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五讲开放条件下的经济政策协调 本章结构 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一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二 外部均衡的标准三 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和调节原理一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二 开放条件下政策调控的原理三 开放经济下政策搭配的运用简介第三节IS LM BP模型和开放经济下的财政 货币政策一 IS LM BP模型二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三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第一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目标 一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内部均衡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价格稳定 外部均衡 国际收支平衡 即保持与一国宏观经济相适应的合理的经常账户余额 二 外部均衡的标准 一 经济理性确定一国经常账户余额的基础是其国内的储蓄 投资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差异 1 时间偏好的差异偏好即期消费的国家当期应当追求经常账户的赤字 反之 为盈余 2 资本边际生产率的差异资本边际生产率较高的国家应追求经常账户赤字 反之 为盈余 二 可维持性 存在于CA赤字时一国跨时期预算约束的条件是总消费的贴现值必须等于总国民收入的贴现值 一国存在的跨时期预算约束要求一定时期内的经常账户赤字必须通过以后的经常账户盈余加以弥补 三 内部均衡与外部均衡的关系 内外部均衡的一致当我们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某一均衡目标时 这一措施可能会造成开放经济另一均衡问题的改善 内外部均衡的冲突当我们采取措施努力实现某一均衡目标时 这一措施可能造成开放经济另一均衡问题的干扰或破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如何采用政策配合来解决内外均衡的矛盾 又成为现代经济学 特别是国际经济学的研究热点问题 这里 首先介绍存在于内外部均衡过程中的 二元冲突 和 三元冲突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引起内外部均衡矛盾的反向变化 内部经济由过热走向过冷 由通胀走向通缩 GDP 10 1996 9 3 1997 7 8 1998 7 6 1999 CPI 8 3 1996 2 8 1997 0 8 1998 1 4 1999 外部经济则出现了出口停滞 资本大量外逃 人民币面临前所未有的贬值压力 经常账户余额1999年为156 67亿美元 自2002年开始的新一轮经济增长内部经济是经济偏快 就业好转 物价较高GDP 2002 2007年分别为9 74 12 87 17 71 10 50 10 70 11 9 CPI 2002 2007年分别为为 0 8 1 2 3 9 1 8 1 5 4 8 而外部经济则是双顺差和外汇储备剧增 人民币面临巨大升值压力 2020 3 29 7 2020 3 29 7 2020 3 29 7 2020 3 29 7 内外部均衡的冲突 二元冲突 英国经济学家詹姆斯 米德 Meade 在1951年出版的 国际经济政策理论 第一卷 国际收支 中提出 所谓 二元冲突 通常被认为是固定汇率制和资本自由流动在内外部同时实现均衡过程中存在的不可协调性或者冲突 即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必须实行严格的资本管制 否则资本的自由流动将会冲垮固定的汇率制度 三元冲突 三元冲突 提出于浮动汇率制度替代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后 国际投机资本不断发展壮大 国际经济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增多 货币当局要求有更大的政策自主权来实现内外部平衡 而在国际资金流动 固定汇率和货币政策自主性之间存在着 三元冲突 成为各国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进行政策协调搭配需要考虑的重点 三元冲突 罗伯特 蒙代尔 RobertMundell 的 不可能三角 即货币政策独立性 汇率完全稳定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不可兼得 克鲁格曼 Krugman 1998 的三难选择在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的基础上 克鲁格曼提出了 开放经济的三难选择 openeconomytrilemma 即开放经济存在多种目标 却不能同时实现 主要目标是 一是调节能力 即一国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独立自主地制定货币政策 熨平经济周期波动 达到适当的产出和就业水平 二是信心 即国内外公众对当局稳定汇率能力的信赖程度 三是流动性 即国际资本可以畅通无障碍地流入或流出 三个目标各居一角 就形成克鲁格曼的 永恒的三角 第二节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与调控原理 一 开放经济下的政策工具根据作用机制分类 开放经济的政策工具可以概括为调节总需求的工具 调节总供给的工具和提供融资的工具 其中以对总需求的调控最经常使用 在需求管理政策工具中 又包括作用于需求规模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以及作用于需求结构的汇率政策和直接管制政策等 调节社会总供给的工具包括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 调节融资的工具包括官方储备的使用和国际信贷的使用 2020 3 29 12 二 开放经济下政策调控的原理 2020 3 29 12 2020 3 29 12 2020 3 29 12 丁伯根原则 tinbergen srule 一国政府的政策目标既有外部平衡目标 如国际收支的平衡 也有内部平衡目标 如经济增长 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等 2020 3 29 13 2020 3 29 13 2020 3 29 13 2020 3 29 13 纠正外部失衡的对策主要有 1 支出变更政策或支出调整政策 包括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2 支出转换政策 包括汇率政策 直接管制政策等 关于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汇率政策这三类政策同政府经济目标之间的联系 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认为 为达到一个经济目标 政府至少要运用一种有效的政策 为达到几个经济目标 政府至少要运用几种独立 有效的政策 这就是所谓的 丁伯根原则 政策指派与 有效市场分类原则 内容 每一目标应指派给对这一目标有相对最大的影响力 因而在影响政策目标上有相对优势的工具 货币政策实现外部均衡 财政政策实现内部均衡 三 开放经济下政策搭配的运用简介 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 蒙代尔政策搭配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搭配下 IB为内部平衡线 IB线的右边表示通货膨胀 左边表示衰退和失业 EB线为外部平衡线 EB线的上边 表示国际收支顺差 下边表示国际收支逆差 2 支出转换型政策与支出增减型政策的搭配 斯旺模型斯旺模型表明在一国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可以在不同支出增减政策与支出转移政策力度下达到平衡 YY曲线内部均衡曲线 向下倾斜是由于货币贬值与国内支出增加对于国内经济目标具有类似作用 EE曲线外部均衡曲线 向上倾斜是由于货币贬值与国内支出减少具有类似作用 EC 支出调整政策 指凯恩斯的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ES 支出转换政策 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的政策 狭义专指汇率政策 EE线和YY线之间 则形成四个处于不同内外均衡状态的区域 它们是 区域 外部顺差与内部通货膨胀区域 外部逆差与内部通货膨胀区域 外部逆差与内部失业区域 外部顺差与内部失业 2020 3 29 22 2020 3 29 22 2020 3 29 22 2020 3 29 22 如果政府只运用支出变更政策而不同时运用支出转换政策或直接管制 则不仅不能同时实现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 而且还会导致这两种平衡之间发生冲突 依附模型中的内部平衡与外部平衡 N 非贸易商品 o M 贸易商品 A0 A2 A1 P C Z 实行货币贬值政策来提高贸易品的相对价格 引导消费者以非贸易品替代贸易品的消费与此同时 配合减少国民支出的通货膨胀政策 使国内吸收可以从A0减少到A2 第三节IS LM BP模型和开放经济下的财政 货币政策 一 IS LM BP模型 Y1 Ye YFE IS 商品市场均衡点的变化轨迹LM 资产市场均衡点的变化轨迹BP 左边国际收支顺差 右边国际收支逆差YFE 充分就业状态的国民收入 S M I G XS Sa sYM Ma mYI I i dI di 0 开放条件下IS曲线的推导 凡是影响 漏出 与 注入 的因素都会影响到IS曲线的位置 例如 储蓄或进口自发部分的下降 都会导致IS曲线向右移动 这是因为对应于一个既定的利率水平 只有当国民收入增加才能保证有更多的储蓄与进口 以抵消自发下降部分 维持 漏出 与 注入 之间的平衡 若国内投资 政府支出或出口增加 将导致IS曲线右移 这是因为在利率不变的前提下 注入 的任何增加要求国民收入也必须增加 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储蓄与进口的增加 以维持 漏出 与 注入 之间的平衡 另外 汇率的变化也会导致IS曲线的移动 例如 在马歇尔 勒纳条件成立的前提下 本币贬值将导致IS曲线右移 因为贬值后进口减少 出口增加 所以 注入 超过 漏出 这样只有国民收入的增加才能保证 漏出 与 注入 之间的平衡 开放条件下LM曲线的推导 LM曲线反映的货币市场平衡时国民收入与利率组合情况的曲线 这一平衡条件为货币总供给等于货币总需求 也就是 Ms P Ld i Y kY hi k 0 h 0影响LM曲线位置的因素主要有国内货币供给与汇率 例如 国内货币供给增加 LM曲线将右移 这是因为对应于既定的利率水平 只有国民收入的增加才能保证过剩的货币余额被吸收 用于交易目的 本币贬值将导致LM曲线左移 因为贬值后进口商品价格上升会抬高国内整体物价水平 从而增加国内居民对货币的需求 那么对应于既定的利率水平 只有实际国民收入的下降才能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 开放条件下BP曲线的推导 外汇市场平衡条件为BP CA K X M K X e M Y K i i 这一曲线的形状由资金流动性的不同决定 商品市场 货币市场和国际收支同时平衡 二 固定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政府面临内外平衡两个目标 根据丁伯根法则 政府至少需要两个政策工具 不同资本流动状况下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施效果也不同 资本不流动 财政政策效果当资本缺乏流动时 BP呈垂直状态 因为这时利率弹性为零 即利率的变化不能引起资本的流动 曲线IS LM与BP的交点表明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且均衡收入满足内外均衡 固定汇率制下 当实际扩张的财政政策时 例如扩大政府购买支出或减税 将使得IS曲线向右移动 扩张性财政政策使得曲线IS从IS移动到IS 这时与LM相交所得的收入为Y1 满足内部均衡 但由于收入提高 货币需求增加 引起利率提高 另一方面收入提高也将引起经常账户赤字 这时均衡点处在BP右方说明了这一点 赤字使得本币具有贬值的压力 从而引致货币当局的外汇干预 即售出外币 购入本币 货币存量将下降 引起曲线LM移向LM 左移 于是最终收入又回到原来水平 即Y 这时新的均衡具有较高的利率 但收入水平并没有变化 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一种 挤出 现象 即由于政府扩大支出 导致利率提高 引起私人投资需求减少 当资本不流动时 挤出效应 将表现最明显 最终结果实际上是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与外部赤字导致的货币紧缩的综合反映 即收入水平没有变化 但利率提高了 财政政策不能使经济达到预期内部均衡 资本不流动下的货币政策效果 固定汇率制度下 货币当局必须干预外汇市场以维持固定汇率 但是这种干预措施将改变国内货币存量 从而影响收入水平 也就是说 国内货币存量将随着外部均衡条件的改变而加以变化 首先均衡位于曲线IS LM与BP的交点处 这时收入水平为Y1 为达到内部均衡收入水平Y2 货币当局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 使得曲线LM移动到LM 货币存量的增加将降低利率 投资增加 收入也相应提高 但收入的提高引起进口的增加 最终导致国际收支赤字 本币有贬值的压力 政府为了维持外部均衡 只得在外汇市场上干预 售出外币 回购本币 外汇储备减少 国内货币存量缩减 曲线LM向左上方移动 回到原来的位置 也就是说 扩张性货币政策引起短暂投资与收入的增加 但由于外部均衡的影响 最终均衡点将回到原来的位置上 内部均衡的目标没有达到 资本完全流动 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蒙代尔 弗莱明模型是以资本具有完全流动性为假设前提的开放经济模型 它是一类特殊的IS LM BP模型 其特殊性表现在BP曲线由于资本的完全流动性而成为一条水平线 这时资本流动对于利率的变动具有完全的弹性 资本完全流动 财政政策效果资本完全流动时 曲线BP将成为一条水平线 国际收支在A点处于均衡状态 假设这时收入增加 进口将相应增加 于是经常项目出现赤字 为了平衡国际收支 资本项目应盈余 由于资本完全流动 微小的利率变化都将影响资本项目 其结果就是国内利率的轻微提高将引起资本流入 以平衡经常项目赤字 资本从不流动到完全流动变化对于财政政策的效果来说非常重要 在资本不流动的情况下 财政政策将存在完全的 挤出效应 使得收入水平没有变化 而在完全流动情况下 财政政策对于提高收入 且同时达到内外均衡十分有效 固定汇率制下 首先政府的扩大支出使得曲线IS移动到IS 同时收入与利率有所提高 利率的提高将吸引资本流入 国际收支赢余 本币面临升值压力 为了稳定汇率水平 中央银行将进入外汇市场采取干预措施 购买外汇 出售本币 于是国内货币供给增加 使得曲线LM移向LM 最终曲线IS 和LM 以及BP在E 点相交 经济恢复内外均衡 收入得到提高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货币政策效果 固定汇率制下 对于货币政策而言 资本流动速度提高并不能影响收入水平 扩张性货币政策使曲线LM从LM移动到LM 利率降低 资本流出 本币面临贬值压力 为了稳定汇率 货币当局出面干预 售出货币 购回本币 于是国内货币供给最终减少 曲线LM 向左移向LM 即均衡点没有改变 收入水平也未得到改善 此时 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综上所述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 如果资本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立地执行货币政策 不可能偏离世界市场通行的利率水平 如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企图都将引起资本的大量流入或流出 并迫使货币当局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 从而迫使利率回到世界市场上通行的水平 经济重新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而财政政策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由于上述相同原因而使国际收支恢复均衡 但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却进一步扩大了 资本不完全流动 资本不完全流动时 BP的斜率界于零和无穷大之间 财政政策效果固定汇率下 当BP曲线较LM曲线更陡峭时 扩张性财政政策促使曲线IS移动到IS 收入与利率提高 利率上升 资金流入带来的金融帐户改善效应不足以弥补收入增加带来的经常帐户赤字 国际收支处于赤字状态 曲线LM移动到LM 与曲线IS 以及BP相交于E2点 经济恢复内外均衡 同时收入也得到提高但小于短期平衡E1时 利率则进一步上升 财政政策效果 财政政策效果 当BP曲线较LM曲线更平坦时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促使曲线IS移动到IS 收入与利率提高 利率上升 资金流入带来的金融帐户改善效应超过收入增加带来的经常帐户赤字 国际收支处于盈余状态 曲线LM移动到LM 与曲线IS 以及BP相交于E2点 经济恢复内外均衡 同时收入也得到提高 资本不完全流动下的货币政策效果 固定汇率制下 在资本不完全流动下 货币政策效果同样不明显 实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 曲线LM从LM移动到LM 利率下降 资本有一定程度的外流 本币面临贬值压力 货币当局必须售出外币 回购本币 国内货币供给减少 曲线LM 又移回LM 最终收入水平同样不会得到提高 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失效 三 浮动汇率制度下的财政货币政策分析 1973年以来 世界主要货币 以及像欧洲货币体系那样的货币集团 实行了弹性汇率制 弹性汇率制度的主要特征是通过汇率变动 外汇供求能维持平衡 从而国际收支也总能处于均衡 在完全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下 中央银行不再干预外汇市场 这意味着 本币的汇率会自动地将本币在外汇市场上的供求调整到相一致的状态 浮动汇率制度下 中央银行可任意确定货币供给 浮动汇率制度下 政府政策目标将只有一个 即通过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达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 资本不流动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资本不流动下的财政政策效果浮动汇率制下 政府扩大支出或减说使得曲线IS从IS 移向IS 在政策实施初期 收入与利率得到提高 同时货币需求增加 而此时货币供给保持稳定 利率相应提高 这时收入增加导致进口增加 经常账户面临赤字 由于资本不流动 且汇率可浮动 因而本币将贬值 本币贬值使得曲线BP与IS向右方移动直到与曲线LM相交 其结果是由于汇率的贬值 使得经常账户得到改善 并且收入也得到提高 即在较高收入水平下达到了内外平衡 资本不流动下的财政政策效果 资本不流动下的货币政策效果 浮动汇率制下 扩张性货币政策导致初始阶段货币供给增加 使得曲线LM右移到LM 伴随着利率的降低 由于资本账户受到管制 因而利率的降低对于国际收支的资本账户并没有影响 相反由于收入的提高 将引发经常账户赤字 本币将贬值 于是曲线BP与IS向右方移动 直到与曲线LM 相交于点E1 这时收入提高 且内外经济处于均衡状态 资本不流动下的货币政策效果 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浮动汇率制下 资本流动性的提高将减弱财政政策的效果 初始均衡点为E 为克服失业问题 该国增加政府净支出 期望将IS右移至IS 但是 利率的上升会吸引大规模外资涌入 导致本币升值 并通过抑制出口及鼓励进口而恶化净出口 从而又将IS 推回到IS 由于财政政策不能实质性地改变国内利率 因此在既定的货币供给水平下 只能存在一种产出水平 可见 浮动汇率制度下 资本完全流动下的财政政策是完全无效的 财政政策的有效性 资本完全流动下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浮动汇率制下当国内利率固定于世界水平时 中央银行增加货币供应量 若价格水平保持不变 恢复货币市场均衡的唯一途径是收入增长 即LM曲线从LM向右移动到LM 但由此产生的利率下降趋势 E1 又会引起资本大量外流和本币对外贬值 货币贬值通过马歇尔 勒纳条件导致经常账户改善 并对总需求产生扩大效应 IS曲线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名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枣庄职业学院《语文教学设计艺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当代影视文学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大连市一0三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五次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云南省施甸县第一中学2025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检查生物试题含解析
- 江苏省盱眙县重点名校2025年初三适应性练习自选模块试题含解析
- 食品厂培训大纲
- 培训学校企业文化
- 2025智能锁购买合同范本
- 2025国际酒店厨师劳动合同范本
-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PPT课件
- 铁路建设项目施工企业信用评价办法(铁总建设〔2018〕124号)
- 诱导公式练习题-(中职)
- 2016年浦东新区公办小学招生地段
- 鸽巢问题(例1、例2)[1]
- 01戴明十四条
- 完整版佛教葬礼仪式
- 【课件】第六章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课件-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 锅炉除氧器过程控制课程设计
- 统计法培训课PPT课件
- 《电子游戏的利弊》PPT课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