吟安一个字 拈断几茎须 上片中 锤炼 得十分精彩的字有哪些 万 山之多 遍 红之广 层 林之密 尽 染之透 漫 水之盛 透 水 之清 争 争先恐后之热闹 击 飞之矫健 翔 游之轻快 竞 突出万物蓬勃 旺盛的生命力 5 通过想象 运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上面 7 句所描绘出来的景色或画面 大胆 发言 不拘一格 明确 借鉴例子 远山层峦迭嶂 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 江水如碧玉般清澈 见底 江面上千帆竞发 往来船只你追我赶 雄鹰敏捷脚尖 奋力冲向万里长空 鱼儿轻 快自如 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 3 品读上片后三句 思考词人为什么 怅 联系时代背景 想一想 问苍茫大地 谁主 沉浮 的含义是什么 表达了此人怎样的感情 1925 年秋天 当时正是工农运动风起云涌的时代 统一战线内部以蒋介石为代表 的国民党右派 加紧了篡夺革命领导权的阴谋活动 在共产党内 党的总书记陈独秀错误 估计了当时的形势 提出了 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 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 实现资产阶级 的民主革命 等主张 拱手将革命领导权让给资产阶级 在这种情况下 解决中国革命领 导权问题就成了一个迫切问题 1 词人面对生机勃勃的大自然和广阔的宇宙 面对着在自然和宇宙中竞自由的万物 他想到了作为这些自然万物的主宰者人类 想到了祖国的命运和革命的未来 于是思绪万 千 百感交集而生 怅 2 词人由大自然的盛衰荣枯引出了 谁主沉浮 的问题 然后类比联想 主沉浮 在这里是主宰国家命运 掌握民族前途之意 实际上词人提出了一个革命领导权的重要问 题 3 抒发了词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博大胸怀和豪情壮志 4 背诵词的上片 五 课堂小结五 课堂小结 1 明确 词的上片的词眼是 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 2 明确 问题的提出方式是 由物及人 由大自然到国家 民族 由大自然的生机 勃勃 绚丽多姿过渡到民族的命脉及国家的前途 3 明确 色彩美和雄壮美决定了词作的昂扬基调 发出的问题深远重大 决定了词 作的博大意境 六 作业 六 作业 积累积累 研习研习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教学要点 1 解读 沁园春 长沙 下片 进一步把握全词的巧妙结构和主旨 2 引导学生自学 采桑子 重阳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 检查巩固一 检查巩固 1 指定学生背诵全词 2 检查重点词语的掌握与运用 二 提问 二 提问 下片中哪几个字标志词人由上片的眼前景的描写转入往事的回忆 明确 忆 记 三 解决重难点三 解决重难点 1 具体研习 忆往昔 粪土当年万户侯 1 提问 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岁月稠 在全文结构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上片是旧地重游 下片自然是 游 字引起 由眼前看到的景色 自然而然 想到以前与 同学 一起来游的情景 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 同学少年 的回忆中 过渡自然 衔接巧妙 2 峥嵘岁月 指的是什么 简析 稠 明确 峥嵘岁月 是对往日不平凡的斗争生活的形象概括 毛泽东在长沙生 活 学习 从事革命工作期间 1911 1925 国内外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 辛亥革命 第 一次世界大战 俄国十月革命 五四运动 中国共产党成立等 都是影响世界形势的巨大 变革 这样的岁月 如历史群山中耸立的一座又一座的峥嵘的高峰 稠 形象地说明 了世界变化的风起云涌 3 如何表现 同学少年 这个意象的 战斗岁月 携来百侣曾游 峥嵘岁月稠 年龄气质 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 精神状态 书生意气 挥斥方遒 战斗行动 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 粪土当年万户侯 4 表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情感 明确 词人借对 同学少年 的回忆 流露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 表现了他和革命 战友们以天下为己任 蔑视反动派 改造旧世界的革命战斗豪情 2 引导学生研习 曾记否 浪遏飞舟 提问一 中流击水 之一情景蕴含词人怎样的感情 明确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采取象征手法 形象的表达了一代革命青年的凌云 壮志以及在新时代的大潮中 乘风破浪 鼓帆前进 立誓振兴中华的气概豪情 提问二 最后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和艺术手法 有何作用 明确 设问 象征手法 巧妙地回答了 谁主沉浮 的问题 形象地表达一代革命 青年的凌云壮志 在新时代的浪潮中 乘风破浪 激流勇进 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 大任 表达了立誓振兴中华的豪情壮志 表现了革命家的英雄气概 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四 总结全词 通读全词四 总结全词 通读全词 1 提问 从全词的主旨方面理解 上下片有什么关系 明确 上片提出了 谁主沉浮 的问题 下片艺术地回答了 同学少年 主宰世界 沉浮的答案 上下片浑然一体 天衣无缝 2 这首词怎样把写景 抒情完美的结合起来的 词的上片虽然着重写景 却处处景中寓情 词以 独立 开篇 以江洲的背景 构成以词人为主体的画面 流露出词人激荡的 思潮 生机盎然的 湘江秋景 中 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 不仅仅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 而且寄予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万山红遍 象征革命 象征烈火 象征光明 正是作 者 星火燎原 思想的形象化表现 是对革命与祖国前途的乐观主义的憧憬 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 也不仅仅是鹰鱼自由世界的展示 而且蕴含了词人对自由解放的向往与追求 一个 怅 字更是词人由自然景观联想到人类社会与政治风云后发自心底的感慨 词的下片虽然着重抒情 但也不乏情中含景之处 一 忆 直贯以下 7 句 描绘了早期革命者的群体英雄形象 中流击水 浪遏飞舟 展现了一幅奋勇进击 劈波斩浪的宏伟画面 艺术地回答了上片的发问 五 朗读这首词 注意停顿 节奏 语气 重音 五 朗读这首词 注意停顿 节奏 语气 重音 看 恰 后面稍作停顿 突出领字作用 看 后 7 句要读得抑扬顿挫 充满兴奋喜悦 之情 恰 后 7 句要读得激昂慷慨 充满自信 语速稍快 学生朗读后互评 多媒体展示名家朗诵音像资料 桌面 六 探究阅读 六 探究阅读 读下面所选的毛泽东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做的三首词 谈谈自己的感悟和理 解 1 忆秦娥 娄山关 一九三五年二月 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2 水调歌头 游泳 一九五六年六月 才饮长沙水 又食武昌鱼 万里长江横渡 极目楚天舒 不管风吹浪打 胜似闲庭信步 今日得宽馀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 龟蛇静 起宏图 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 更立西江石璧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 3 卜算子 咏梅 一九六一年十二月 读陆游咏梅词 反其义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 飞雪迎春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 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 待到山花烂漫时 她在丛中笑 七 课外阅读毛泽东等伟人的传记 七 课外阅读毛泽东等伟人的传记 我不是个好儿子 1999 年 10 月 3 日 在贵州麻岭风景区 一部满载 30 余名游客的缆车突然从高空坠落 在 转瞬即至的生死关头 年轻的母亲和父亲一起 将自己两岁半的儿子高高举起 我不是个好儿子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用平实的语言叙写生活琐事表达感情的方法 2 体悟亲情 敬爱父母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一 导导入入 由名人的母亲与普通人的母亲的 差异 引起学生兴趣 从而导入课文 二 整体感知二 整体感知 1 学生默读课文 疏通字词 初知文意 2 学生谈谈感受 教师点拨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 课文塑造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作者的母亲是一位普通的劳动妇 女 她对儿子的爱出于一种纯粹的天性和直觉 本文用平实的语言叙说了母亲 的生活琐事 虽然没有什么强烈的抒情 但读来却能感受到作者的深情 三 研三 研读讨论读讨论 1 名人的母亲与我们的母亲有何异同 明确 也许具体遭遇各不相同 但母爱相同 对孩子的爱都体现在生活琐 事当中 2 试找出课文中有关母亲的生活琐事 明确 1 我写字的时候眼睛在不停地眨 母亲就操心我受苦 2 母亲为 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衣物 3 因过不惯城里的生活 母亲每次都高高兴兴来我 家 而每次都生了气回去 4 父亲去世后 我寄钱给母亲 她却舍不得花 想 攒起来整着给我 我要她逢集赶会去买零嘴吃 她买回了许多红糖 分给到她 那儿的别家的孩子吃 5 母亲操持家里的吃穿琐碎 事无巨细 日夜操劳 6 平 日里攒下的鸡蛋 母亲自己不舍得吃 大都用来招待来客 邻里乡亲 7 每 年院里的梅李熟了 她总是要给在外地工作的我留着 8 我得病入了院 母亲 悲伤得落了泪 冒着风雪来城里看我 3 学生讨论贾平凹是不是一个好儿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孝而亲不在 4 本文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明确 感情真挚 没有半点虚情假意与矫揉造作 5 读了这篇文章后 你有什么感受 把你的感受记录下来吧 四 作四 作业设计业设计 1 学习本文通过琐事写人的方法 写一段文字 记述自己的父亲或其他亲 人 2 搜集有关母爱的名言名句 附 板书设计 我不是个好儿子我不是个好儿子 贾平凹 废都 秦腔 生活琐事 母爱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孝而亲不在 感情真挚 没有半点虚情假意与矫揉造作 祝福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小说相关常识 感受文本塑造的人物形象及其社会意义 2 学习课文塑造人物的方法 3 通过对女性命运的观照 学会关注人生和社会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一 导导入入 由农村现存的某些陋习导入课文 二 介二 介绍绍 彷徨彷徨 彷徨 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结集 收录了鲁迅在 1924 1925 年间所写 的短篇小说十一篇 它的短篇小说包括 祝福 在酒楼上 肥皂 幸福大家 庭 高老夫子 兄弟 伤逝 等 彷徨 写作于 五四 运动后新文化阵营分化的时期 原来参加过新文 化运动的人 有的退隐 有的高升 有的前进 鲁迅当时象布不成阵的游勇 那样 孤独 和 彷徨 彷徨 表现了他在这一时期在革命征途上探索的心 情 后来在 题 彷徨 一诗中说 寂寞新文苑 平安旧战场 两间余一卒 荷戟独彷徨 这便是题名 彷徨 的来由 他在 彷徨 书扉页上引用 离骚 诗句 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 三 整体感知三 整体感知 1 解题 祝福 是鲁迅的小说代表作之一 它是鲁迅第二个小说集 彷徨 中的 第一篇 祝福原意是指一种旧俗 即除夕致敬尽礼 迎接福神 拜求来年一年 中的好运气 祝福 写于 1924 年 2 月 7 日 20 世纪 20 年代 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 发展时期 鲁迅正以极大的热情欢呼辛亥革命的爆发 可是残酷的现实不久就 让他失望了 他看到帝制政权虽被推翻 但代之而起的却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 僚的统治 封建社会的基础并没有彻底摧毁 中国的广大人民 尤其是农民 日益贫困化 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 宗法观念 封建礼教仍然是压在人民 头上的精神枷锁 因此他在作品 祝福 里 深刻地展示了这一时期中国农村 的真实面貌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是 民主 科学 而阻碍中国进入民主 科学时代的最 大障碍 就是中国两千多年遗留下来的腐朽 愚昧的封建思想 妇女是中国封 建思想最大的受害者 鲁迅就选取了妇女题材 写作了 祝福 这篇小说 目 的也就在于深刻揭露封建思想文化的流弊和余毒 2 学生畅谈过年习俗 教师引导 突出与课文有联系的习俗 3 学生默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故事情节 了解本小说的基本要素 4 教师点拨 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 小说通过祥林嫂一生的悲惨遭遇 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的社会 矛盾 深刻地揭露了地主阶级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与迫害 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 的本质 指出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 四 研四 研读讨论读讨论 1 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课文故事情节 明确 本文是以祥林嫂的悲剧一生为主线安排的 先是祥林嫂逃出婆家在 鲁四老爷家做工 满足 有笑影 白胖了 后被婆家卖掉 拼死反抗 再婚后 丈夫有力气 有自己的房子 生了儿子 祥林嫂胖了 然而 天有不测风云 丈夫死了 儿子被狼吃了 她又流落到鲁四老爷家做工 被鲁镇的人歧视 被 鲁四老爷鄙视 对地狱充满了恐惧 柳妈教她捐门槛赎罪 捐门槛后她神气很 舒畅 眼光也分外有神 可回来后参加祭祖仪式仍被拒绝 惴惴的 头发也花 白了 最终被赶出鲁家 沦为乞丐 带着疑问和恐惧贫困在祝福的夜中如草芥 一般死去 2 小说的情节结构式怎样的 明确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寂然死去 开端 祥林嫂初到鲁镇 发展 祥林嫂被卖改嫁 高潮 祥林嫂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3 由故事情节可以看出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 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明确 倒叙式 这样安排有利于吸引读者 抓住读者的心 对读者的心灵造成了强大的震 撼 促使读者去思考 便于取得读者的认同 可以帮助读者根据情节去认识封 建礼教人吃人的本质 4 小说有几条线索 明确 有三条 以 我 的见闻为线索 以 祝福 为线索 以 祥林嫂 的悲惨遭遇为线索 5 感受人物形象 学生找出相关语句 1 祥林嫂 明确 祥林嫂是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 她勤劳善良 朴实顽强 但在封 建礼教和封建思想占统治地位的旧社会 她被践踏 被迫害 被摧残 以至被 旧社会所吞噬 封建礼教对她的种种迫害 她曾不断地挣扎与反抗 最后还是 被社会压垮了 祥林嫂的悲剧深刻揭示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和 迫害 控诉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2 鲁四老爷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 他迂腐 保守 顽固 坚决捍卫封 建思想 反对一切改革和革命 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 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 建礼教 他自私伪善 冷酷无情 在精神上迫害祥林嫂 才让她生存信心彻底 毁灭 是导致祥林嫂惨死的主要人物 3 柳妈 柳妈是个吃斋念佛的善女人 受封建迷信思想毒害很深 同情祥林嫂 又 把她视为不贞的人加以奚落 出于善意 她想给祥林嫂寻求解脱的药方 结果 反而给祥林嫂造成难以支持的重压 把祥林嫂推向更悲惨的深渊之中 柳妈自 身的被害与她不经意的害人 从另一角度揭露了封建礼教的罪恶 4 四婶 四婶只是看祥林嫂能干 把她当工具一样使用 并没有把她当人看 5 我 我 并不是鲁迅 而是鲁迅虚构的一个具有进步思想的小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的形象 我 有反封建的思想倾向 憎恶鲁四老爷 同情祥林嫂 但又软 弱无能 无力给祥林嫂以帮助 在结构上 我 起着线索作用 是祥林嫂悲剧 的见证人 6 对一个人的来说 哪方面的伤害最大 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相关语句并换位感受祥林嫂的痛苦 引导学生关注女 性现状 热爱新生活 明确 精神 7 为塑造 祥林嫂 这一人物形象课文运用了那些描写手法 明确 肖像描写 画眼睛 动作描写 被绑时 逼嫁时 祭祀时 祭祖时 语言描写 讲儿子的故事 与柳妈的对话 与其他人的对话 结合重点语段分析 8 塑造 鲁四老爷 时课文使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明确 1 间接描写 鲁四老爷的书房陈设的描写 2 直接描写 重点 分析人物的语言 9 谁杀害了祥林嫂 明确 大家都不是凶手 有都是凶手 迫害祥林嫂的人们 他们的行为都 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封建思想的驱使 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 鲁镇上的 人包括鲁四老爷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牺牲品 如果非要找一位凶手 那就是当时 的 封建礼教思想 丁铃说 祥林嫂是非死不行的 同情她的人和冷酷的人 自私的人 是 一样把她往死里赶 是一样使她精神上增加痛苦 10 环境描写的作用 1 第一次 祝福 时描写镇上各家准备 祝福 情景 有何作用 明确 富人享受 穷人艰辛 通过环境描写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命运性 同时 通过 年年如此 家家如此 今年自然 也如此 的描写 也显示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状况 阶级关系依旧 风俗 习惯依旧 人们的思想意识依旧 一句话 封建势力和封建迷信思想对农村的 统治依旧 这样 通过环境描写 就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预示了祥 林嫂悲剧的必然性 2 当时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明确 鲁镇 封闭 突出了封建礼教的气氛 祝福景象 迷信 男拜 突出了封建礼教思想 3 冬日雪短 反而渐渐地舒畅起来 这段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明确 这段景物描写的作用是渲染悲凉沉寂的气氛 烘托 我 的心情 从 寂静 沉寂 等词中可以看出 中间的议论是反语 表现了 我 对这 个黑暗社会的憎恨 最后一句的 轻松 实际上可理解为愤激和沉痛 4 如何理解课文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写 明确 这一段景物描写是由回想到现实 第一句是过渡 与前面转入回忆 的句子照应 这一段描写与开头的景物描写前后呼应 渲染了热烈气氛 同时 反衬出祥林嫂惨死的悲凉 最后一句故意虚写 那些 醉醺醺 蹒跚的 天地 圣众 哪里会赐福给穷人呢 买不起爆竹的穷人们 得到的只是无限的痛苦和 悲哀 这个结尾 以 我 的感受来写景 深化了旧社会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使结构更加严谨完善 11 作者以 祝福 为题目的意义 明确 1 小说起结于祝福 中间一再写到祝福 情节的发展与祝福有着密 切的关系 2 封建势力通过祝福杀害了祥林嫂 祥林嫂又死于祝福声中 通过 这个标题 就把 凶人的愚妄的欢呼 和 悲惨的弱者的呼号 鲜明地摆到读 者面前 形成强烈的对比 在表现主题方面就更增强了祥林嫂遭遇的悲剧性 五 作五 作业设计业设计 1 课后观看电影 祝福 2 利用业余时间做一个小调查 分析一下你身边女性的现状 附 板书设计 祝福祝福 鲁迅 过年 封建礼教 吃人 序幕 祝福景象与鲁四老爷 结局 祥林嫂突然死去 倒叙 开端 初到鲁镇 发展 被卖改嫁 高潮 再到鲁镇 尾声 祝福景象和我的感受 祥林嫂 勤劳 善良 朴实 顽强 旧中国劳动妇女典型 鲁四 迂腐 保守 顽固 伪善 冷酷 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典型 我 厌恶封建 同情祥林嫂 软弱无能 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肖像 动作 语言 直接 间接 社会环境 自然环境 都江堰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都江堰相关常识 2 感受余秋雨文化散文的特色 3 培养学生以祖国为豪 为国为民的思想情感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一 导导入入 由汶川地震中都江堰的情况导入课文 二 介二 介绍绍都江堰都江堰 都江堰 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 古时曾在都安县境内 称为都安堰 宋元以后称都江堰 使我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 也是是全世界至今为止 年代最久 唯一留存 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 2000 多年来 至今 仍然连续使用 仍发挥巨大效益的渠 展示都江堰相关多媒体资料 学生整体感知 三 整体感知三 整体感知 1 学生默读课文 借助注释 初知文意 2 教师点拨 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明确 课文通过写自己游览都江堰和二王庙表达作者深刻的历史反思和文 化反思 对李冰精魂 文化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也体现了作者对承传这种精神 的乐观和对膜拜这种精义的欣慰 第一部分 都江堰的价值 第二部分 都江堰的水势 第三部分 对李冰父子的评价 第四部分 李冰父子的影响 四 研四 研读讨论读讨论 1 作者为什么用长城来与都江堰作比较 主要对比了哪些地方 明确 作者认为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工程 为了更生动清晰地说明 这一点 采用比较或对比手法是必要的 文章的深度也由此而来 正是在长城 文明的映衬下 都江堰文明的特质更为鲜明地显现了 比年代 比动机 比规模 比形象 比气质 比影响 比功用 比结果 2 傩戏中的神变成了李冰意味着什么 明确 人们拜神的目的是祈福 神是老百姓的精神支柱 那么神的作用是 为民造福 李冰的身份是官 父母官 父母官也是百姓的精神支柱 只有真正 为百姓造福的父母官才能有资格成为神 成为百姓的真正的精神支柱 3 课文主要是写什么 明确 与其说 都江堰 是在写都江堰 不如说是在写李冰 与其说是在 写李冰 不如说是在写一种文化 确切地说 是通过都江堰工程来审视李冰 通过李冰来体悟文化精义 4 都江堰的文化意义表现在哪里 明确 都江堰的文化意义不只在于他同李春的赵州桥和黄道婆的织布一样 能代表中国古代较高的科技水平 可以让我们不时地拿出来显示一下中华民族 的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 冰清玉洁 的政治纲领 的典范 5 写作特色 明确 1 富含哲理 2 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相结合 3 语言洁净活 泼 五 作五 作业设计业设计 完成 学习活动 相关内容 附 板书设计 都江堰都江堰 余秋雨 文化苦旅 文化散文 都江堰 李冰父子 文化 反思 大文化视角 记叙 描写 抒情 议论相结合 富含哲理 屈原列传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屈原 司马迁及 史记 相关常识 2 掌握课文中出现的文言知识 3 学习本文记叙 议论 抒情密切结合的写法 4 体会屈原的高尚品质 爱国精神 学习用历史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教学辅助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一 导导入入 由下列司马迁 报任安书 中的句子导入课文 盖西伯 文王 拘而演 周易 仲尼厄而作 春秋 屈原放逐 乃赋 离骚 左丘失明 厥有 国语 孙子膑脚 兵法 修列 不韦迁蜀 世传 吕览 韩非囚秦 说难 孤愤 诗 三百篇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 也 二 文学常二 文学常识识 1 介绍司马迁 司马迁 约前 145 前 90 西汉伟大的史学家 文学家 字子长 左冯翊 夏阳 今陕西韩城 人 父司马谈 学问广博 汉武帝即位 谈为太史命 临 终时嘱咐司马迁继写史书 父卒三年后 司马迁继父任太史命 开始在 金匾 石室 国家藏书处 阅读 整理历史资料 二十岁时 游历长江中下游和山东 河南等地 并到庐山和会稽考察传说中的 禹疏九河 等遗迹 经院水和湘水 流域 凭吊屈原沉水的汨罗江 在曲阜 参观了孔子的 庙堂车服礼器 回 长安后任郎中 三十五岁时二次出游 广泛地接近下层人民 武帝天汉三年 前 98 李陵孤军人匈奴 败降 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 意在待 机答汉 因此触怒武帝 致罪下狱 受官刑 司马迁为完成 史记 隐忍苟活 出狱后任中书分 继续发愤著书 终于完成了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 史记 人 称 太史公书 2 介绍 史记 史记 是中国西汉时期的历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史学名著 列 二十四 史 之首 史记 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 与后来的 汉书 后 汉书 三国志 合称 前四史 史记 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 公元前 122 年 共 3000 多年的历史 作者司马迁以其 究天人之际 通古 今之变 成一家之言 的史识 使 史记 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史记 全书包括十二本纪 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 十表 八书 共一百 三十篇 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 最初没有固定书名 或称 太史公书 或称 太史公记 也省 称 太史公 史记 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 从三国时期开始 史记 由史 书的通称逐渐成为 太史公书 的专称 史记 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首创的纪传体编 史方法为后来历代 正史 所传承 同时 史记 还被认为是一部优秀的文学 著作 在中国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被鲁迅誉为 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 离骚 3 介绍屈原 屈原 约前 340 年 约前 278 年 战国时期楚国丹阳人 今湖北宜昌秭归 县人 芈姓屈氏 名平 字原 又自云名正则 字灵均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 的后代 主张联齐抗秦 提倡 美政 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之一 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 伟大的政治家 他创立了 楚辞 这种文体 也就是创立了 词赋 这一文体 也开创了 香草美人 的传统 离骚 九章 九歌 天问 是屈原最主要 的代表作 离骚 是我国最长的抒情诗 4 介绍 离骚 屈原首先是一位伟大诗人 最能表现诗人的政治思想和伟大人格的诗就是 离骚 离骚 共二百七十三句 二千四百余字 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宏伟壮 丽的浪漫主义抒情诗 离骚 可分前后两部分 前半篇侧重于对斗争历史的回 顾 后半篇侧重对于未来道路的探索 全诗抒发了深沉真挚的爱国情怀 对腐 朽势力进行了深刻的批判 表现了对进步理想的执着追求和宁死不屈的战斗精 神 离骚 的艺术价值很高 从神话和历史传说中吸取大量素材 驰骋想象 创造出神奇瑰丽的境界 用以表现对理想的热烈追求 多以内心独白的方式表 达思想 抒发激情 坦露性格 塑造了伟大诗人的形象 善鸟香草以配忠贞 恶禽臭物以比谗佞 比兴手法的运用 比 诗经 更丰富多彩 灵活生动 在 南方民歌的基础上创作句式多变 句尾用语气助词 兮 的骚体 恰切的表现 了复杂的思绪和炽热的情感 文采绚烂 结构宏伟 三 整体感知三 整体感知 1 播放课文朗读 学生正音正字 2 学生借助注释 疏通字词 标记疑惑之处 初知文意 3 教师点拨 学生整体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明确 本文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 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所起的 重大作用 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的品德 同时也处处流露出作者的不平 之气和叹惋之情 第一部分 1 3 自然段 写屈原由见 任 而见 疏 第二部分 4 10 自然段 屈原被罢黜到被放逐的历程 第三部分 第 11 自然段 屈原投江自尽 第四部分 第 12 自然段 屈原死后影响 四 研四 研读讨论读讨论 1 屈原为什么作 离骚 明确 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 2 作者是怎样对 离骚 进行记叙和议论的 明确 司马迁从屈原创作 离骚 的意图 离骚 的内容 作品的风格三 个方面表现屈原的人品与文风 他认为 离骚 是有为而作 自怨而生 这种 怨是出自一片爱国忠心 屈原盼的是 君之一悟 俗之一改 离骚 的内容 则是陈述先王之道 以刺世事 明道德之广崇 治乱之条贯 这样的内容是极 具现实意义的 离骚 的风格与屈原的人格是一脉相传的 其文约 其辞微 其志洁 其行廉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志洁 故其称物 芳 其行廉 故死而不容 真可谓文如其人 3 怎样理解屈原与渔父的对话 明确 渔父和屈原的对话 代表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 两种不同的品格操 守 两种不同的政治取向 渔父认为对人生 对世事都不要太认真 太执著 最好是得过且过 随遇而安 即篇中所谓的随流扬波 与世推移 至于举世浑 浊而我独清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则是大可不必的 屈原反对这种人生哲学 认为绝对不能随波逐流 绝对不能同流合污 宁可葬身鱼腹也要保持自己志洁 行廉的人格 司马迁把鱼父和屈原的观点两相比照 是对屈原人格的赞扬和景 仰 其中也表露出对黑暗势力的强烈愤慨和对屈原同情惋惜之情 3 作者是如何表现屈原的政治才能的 明确 为了突出屈原对楚国的重要作用 表达对屈原政治才能的高度推崇 作者在记叙屈原的生平事迹时 有意把屈原的遭际与楚国的处境结合起来 当屈原得到重用时 楚国在诸侯国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屈原受到排挤 时 楚国就日渐衰落 以历史的教训来证明屈原联齐抗秦的主张的正确 4 作者为什么如此推崇屈原 明确 司马迁推崇屈原有两个方面 推崇他正确的政治主张和伟大的人格 推崇他在语言艺术上的高深造诣 司马迁之所以如此推崇屈原 除了屈原本身 的人格魅力外 还因为两人的政治遭际和人格品性都有相通之处 在政治上 他们同样都是 信而见疑 忠而被谤 受到当权者的无情打击 从文学艺术上 说 二人都以书言志 发愤著书 司马迁在 史记 太史公自序 中说 屈 原放逐 著 离骚 这是屈原对他著作上的启发和精神上的鼓励 5 司马迁写人物传记 除传末赞语之外 多不直接发表自己的意见 而是 把意见寓于叙事之中 本传却是另一种写法 这就是记叙 议论 抒情三者紧 密结合 试分析 明确 作者在叙事的基础上展开议论 在议论部分又有着强烈的感情色彩 把握议论和抒情性的语句 可以更好地理解屈原的高洁品性和司马迁的写作意 图 如第 3 自然段 叙述屈原蒙谗受疏和创作 离骚 的情况后 立即对 离 骚 发表议论 赞颂屈原的伟大人格和高洁志趣 第二部分 对怀王的昏聩予 以强烈谴责 也间接赞颂了屈原的远见卓识 第三部分 采用寓议于叙的手法 表现屈原的高洁品质 显示屈原之死的深远影响 司马迁之所以这样写 一方 面是他与屈原遭际有相似之处 要 借他人酒杯 浇自己块垒 正如古人所说 本文可作屈原和司马迁的合传来读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有关屈原的资料太少 无法详细地叙述其生平事迹 6 写作特色 明确 1 选材上 屈原列传 不具备曲折 生动 完整的故事情节 而是根据 文献记载 粗线条地勾勒人物的生平事迹 2 写法上 记叙和议论相结合 全文四个部分都有 传 有 评 因 传 而 评 以 评 点 传 3 语言上 本文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叙中有情 倾向鲜明 议中有情 直抒胸臆 作者运用对偶 对比 排比 反复 比喻等修辞手法 增强了语言 表达效果 7 相关成语典故 明确 1 怀瑾握瑜 语出 楚辞 九音 怀沙 怀瑾握瑜兮 穷不知所示 王逸注 在衣为怀 在乎为握 瑾 瑜 美玉也 比喻人具有纯洁优美的 品德 2 博闻强志 语出本文 见识广博 记忆力强 又作 博闻强记 博 闻强识 礼记 典礼上 博闻强识而让 敦善行而不怠 3 随波逐流 语出本文 比喻无原则 无立场地与世相沉浮 4 弹冠振衣 语出本文 整洁衣冠 5 与世推移 语出 楚辞 渔父 随着世道的变化而变化以合时宜 8 你如何看待屈原和司马迁 学生自由讨论 引导 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五 梳理五 梳理积积累累 1 一词多义 1 属属 屈平属属草稿未定 动词 zh 连缀 引申为写作 亡国破家相随属属 动词 zh 连接 属属予作文以记之 通 嘱 嘱托 动词 十三学得琵琶成 名属属教坊第一部动词 隶属 属于 在骨髓 司命之所属属 无奈何也 动词 掌管 有宁越 之属属为之谋 名词 类 这些人 吾属吾属今为之虏也 名词 用在人称后面 表复数 吾属 我们 神情与苏 黄不属属 动词 类似 若属若属皆且为所虏 若属 你们这些人 2 伐伐 每一令出 平伐伐其功 动词 耀 自夸 其后秦欲伐伐齐 动词 讨伐 进攻 口诛笔伐伐 动词 声讨 伐伐薪烧炭南山中 动词 砍伐 上兵伐伐谋 其次伐伐交 其次伐伐兵 动词 战胜 打败 此五霸之伐伐也 名词 功业 3 疏疏 王怒而疏疏屈平 动词 疏远 以疏疏为美 密则无态 形容词 稀疏 以金笼进上 细疏疏其能 动词 陈述 旧读sh 论积贮疏疏 名词 奏章 古代大臣向君主上书言事的文体 旧读sh 十三经注疏疏 名词 注解的一种 为 注 作注的文字 旧读sh 4 离离 离骚 者 犹离离忧也后 离 为动词 通 罹 遭受 又如 叔向贺 贫 而离桓之罪 约从离离衡 动词 离散 分离 如有离离违 宜别图之 动词 背离 多情自古伤离离别 动词 分离 离别 5 本本 父母者 人之本本也 名词 根本 本本末倒置 名词 本义 草木的根 今背本本而趋末 名词 根本的 基础的东西或方面 此指农业 此之谓失其本本心 形容词 本来的 本本在冀州之南 副词 本来 己后典籍皆为板本本 名词 稿本 版本 今存其本本不忍废 名词 稿本 底本 用芽者自从本本说 代词 这 此 若止印三二本本 未为简易 量词 册 臣本本布衣 副词 本来 是 原来 是 一说 动词 出身于 抑本本其成败之迹 动词 推究 考察 6 志志 推此志志也 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名词 志向 心意 一篇之中三致志志焉 名词 意愿 博闻强志志 动词 通 记 一说 名词 记忆力 其志志洁 其行廉 名词 志趣 聊斋志志异 动词 记述 项脊轩志志 名词 表一种记事的文体 7 指指 其称文小而其指指极大 名词 通 旨 意旨 旨趣 指指如削葱根 名词 手指 璧有瑕 请指指示王 动词 指出 近者奉辞伐罪 旌麾南指指 动词 指向 哙遂入 头发上指指 动词 直立 竖起 指指通豫南 副词 一直 直接 8 闻闻 博闻闻强志 名词 学识 见闻 忽闻闻门外虫鸣 动词 听见 初闻闻涕泪满衣裳 动词 听说 能谤讥于市朝 闻闻寡人之耳者 动词使动用法 使 听取 生乎吾前 其闻闻道也固先乎吾 动词 懂得 明白 况草野之无闻闻者欤 名词 声望 声名 无何 宰以卓异闻闻 动词 闻名 9 留留 因留留怀王以求割地 动词 扣留 留留二日 维扬帅下逐客之令 动词 停留 先生可留留意矣 动词 留心 关心 我命绝今日 魂去尸长留留 动词 保存 遗存 10 迁迁 顷襄王怒而迁迁之 动词 放逐 流放 公车特征拜郎中 再迁迁为太史令 动词 调动官职 此指升迁 予左迁迁九江郡司马 动词 调动官职 左迁 贬官 齐人未尝赂秦 终继五国迁迁灭 动词 变迁 变更 战 守 迁迁皆不及施 动词 迁移 迁都 11 父父 渔父父见而问之曰 名词 f 古代对老年男子尊称 余弟安国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滨州市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中毕业班第一次复习统一检测试题化学试题含解析
- 商丘学院《中医药论文写作及发表教程》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地理信息系统概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小学管理标准化汇报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锦华实验校初三第二学期期末考试样卷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上海市静安区、青浦区2024-2025学年高三暑假末结业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临床研究导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安徽省淮南一中等四校重点中学2025年高三高考测试(一)英语试题含解析
- 画房子设计课件
-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地图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及控制
- NB-T47023-2012长颈对焊法兰
- 铝模工程劳务承包合同协议书
- 2024年高考数学1卷对高中数学教学的启发
-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吊装施工技术讲解
- 2024年广西中考语文试卷真题(含官方答案及逐题解析)
- 2024年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 DZ∕T 0399-2022 矿山资源储量管理规范(正式版)
- 华为灰度管理法
- 施工现场常见问题解决的协调沟通技巧与有效方案研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