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巩固提升练习卷(I)卷.doc_第1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巩固提升练习卷(I)卷.doc_第2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巩固提升练习卷(I)卷.doc_第3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巩固提升练习卷(I)卷.doc_第4页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巩固提升练习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3课马说巩固提升练习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积累 (共8题;共27分)1. (5分)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_祗骈死槽枥食马者外见2. (3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都属于词类活用,请你解释一下其用法与意义。 恐前后受其敌_孔子东游_开轩面场圃_3. (3分)填空。果戈理,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自然派”的奠基人。他的作品以鲜明生动的典型形象和笑中含泪的典型手段,无情地揭露了_。讽刺喜剧_和长篇小说_是他的代表作。4. (2分)根据你对本文马说的理解,拟一组不少于五言的对偶句_,_。5. (5分)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文言词语。长跪而谢之_先主遂诣亮_为天下唱_比至陈_此人可就见_6. (3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译文:_(2)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译文:_(3)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译文:_7. (2分)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_;直接原因是_。 8. (4分)马说采用“_”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伯乐”指_;“千里马”指_;“食马者”_。二、 课文内容理解 (共12题;共68分)9. (20分)读课文动物笑谈第10-19段,思考下面的问题。(1)“另一次我差点儿被送进疯人院里,这得怪我养的那只黄冠大鹦鹉可可了”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它总是迫不及待地来找我”句中“迫不及待”一词怎么理解? (3)“到底叫不叫它呢?那一刻真叫我为难呀,如果我叫了,它竟然理也不理地飞走了,我怎么向旁边的人解释呢?”这一传神的心理描写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 (4)这段话一共写了黄冠大鹦鹉的几件趣事?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10. (5分)读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我”在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是什么?11. (5分)读桃源与沅州,文章最后描述的“请愿”事件又什么作用?12. (2分)下面语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 . 不以千里称也C . 一食或尽粟一石D . 骈死于槽枥之间13. (5分)马说揭示了当时一种怎样的社会现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政治主张?14. (5分)马说中,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15. (5分)用“/”标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此 犹 文 轩 之 与 敝 舆 也。宋,所 为 无 雉 兔 鲋 鱼 者 也。16. (2分)选出对句中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 .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停止)B .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而无所得)C . 是以谓之“文”也(因此)D .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距离)17. (4分)马说是一篇_,作者是_(朝代)的_(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_手法。18. (5分)读课文音乐巨人贝多芬,假如你是贝多芬最后一次指挥的那场音乐会的听众,当时会有什么感受?请简要写出来。19. (5分)区寄只是一个小孩儿,他是凭借什么战胜凶恶的强盗的?20. (5分)鲁迅关于对话艺术的理论,其主要内容是什么?三、 课外拓展阅读 (共1题;共6分)21. (6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下列划线词意义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略无阙处(阙:通“缺”)B . 良多趣味(良:实在)C . 晴初霜旦(旦:早晨)D . 林寒涧肃(肃:严肃)(2)下面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一句的翻译,请选出正确的一项( ) A . 白色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B . 向来碧绿的潭水里,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C . 平静的河流,碧绿的潭水,都清楚的倒映出各种景物的影子。D . 平时碧绿的潭水里,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影子。(3)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B . 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C . 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D . 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第 7 页 共 7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积累 (共8题;共27分)1-1、2-1、3-1、4-1、5-1、6-1、6-2、6-3、7-1、8-1、二、 课文内容理解 (共12题;共68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