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温室大棚环境调控与管理系统设计_第1页
农业温室大棚环境调控与管理系统设计_第2页
农业温室大棚环境调控与管理系统设计_第3页
农业温室大棚环境调控与管理系统设计_第4页
农业温室大棚环境调控与管理系统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1 页 共 44 页 1 1 引言引言 随着控制技术 Internet 和移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 农业生产的自动化 信息 化水平不断提高 可控环境农业 的研究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如何方便有效地 对温室环境进行监测和控制 如何提高农业生产的信息化水平是目前可控环境农业研 究的重点 本章简要说明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和现实意义 并综述了温室环境监控技术 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 1 11 1 远程温室监测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远程温室监测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工程科技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高科技温室生产技术的 基础上 进行了温室中温度 湿度和二氧化碳等单项环境因子控制技术的研究 希望 通过改变植物生长的自然环境 创造适合植物最佳的生长条件 避免外界恶劣的气候 达到调节产期 促进生长发育 防治病虫害等目的 由此而引发的各种温室测控技术 的实际应用与研究也取得了长足发展 发达国家已经向高层次的自动化 智能化方向 发展 形成了现代化水平高 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 1 我国温室测控技术应用研究虽 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较大差距 随着世界设施农业 栽培技术发展迅速 温室面积和产量大幅增加 对各种温室测控技术以及与之紧密相 关的通信技术的研究 已经引起该领域内的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 1 21 2 国内外温室测控技术国内外温室测控技术 1 2 1 国外温室测控技术研究状况 发达国家如荷兰 美国 英国等都大力发展集约化的温室产业 温室内温度 湿 度 光照 CO2浓度 水 气 营养液等实现计算机调控 荷兰在 1974 年首次研制出 计算机控制系统 CECS l978 年日本东京大学的学者研制出微型计算机温室综合环境 控制系统 目前 日本 荷兰 美国等发达国家可以根据温室作物的特点和要求 对 温室内的诸多环境因子进行环境控制 在日本 作为设施农业主要内容的设施园艺相当发达 塑料温室和其它人工栽培 设施达到普遍应用 设施栽培面积位居世界前列 蔬菜 花卉 水果等普遍实行设施 栽培生产 针对种苗生产设施的高温 多湿等不良环境 日本有关部门进行了如下几 种设施项目的研究 主要有设施内播种装置 苗灌水装置 换气扇的旋转和遮光装置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2 页 共 44 页 的开闭装置 温度 湿度及光照控制 缺苗不良苗的检测及去除和补栽装置 CO2施肥 装置等方面的自动化研究 2 而在韩国 从 l992 年以来 政府就把设施园艺作为重点 事业来推进发展 到 1992 年底 设施栽培面积为 5 3 万 mm2 其中带环境控制的现代 化设施的设置面积占 10 左右 3 由于温室能完全控制作物生长的各种条件 近年来温室农业在以色列得到了飞速 发展 以色列温室结构非常先进 它装有幕帘 天窗及遮阳网 可根据光线强度的不 同自动调节和移动 并装有空气温度和湿度调控等温室计算机环境控制系统 以色列 科学家成功地开发了一系列计算机软件 硬件 实现了温室中供水 施肥和环境自动 化控制 最新的弥雾气候控制技术 使温室降温所需的能量非常小 4 以色列的温室 从 80 年代到 90 年代更新了三代 利用计算机控制水 肥和温室小气候 自动调温 调湿 调光 而且结构非常先进 促进了工厂化农业的大发展 荷兰园艺温室发展较早 由于地处高纬度地区 日照短 全年平均气温较低 因 此 集中较大力量发展经济价值高的鲜花和蔬菜 大规模地发展玻璃温室和配套的工 程设施 全部采用计算机控制 荷兰的全自动化温室成套设备在世界市场上享有很高 的技术声誉 但荷兰的温室业是一种高能耗的产业 全国每年温室消耗天然气达 42 亿 立方米 5 英国农业部对温室的设计和建造也很重视 在英国西尔索农业工程研究院 科学 家们进行了温室环境 温度 湿度 光照 通风及 CO2及施肥等 与作物生理 温室环 境因子的计算机优化 温室节能 温室自动控制 温室作物栽培与产后处理 无土栽 培的研究 目前 英国的温室大量采用计算机管理 主要控制温度 湿度 通风 CO2浓度 施肥 营养液供给及 pH 值等 伦敦大学农学院研制的计算机遥控技术 可 以观测 50km 以外温室内的温度 湿度等环境状况 并进行遥控 6 另外 国外温室业正致力于高科技发展遥测技术 网络技术 控制局域网已逐渐 应用于温室的管理与控制中 Alves Serodio C M J 等在 ISIE 98 国际会议中提出 一体化的温室网络管理体系模型 可将气候的调节 灌溉系统与营养液的供给系统作 为一个整体 并可以实现远程控制 1 2 2 国内温室测控技术研究状况 a 集散控制系统 DCS 智能温室的自动控制系统一般是由控制计算机 传感器 执行机构及驱动部件组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3 页 共 44 页 成的多输入 多输出的闭环控制系统 在现代温室测控系统中 运用最多 技术最成 熟的是集散控制系统 总线结构一般采用 RS485 温室群集散控制系统一般以 PC 机或工 控机为上位机 单片机作为下位机组成 下位机的任务是完成现场与作物有关的环境参量及作物生理参量的信息采集 分 析处理和存储显示 并通过RS485总线同上位机相连 上位机则主要实现环境的调控策 略 集中操作管理 通信控制等功能 协调各从机之间的数据传送工作 从而实现对 整个系统的有效管理 随着单片机及微机技术 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采用微机与 多台单片机构成小型集散控制系统在现代温室测控领域的运用非常普遍 它利用单片 机价格低 功能强 抗干扰能力好 温限宽和面向控制等优点 结合微机的软硬件支 撑 是一般规模温室测控系统的常用选择方案 但是这类温室集散控制系统存在着固 有的缺陷 控制系统的物理层采用上下位机主从集散控制结构 一旦上位机出现故障 将会导致整个控制系统瘫痪 危险过于集中 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不佳 同时该测 控系统采用RS485总线 有效传输范围不超过1200m 这将成为现代温室集群化方向发 展的瓶颈 系统的拓展性不好 布线复杂 成本较高 但是作为主流的温室测控系统 架构方案 集散控制系统采用基于RS485 RS422等总线结构的通信方式在国内外温室 测控领域仍然占据主导地位 b 国内温室测控技术 我国农业计算机的应用开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应用于温 室控制与管理领域 从 1979 至 1987 年陆续从 6 个国家 荷兰 日本 美国 意大利 罗马尼亚 保加利亚 等引进 24 套温室 总而积 19 万平方米 这些温室系统的引进 总计投资 960 万美元 人民币 2570 万元 每平方米面积投资 80 100 美元 还不包括 修建锅炉房 水塔等辅助建筑的投资和国内运费 关税等开支 7 从国外引进的现代 化温室 虽然在国外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 技术上也比较成熟和先进 但是在使用 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 如体积大 能耗大 湿帘降温较差 从经济效益上看 因为设 备投资大 运行费用高 产值较低 普遍亏损等 所以并末得到普及 实践证明 如 果既要符合我国自己的气候特点 又可降低投资费用 根本出路在于吸收国外温室设 施的有益经验和技术 建设我国自己的温室产业 设计生产符合我国经济水平和各种 气候特点的温室系列 8 从 80 年代开始 我国的农业工程科技人员在吸收发达国家高科技温室生产技术的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4 页 共 44 页 基础上 进行了温室中温度 湿度和 CO2等单项环境因子控制技术的研究 并逐步推 出适宜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又能满足不同生态气候条件需要的温室产品 20 世纪 90 年代初期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和蔬菜花卉研究所 研制开 发了温室控制与管理系统 并采用 Visual Basic 开发了基于 windows 操作系统的控制软 件 90 年代中后期 江苏理工大学毛罕平等研制开发了温室软硬件控制系统 能对营 养液系统 温度 光照 CO2 施肥等进行综合控制 是目前国产化温室计算机控制系 统较为典型的研究成果 在此期间 中国科学院石家庄现代化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等单位也都侧重不同领域 研究温室设施计算机控制 与管理技术 九五 期间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均首次增设了 工厂化农业 设施农业 研究项目 并且在项目中加大了计一算机应用研究的力度 90 年代末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的目忠文研制了蔬菜大棚温湿度测量系统 能对大棚内 的温湿度进行实时测量与控制 吉林工业大学于海业 马成林等人 1999 研制的温室环 境 温度 湿度 自动检测系统是以一台 IBM PC 及其兼容机作为主控机 模 数转换采 用插入式数据采集板卡来实现的 还有许多高等院校 科研所都在进行温室控制系统 的相关研究 并且许多单位都己建起或将要建起温室控制系统的总体框架 并形成了 一些控制理论 如王宇欣的 高寒地区充气膜温室局部环境调控分析 等 9 可以看 出我国温室设施计算机应用与研究 在总体上正从消化吸收 简单应用阶段向实用化 综合性应用阶段过渡和发展 这些无疑对我国的温室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与国 外先进水平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5 页 共 44 页 2 2 系统组成系统组成 2 12 1 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总体结构 目前国内外研究开发的温室控制系统 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 单独式多单元温室系统 这种控制系统主要利用专门的温室气候控制计算机来 检测多个传感器的输入信号及输出控制信号 这种控制计算机的外形与 PC 机相似 所 有的传感器和继电器由电缆与它直接相连 通过显示屏以画面的形式生动地显示温室 运行情衫之 并可以存储 打印 统计分析 曲线说明等 但这种控制系统的价格比 较昂贵 2 单片机控制一个温室单元系统 这是随单片机的发展而出现的 现已经广泛应 用于国内外许多温室中 它充分利用了单片机的数据传输方便快捷 接口通道配置灵 活 性能稳定可靠 价格低廉等优点 但这种控制结构由于单片机存储容量小 不能 保存大盘的数据 不利于分析 且人力消耗大 3 分布式多单元系统 该系统主要针对由多个温室构成的温室群地区而提出的 它将 PC 机与前面两种系统的优点融为一体 每个温室由前沿机 气候控制计算机或单 片机控制系统 进行分散控制 主控室中的 PC 机对温室群集中管理 这种系统在提高 工作效率 安全 舒适性方面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是现代温室监控系统的典型模 式 单片机结构简单 物美价廉 设计与使用方便 抗干扰性及适应环境的能力强 因而常被用作自动化系统的前端处理器 下位机 深入到现场 采集各种数据及信息 进行简单的处理后送至上位机 同时它也是一种控制器 接收上位机下达的命令 对 现场实行有关的控制 微机功能强大 人机界面友好 能处理很复杂的问题 在自动 化系统中 通常用作中央处理器 上位机 接收来自下位机的信息和数据 经处理后 在微机界面上显示 并向下位机下达命令 通过下位机对现场实施控制 10 本课题兼顾单片机和微机的特点 采用分布式监控系统 系统总体结构如图 2 1 所 示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6 页 共 44 页 图 2 1 系统结构图 本系统由许多分布在各温室中的控制器 下位机 和主控计算机 上位机 组成 每个控制器连接到主控计算机上 处理各种传感器所采集的数据并对控制驱动器进行 实时控制 主控计算机存储 显示控制器传送来的数据 并可以向每个控制器发送控 制设定值和其它控制参数 对温室进行监测与控制 该模式不仅适用于温室群的集中 管理 而且能够根据用户需要通过方便 灵活的系统配置及功能重组 实现多个温室 的控制管理 由于温室下位机具有异步串行通信接口 通过设计 TTL RS485 电平转换电路 就 可以与上位机联网 从上位机串口出来的 RS 232 信号 通过 RS232 RS485 转换器转 换成 RS485 信号 经 RS 485 通信线与各下位机连接 就可实现上位机与各下位机的联 网 而且由于 RS485 的通信距离可以达到 1200 米 本系统可以进行远距离的通信 通信线路如图 2 2 所示 主控计算机 上位机 串行通信接口 数据采集 控制器 2数据采集 控制器 3数据采集 控制器 1 光照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 光控驱动器 湿控驱动器 温控驱动器 上位机下位机下位机下位机 转换 器 RS232 口 RS232 RS485 RS485 总线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7 页 共 44 页 图 2 2 系统通信线路图 各下位机在通信接口上采用具有 平衡差动式 传输特性的 RS 485 串行接口 其抗 干扰性好 可进行千米左右的远距离信号传输 装在上位机主板 ISA 插座上的 RS232 RS485 转换器 主要完成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数据信号的电平转换工作以及增 强上位机串口的带负载能力 该网络采用的拓扑结构为总线型结构 信息传输的可靠 性高 不存在信息阻塞问题 可通过对总线控制和通信约定来保证在任一时刻总线上 同时只能有一对点通信 由主机分配总线的使用权 各从机共享串行总线 从机之间 不能直接进行通信 上位机与下位机之间的通信采用定时查询方式 每台下位机对应 各自的机器号 上位机依次呼叫各下位机 下位机检查到上位机发送的地址帧与自己 的号码相符时 就发出应答信号 实现二者之间的通信 这时 即使其它下位机上报 数据已准备就绪 也不能与上位机通信 进行数据的传输 这样 就避免了上 下位 机通信的冲突 保证了通信的可靠性 2 22 2 系统总体功能系统总体功能 整个系统由上位机进行统一调度和管理 每个温室的数据采集和环境控制由各自 的下位机来完成 在运行状态下 上位机实时接收下位机采集来的数据 并将历史数 据保存到相应的数据文件中 在计算机的屏幕上 可通过画面的切换来显示各温室实 时采集到的数据 系统每次接到数据后 就对屏幕进行刷新 从而使温室管理人员对 整个系统的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系统的软件由上位机和下位机软件组成 2 2 1 上位机软件功能 a 采集和发送数据 上位机通过通信系统接收各下位机从各温室现场采集的数据 而一些需要发送到下位机的数据 如参考参数等 又通过通信系统传给下位机 使整个监 控系统能高效 准确 及时地传输数据 b 实时画面监测 系统通过在计算机屏幕上以数据表格显示与实时曲线的配合使 用 能从整体和细节两个方面对所有温室的环境进行监测 下位机传送的数据随时刷 新显示器上的内容 使模拟显示具有实时性 c 实时报警 系统运行时可根据各下位机传送来的数据进行分析 诊断 对一些 重要的环境参数 可进行实际值与参考值的对比 如越界就产生报警信号 并针对具 体情况提供具体解决办法 d 信息存储查询 系统在实时检测各温室的运行状况的同时 还对信息 主要指历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8 页 共 44 页 史数据 进行存储和输出 各项数据既可根据需要存储在上位机系统中 又可统计生成 各种报表 方便查询 e 上位机遥控下位机 系统可由客户根据需要将作物生长适宜的环境参数输入计算 机系统 需要时将根据专家系统的意见传至下位机调控设备来改变作物的生育环境 其中包括作物生长需要的几项主要的环境因素 温度 湿度 光照等 2 2 2 下位机功能 下位机主要负责各温室现场数据的采集和环境设备的控制 采集的数据实时显示 在下位机单片机控制的装置面板上 若需要控制相关的设备 如通信口有通信要求 则与上位机进行通信 a 监控温室环境 各下位机监视温室内环境参数的变化和现场各种设备的工作情况 并实时地把采集到的数据显示在控制面板上 同时对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设定的要求 通过控制子程序控制各执行机构 b 数据的实时打印 温室现场采集到的各项数据可由下位机的打印设备实时打印 出来 以便作为历史数据保存起来 c 传送和接收数据 下位机把温室现场待机的数据根据上位机的需要 通过通信线 路传送给上位机 下位机也可接收上位机发送来的数据或命令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9 页 共 44 页 3 3 下位机的系统设计 硬件 下位机的系统设计 硬件 3 13 1 控制中心的设计控制中心的设计 3 1 1 单片机的选型 电子技术 微电子技术特别是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成熟 使得计算机不断的更新换代 尤其是微型计算机 其发展速度之迅猛 应用范围之广 泛是以往任何技术都无法比拟的 而作为微型计算机技术的一个独特分支的单片机技 术 使得许多领域的技术水平和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 可以说当今世界正在经受一场 以单片机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 单片机一经出现 便以其小巧价廉 功能强 稳定可靠 集成度高 运算速度快 功耗低 扩展容易 抗干扰能力强 系 列齐全 使用方便灵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 自动监测 智能仪器仪表 家 用电器等领域 这使得单片机成为当今世界上销售量最大 应用面最广 价格最便宜 的微型计算机产品 单片机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水平已成为一个国家工业发展水平的标 志之一 为了适应各种应用领域的需要 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进行研制和开发 目前世界 上最具实力的单片机开发公司有 美国的 Intel ATMEL 荷兰的 Philips 德国的 Siemens 等 其中 Intel 公司开发的 MCS 51 高性能 8 位机代表着单片机的发展方向 成为单片机领域中的主流产品 其他公司则纷纷推出了与 MCS 51 系列兼容的单片机 ATMEL 公司的 89 系列 Flash 单片机便是其中的一种 其以 Intel 80C51 52 作为内核 并采用可重复编程的 Flash ROM 技术 是一种源于 8051 而又优于 8051 的单片机 己 成为广大 MCS 51 用户进行电子设计与开发的优选单片机品种 根据系统的功能和要求 设计选用 ATMEL 公司 89 系列标准型单片机 AT89C51 作为 控制中心 3 1 2 AT89C51 单片机概述 a AT89C51 单片机的性能特点 AT89C51 是一种低功耗 低电压 高性能的 8 位单片机 片内带有一个 4KB Flash EPROM 它采用了 CMOS 工艺和 ATMEL 公司的 NURAM 技术 且引脚和指令系统都与 MCS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10 页 共 44 页 51 产品兼容 最大特点就是其闪速其主要性能如下 存储器优越的在线可重复编程性能 其主要性能如下 4KB 可改编程序 Flash 存储器 可经受 1 000 次的写入 擦除周期 全静态工作 OHZ 24MHZ 三级程序存储器保密 128B 8 位 内部 RAM 32 条可编程 I 0 口线 2 个 16 位定时器 计数器 5 个中断源 可编程串行通道 片内时钟振荡器 低功耗的闲置及掉电保护模式 AT89C51 型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如图 3 1 所示 它包含以下功能部件 图 3 1 AT89C51 型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b 引脚配置 AT89C51 单片机有 40 个引脚 为 CMOS 工艺双列直插封装 DIP 其引脚配置见图 3 2 1 主电源引脚 P1 口 串 行 口 定时 计数器 P3 口 中断 系统 数据 存储器 RAM P2 口 P0 口 程序存 储器 特殊功能 寄存器 SFR 运算 部件 控制 部件 B 微处理器 Vcc Vss XTAL1 XTAL2 88 88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11 页 共 44 页 图 3 2 AT89C51 单片机的引脚配置 VCC 接十 5V 电源正端 GND 接 5V 电源地端 2 时钟震荡电路引脚 XTAL1 和 XTAL2 3 控制或与其它电源复用引脚 RST ALE PROG 和 VP PSEN RST 为复位输入端 ALE 为地址锁存允许信 号 为 Flash 存储器编程脉冲输入端 PROG 为外部程序存储的读选通信号 为访PSENEA 问外部程序存储器允许端 VPP 为 Flash 存储 器编程电源 12V 输入端 4 输入 输出引脚 PO O PO 7 Pl 0 Pl 7 P2 O P2 7 和 P3 O P3 7 PO 口 P0 0 P0 7 是三态双向口 通称数 据总线 P1 口 P1 0 P1 7 是准双向口 专门 供用户使用的 I O 口 P2 口 P2 O P2 7 也是 准双向口 P3 口 P3 O P3 7 是双功能口 第 一功能是一般 I O 口 第二功能定义具体见表 3 1 所示 表 3 1 P3 口各引脚兼用功能表 c 存储器的配置 AT89 系列单片机的存储器采用的是哈佛结构即程序存储器和数据存储器分开编址 引角第二功能引角第二功能 P3 0 P3 1 P3 2 P3 3 RXD 串行输入口 TXD 串行输出口 外部中断 0 0INT 外部中断 1 1INT P3 4 P3 5 P3 6 P3 7 T0 定时器 0 的外部输 入 T1 定时器 1 的外部输 入 外部数据存储器写选通 WR 外部数据存储器读选通 RD 8 9 C 5 1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12 页 共 44 页 的 它们有各自的寻址系统 控制信号和特定功能 程序和数据存储器在物理和逻辑 上均分为两个地址空间 内部存储空间和外部存储空间 这里系统的数据量不太大 程序也不太长 AT89C51 片内的 4KB ROM 闪速存储器和 128B 的 RAM 数据存储器即可满足要求 无需扩展片外 RAM 和 ROM CPU 只需访问内部 RAM 和 ROM 故在硬件电路设计上将和引脚连在一起接 VCC 由一上拉电阻将EAPSEN 其拉高 AT89 内部存储器地址空间分配为 片内 4KB 程序 Flash 存储空间 0000H 0FFFFH 片内 128 字节的数据存储空间 00H 7FH 特殊功能寄存器空间 80H FFH 位寻 址空间 OOH FFH 3 1 3 时钟电路设计 AT89C51 单片机内部有个振荡器 可以用作 CPU 的时钟源 这里系统时钟选用内部 方式 因为这种方式结构紧凑 成本低廉 可靠性高 AT89C51 内部含有一个高增益的反相放大器 通过 XTAL 1 输入端 XTAL2 输出 端 外接作为反馈元件的片外石英晶体 或陶瓷谐振器 和电容 Cl C2 组成的并联谐振 电路后便构成片内自激振荡器 从而利用它内部的振荡器产生时钟 连接方法见图 3 3 所示 其中晶体呈感性 其决定着振荡器的振荡频率 电容 Cl C2 对频率有微调作用 电路中反馈元件选用石英晶体 电容 CI 和 C2 均为 30PF 电容的安装位置应尽量靠近 单片机 123456 A B C D 654321 D C B A Title NumberRevisionSize B Date 3 Jun 2007 Sheet of File C Documents and Settings Administrator 桌桌 8951 ddbDrawn By XATL 2 XATL 1 GND 89C51 Y1 CRYSTAL C2 C1 图 3 3 时钟电路连接图 3 1 4 复位电路设计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13 页 共 44 页 MCS 51 系列单片机在上电时需要对内部寄存器以及 I O 口的进行复位 这样才能 保证运行的可靠性 本设计采用的复位电如图 3 4 所示 其由三部分组成 1 上电自 动复位电路 2 手动复位电路 3 外部看门狗电路 上电自动复位电路上电时将单 片机自动复位 程序从开始运行 手动复位电路是系统调试时或者出现异常 需要对 系统进行复位时使用的 只需按一下键就可以将系统复位 看门狗电路是 MAXIM 公司 的微处理器监控芯片 MAX706 及其外围元件构成的 待系统出现死机或者程序跑飞时 单片机给 WDI 端的脉冲消失 MAX706 的 RESET 端会产生一个复位信号将单片机复位 从而使系统完成复位功能 12345678 A B C D 87654321 D C B A Title NumberRevisionSize D Date 31 M ay 2007Sheet of File C Documents and Settings Administrator 桌桌 wangfan1 ddbDrawn By CR 1 VCC 2 GND 3 PFI 4 WDO 5 RESET 6 WDI 7 PFO 8 U5A M AX706 VCC C5 CAP 2 3 1 U7A 74ALS01 WDI REST R1 RES2 VCC C12 CAP R2 RES2 VCC S SW PB 图 3 4 复位电路 3 23 2 数据采集处理电路的设计数据采集处理电路的设计 3 2 1 传感器的选型 传感器是测控系统的关键部件 快速 准确地测定温室环境信息 对于探明作物 生长环境此时是否为最佳状态 以便适时做出排风 排水和空气湿度调节等措施具有 重要意义 a 传感器的选择及性能指标 系统采用了温度 湿度 光照度 地表水势 地表湿度四种传感器 为系列化产 品 均设计有液晶显示窗口和 RS 232 数据接口 其使用环境为 10 70 0 100 RH 电源供电为 8 24V DC 20MA 数据传输参数 9600 波特 8 位数据位 1 位停止位 最大传输距离 1200 米 各传感器的性能指标如表 3 2 所示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14 页 共 44 页 表 3 2 传感器性能指标 b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下面以 THM101 温度传感器为例介绍其基本的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 如图 3 5 所示 图 3 5 THM101 温度采集模块的电路结构如图 系统工作时 温度传感器直接将温度信号转变成数字信号 由 MCU 读出 湿度传 感器输出的电压信号经 AD 变换器变换成数字信号后经 MCU 读出 在整个工作过程中 MCU 不断采集温度和湿度数据并经由 LED 显示器交替显示出当前的温 湿度数值 其他 只能传感器模块的工作原理类似 c 传感器的通信命令和数据格式 型号类型性能指标 TM101 THM101 PR 101 空气温度采集模块 空气温湿度采集模块 光量子采集模块 温度测量范围 9 9 70C C 温度测量精度 C 5 温度测量范围 9 9 70C C 温度测量精度 C 5 湿度测量范围 0 100 RH 湿度测量精度 RH 5 测量范围 0 2000uom1 s m2 测量精度 5 温度传感器 湿度传感器 AD 变换器 LED 显示 MCU RS2 接口 电源电路 供电及信号电缆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15 页 共 44 页 以 THM 101 温湿度采集模块为例介绍传感器的通信命令和数据格式 THM101 温湿 度采集模块的通信方式采用 呼叫一应答 方式 在工作中 模块的 MCU 控制 RS 232 接口电路平时处于接收状态 一旦接收到总线传来的呼叫命令后 立即对呼叫命令进 行命令及地址的解析 并将地址与存贮在 EEPROM 中的本站地址相比较 如果地址与本 站相符 则立即根据呼叫指令将本站的温度或湿度数据送出作为应答 3 2 2 模数转换器 a 模数转换器的选型 在以单片机为核心的实时测控系统中 被测量对象的有关参量是一些连续变化的 模拟量如温度 压力 流量 速度等物理量 而单片机只接受数字量 所以这些模拟 量必须转换成数字量后才能输入到单片机进行处理 若输入的是非电量模拟信号 还 需通过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并加以放大 模数转换器便是实现模拟量变换成数字量的 设备 因此模数转换技术便成为数字测控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 模数转换芯片种类很多如 计数比较型 逐次逼近型 双积分型 并行式 改进式 等 而在选择转换器时应主要从速度 精度和价格上综合考虑 经分析比较 以逐次 逼近式 A D 转换器的性价比为最宜 其在转换速度和精度上都比较适中 转换时间一 般在 us 级 转换精度一般在 0 1 上下 只是抗干扰能力较弱 适用于一般场合 但因 逐次比较式 A D 转换器具有接口简单 清晰 软件配置简单等优点且价格适中 被广 泛应用于单片机应用系统中 国内使用较多的有 ADC0808 0809 ADC0801 ADC0805 及 AD0816 0817 和 AD574 等 这里选择应用广泛的逐次逼近式 ADC0809 芯片 ADC0809 管 脚配置如图 3 6 所示 12345678 A B C D 87654321 D C B A Title NumberRevisionSize D Date 31 M ay 2007Sheet of File C Documents and Settings Administrator 桌桌 wangfan1 ddbDrawn By IN 0 26 msb2 1 21 2 2 20 IN 1 27 2 3 19 2 4 18 IN 2 28 2 5 8 2 6 15 IN 3 1 2 7 14 lsb2 8 17 IN 4 2 EOC 7 IN 5 3 ADD A 25 IN 6 4 ADD B 24 ADD C 23 IN 7 5 ALE 22 ref 16 ENABLE 9 ST ART 6 ref 12 CLOCK 10 U ADC0809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16 页 共 44 页 a bf c g d e DPY 1 2 4 5 6 7 9 a b c d e f g 10 dp dp com 3 com 8 图 3 6 ADC0809 管脚配置 b ADC0809 引脚配置及其接口电路设计 ADC0809 芯片属 ADC0808 系列多通道 8 位 CMOS 模数转换器 其芯片内置有多路模 拟开关以及通道地址译码和锁存电路 因此能够对多路模拟信号进行分时采集与转换 ADC0809 是 8 位逐次比较式 A D 转换芯片 28 引脚 双列直插封装 具有地址锁存控 制的 8 路模拟开关 应用单一 5V 电源 其模拟输入电压范围为 0 十 5V 对应的转换 数字量为 OOH FFH 转换时间为 100us 无须调零或调整满量程 因此能够实现 8 路模 拟信号的分时采集和转换 每个瞬间只能转换一路 转换后的数据送入三态输出数据 锁存器 A D 转换原理及过程 ADC0809 最多允许 8 路模拟量分时输入 共用一个 A D 转换 器进行转换 由 A B C 编码选择通道号通过最高位 DN 1 至最低位 Do 的逐次检测 来逼近被转换的输入电压 A D 转换过程主要包括采样量化及编码 采样是使模拟信 号在时间上离散化 量化及编码是把采样后的值按比例变换成相应的二进制数码口如 8 位 A D 转换器所采集到的 0 5V 电压转换成为 OOH FFH 相对应的数字量 通过数字量 的运算比较的结果实现对模拟量的测量及控制 3 33 3 人机对话接口电路设计人机对话接口电路设计 3 3 1 LED 显示接口电路的设计 在微机化测控系统中 通常要进行信息显示 包括单 个状态的显示和信息数据的显示等 其中常用的显示器有 LED 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也称 发光数码管 其有单个七段式和点阵式等几个类型 LCD 液晶显示器和 CRT 图形显示器 等 经比较 并考虑系统的功能要求 这里选用简单常用的 LED 七段式数码显示器 数码管形状见图 3 7 所示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17 页 共 44 页 其外部有 10 个引脚 其中 3 8 引脚为公共端也称位选端 其余引脚为段选端 因为 LED 显示器具有工作电压低 体 积小 功耗小 工作温度范围宽 30 85 寿命长 图 3 7 LED 引脚图 约十万小时 成本低廉 机械强度高 亮度中等 配置灵活易于与 TTL 数字逻辑电 路连接 与单片机接口容 易方便 引脚可以直接相连 响应速度快 小于 lus 颜色 丰富等特点 是智能化仪器最常用的显示器 可进行信号指示和信息数据的输出显示 从 LED 显示器的显示原理可知 为了显示字母 数字 必须将要显示数字的 BCD 码最终转换成相应的段选码 这种转换可以通过硬件译码器或软件进行译码 系统的 动态扫描显示采用单片机使用广泛的软件译码显示接口 因为软件译码其译码逻辑可 随意编程设定 不受硬件译码逻辑的限制 单片机的输出是通过查表软件得到的段选 码 能显示更多的字符 且接口简单 无需译码器 只需锁存器和驱动器 3 3 2 键盘 键盘在单片机应用系统中是一个很关键的部件 是一个人工干预系统的主要手段 键盘实质上是一组按键开关的集合 通常 按键所用开关为机械弹性开关 均利用了 机械触点的合 断作用 一个电压信号通过机械触点的断开 闭合过程 由于机械触 点的弹性作用 一个按键开关在闭合时不会马上稳定的接通 在断开时也不会一下子 断开 因而在闭合及断开的瞬间均伴随有一连串的抖动 抖动时间的长短由按键的机 械特性决定 一般为 5 10ms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间参数 在很多场合都要用到 按键的稳定闭合期长短则是由操作人员的按键动作决定的 一般为十分之几秒到 几秒的时间 这个时间参数可作为一般的参考 3 43 4 信号调理电路信号调理电路 电压调理电路由高精度 高增益的运算放大器组成 本设计是将运算放大器组成 两级反相比例运算电路 不但增益高 而且还起到了隔离的作用可以有效的起到电压 转换作用 将传感器输出的微弱的电压 电流信号转换为 A D 所需的电压信号 信号 条理电路如图 3 8 所示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18 页 共 44 页 12345678 A B C D 87654321 D C B A Title NumberRevisionSize D Date 31 May 2007Sheet of File C Documents and Settings Administrator 桌桌 wangfan1 ddbDrawn By 7 6 1 U4B CA139 5 4 2 312 U4A CA139 R10 RES1 R12 RES1 R9 RES1 1 2 3 4 5 J3 CON5 R3 POT1 CE 19 A 0 6 A 1 7 A 2 8 A 3 9 A 4 16 A 5 17 CP 18 IN 0 21 IN 1 22 IN 2 23 IN 3 24 IN 4 4 IN 5 3 IN 6 2 IN 7 1 VOUT 11 SCALE ADJ 12 U PLUG R POT1 A00 A01 A02 CPP CEE X0 13 X1 14 X2 15 X3 12 X4 1 X5 5 X6 2 X7 4 INH 6 A 11 B 10 C 9 VEE 7 X 3 U 4051 A03 A04 A05 INH GND A03 A04 A05 12V GND 图 3 8 反向比例电路 4 4 现场调控设施的电气控制电路设计现场调控设施的电气控制电路设计 4 1 电气控制电路 4 1 1 电气控制电路的设计 温室现场调控设施主要有 水泵 排风扇 遮荫帘和侧窗等 其中遮荫帘 侧窗 的电气控制需考虑电机的正 反转 主电路如图4 1所示 控制电路如图4 2所示 3 3 3 3 遮荫帘 排风扇 水泵 侧窗 图 4 1 主电路设计图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19 页 共 44 页 4 2 控制电路设计图 4 1 2 工作原理 在图 4 1 所示电气线路的主电路中 可以分成 M1 M2 M3 M4四个部分 其控 制回路也可相应地分解成四个基本环节 这四个基本环节分别控制电动机 M1 M2 M3 M4 下面以遮荫帘 M1为例描述说 明 其控制过程如下 合上刀闸开关 QS 按启动按钮 SB2 接触器 KM1吸引线圈得电 其主触点 KM1闭合 遮荫帘电机 M1正转 由于接触器 KM1的辅助触点并接于启动按 钮 SB2上 因此当松手断开启动按钮后 吸引线圈 KM1 通过辅助触点可以继续保持通 电维持其吸引状态 同理 按下按钮 SB3 由于三相电源中改变了两相的极性 所以 电机停止正转 开始反转 按下停止按钮 SB1 接触器的吸引线圈失电 其主触点断 开 遮荫帘电机 M1失电停转 4 24 2 主要元件的选型主要元件的选型 4 2 1 热继电器 a 热继电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它是用于过载保护 不能做短路保护 的继电器 它的内部结构如图 4 3 所示 当 电流流过发热元件 1 时 其附近的膨胀元件 2 升温 元件 2 是由两个膨胀系数不同的 金属片焊合而成 下面的金属片具有较大的膨胀系数 它的一端是固定的 另一端在 电路正常工作时顶住 L 型杆 3 当控制电路内的触点 7 保持闭合时 控制电路内有电流 通过线圈 5 将铁芯吸进 从而保持负载电路内的触头 6 闭合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20 页 共 44 页 图 4 3 继电器内部结构 如果负载电路内电流超过预定的数值 膨胀元件 2 温升很高 因为下面的金属片 膨胀系数大 故向上弯曲 如图中虚线所示 则 L 型杆 3 在弹簧 4 的拉力下向左偏 转 控制电路的触点 7 断开 线圈 5 内的电流消失 铁芯在弹簧 8 的作用下向右拉回 于是负载电路断开 按钮 9 是用来把 L 型杆 3 恢复到闭合位置的 b 计算公式 I热 0 95 1 05 IN 注 IN 电动机的额定电流 4 2 2 接触器 a 主要用途 CJ20 系列交流接触器为交流 50Hz 或 60Hz 额定绝缘电压为 690 1000V 在 AC 2 使用类别下额定工作电压为 220V 时的额定工作电流为 5A 300A 主要供远距离接通及 分断电路之用 适用于控制交流电动机的起动 停止及反转 符合 IEC947 VDE0660 GB14048 等标准 b 主要特点 安全性能好 导电部件不外露 体积小 重量轻 灭弧罩材料采用不饱和树脂 耐弧性好 不会碎裂 灭弧室呈封闭型 飞弧距离小 可缩小电气箱体尺寸 主触头系统结构独特 触头磨损小 电寿命增加 电磁铁工作可靠 损耗少 噪音小 且具很高的机械强度 操作频率和控制容量高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21 页 共 44 页 3TF30 35 系列可外加辅助触头座 SIGUT 西门子专利端接法 接线方便 牢固 接触可靠性高 抗振性强 安全防护 性好 c 主要参数 接触器额定电流应大于或等于负载电流 对于电动机负载可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主触头电流 In In Pn 10 K Un 或I M N N U P 3 10 注 UN 被控电动机的额定电压 M 系数 为 1 0 7 PN 被控电动机的额定功率 K 是经验系数 1 1 4 Pn 被控电机额定公率 KW Un 电动机额定线电压 V 4 2 3 断路器 断路器即自动开关 适用于低压配电点频繁通断电控制 其额定电压大于或等于 线路额定电压 其额定电流大于或等于负载工作电流 本系统各分配电箱选用 DZ2Y 100 31 总线上选 DZ20Y 200 31 DZ 塑料外壳式 20 设计序号 Y 一般型 200 额定 电流 3 极数 1 脱扣方式 整定电流 过流时动作电流等于 1 7 倍的起动电流 起 动电流等于 4 7 倍的额定电流 过载脱扣电流与电机额定电流一致 过电流整定值大 于负载正常工作尖蜂电流 对电机负载按 1 7 倍的起动电流整定 欠电压脱扣器额定 电压等于主电路额定电压 4 2 4 熔断器 其用于配电电路的严重过载和短路保护 根据单台电机适用选择轻载及起动时间短 时 系数为 1 5 起动负载较重及起动时间长 起动次数较多的情况取 2 5 其计算公式为 Ir 1 5 2 5 In 选 RL1 15 型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22 页 共 44 页 5 5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 5 15 1 软件设计工具的选用软件设计工具的选用 5 1 1 编程语言的选用 本系统的开发语言选用Visual Basic 简称VB VB是真正的面向对象的Windows 应用程序开发工具 它以对象为基础 并运用事件驱动机制实现对 Windows操作系统 的事件响应 具有高效 简单 易学和功能强大等特点 Visual Basic提供了大量控件 可用于设计界面和实现各种功能 程序员可以通过施放操纵完成用户界面设计 与其 它 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工具相比 在设计用户界面时十分方便 大大减轻了工作量 简化了界面设计过程 有效地提高了应用程序的运行效率与可靠性 利用Visual Basic 还可以采用分布式计算获得最大的可伸缩性能 使用现有的技能 代码和技术 将能 够创建适用于传统客户 服务器 Internet 及 Microsoft Transaction Server 体系结构的可 重用ActiveX部件 本设计中用到了Visual Basic中以下几个主要控件 表5 1 本设计常用到的控件 控件名称主要作用 Data控件Data控件允许从一个记录移动到另一个记录 并显示和操纵来自被连结的控 件的记录的数据 本本科科毕毕业业设设计计说说明明书书 论论文文 第 23 页 共 44 页 DataGrid控件Data Grid 控件是最基本的数据交互控件之一 是数据源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DataCombo控件Data Combo控件是一个数据绑定组合框 它自动地由一个附加数据源中的一 个字段充填 并且可以选择地更新另一个数据源的一个相关表中的一个字段 MSCHART控件它的功能是给应用程序添加图表 用它能创建包括条 线 饼等的不同类 型的二维或三维图表 5 1 2 数据库的选用 数据库平台选用 Microsoft Access2003 Access2003 是 Office2003 中文版的组件之 一 是一个中 小型数据库管理系统 使用方便 功能强大 与其它数据库有良好的 接口 用户可以方便的使用和曾理数据库 如创建和编辑数据表 设计和使用各种查 询工具进行查询操作 设计和使用窗体 制作和打印报表 设计和使用宏 设计和使 用 Web 页等 Access 2003 不仅可以处理自身的数据库文件 还可以处理其它一些数据库系统管 理软件所建立的数据库文件 能识别 dBase FoxBase FoxPro Paradox Btrieve 等数据库 格式文件 并且支持开放式数据库互连性标准 ODBC 的 SQL 12 5 25 2 软件设计软件设计 5 2 1 软件设计的总体框架 本次毕业设计的任务是 完成远程参数监测 远程设备控制 数据库信息管理等 应用程序 温室远程监控系统用 VB 实现 因此 在编写程序之前一个不可忽视的工 作就是勾画软件设计的总体框架 该设计的总体框架是按照设计的任务完成的 分远程参数监测模块 远程设备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