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家庭教育中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误区_第1页
浅析幼儿家庭教育中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误区_第2页
浅析幼儿家庭教育中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误区_第3页
浅析幼儿家庭教育中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误区_第4页
浅析幼儿家庭教育中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误区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幼儿家庭教育中重视智育轻视德育的误区 摘要 幼儿期是孩子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 幼儿期对孩子的教育好坏与否关系着 孩子的一生 家庭教育在幼儿生长发育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本文从幼儿 家庭教育中容易出现的重视智力教育而轻视道德教育的误区入手 浅析误区对 幼儿心理的影响 以利于确立正确的幼儿家庭教育理念 关键词 幼儿 家庭教育 误区 智力教育 道德教育 正文 儿童期是人类心理从发生到成熟的阶段 其中 幼儿期 3 6 7 岁 是期 间较为关键的时期 家庭教育在幼儿期占了大量的时间段 因此 家庭教育的 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孩子的一生 目前 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 大多数家长缺 乏科学的教育方法中大多数走入了重视智力教育 过度宠溺 实施过度的物质 奖励等措施 存在着较多的误区 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一 概念一 概念 笔者通过翻译资料 认为在本文中的重视智力教育可以归纳为 智力第一 的概念 智力第一就是家长或长辈们认为应该要竭尽全力地 过早的开发幼儿 的智力 盲目 毫无选择性的让幼儿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而不注重行为习惯的 培养的家庭教育观点 这种观点直接决定了家长的行为进入教育误区 比如过 多的为孩子报兴趣班 信服个别专家的学习什么就能开发什么智力的缪谈 二 二 智力第一智力第一 的表现的表现 1 过多的为幼儿报兴趣班 目前 大多数家长为了让自己的孩子 不输在起跑线上 都不惜血本和 精力 为幼儿报各种兴趣班 让幼儿过早的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盲目攀比 在兴趣班的选择上 很多家长也不是真正的结合幼儿的兴趣爱好和实际情况报 班 而是根据自己的想法 理想为孩子报名参加 如珠心算班 钢琴培训班 绘画班 英语班等 遍地撒网 没有侧重 如今 一名幼儿同时参加几个 不同的兴趣班的情况已屡见不鲜 这些家长往往只注重技能的培养 却忽视了 幼儿在正常的成长过程中所需的休息和游戏时间 导致幼儿心理发展不平衡 甚至出现厌学的情况 2 忽视道德和行为习惯的培养 有些家长因为过分重视幼儿对知识的学习 把灌输知识 学习技能当做幼 儿教育的主要内容 在生活上对幼儿百般呵护 处处替幼儿包办 抱着 只要 孩子能出头 父母甘为做老牛 的想法 在部分家长的思想中 错误的认为 苦谁不能苦孩子 过分满足幼儿的要求 包括无理要求 这样就造成了一 些幼儿独立性差 懒惰 骄横无理等一些消极的心理 而家长们却看不到自己 孩子的这些变化 宁愿把幼儿的大部分业余时间用来上各种各样的兴趣班 培 训班都不愿对孩子进行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 待人接物等良好习惯的培养 甚 至有的家长认为 生存技能 待人接物的情商方面的技能等孩子长大了自然会 明白 不用特别教育 往往这些想法是造成将来孩子畸形发展的原因之一 三 重视智力教育轻视道德教育的成因三 重视智力教育轻视道德教育的成因 1 家庭因素 1 来自家长的虚荣心 部分家长把孩子当做一种炫耀的工具 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而无理攀比 因此就更加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更加优秀 表现突出 成为被众人夸奖的资 本 于是乎 这些家长就把智力教育放到了所有教育的首位 强迫幼儿参加各 种学习 期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 神童 一旦自己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表现 优秀时 就沾沾自喜 反之则埋怨孩子 甚至打骂幼儿 2 来自父母的望子成龙 每一个孩子在父母眼中都是最可爱 最聪明的 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 但 过度的期望导致了父母对幼儿给予了过度的厚望 望子成龙心切 非常希望孩 子不输在 起跑线 甚至能赢在 起跑线 上 因此不顾幼儿的实际情况 过早 过多地对幼儿智力进行开发 2 社会因素 1 来自生存的压力 现代的快节奏生活 导致我们被分数 学历 职称 经济等一系列的东西 压着 在这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 总是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社会竞 争日益激烈 生存发展压力日益增大 不从小开始培养孩子的能力必然会落后 于他人 被社会淘汰 这些想法都导致了家长不得不做出一些不利于幼儿健康 发展的举动 2 来自升学的压力 现在升学的压力都从幼儿园开始 家长们为了能让孩子进入一所教学硬件 先进 师资力量强大的小学 首先就从幼儿园的选择开始 逼迫幼儿做一些小 学入学考试的试题 有的私立小学招考 除了让幼儿唱歌 跳舞 讲故事 被 唐诗之外 还会考校幼儿的数学和英语 面对进入一所较好的小学如此艰难的 境况 家长们不得不让幼儿在课余时间参加培训班 提前为小学入学考试做准 备 四 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育的危害四 重视智力教育轻视德育的危害 1 产生厌学情绪 学龄前阶段的幼儿 其大脑及身体各器官组织的发育都不完善 他们并不 能像学龄儿童一样坐下来正规学习 家长若是强迫其学习 必然是适得其反的 如果家长再责骂和批评幼儿的某些行为 必然导致幼儿对学校产生厌恶情绪 对学习产生厌学情绪 2 扼杀儿童天性 如果占用幼儿的一切时间参加兴趣班 培训班 会让幼儿没有充分时间进 行休息和游戏 而游戏是幼儿的天性 是幼儿进行学习的最基本方式 从这个 方面说来 并不利于儿童的智力开发和能力 兴趣培养 3 不利于形成健全人格 学龄前阶段的幼儿处于身体的成长阶段 如果强制幼儿长时间集中注意力 学习 幼儿的大脑发育还不完全 很容易疲劳 其神经系统会受到伤害 并且 不利于幼儿的肌肉 骨骼发育 给幼儿的身体成长带来严重危害 强制幼儿学 习 会导致幼儿的个性受到压抑 摧残 难以形成开朗 乐观 自信 自强的 健全人格 长此以往 必然导致其出现心理问题 五 避免误区的方式方法五 避免误区的方式方法 1 认真学习家庭教育知识 提高育儿水平 父母是幼儿的首任老师 更是其人生中最重要的导师 父母的举动就是二 十多年后孩子的举动 因此 父母的能力素质尤为重要 古语云 其身正 有 令则行 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因此 提高家长的素质素养比一味的加强对孩 子的智力教育更为重要 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做到树立正确的教育观 教育幼儿 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选择相应的教育内容和方式 方法 因材施教 其 次要认真学习家教知识让家长认真学习教育知识并不是要让每一位家长都成为 专业的教育人士 而是要家长了解幼儿的成长发育规律 作出有利于孩子成长 的决策 比如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最佳时期 家长就应该在这个时候多多注意 培养幼儿的口语能力 而且要保护好幼儿的好奇心 不可轻易的对幼儿的 破 坏行为 进行指责 应该从孩子的天真举动之发现其创造性 家长要前面了解 幼儿的心理 生理特点 掌握个性 适合家长阅读的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有 李生兰的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学前儿童心理学 等 适合的刊物有 父 母必读 为了孩子 等 同时 家长还应提高自身的科普知识 面对孩子 各种奇怪的提问时就能有比较好的回答 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再次 要提 高思想道德水平 幼儿思想道德的发展是在潜移默化下形成的 幼儿的模仿能 力极强 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就像一张白纸 然后模仿眼睛看到的行为 而这些 行为多时来自于父母的 因此 家长首先要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比如 树立有理想 积极的人生观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对国家和事业有高度的责任 感等 2 注重对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 95 以上的学生智力是均等的 其成绩的优劣很大程度 上取决于非智力因素 所以我们教育的目标不应局限在发展人的智力上 更应 注重对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非智力因素是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心理学家亚 历山大首次提出的 其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广义上的非智力因素 指 智力因素 想象力 记忆力 思维能力 观察能力 注意力 以外的一切心理 因素 第二层次是狭义的非智力因素 它主要由动机 兴趣 情感 意志和性 格等五种心理因素组成 第三层次为具体的非智力因素 其包括 12 种因素 成 就动机 求知欲望 学习热情 自尊心 自信心 进取心 责任感 义务感 荣誉感 自制性 坚持性 独立性 非智力因素可以帮幼儿确立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审美观和道德观 在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上 首先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动 机 学习 动机是直接推动幼儿学习的一种内部的学习动力 对学习起着推动作 用 其次 要培养幼儿良好的兴趣爱好 这里要注重在平时培养幼儿的动手操 作能力 这是引发他们学习的重要手段 再次 家长要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同情心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最后 父母要多与幼儿进行亲子游戏 多跟幼儿沟 通 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3 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完全取决于幼儿的智力因素 其中还包括了德 体 美等方面的均衡发展 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状况为前提的 这 就要求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药注重从 德 方面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 同情及乐 于助人的行为意识 从 体 方面锻炼身体 为未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物 质基础 从 美 方面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 提高其审美能力 在幼儿的身 心发展中 德智体美四方面各具特色 不能相互取代 也不能有所忽视 他们 是一个相互渗透 相互发展 相互促进的整体 在家庭教育中 要均衡发展 不能有所偏废 让子女成才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 但一味的追求智力上的发展 而忽视了 其他方面的发展 无异于缘木求鱼 拔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