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简答题及答案.doc_第1页
微生物复习简答题及答案.doc_第2页
微生物复习简答题及答案.doc_第3页
微生物复习简答题及答案.doc_第4页
微生物复习简答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习题问答题:1 用具体事例说明人类与微生物的关系。 1微生物与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可以从它们在给人类带来巨大利益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极大的危害两方面进行分析。能够例举:面包、奶酪、啤酒、抗生素、疫苗、维生素及酶等重要产品的生产;微生物使得地球上的物质进行循环,是人类生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过去瘟疫的流行,现在一些病原体正在全球蔓延,许多已被征服的传染病也有“卷土重来”之势;食品的腐败等等具体事例说明。 2为什么说巴斯德和柯赫是微生物学的奠基人? 2这是由于巴斯德和柯赫为微生物学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使微生物学作为一门独立 的学科开始形成。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首次制成狂犬疫苗,进行预防接种;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创立巴斯德消毒法等。柯赫对病原细菌的研究做出了突出的成就: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提出了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柯赫原则,创建了分离、纯化微生物的技术等。 3为什么微生物学比动、植物学起步晚,但却发展非常迅速? 3其原因从下列几方面分析: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不具备的生物学特性;微生物具有其他生物共有的基本生物学特性;微生物个体小、结构简单、生长周期短,易大量培养,易变异,重复性强等优势,十分易于操作。动、植物由于结构的复杂性及技术方法的限制而相对发展缓慢。微生物的广泛的应用性,能迅速地符合现代学科、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4简述微生物学在生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 420世纪40年代,随着生物学的发展,许多生物学难以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十分突出,特别是 遗传学上的争论问题,使得微生物这样一种简单而又具完整生命活动的小生物成了生物学研究的“明星”。微生物学很快与生物学主流汇合,并被推到了整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了迅 速的发展,为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举例说明),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5试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景。 5可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微生物学的发展前量景:微生物基因组学研究将全面展开;以了解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其他生物、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为研究内容的微生物生态学、环境微生物学、细胞微生物学等,将在基因组信息的基础上获得长足发展,为人类的生存和健康发挥积极的作用;微生物生命现象的特性和共性将更加受到重视;与其他学科实现更广泛的交叉,获得新的发展;微生物产业将呈现全新的局面。培养物能较好地被研究、利用和重复结果。第一章原核微生物习题问答题:1试对真细菌、古生菌和真核微生物的10项主要形态、构造和生理功能、成分作一比较表。真细菌古生菌真核微生物细胞大小小小大细胞壁独有成分肽聚糖等假肽聚糖等纤维素,几丁质等细胞壁中甾醇无(支原体例外)无有细胞膜中单分子层无有无鞭毛类型细而简细而简复杂“9+2”型细胞质流动无无有细胞器无无有细胞质核糖体70S70S80S细胞核原核(无核膜)原核(无核膜)真核(有核膜)核仁无无有有丝分裂无无有减数分裂无无有厌氧生活常见常见极罕见生物固氮有有无化能自养有有无2试用表解法对细菌的一般构造和特殊构造作一介绍。一般构造细胞壁细胞膜间体核糖体细胞质内含物储藏物核区特殊构造糖被荚膜微荚膜粘液层菌胶团鞭毛、菌毛、性毛芽孢3试对G-细菌细胞壁的结构作一表解。G-细菌细胞壁外膜脂多糖层磷脂层外膜蛋白、孔蛋白脂蛋白内膜(肽聚糖层)周质空间4试用简图表示G+和G-细菌肽聚糖单体构造的差别,并作简要说明。G 一细菌与G 十细菌的肚聚糖的差别仅在于:1 )四肚尾的底3 个氨基酸不是L 一lys ,而是被一种只有在原核微生物细胞壁上才有的内消二氨基庚二酸(m 一DAP )所代替;2 )没有特殊的肚桥,其前后两个单体间的连接仅通过甲四肚尾的第4 个氨基酸 D 一Ala 的梭基与乙四肚尾的第3 个氨基酸一一DAP 的氨基直接相连,因而只形成较为疏稀、机械强度较差的肚聚糖网套。5什么是细菌的周质蛋白?它有哪些类型?如何提取它们?存在于G- 细菌周质空间的蛋白质,称为周质蛋白。它的类型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和运输蛋白等。可用渗透休克法提取。6试列表比较G+与G-细菌间的10种主要差别。细胞壁格兰阳性菌格兰阴性菌强度较坚韧较疏松肽聚糖组成聚糖骨架,凹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构成坚韧三维立体结构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构成疏松二维平面网络结构厚度厚 2080nm薄,1015nm肽聚糖层数多,可达50层少,12层肽聚糖含量多,占细胞壁干重50%80%少,占细胞壁干重5%20%糖类含量多,约45%少,15%20%脂类含量少,1%4%多,11%22%磷壁酸有无外膜无有7试述细菌革兰氏染色的机制。G菌:细胞壁厚,肽聚糖网状分子形成一种透性障,当乙醇脱色时,肽聚糖脱水而孔障缩小,故保留结晶紫-碘复合物在细胞膜上。呈紫色。G-菌:肽聚糖层薄,交联松散,乙醇脱色不能使其结构收缩,其脂含量高,乙醇将脂溶解,缝隙加大,结晶紫-碘复合物溶出细胞壁,沙黄复染后呈红色。8何谓液体镶嵌模型,试述该假说的要点。液态镶嵌模型是至今用于解释细胞质膜的结构与功能的一种较合理的假说。其要点为: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膜有流动性;膜内层呈疏水性,可“溶”入表面呈疏水性的整合蛋白;膜的表面呈亲水性,故有利于具亲水表面的周边蛋白存在;脂质分子间和脂质与蛋白质分子间无共价结合;膜的脂质双分子层呈流体状(“海洋”),周边蛋白可“漂浮”于膜上,而整合蛋白(冰山)则可在膜内作横向移动。9试列表比较真细菌与古生菌细胞膜的差别。真细菌古生菌亲水头与疏水尾相连酯键醚键疏水尾成分脂肪酸异戊二烯重复单位单分子层膜不存在存在甘油C3上连接物磷酸酯,磷脂酰L醇,磷脂酰胆碱,磷脂酰甘油,磷脂酰肌醇磷脂酸,硫脂酸,各种糖基膜上含独特脂类无种类多样10试设计一表解来说明细菌芽孢的构造和各部分成分的特点。产芽孢细菌芽孢囊是产芽胞菌的营养细胞外壳孢外壁:主要含脂蛋白,通透性差(有的芽孢无此层)芽孢芽孢衣:主要含疏水性角蛋白,抗酶解,抗药物,多价阳离子难通过皮层:主要含芽胞肽聚糖及DPACa,体积大,渗透压大核心芽孢壁:含肽聚糖,可发展为新细胞的壁芽孢质膜:含磷脂、蛋白质,可发展为新细胞的膜芽孢质:含DPACa,核糖体,RNA和酶类核质:含DNA11试对细菌营养细胞和芽孢的10项形态、构造和特性作一比较表。特点营养细胞芽孢外形一般为杆状球状或椭圆状外包被层次少多折光率差强含水量高(80%90%)低(核心10%25%)染色性能良好极差含钙量低高含DPA无有含SASPs无有含mRNA量高低或无细胞质pH约为75.56.0(核心)酶活性高低12研究细菌芽孢有何理论和实际意义?是研究生物抗逆性和休眠的生物学机制的良好材料。是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的指标。有利于提高菌种筛选效率。有利于菌种的长期保藏。为比较各种消毒灭菌方法的可靠性提供优良的模式生物。13什么叫“栓菌”试验,试分析这项研究在思维方式和实验方法上的创新点。“栓菌”试验是为证明细菌鞭毛运动机制而设计的一个著名的实验。方法是:取一端长有单根鞭毛的细菌,使鞭毛的游离端被相应抗体牢牢“栓”在载玻片上,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在作打转还是伸缩运动。结果是发现在不断打转,从而确认细菌鞭毛的运动机制是旋转式而非挥鞭式。思维方式的创新点:通过逆向思维,是原来无法观察到的纤细的活鞭毛旋转,转变成在显微镜下可清楚观察到的细胞旋转。实验方法的创新点:采用特异性抗体把单毛菌的鞭毛牢牢“栓”在载玻片上,以实现固定鞭毛的作用。14请列表比较细菌的鞭毛、菌毛和性毛间的异同。鞭毛菌毛性毛形态长,波曲,中空,分毛鞭丝、钩形鞘和基体3部分短、直、细、中空、构造简单较长、较直、中空、构造简单数目一至数十条2501000条一至少数几条着生部位端生、周生、侧生周生不定成分鞭毛蛋白菌毛蛋白性毛蛋白功能运动黏附传递遗传物质代表菌大肠杆菌、芽孢杆菌、梭菌、弧菌、假单细胞菌等G致病菌等G细菌的雄性菌株15试列表比较线粒体和叶绿体在形态、构造、成分和功能间的异同。线粒体叶绿体形态囊状、杆菌状等扁球形或扁椭圆状等每一细胞中含数百至数千个一个、数个至数百个构造有内外两膜包围着基质,内膜伸向基质形成许多嵴,嵴上有ATP酶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基质有TCA酶系分叶绿体膜、内体囊和基质3部分;内体囊数量多,层层相叠且相通,形成基粒;内体囊膜上含光和色素和电子传递链组分功能进行氧化磷酸化以产能进行光合作用以合成糖类和产生O2含半自我复制DNA含有含有核糖体类型70S(原核生物型)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名词解释:01.节孢子:一些真菌在进行无性繁殖时,其菌丝顶端停止生长后,产生许多横隔膜,这些隔膜处断裂开后便形成一节一节的细胞,这些节状细胞即为节孢子。02.厚垣孢子:一些真菌在不良的环境条件下,细胞原生质收缩变成近圆形,外生一层厚壁结构,当环境条件适宜时,它可以萌发重新长出菌丝。03.分生孢子:一些真菌在进行无性繁殖时,在菌丝分枝顶端的产孢细胞(或分生孢子梗)上分割或缢缩而形成的单个或成串的孢子。04.孢囊孢子:某些真菌(如根霉)在进行无性繁殖时,产生在孢子囊内不具有鞭毛,不能游动的一种内生无性孢子。06.子囊孢子:子囊菌亚门的真菌产生于子囊中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的有性孢子。07.接合孢子:由两种不同遗传性的菌丝分别长出形状相同或略有不同的配子囊接合后发育而成的有性孢子。08.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的配合,由营养体细胞的分裂或营养体菌丝的分化而形成同种新个体的过程。09.无性孢子:未经性细胞(核)结合,直接在营养体上产生的孢子。10.菌丝:丝状真菌的结构单元,是一条具有分枝的管形丝状体,外由细胞璧包被,里面充满原生质和细胞核。幼时无色,老后常呈各种不同的颜色。11.匍匐枝(匍匐菌丝):毛霉目的一些真菌,在基质上形成一种节段的跳跃菌丝。12.异宗配合:某些真菌必须由不同交配型的菌丝相结合才能产生有性生殖的性亲和方式。13.同宗配合:某些真菌,其有性生殖发生在同一个菌体中,是一种自身可孕的结合方式。14.菌核:一些真菌的菌丝,紧密聚集交织成一种坚硬的,具有抗逆功能的休眠体,外壁由深色厚壁细胞组成,内层由浅色拟薄壁细胞组成。当条件适合时,可萌发出菌丝或产生子实体。15.假根:在毛霉目中,一些真菌在匍匐菌丝上或在两匍匐菌丝交连下方生长出须根状菌丝,它们深入基质中吸收营养并支持上部的菌体,这种须根状菌丝称为假根。16.孢子囊:一些真菌进行无性繁殖时,在菌丝分枝的顶端形成膨大的囊状结构体,其中原生质经分割后形成内生的无性孢子。17.真菌:具有细胞壁,不含叶绿素,异养型并进行吸收营养,菌丝呈分枝的丝状和以孢子进行繁殖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真核生物。18.菌丝体:真菌菌丝在基质上或基质中不断伸长和分枝,并由许多菌丝连结在一起所组成的整个营养体称菌丝体。19.吸器:专性寄生真菌常从菌丝上长出旁枝,侵入寄主体细胞内吸收养料,这种吸收营养的细胞结构叫吸器。20.初生菌丝:由担孢子萌发后而发育起来的单倍体菌丝。21.次生菌丝:由两种遗传性别不同的初生菌丝结合后形成的双核菌丝。22.囊轴:毛霉、根霉等真菌中由孢子囊梗突入孢子囊内延伸的部分。23.菌褶:某些担子菌,如蘑菇目真菌,在菌盖下的一种片状结构,在其上产生子实层。24.真菌子实体:由营养菌丝和生殖菌丝组成的产生真菌孢子的组织体一般统称子实体。25.担孢子:担子菌亚门的真菌,在其担子上形成的外生的有性孢子。26.卵孢子:在鞭毛菌亚门真菌中,由两个大小不同的配子囊即雄器和藏卵器结合后发育形成的有性孢子。28.锁状联合: 在某些担子菌的次生菌丝上,在菌丝细胞隔膜处外面,形成的一种桥接状的菌丝结构。29.半知菌:一些真菌个体发育时没有或没有被发现有性阶段,只有无性阶段,对这类真菌,人类只了解其生活史中的一半,故叫半知菌。30.闭囊壳:子囊产生在一种圆球形无孔口的完全封闭的子囊果内,这种类型的子囊果叫闭囊壳。31.子囊壳:子囊产生在由几层菌丝细胞组成的圆形或烧瓶形,顶端具孔口的子囊果内,这种类型的子囊果叫子囊壳。32.子囊盘:子囊着生在一个盘状的子囊果上,子囊与侧丝相互伴生排列成子实层。这种盘状的子囊果叫子囊盘。33.子囊果:子囊菌亚门的真菌产生子囊的子实体。它有闭囊壳,子囊壳,子囊盘和子囊腔四种类型。34.担子果:产生担子的子实体。35.核配:两个单倍体性细胞经质配后细胞核融合,产生出二倍体核的过程。36.质配:真菌在有性生殖中,两个单倍体的性细胞相接触,它们的细胞质及内含物融合在一起,但两个性细胞核并不融合,两个核的染色体都是单倍体。39.子座:一些真菌的菌丝聚集或缠绕在一起。形成一种座垫状的结构,在其表面或内层产生子实体。40.鞭毛菌:菌丝无隔,孢子具有鞭毛,能游动的水生真菌。41.配子:某些真菌进行有性生殖时分化出来的性细胞,在真菌有性生殖中,雌雄配子结合为合子。44.真菌生活史:真菌从孢子萌发开始,经过生长发育阶段,最终又产生同一种孢子,其染色体行为由单倍体到双倍体再回到单倍体的过程。问答题:窗体底端窗体顶端01.比较曲霉属菌和青霉属菌无性结构的不同。(答案)曲霉属青霉属足细胞有无分生孢子梗无隔,不分枝,顶端膨大呈顶囊有隔,上部分枝呈帚状分生孢子串生,形态多样,外表多纹饰串生,多为圆形,椭圆形菌落颜色颜色多样且较稳定颜色多为蓝绿色且不太稳定02.试比较毛霉菌和根霉菌在形态特征上的异同。(答案) 毛霉菌根霉菌营养体无隔多核的丝状体无隔多核的丝状体无性繁殖产生孢囊孢子有有囊轴有有囊托无有囊领有无孢囊梗分枝有无匍匐菌丝无有假根无有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有有接合孢子附属枝无无03.什么叫无性孢子?真菌的无性孢子有几种?(答案)无性孢子是指未经性细胞的结合,直接在营养体上产生的孢子。真菌的无性孢子有 :芽殖孢子、裂殖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04.什么叫有性孢子?真菌的有性孢子有几种?(答案)有性孢子是指经过两个单倍体性细胞的结合发育产生的孢子称有性孢子。真菌的有性孢子有:合子(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05.真菌的无性繁殖有哪些方式?(答案)真菌的无性繁殖有:芽殖、裂殖、厚垣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菌丝片断的细胞等。06.真菌的有性生殖有哪些方式?(答案)真菌的有性生殖有形成有性孢子和合子,包括: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合子(休眠孢子囊)。07.Ainsworth(1973)的分类系统将真菌分成几个亚门,每个亚门的名称叫什么?(答案)分成五个亚门,这五个亚门是: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半知菌亚门。08.子囊菌亚门的真菌特征是什么?写出该亚门真菌中一个菌的名称。(答案)子囊菌亚门的真菌特征是菌丝发达有隔,隔膜为单孔;无性繁殖主要产生分生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子囊,每个子囊内含、4-8个子囊孢子。子囊菌亚门的真菌中一个菌的名称是粗糙脉孢菌。09.接合菌亚门真菌的特征是什么?请写出该亚门真菌中的一个菌名。(答案)接合菌亚门真菌的特征是营养体为无隔多核的菌丝,无性繁殖产生无鞭毛的孢囊孢子,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陆地生。接合菌亚门真菌中一个菌的名称是黑根霉。10.简述曲霉属真菌无性结构特征及对工农业生产的作用。(答案)在营养菌丝的足细胞上长出无隔的分生孢子梗,顶端膨大形成顶囊,在顶囊的表面上长出单层或双层小梗,在小梗顶端分化出串珠状的分生孢子。曲霉菌具有强的酶活性,用于许多工业生产,如制酒的糖化菌,进行柠檬酸发酵,生产淀粉酶等。造成食物和饲料的发霉变质,危害皮革、纺织工业,有的产生毒素危害人畜健康,黄曲霉毒素等还能诱发癌症疾病发生。11.简述青霉属真菌的无性结构特征及其作用。(答案)分生孢子梗从菌丝细胞长出,有隔有分枝,小梗有单轮或双轮生,双轮生中又分为对称和不对称。分生孢子梗的分枝和轮生组成了复杂的扫帚状分枝结构。在扫状枝上,最后一级分枝为产生串生链状分生孢子的小梗,呈瓶梗状,着生小梗的细胞叫梗基,支持梗基的细胞叫副枝。分生孢子常为球形,椭圆形,呈蓝绿色。可产生青霉素,灰黄霉素等抗生素,还产生柠檬酸,延胡索酸,草酸等有机酸。但会危害水果,引起粮食、食品、饲料、皮革、纺织品等的霉坏变质。有的种是人、畜的病原菌。在实验室和研究微生物中是一类污染菌。12.何谓真菌?它对人类有何作用?(答案)真菌是具有细胞壁,无叶绿素,无根茎叶,靠腐生或寄生方式行吸收式营养,以孢子进行繁殖的单细胞或多细胞的真核生物。真菌积极参与土壤有机物质的矿质化和腐质殖的形成,是土壤肥力必需的转化因子,是自然界物质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真菌在酿造业、发酵工业上被广泛用来生产酒、酱、豆腐乳,用来生产抗生素、有机酸、酶制剂、维生素、甾体激素等。在农业生产中用作饲料发酵、添加剂、生产植物生长激素、杀虫农药,与植物形成菌根吸收矿质营养。真菌还是动植物病害的病源菌,使粮食及农副产品在贮 藏运输中造成霉烂变质变坏,还引起衣物、器材、工具、仪器及工业原料的霉变。真菌还产生毒素物质,严重威胁人、畜的健康。13.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哪些特殊的形态结构(至少答出五种)?它们的功能是什么?(答案)1.厚垣孢子:渡过不良的环境条件;2.吸器:寄生真菌侵入寄主细胞内吸收营养;3.菌环和菌网:某些捕虫类真菌用来捕捉线虫、轮虫等,以获养料;4.附着枝和附着胞:一些真菌用来将菌丝附着在寄主体表上*5.匍匐枝和假根:匍匐菌丝是使菌丝向四周蔓延,并在其上可产生孢囊梗,假根能使菌丝固着在基物上,并能吸收营养*6.菌核:抗逆不良环境条件*7.子座:抗逆不良环境,在其上产生子实体;*8.菌索:具抗逆性,使菌丝蔓延,产生子实体。14.试述毛霉菌属的形态特征,并举例说明该属真菌对人类有什么作用?(答案)营养体为无隔多核菌丝体,在营养菌丝上长出分枝或不分枝的孢囊梗,顶端膨大形成孢子囊,有囊轴、囊领、无囊托,无匍匐枝、无假根,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接合孢子外无附属丝。能产生蛋白酶,如用作制腐乳、豆豉等,还可用于生产淀粉酶、柠檬酸等;对食品及农副产品造成发霉腐烂,造成粮食、食品的贮藏运输的破坏。15.述根霉菌属的形态特征,并举例说明该菌对人类的作用。(答案)营养体为无隔多核的菌丝体,由营养菌丝产生匍匐菌丝,以跳跃式蔓延生长,在匍匐丝交接处长出假根,上方长出孢囊梗,顶端膨大成孢子囊,有囊轴,孢囊孢子,囊托,无囊领,有性生殖产生接合孢子,接合孢子囊外无附属丝。产生淀粉酶能力强,用作糖化菌制曲酿酒;能引起粮食、食品、农副产品的霉烂,使农副产品贮藏运输过程中造成腐烂。16.试描述脉孢菌的主要形态特征及其作用。(答案)菌丝发达有隔,腐生;无性繁殖产生大小两类分生孢子,大型分生孢子球形成链并双叉分枝,小型分生孢子圆形较小,成链状或头状簇生;有性生殖产生囊孢子,子囊孢子着生在子囊壳内的长圆形子囊中,子囊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黑绿色,表面有纵向脉纹。它是遗传学研究的极好材料;菌体含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可用作饲料;它也对实验室及食品工业造成污染。17.真菌的有性生殖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请说明每个阶段的内容。(答案)质配:两个单倍体性细胞相接触,细胞质及内含物融合在一起,但染色体数目仍为单倍体。核配:质配后双核细胞中的两个核融合,产生出二倍体的接合子核,染色数目是双倍的。减数分裂:双倍体核进行两次连续的核分裂,核的染色体数目减半,形成单倍体的有性孢子。18.简述担子菌亚门真菌的特征及作用(答案)营养体菌丝发达有隔,隔孔为桶孔型,菌丝有初生菌丝(单核),次生菌丝(双核)和三生菌丝之分;次生菌丝上有锁状联合结构;无性繁殖绝大多数种不发达或不产生无性孢子;有性生殖不产生性器官及结构,而是由次生菌丝长成子实体,原担子细胞双核融合再经减数分裂形成4个核的担子,在其顶部产生4个担孢子。可作食用、药用,特别近年来发现食用菌多糖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作用。它也造成植物病害如著名的植物病源真菌锈菌和黑粉菌等。19.鞭毛菌亚门的真菌其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所表现的方式有哪些?(答案)无性:游动孢子、芽孢子、厚垣孢子。有性:合子(休眠孢子囊)、卵孢子。20.列表比较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的个体和菌落形态特征。(答案)个体形态菌落形态细菌单细胞球状、杆状或螺旋状。圆形或不规则,边缘光滑,表面光滑或皱褶;颜色不一,常见颜色为灰白色、乳白色,湿润粘稠。放线菌呈分枝丝状体,宽度与细菌相似,为无隔膜核菌丝,在固体基质上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之分。呈干燥细致的粉末状或茸毛状,与培养基结合较紧。酵母菌呈圆形或卵圆形或形成假菌丝,个体比细菌大。颇似细菌菌落,但比细菌菌落,而且厚,湿润粘稠;多为乳白色;一般圆形;表面光滑。霉菌呈分枝丝状,分枝丝状体,宽度比放线菌大;有隔膜菌丝和无隔膜菌丝之分;在固体基质上也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之分。与放线菌比较, 表面呈绒毛状或棉絮状,如呈粉末状者则不及放线菌细腻致密,与细菌比较,则差异显著。1. 细菌的个体形态:单细胞球状、杆状或螺旋状。菌落形态:圆形或不规则,边缘光滑,表面光滑或皱褶;颜色不一,常见颜色为灰白色、乳白色,湿润粘稠。2. 放线菌的个体形态 :呈分枝丝状体,宽度与细菌相似,为无隔膜核菌丝,在固体基质上有基内菌丝、气生菌丝之分。菌落形态:呈干燥细致的粉末状或茸毛状,与培养基结合较紧。3. 酵母菌的个体形态:呈圆形或卵圆形或形成假菌丝,个体比细菌大。 菌落形态:颇似细菌菌落,但比细菌菌落,而且厚,湿润粘稠;多为乳白色;一般圆形;表面光滑。4. 霉菌的个体形态:呈分枝丝状,分枝丝状体,宽度比放线菌大;有隔膜菌丝和无隔膜菌丝之分;在固体基质上也有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和繁殖菌丝之分。菌落形态:与放线菌比较, 表面呈绒毛状或棉絮状,如呈粉末状者则不及放线菌细腻致密,与细菌比较,则差异显著。21.赤霉素是由哪种真菌产生的?它具有什么作用?(答案)赤霉素由串珠镰刀菌(或藤仓赤霉菌,或稻恶霉菌)产生。作用是能产生剌激植物生长的刺激素,打破种子或块茎的休眠,能增加-淀粉酶的产生,用于啤酒工业,有的种产生镰刀菌毒素;引起人、畜的败血症和稻恶苗病。22.试比较真菌和细菌的异同。(答案) 真菌细菌细胞形态多细胞,有分枝的菌丝单细胞细胞大小大小细胞核真核结构原核结构核糖体多为80S为70S细胞器有线粒体,内质网等细胞器无细胞器细胞壁成分几丁质,纤维素,葡聚糖肽聚糖代谢异养型异养型、自养型生长pH偏酸性中性偏碱繁殖方式芽殖、裂殖,产生有性和无性孢子裂殖菌落大,表面呈绒毛状,絮状等小,形状多样,表面光滑获皱褶。对抗生素敏感性对多烯类抗生素, 灰黄霉素敏感,对青霉素、链霉素等不敏感与真菌相反23.真菌中鞭毛菌亚门的特征是什么?请写出该亚门真菌的一个菌名。(答案)单细胞或无隔多核的菌丝体的营养体,无性生殖产生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产生卵孢子。该亚门真菌的一个菌名有色绵霉菌。24.酵母菌是真菌的一种类群,你能写出它与其它真菌有什么特殊的不同?(答案) 酵母菌丝状真菌营养体单细胞或假菌丝;多细胞,菌丝体;细胞壁成分葡聚糖或甘露聚糖;几丁质或纤维素;无性繁殖芽殖或裂殖;产生无性孢子如分生孢子,孢囊孢子,游动孢子等;有性生殖由两个性别不同的体细胞结合后产生,没接合孢子囊,子囊果,担子果,其内子囊裸露单生;由菌丝分化成性器官,结合后产生性器官的分化,不形成子囊果和担子果,产生有性孢子;在固体培养基上长出的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菌落小;菌落表面呈绒状、絮状、粉状等第三章病毒习题问答题:1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特点是:结构简单,独特的繁殖方式,绝对的细胞内寄生,生命形式的二重性。2病毒分类原则与命名规则的主要内容有哪些?主要内容:分类原则,包括病毒形态、毒粒结构,基因组、复制、化学组成在内的毒粒性质,病毒的抗原性质及生物学性质。命名规则:分类等级、病毒“种”及种的命名,病毒属、病毒科、病毒亚科。3病毒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病毒的分离: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标本接种与病毒认定、盲传;病毒纯化:纯化标准、纯化方法依据;病毒的测定:病毒物理颗粒计数,包括噬菌斑、蚀斑测定和终点法的病毒感染性测定;病毒的鉴定:根据病毒的生物学性质、理化性质、免疫学性质和分子生物学性质进行的鉴定。4病毒壳体结构有哪几种对称形式?毒粒的主要结构类型有哪些?结构对称形式:螺旋对称、二十面体对称、复合对称。主要结构类型:裸露的螺旋对称毒粒和二十面体毒粒,有包膜的螺旋状毒粒和二十面体毒粒、复杂毒粒。5病毒核酸有哪些类型和结构特征?类型:核酸有单链和双链之分。在一般细胞型生物中,DNA往往是双链(DNA-ds)的,而RNA是单链(RNA-ss)的。从结构来看,大多数DNA病毒含有开放式双链DNA,有些病毒则含有开放式或封闭式单链DNA,有些则含封闭式双链DNA的开放式DNA(图3-11)。绝大多数RNA病毒含开放式单链RNA。6病毒的复制循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主要过程如何?阶段:吸附:病毒吸附蛋白、细胞受体、辅助受体、病毒的吸附过程;侵入:噬菌体、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的侵入方式;脱壳:病毒的包膜或壳体除去而释放出病毒核酸;病毒大分子合成:噬菌体、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大分子合成的特点;装配与释放:噬菌体、动物病毒、植物病毒装配与释放的方式。7病毒的非增殖性感染有哪几类?引起病毒非增殖性感染的原因是什么?类型:流产感染、限制性感染、潜伏感染。原因:细胞的非允许性、缺损病毒。8噬菌体感染可能给宿主细胞带来什么影响?影响:抑制宿主细胞大分子合成:抑制宿主基因的转录、蛋白质合成、DNA合成;宿主限制系统的改变;噬菌体释放对细胞的影响:细胞表面免疫学性质的改变,细胞膜失去稳定;溶源性感染对细胞的影响:免疫性、溶源性转变。9动物病毒感染可能给宿主细胞带来什么影响?病毒感染的致细胞病变效应:病毒基因产物的毒性作用,病毒复制的次级效应;对宿主大分子合成的影响:宿主细胞转录、翻译及DNA复制的抑制;对细胞结构的影响:对宿主细胞膜、细胞结构的影响、包涵体、细胞凋亡。10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主要类型和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宿主因素分别有哪些?根据感染症状明显程度分为显性感染和隐性感染;根据感染过程、症状和病理变化发生的主要部位分为局部感染和系统感染;根据病毒在机体存留时间长短分为急性感染和持续性感染。构成机体病毒感染的因素有病毒、机体、环境条件。11亚病毒因子有哪些类,各有何特点? 类病毒:裸露的低相对分子质量侵染RNA,无蛋白质外壳、无编码功能、利用宿主RNA聚酶进行复制;卫星病毒:有核酸基因组,依赖辅助病毒复制,特异性外壳壳体化;卫星RNA:低相对分子质量RNA,被辅助病毒的质外壳包装、依赖辅助病毒复制;朊病毒:蛋白质侵染颗粒、无核酸,为亚急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因子。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习题问答题:1能否精确地确定微生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为什么?不能。微生物对微量元素需要量极低;微量元素常混杂在天然有机化合物、无机化学试剂、自来水、蒸馏水、普通玻璃器皿中;细胞中微量元素含量因培养基组分含量不恒定、药品生产厂家及批次、水质、容器等条件不同而变化,难以定量分析检测。2为什么生长因于通常是维生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而葡萄糖通常不是生长因子?维生素、氨基酸或嘌呤(嘧啶)通常作为酶的辅基或辅酶,以及用于合成蛋白质、核酸,是微生物生长所必需且需要量很小,而微生物(如营养缺陷型菌株)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而葡萄糖通常作为碳源和能源物质被微生物利用,需要量较大,而且其他一些糖类等碳源物质也可以代替葡萄糖满足微生物生长所需。3以紫色非硫细菌为例,解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变性及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能力的灵活性。紫色非硫细菌在没有有机物时可同化c0:进行自养生活,有有机物时利用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在光照及厌氧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能营养生活,在黑暗及好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进行化能营养生活。4如果要从环境中分离得到能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你该如何设计实验?A从苯含量较高的环境中采集土样或水样;B配制培养基,制备平板,一种仅以苯作为惟一碳源(A),另一种不含任何碳源作为对照(B);C将样品适当稀释(十倍稀释法),涂布A平板;D将平板置于适当温度条件下培养,观察是否有菌落产生;(5)将A平板上的菌落编号并分别转接至B平板,置于相同温度条件下培养(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是可利用空气中C02的自养型微生物);(6)挑取在A平板上生长而不在B平板上生长的菌落,在一个新的A平板上划线、培养,获得单菌落,初步确定为可利用苯作为碳源和能源的微生物纯培养物;(7)将初步确定的目标菌株转接至以苯作为惟一碳源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摇瓶发酵实验,利用相应化学分析方法定量分析该菌株分解利用苯的情况。5某些微生物对生长因子的需求具有较高的专一性,可利用它们通过“微生物分析” (microbiological assay)对样品中维生素或氨基酸进行定量。试设计实验利用某微生物对某一样品维生索B的含量进行分析。A将缺乏维生素B。但含有过量其他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分装于一系列试管,分别定量接入用于测定的微生物;B在这些试管中分别补加不同量的维生素B,:标准样品及待测样品,在适宜条件下培养;C以微生物生长量(如测定0D。)值对标准样品的量作图,获得标准曲线; D测定含待测样品试管中微生物生长量,对照标准曲线,计算待测样品中维生素B的含量。6以伊红美蓝(EMB)培养基为例,分析鉴别培养基的作用原理。EMB培养基含有伊红和美蓝两种染料作为指示剂,大肠杆菌可发酵乳糖产酸造成酸性环境时,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大肠杆菌菌落带金属光泽的深紫色,而与其他不能发酵乳糖产酸的微生物区分开。7某学生利用酪素培养基平板筛选产胞外蛋白酶细菌,在酪素培养基平板上发现有几株苗的菌落周围有蛋白水解圈,是否能仅凭蛋白水解圈与苗落直径比大,就断定该菌株产胞外蛋白酵的能力就大,而将其选择为高产蛋白酶的菌种,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不同微生物的营养需求、最适生长温度等生长条件有差别,在同一平板上相同条件下的生长及生理状况不同;(2)不同微生物所产蛋白酶的性质(如最适催化反应温度、pH、对底物酪素的降解能力等)不同;(3)该学生所采用的是一种定性及初步定量的方法,应进一步针对获得的几株菌分别进行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并在分析这些菌株所产蛋白酶性质的基础上利用摇瓶发酵实验确定蛋白酶高产菌株。8与促进扩散相比,微生物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营养物质的优点是什么?主动运输与促进扩散相比的优点在于可以逆浓度运输营养物质。通过促进扩散将营养物质运输进入细胞,需要环境中营养物质浓度高于胞内,而在自然界中生长的微生物所处环境中的营养物质含量往往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促进扩散难以发挥作用。主动运输则可以逆浓度运输,将环境中较低浓度营养物质运输进入胞内,保证微生物正常生长繁殖。9以大肠杆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磷酸转移酶系统(PTS)为例解释基团转位。大肠杆菌PTs由5种蛋白质(酶I、酶a、酶b、酶c及热稳定蛋白质Hn)组成,酶a、酶b、酶c 3个亚基构成酶。酶I和HPr为非特异性细胞质蛋白,酶a也是细胞质蛋白,亲水性酶b与位于细胞膜上的疏水性酶c相结合。酶将一个葡萄糖运输进入胞内,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上的磷酸基团逐步通过酶I和HPr的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作用,最终在酶的作用下转移到葡萄糖,这样葡萄糖在通过PTs进入细胞后加上了一个磷酸基团。10试分析在主动运输中,ATP结合盒式转运蛋白(ABC转运蛋白)系统和膜结合载体蛋白(透过酵)系统的运行机制及相互区别。AABC转运蛋白常由两个疏水性跨膜结构域与胞内的两个核苷酸结合结构域形成复合物,跨膜结构域在膜上形成一个孔,核苷酸结合结构则可结合ATP。ABc转运蛋白发挥功能还需要存在于周质空间(G+菌)或附着在质膜外表面(G一菌)的底物结合蛋白的帮助。底物结合蛋白与被运输物质结合后再与ABC转运蛋白结合,借助于ATP水解释放的能量,ABC转运蛋白将被运输物质转运进入胞内。B膜结合载体蛋白(透过酶)也是跨膜蛋白,被运输物质在膜外表面与透过酶结合,而膜内外质子浓度差在消失过程中,被运输物质与质子一起通过透过酶进入细胞。C被运输物质通过ABC转运蛋白系统和通过透过酶进入细胞的区别在于能量来源不同,前者依靠ATP水解直接偶联物质运输,后者依靠膜内外质子浓度差消失中偶联物质运输。第五章微生物代谢习题问答题:1比较酵母菌和细菌的乙醇发酵。主要差别是葡萄糖生成丙酮酸的途径不同。酵母菌和某些细菌(胃八叠球菌、肠杆菌)的菌株通过EMP途径生成丙酮酸,而某些细菌(运动发酵单胞菌、厌氧发酵单胞菌)的菌株通过ED途径生成丙酮酸。丙酮酸之后的途径完全相同。2试比较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中ATP的产生。底物水平磷酸化,发酵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些高能化合物的生成,如EMP途径中的1,3一二磷酸甘油酸和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这些高能化合物可以直接偶联ATP或GTP的生成。底物水平磷酸化可以存在于发酵过程中,也可以存在于呼吸过程中,但产生能量相对较少。氧化磷酸化,在糖酵解和三羧酸循环过程中,形成的NAD(P)H和FADH,通过电子传递系统将电子传递给电子受体(氧或其他氧化性化合物),同时偶联ATP合成的生物过程。 光合磷酸化,光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过程。当一个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分子吸收光量子时,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即被激活,导致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分子释放一个电子被氧化,释放出的电子在电子传递系统的传递过程中逐步释放能量,偶联ATP的合成。主要分为光合细菌所特有的环式光合磷酸化和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的产氧型非环式光合磷酸化作用。3什么是无氧呼吸?比较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多少,并说明原因。无氧呼吸是微生物在降解底物的过程中,将释放出的电子交给NAD(P)+、FAD或FMN等电子载体,再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氧化型化合物,作为其最终电子受体,从而生成还原型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一般电子传递系统的组成及电子传递方向为:NAD(P)一FP(黄素蛋白)一Fes(铁硫蛋白)一CoQ(辅酶Q)一cyt bCyt cCyt acyt a,。无氧呼吸的最终电子受体不是氧,而是像NO3、N02、SO42、S2O3一、CO2等,或延胡索酸(fumarate)等外源受体,氧化还原电位差都小于氧气,所以生成的能量不如有氧呼吸产生的多。4比较自生和共生生物固氮体系及其微生物类群。共生固氮体系:根瘤菌(尺izobium)与豆科植物共生;弗兰克氏菌(Frank:尬)与非豆科树木共生;蓝细菌(eyanoba(舶ria)与某些植物共生;蓝细菌与某些真菌共生。自生固氮体系:好氧自生固氮菌(Azotobacter,Azotomonas,etc);厌氧自生固氮菌(Clostridium);兼性厌氧自生固氮菌(B0cillus,Klebsiella,etc);大多数光合菌(蓝细菌,光合细菌)。5比较光能营养微生物中光合作用的类型。 光合细菌一环式光合磷酸化;绿硫细菌的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嗜盐细菌的光合磷酸化是一种只有嗜盐菌才有的,无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参与的独特的光合作 用。是目前所知的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嗜盐细菌紫膜上的细菌视紫红质吸收光能后,在膜内外建立质子浓度差。 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是绿色植物、藻类和蓝细菌所共有的产氧型光合作用。光能驱动下,电子从光反应中心I(Ps I)的叶绿素a出发,通过电子传递链,连同光反应中心(Ps)水的光解生成的H+,生成还原力;光反应中心(Ps)由水的光解产生氧气和电子,电子通过电子传递链,传给光反应中心Ps I,期问生成ATP。 环式光合磷酸化为光合细菌所特有。光能驱动下,电子从菌绿素分子出发,通过电子传递链的循环,又回到菌绿素,期间产生ATP,还原力来自环境中的无机化合物供氢,不产生氧气。有些光合细菌虽只有一个光合系统,但也以非环式光合磷酸化的方式合成ATP,如绿硫细菌和绿色细菌,从光反应中心释放出的高能电子经铁硫蛋白、铁氧还蛋白、黄素蛋白,最后用于还原NAD+生成NADH。反应中心的还原依靠外源电子供体如S2-、S2O32一等。外源电子供体在氧化过程中放出电子,经电子传递系统传给失去了电子的光合色素,使其还原,同时偶联ATP的生成。嗜盐细菌的光合磷酸化是一种只有嗜盐菌才有的,无叶绿素或细菌叶绿素参与的独特的光合作用。是目前所知的最简单的光合磷酸化。嗜盐细菌紫膜上的细菌视紫红质吸收光能后,在膜内外建立质子浓度差,再由它来推动ATP酶合成ATP。6简述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作用。化能自养微生物氧化无机物而获得能量和还原力。能量的产生是通过电子传递链的氧化磷酸化形式,电子受体通常是O2,因此,化能自养菌一般为好氧菌。电子供体是H2、NH4+、H2S和Fe2+还原力的获得是逆呼吸链的方向进行传递,同时需要消耗能量。 A氨的氧化。NH,和亚硝酸(N0f)是作为能源的最普通的无机氮化合物,能被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氧化。 B硫的氧化。硫杆菌能够利用一种或多种还原态或部分还原态的硫化合物(包括硫化物、元素硫、硫代硫酸盐、多硫酸盐和亚硫酸盐)作能源。H2S首先被氧化成元素硫,随之被硫氧化酶和细胞色素系统氧化成亚硫酸盐,放出的电子在传递过程中可以偶联产生ATP。C铁的氧化。从亚铁到高铁的生物氧化,对少数细菌来说也是一种产能反应,但这个过程只有少量的能量被利用。亚铁的氧化仅在嗜酸性的氧化亚铁硫杆菌(Thiobacillus ferrooxidans)中 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在低pH环境中这种细菌能利用亚铁氧化时放出的能量生长,在该菌的呼吸链中发现了一种含铜的铁硫菌蓝蛋白(rusticyanin),它与几种cyt c和一种cyt a,氧化酶构成电子传递链。D氢的氧化。氢细菌能利用分子氢氧化产生的能量同化CO2也能利用其他有机物生长。氢细菌的细胞膜上有泛醌、维生素K:及细胞色素等呼吸链组分。在这类细菌中,电子直接从氢传递给电子传递系统,电子在呼吸链传递过程中产生ATP。7说明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肽聚糖合成过程以及青霉素的抑制机制。A细胞质中的合成。葡萄糖一 N一乙酰葡糖胺一UDP(G-UDP)一N一乙酰胞壁酸一UDP(MuDP)MUDP一“Park”核苷酸,即UDP一N一乙酰胞壁酸五肽B细胞膜中的合成。“Park”核苷酸一肽聚糖单体分子。C细胞膜外的合成。青霉素抑制转肽酶。青霉素是肽聚糖单体五肽尾末端的D一丙氨酸一D一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两者竞争转肽酶的活力中心。8蓝细菌是一类放氧性光合生物,又是一类固氮菌,说明其固氮酶的抗氧保护机制。有两种特殊的保护系统。A分化出异形胞,其中缺乏光反应中心,异形胞的呼吸强度大于正常细胞,其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高。B非异形胞的保护方式:时间上的分隔保护,白天光合作用,晚上固氮作用;群体细胞中的某些细胞失去光反应中心,而进行固氮作用;提高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来除去有毒氧化物。9说明次级代谢及其特点。如何利用次级代谢的诱导调节机制及氮和磷调节机制来提高抗生素的产量?相对于初级代谢而言,一般认为,微生物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自身生命活动无明确生理功能的物质的过程,称为次级代谢。这一过程形成的产物,即为次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大多是分子结构比较复杂的化合物。根据其作用,可将其分为抗生素、激素、生物碱、毒素、色素及维生素等多种类别。 次级代谢特点:A次级代谢的生理意义不像初级代谢那样明确,次级代谢途径某个环节发生障碍,致使不能合成某个次级代谢产物,而不影响菌体的生长繁殖。B次级代谢与初级代谢关系密切,初级代谢的关键性中间产物往往是次级代谢的前体。C次级代谢一般发生在菌体指数生长后期或稳定期,也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D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因菌株不同而异,但与分类地位无关,两种完全不同来源的微生物可以产生同一种次级代谢产物。(5)质粒与次级代谢的关系密切,控制着多种抗生素的合成。 (6)次级代谢产物通常都是限定在某些特定微生物中生成,因此与现代发酵产业密切相关。 (7)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通常被细胞严密控制。某些抗生素的产生可以被加在发酵培养基中的诱导物诱导产生,可在发酵培养基中加入诱导物来增加产量。易代谢氮源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