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义成语成因初探_第1页
同义成语成因初探_第2页
同义成语成因初探_第3页
同义成语成因初探_第4页
同义成语成因初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同义成语成因初探同义成语成因初探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Synonymous Idioms 吴乃华 提要 在我们日常所用的四字成语中 同义的占有一定的比例 形成同义成语的原因有 古代不同 学 派 思想认识的重合 同一典故 不同的概括 外来作品翻译语的演变 不同的造词理 据 成语的引申意义 由古 今同义不同字而成 由 古字通假 而成 古诗 词格律的需 要 现代和古代 新 旧成语并存 作者心志的需求和作品艺术效果的需要 Abstract In our daily used four character idioms synonymous occupies a certain proportion and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synonymous idioms are coincidence in ancient understanding of the thoughts of different schools different summary of the same allusion evolu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foreign works different coinage rationale the implied meaning in idioms synonymous that made of different words from ancient till today reasonable and acceptable false use of the ancient words needs of the words and rhymes in ancient poems coexistence of the modern and the ancient old and new idioms the needs of the author s mind or the needs of artistic effect in the works 关键词 同义 成语 成因 初探 Key words synonymous causes of the formation preliminary study 四字成语是一种形式简洁而意思精辟的短语 有的是沿古承袭的 有的是约定俗成的 不论 是哪一种 都是大众所喜爱和常用的 我们发现 我们常用的四字成语中 即便是由古代寓言 历 史故事概括成的 都有语法结构转换 语素更替 语序变化的现象 比如 邯郸学步 成了 明 杨慎 升庵诗话 右丞诗用字 文中的 学步邯郸 完璧归赵 成了南朝 梁 王僧孺 与何炯书 文中的 全璧归赵 和清 王浚卿 冷眼观 第十八回笔下的 原璧归赵 再如 守株待兔 和 待兔守株 比肩继踵 和 比肩接踵 接踵比肩 架肩接踵 磨肩擦踵 摩 肩接踵 摩肩擦踵 肩摩踵接 接踵摩肩 等等 本文就同义成语的成因这一话题作一探讨 敬乞校正 下面各条所述内容 仅选两例以示说 明 一 一 由古代不同 学派 思想认识的重合而产生 我国古代的诸子百家虽然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思想主张 各自的学说 但对世事的看法 对人 生的追求 不可能没有重合的地方 他们的语言也不可能没有殊途同归的地方 比如 要说明 只 要不断积累 就会从少变多 的道理 各家都有极为相似的如意为 聚沙成塔 的名言警句 类似 这样的一些含义相同而语素各异的名言警句 经过几千年的传承 集众人的智慧 又衍生出的一些 新的词语来 比如 各家在阐明 事物发展到极点 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这个道理时 用语就十分接近 从 古到今形成的同义成语有 粗线体字 下同 美恶相饰 命曰复周 物极则反物极则反 命曰环流 鹖冠子 环流 当今人臣之位无居臣上者 可谓富贵极矣 物极则衰物极则衰 吾未知所税驾也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李斯列传 2 物至则反物至则反 冬夏是也 到高则危 累棋是也 汉 刘向 新序 善谋 日中则移 月满则亏 乐极悲来 物盛则衰物盛则衰 宋 张君房 云笈七签 第 83 卷 复卦 言七日来复 其间之不断续 阳已复生 物极必返物极必返 其理须如是 宋 朱熹 近 思录 道体 子亦知物极将返物极将返乎 天生物 命官理之 有所溃 有所郁 清 龚自珍 乙丙之际箸议第 一 物极必反物极必反 错误成了堆 光明就会到来 毛泽东选集 第五卷 我们党的一些历史 经验 再比如 要 转移风气 改变习俗 各家的用语以及后来衍生的成语是 择君所以求仕 择方所以修道 迁风移俗迁风移俗者嗜欲移性 可不慎乎 孔子家语 六本 乐者 圣人之所乐也 而可以善民心 其感人深 其移风易俗移风易俗 故先王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 荀子 乐论篇 变古易俗变古易俗兮世衰 今之相者兮举肥 屈原 楚辞 九辩 教变容改俗变容改俗而莫得其所受之 此之谓顺情 吕氏春秋 上德 夫樂者感人密深 而風移俗易風移俗易 王褒 四子讲德论 向使秦缓其刑罚 薄赋倒敛 变风易俗变风易俗 化于海内 则世世必安矣 西汉 司马迁 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故凡欲变风改俗变风改俗者 其行赏罚者也 必使足惊心破胆 民乃易视 东汉 王符 潜力夫 论 三式 是知俗易风移俗易风移 必由上之所好 非夫圣明御世 亦无以振斯颓俗矣 晋书 儒林传 其高者 则严君味道 易俗移风易俗移风 晋 常璩 华阳国志 梓童士女 兼以世道浇暮 争诈繁起 改俗迁风改俗迁风 良有未易 梁书 何胤传 移风改俗移风改俗 致和乐之极 宋书 乐志一 吉不能佐其主以仁义使革风易俗革风易俗 陷斯民於禽兽 明 方孝孺 丙吉 2 2 由同一典故 不同的概括而形成 在我们的成语中 一部分是由古代寓言 历史故事概括而成的 经过千年的传承 由于使用者 他们写作的思想出发点或者作品内容的需要 于是同一故事就出现了字面不同其意相同的词语 比如 由汉 应劭 风俗通义 世间多有见怪 和 晋书 乐广传 所述的客人见杯中弓影 以为是蛇在酒中 勉强喝下 即疑虑而生病 后明白真相 疑虑消失 沈疴顿愈的故事 历代以来 形成的同义成语就有 念子何多病 逢人问好音 可无安乐法 未用短长吟 陋巷邻南北 春风酒浅深 杯蛇弓落杯蛇弓落 影影 应已断疑心 宋 章甫 问祖显疾 弓影浮杯弓影浮杯疑老病 鸡声牵梦动离愁 明 刘炳 鄱城归舟同何希宪共载剧谈悲歌有感 诗 若于此处稍参不破 则昔人所谓壁间蛇影壁间蛇影 足以生疑而致病 明 唐顺之 答王龙溪郎中 书 杯中蛇影杯中蛇影 自起猜疑 塞翁失马 难分祸福 明 程登吉 幼学琼林 鸟兽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清 曹雪芹 红楼梦 第八十九回 杯影蛇弓杯影蛇弓魔人幻 帷灯匣剑鬼生疑 清 魏秀仁 花月痕 第四十五回 3 一灯如豆 罗帐低垂 弓影杯蛇弓影杯蛇 惊神未定 清 沈复 浮生六记 之卷一 闺房记乐 杯蛇幻影杯蛇幻影 鬼蜮含沙 萦愁绪以回肠 蔓牵瓜落 清 魏子安 花月痕 第五回 金玦庞凉舍隐痛 杯弓蛇影杯弓蛇影负奇冤 清 黄遵宪 感事 之七 再比如 由晋代车胤把萤火虫装在口袋里 借荧光读书 南朝孙康映雪读书 这两个勤学苦 读的故事概括出的成语就有 萤灯雪屋 萤窗雪案 积雪囊萤 雪案萤灯 雪案萤窗 囊萤积雪 囊萤映雪 集萤映雪 映雪囊萤 聚萤映雪 聚萤积雪 还有如 画蛇添足 画蛇著足 为蛇添足 为蛇画足等等 3 由外来作品的翻译语演变而成 我国在魏 晋 六朝以及隋 唐时候 我国翻译了不少流行于西域和印度的佛经 这些翻译过 来的佛经里边的语句和典故 不少从早就成了我国的常用语 并且还产生与之同义的词语 比如 在唐代道世法师据各种经典编纂而成的 法苑珠林 中 有这样一段话 若菩萨在乾 土山中经行 土不著足 随岚风来 吹破土山 令散为尘 乃至一尘不著一尘不著佛身 佛教所说的 尘 是指色 声 香 味 触 法 其意是修行时排除物欲 保持心地洁净 现引申为泛指不受 坏习惯 坏风气的影响 也形容非常清洁 干净 于是衍生出 花朝月夕 独自爽怀 一尘不染一尘不染 万念胥空 唐 田颖 揽云台记 一尘不到一尘不到心源净 万有俱空眼界清 唐 唐彦谦 游清凉寺 诗 一尘不著一尘不著千家月 万象无私满县花 宋 杨公远 贽雨村施权宰 堂下种梅花数树 当霜雪严沍之际 众芳摇落 而是花独翘然 散而为春妍冰玉 其葩一尘一尘 不缁不缁 明 宋濂 贞白堂记 即其可名状者言之 则本之一毫不染一毫不染之真 而加之百折不移之守 明 吴承恩 赠郡伯古 愚邵公报政序 书桌笔墨精良 纤尘不染 纤尘不染 明 冯梦龙 醒世恒言 第十五卷 五藴皆空 六尘不染六尘不染 是谓 和尚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 金和尚 不染一尘不染一尘 身心表里 五德荦荦 乃其大端 毛泽东 四言诗 祭母文 1919 年 10 月 再比如 不即不离 这一成语 它出自 圆觉经 上卷 原文是 圆觉普照 寂灭无 二 不即不离 无缚无脱 始知众生本来成佛 这是一种否定式的表达方式 即 谓融合 离 谓分别 圆觉 是真性 众生 是妄相 当然是有分别的 即所谓的 不即 然而归根 结蒂 妄相亦是真性的显现 二者是融合的 就是所谓的 不离 犹如波不就是水 但也离不了 水 它引申的含义为指对人似亲非亲 似疏非疏的关系 也指物体若分若合 如 夫妻之间 处得来天然合拍 不即不离 清 文康 儿女英雄传 第二九回 刘本人打着保境安民的旗号 隐隐地以湖北的政治中心自命 对于南北两方都采取着不即不 离的态度 郭沫若 革命春秋 北伐途次 急贾余勇穿其中 则其隙不即不离 仅容侧身而进 明 徐霞客 徐霞客游记 卷三 派生出表示对人既不接近 也不疏远的产生的同义成语还有 若即若离 和 若离若即 4 由不同的造词理据而构成 4 自古以来 在我国不论工 农 士 商 学各行各业 都是十分珍惜时间的 所以形容时间宝 贵 时间过得快的成语也比较多 同时由于造词者造词的理据不同 因而就出现了一些形殊实同的 成语 比如 形容时间极短的成语有 昼游乎茂树 夕调乎酸咸 倏忽之间倏忽之间 坠于公子之乎 西汉 刘向 战国策 楚策四 指顾倏忽指顾倏忽 获车已实 乐不极盘 杀不尽物 汉 班固 东都赋 人不还踵 日不移晷日不移晷 霍然四除 更为宁朝 东汉 班固 汉书 王莽传上 弹指之间弹指之间 心九百六十转 一日一夕十三忆意 三国 康僧会 安般守意经序 俯仰之间俯仰之间 已为陈迹 晋 王羲之 兰亭集序 俄见碧山出于远波 指顾之际指顾之际 山与舟相逼 乃有彩船自山驰来 唐 李朝威 柳毅传 何异浮生临老日 一弹指顷一弹指顷报恩仇 唐 白居易 禽虫十二章 诗 一迥一惑 在于瞬息之间 瞬息之间 自可自否变于帏扆之所 唐 李世明 贬萧瑀手诏 纷纭而逼胁愈间 顷刻之间顷刻之间 安危莫保 旧五代史 周书 太祖记 安有立谈之间立谈之间 而遽为人痛哭哉 宋 苏轼 贾谊论 指顾之间指顾之间 勇怯立异 呼吸之际 胜负顿殊 明 归有光 上总制书 无端平地起波涛 转眼之间转眼之间忘久要 明 胡文焕 群音类选 葛衣记 荐之知信 须先理其气 气若顺 则呼吸之间呼吸之间 自然痊可 明 罗贯中 三国演义 第 49 回 我闻五代时 大梁王彦章 日不移影日不移影 连打唐将三十六员 明 施耐庵 水浒传 第 70 回 乌合之众 易可崩离 若简练骁勇 衔枚夜袭 径趋营下 出其不意 咄嗟之间 咄嗟之间 便可擒殄 北齐书 李浑传 若余于董氏 则有师友偲偲之力 而零落于转瞬之间转瞬之间 更可伤也 清 黄宗羲 董在中墓 志铭 我在当时特殊的精神状态下 竟似乎能在那么短促的一瞥之间一瞥之间 从一张脸上读出一部长长的 历史 美 爱伦 坡 人群中的人 这时奉系军阀老巢的攻破 郭部亦操左券 只是指顾间事指顾间事了 冯玉祥 我的生活 第 32 章 再比如 我国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以及解放前那段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时代 多数人都 过着衣不蔽体 食不果腹的生活 因此填不饱肚子是历代文人常谈不衰的话题 我们来看看他们是 怎样描写穷苦人缺吃少喝的生活的 筚门圭窬 蓬户瓮牖 易衣而出 并日而食并日而食 西汉 戴圣 礼记 儒行 环堵萧然 不蔽风日 梪褐穿结 箪瓢屡空箪瓢屡空 晏如也 晋 陶渊明 五柳先生传 而诸孙纩不温体 食不充饥食不充饥 付之姆你之手 南朝 宋 刘彧 立晋熙王嗣诏 臣八岁丧父 家贫无业 母兄乞丐以供资养 衣不布体 食不充肠食不充肠 幼学之年不蒙师训 唐 元稹 同州刺史谢上表 流亡初复 贫鞠兼半 食不糊口食不糊口 力未赡农 唐 陈子昂 汉州雒县令张君吏人颂德碑 况且民穷财尽 百姓饔飧不饱饔飧不饱 没闲钱去养马骡 京本通俗小说 拗相公 若如古时范史云 曾官莱芜令 甘自受着甑尘釜鱼甑尘釜鱼 明 天然智叟 石头点 贪婪汉六院卖风 流 颜渊箪食瓢饮 范史云釜中生尘釜中生尘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 第八卷 5 范丹釜中生鱼破甑生尘破甑生尘 曾子捉襟见肘纳履决踵 明 程登吉 幼学琼林 第三卷 真是衣不遮身 食不充口食不充口 吃了早起的 无那晚夕的 明 凌濛初 初刻拍案惊奇 第 35 卷 于是 衡门之下 环堵萧然 饔飧不继饔飧不继 过日恒饥耳 清 无名氏 杜诗言志 卷七 今既饔飧不济饔飧不济 我这里有白银十两 暂且拿去使用 清 石玉昆 三侠五义 第 11 回 衰国之民 饔飧不给饔飧不给 裋褐不完 清 谭嗣同 仁学 二四 甘守着裙布钗荆 甘受尽鱼釜尘甑鱼釜尘甑 不惭愧牛衣对影 也惟愿鹿车挽并 清 陈琅 梅喜 缘 情诉 曲 一旦以辎重被讦于监司 夫以巡方而黩货 又何问下吏之操守 釜鱼甑尘釜鱼甑尘之风 空谷于天下 矣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 人民生活更加贫困 衣不蔽体 食不果腹食不果腹 郭沫若 中国史稿 第三编第三章第一节 5 由成语的引申意义同一而形成 有一类成语常常采用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的办法 来说明一种含义 或者一个道理 因为要 说明的含义 或者道理相同 而借助的事物可以更换 因而形成一类同义成语 比如 指桑骂槐 本意是指着桑树骂槐树 其引申意义是表面上骂这个人 实际上是骂那 个人 清 曹雪芹 红楼梦 第十六回中就有 咱们家所有的这些管家奶奶 那一个是好缠的 错一点儿他们就笑话打趣 偏一点儿他们就指桑骂槐的抱怨 同义成语有 指桑说槐 指东骂西 指槐骂柳 指鸡骂狗 指猪骂狗 捉鸡骂狗 指冬瓜骂葫 芦等 再比如 偷梁换柱 从字面上看 是以梁换柱 其实是指用偷换的办法 暗中改换事物的本 质和内容 以达蒙混欺骗的目的 类似这样的成语还有 移天易日 偷天换日 移天换日 移天徙 日 换日偷天 移花接木 以假乱真 以伪乱真 6 6 由古 今同义不同字而成 由于时代的不同 语言表达的要求不同 有些将古奥难懂的成语 随着时间的流逝 已经失去 了生命力 有的却改换成了简明易懂的同义成语 比如 第一类 古用今不用 由于学习古典文学的需要 古 今还得沟通 有 芟繁就简 删芜 就简 和 删繁就简 善始令终 和 善始善终 浩浩汤汤 和 浩浩荡荡 第二类 古用今也用 如 揠苗助长 和 拔苗助长 前仆后继 和 前赴后继 完 璧归赵 和 物归旧主 等等 7 由 古字通假 而成 在在古汉语中常出现用同音或近音字替代本字使用的一种现象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古字通 假 通 表示通用 假 是假借 由于是用同音或近音字替代本字 往往就出现本字与同音字同 时使用的现象 这样也出现了一类同义成语 比如 由于 返 通 反 于是要表达 回复事物初始的自然状态 的同义成语就有 返朴 6 归真 反朴归真 归真反朴 返璞归真 反璞归真 归真返璞 归真反璞 还淳返朴 还淳反朴 其它还有 返老还童 反老还童 迷而知返 迷而知反 慈乌反哺 慈乌返哺 积重难返 积重难 反 回光返照 回光反照 流连忘返 流连忘反 迷途知返 迷途知反等 再比如 由于有 涂 通 途 要表达 通过不同的途径 达到共同的目的地 的同义成语 有 异涂同归 异途同归 殊涂同归 殊途同归 同归殊途 同归殊涂 其它还有 道听途说 道 听涂说 迷涂知反 迷途知反 识途老马 识涂老马 道尽途穷 道尽涂穷 半途而废 半涂而废 道尽途殚 道尽涂殚等 8 8 由于古诗 词格律的需要而成 我国是一个具有悠久的文化传统的国家 在文学的百花园中 最靓丽的花朵 要数诗 词 歌 赋 联这几种独特的文体形式了 这些文体形式的特点就是讲求格律 讲求对仗 讲求平仄 这就 对成语的 固定结构 提出了挑战 因而也为成语的衍生与同义成语的生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们首先来看南宋代哲学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絕句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 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中国古代名句辞典 70 页 他是用 万紫万紫 千红千红 来概括春天繁花似锦 色彩艳丽繁多的景色的 那么 宋朝大词人辛弃疾又是用怎样来概括 春天的景色的呢 在 水龙吟 寄题京口范南伯家文官花 的词里用的是 人间得意 千红百紫千红百紫 转头春尽 而在另一首词 定风波 赋杜鹃花 用的是 百紫千红百紫千红过了春 杜鹃声苦不堪闻 稼轩长短句 卷之八 我们知道 由万 紫 千 红 百这五个字组成的形容春天繁花似锦的四字成语有 百紫千 红 千红百紫 千红万紫 万红千紫 万紫千红 这些同义的成语 究竟谁是本源 谁 是衍生 我们用不着去考查 但是我们只要看看要表达 春日繁花似锦 色彩繁多 这种含义 古 人在唐诗和宋词的创作中 是怎样选用这些成语的 就可以窥见同义成语产生的另一个源头 百 紫 万 千 红这五个字在 平水韵部 中 百 字属入声中的 十一陌 紫 字属 于上声中的 四纸 万 属去声中的 十四愿 三字同为仄声 千 字属下平中的 一先 红 字属上平中的 一东 两字同为平声 在朱熹的 春日 这首七言絕句中 他采用的是首句仄起入平韵式 这种格律的第四句应当是 仄仄平平仄仄平 所以他用 万紫千红 满足了这种格律的要求 那么宋 辛弃疾为什么要用 千红百紫 百紫千红 这两词呢 他的 水龙吟 寄题京口范 南伯家文官花 词 人间得意 千红百紫千红百紫 转头春尽 是 水龙吟 词牌下阕的第二个句号 按其 词谱 应当为 平 仄 平平仄 平 仄 显然 选用 千红百紫 是合适的 而 定风 波 赋杜鹃花 百紫千红百紫千红过了春 杜鹃声苦不堪闻 是这首词的第一 二句 按 定风波二 的 词谱 这两句应当是 仄平平 仄平 韵 平 仄仄平平 韵 如果把 百紫千红 改为 千红百紫 就不恰当了 在宋 韩元吉 虞美人 叶梦锡园十月海棠盛开 词的下阕 有 破寒滴滴娇如醉 不比春饶 睡 万红千紫万红千紫莫嫌迟 看取满城花送 衮衣归 的词句 万红千紫万红千紫莫嫌迟 这句诗迟按其词谱应 当是 平 仄仄平平 所以 他选用了 万红千紫万红千紫 在宋 康与之 荷叶铺水面 春游 词 中 春光艳冶 游人踏绿苔 千红万紫千红万紫竞香开 千红万紫千红万紫竞香开 是该词上阕的第二句 根据 词谱不能和前面几例一样 只能是 千红万紫千红万紫 7 像这样把四字成语中的前面两字与后面两字调换 或用成语中的同义字 同义词代换某个字 在古诗词中是屡见不鲜的 特别是宋词在宋时既能颂也能唱 影响之大就可想而知了 9 由现代和古代 新 旧成语并存而成 对于同一事件 同一场景 同一形态 同一行为等的表述与概括 由于时代的不同 社会的变 迁等原因 也有所不同 古代的某些词语虽然失去了生命力 但它们存在于古典著作之中 因此 它们与现代生活仍然没有完全失去联系 比如 要表达 比喻随口乱说一气 古今都有不同的慨括 你待要着死撞活 将功折过 你休那里信口开呵信口开呵 元 尚仲贤 气英布 第一折 非是俺全身远害 免教人信口开喝信口开喝 元 张养浩 新水令 辞官 你休只管信口开合信口开合 絮絮聒聒 俺张孔目怎肯缘木求鱼 元 关汉卿 鲁斋郎 第四折 我原来是私访 为何顺口开河顺口开河 清 石玉昆 三侠五义 第十回 要是信口开河信口开河的说 我不定说出什么来呢 而妇女又爱挑眼 老舍 又是一年芳草绿 再比如 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 也指新事物不断产生发展 代替旧的事物 新故代谢新故代谢 四时次也 汉 蔡邕 兰赋 世界上总是这样以新的代替旧的 总是这样新陈代谢新陈代谢 除旧布新或推陈出新的 毛泽东 矛盾论 10 因作者心志的需求和作品艺术效果的需要而成 古往今来 凡是文学作品的创作者无不希望自己的作品不世俗 不落巢臼 能有创新 正如 杜甫在 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诗中所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 语不惊人死不休 词语是文学 作品的重要材料之一 正像没有好的建筑材料 是不会盖出坚固美观的建筑物来的一样 这两句诗 表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 他性好佳句 并认为要写出佳句 就必须有足 以使人吃惊的语言 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 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 正是他成为伟大诗 人的重要条件之一 同样 唐代诗人贾岛也是十分重视选择和锤炼词语的 每一个字词的使用都费 尽心血 不仅给我们留下了 推敲 的美谈 还留下了坚苦创作的诗句 两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 流 可见 不论古今 追求作品语言的创新是创作者的共同目标 由此推知 打乱某些成语的固 定结构 调换某些成语词素的先后顺序 满足写作者的不落巢臼的心理 就不足为怪了 第一种 调换语法结构和语语素顺序 语法结构为联合式的前后调换 粉身碎骨 和 碎骨粉身 经天纬地 和 纬地经天 等 语法结构为主谓式变偏正式 风光旖旎 与 旖旎风光 光芒万丈 和 万丈光芒 等 语法结构为偏正式前后调换 百万雄兵 和 雄兵百万 扬镳分路 和 分路扬镳 等 第二种 交换成语中有含义相同的词素形成的同义成语 四字成语有的是由四个独立的词素组 成 有的是由两个词素组成 有些单纯词和合成词有同义的 这些有同义词素的成语 也就是衍生 同义成语重要原因之一 8 同义词代换 孤苦伶仃 孤苦零丁 反复不常 反覆无常 反复无常 寻根问底 寻根究底 寻根追底 穷根究底 穷根究底 盘根究底 刨根问底 追根问底 等等 同义字代换 众口铄金 众口销金 万全之策 万全之计 耳闻眼见 耳闻目览 目 见耳闻 耳闻眼睹 目击耳闻 耳闻目见 目睹耳闻 唯妙唯肖 惟妙惟肖 唯利是图 惟 利是图 唯我独尊 惟我独尊 等等 第三种 变更不表示实在数目的数 带有不表示实在数目的数词的成语 因为它的数字并不 是一个准确的数 而是表示多 长 大 重或者少 短 用其它数字代换同样可以表示同样的意思 比如 要表达死的可能极大 活的希望极小以及比喻冒生命危险 万死一生 百死一生 十死一生 九死一生 一生九死 要表达交通极便利 四通八达 四通五达 六通四达 四冲八达 要表达一再 多次 三番两次 三番五次 几次三番 屡次三番 两次三番 二次三番 我们知道 具有一定语法结构的四字成语是对一个事件 一种场景 一种形态 一种思想 一 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