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ppt课件.ppt_第1页
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ppt课件.ppt_第2页
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ppt课件.ppt_第3页
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ppt课件.ppt_第4页
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ppt课件.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努力实现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 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一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严重冲击二 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下行压力三 金融危机对我国城乡就业造成严重影响四 金融危机增加了我国金融风险 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出口造成严重冲击 外需急剧收缩导致出口增速大幅回落 2008年前三季度增速分别为21 4 22 3 和23 2 四季度降至4 4 全年增速17 3 比上年回落8 3个百分点 2009年1 2月同比下降17 5 和25 7 2月份外贸顺差大幅回落至48亿美元 全球经济衰退和贸易保护主义增强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加大 2008年1月至2009年2月进出口月度增幅 as ofpreviousyear Source China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 贸易顺差增幅与贸易顺差额 as ofpreviousyear Source China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 USdollar billion 1996年以来我国进出口增长情况 Sources China sNationalBureau Annual change 1978年以来我国的贸易收支情况 BillionofUSdollars Source China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 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下行压力 出口下降和房地产投资回落导致工业生产加速下滑 2008年后三个月增幅回落至8 2 5 4 和5 7 全年增长12 9 比上年回落5 6个百分点 2009年1 2月进一步回落至3 8 工业生产收缩使得库存大幅增加和产能严重过剩 外需收缩与国内经济周期性回调叠加导致经济增速从2008年三季度回落1 1个百分点扩大了四季度回落2 2个百分点 四季度经济增长降至6 8 创7年来的新低 全年经济增长9 比上年回落4个百分点 经济增速放缓使得物价水平迅速回落 2008年1月以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幅 as ofpreviousyear Source China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 2008年以来CPI和PPI月度同比涨幅 同比增长 Source China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 1978 2008年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 Source China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 金融危机对我国城乡就业造成严重影响 受外需收缩 人民币升值和生产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 我国沿海地区大批外贸企业停产裁员甚至破产倒闭 大量农民工丧失就业岗位 随着企业经营困难局面从沿海向内地 从出口行业向其他行业 从中小企业向大企业 从下游产业向上游产业扩散 就业压力不段增大 2009年城镇将新增1300万劳动力 600多万大学毕业生需要就业 加上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 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国际金融危机增加了我国金融风险 我国金融体系尚未完全对外开放 对资本项目仍有比较严格的管制 国内金融机构持有与美国次贷相关的资产不多 损失有限 银行金融体系总体健康稳定 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不大 但发达国家金融体系遭受重创 大批金融机构破产倒闭 金融市场持续动荡 市场流动性紧缺 市场参与者信心低落 国际投资者从包括中国在内的从新兴市场大量撤回资金 给我国保持金融稳定造成一定程度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增加了我国金融风险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继续深化 国际资本从新兴市场向发达国家回流的规模可能增大 资本外流给我国金融稳定带来的潜在风险明显增加 此外 主要国际货币汇率波动加剧 特别是美元仍有较大的贬值压力 将会直接威胁到我国高额外汇储备的保值增值 1999年1月 2009年2月欧元对美元汇率 月末收盘价 1999年1月 2009年2月美元对日元汇率 月末收盘价 近年来我国的外汇储备迅速增加 Billionofdollars Source China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 二 我国经济面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最严峻的挑战 一 外部冲击强度远大于亚洲金融危机时二 外部冲击与内部调整叠加形成巨大压力三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加大 外部冲击强度远大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 亚洲金融危机虽然重创东南亚国家和日本经济 但其他发达国家所受影响较小 我国出口虽然也受到冲击 但还能继续增加对发达国家出口 扩大市场份额 此次金融危机重创发达国家金融体系 导致全球经济陷入战后最严重的衰退 虚拟财富缩水和漫长的 去杠杆化 过程将严重制约发达国家的消费需求 外需缩减对我国出口的冲击远大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 外部冲击强度远大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 亚洲金融危机时期 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只有30 多 对东南亚地区出口只占总出口的20 左右 因此影响相对有限 近年来 全球经济快速增长拉动我国出口高速增长 国内产能也相应快速扩张 对外依存度提高到60 以上 加之占我国出口市场份额50 左右的美 欧 日陷入严重衰退 因此外需急剧收缩对我国出口和经济增长以及就业的冲击远远大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 我国的对外经济依存度不断提高 Ex Im GDP Source China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 外部冲击强度远大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 亚洲金融危机时期 我国经济在连续数年的宏观调控后成功实现 软着陆 经济增速已经从1993年的14 逐年回落至1997年的9 3 经济下行的势能较小 1998和1999年仍能保持7 8 和7 6 的增长 这次金融危机则发生在我国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刚刚开始从高位开始回调之际 经济下行的势能和惯性都要大于亚洲金融危机时期 经济下滑的深度和落差也会更大 1978 2008年经济增长和物价涨幅 Source China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 我国经济自身也存在巨大的调整压力 危机爆发前 我国经济连续5年以10 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 但经济运行中长期积累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凸显 突出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贸易顺差过大和流动性过多 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与股票 住房等资产价格非理性上涨和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同时并存 以及消费率持续下降 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 经济结构不合理和资源环境约束加大等方面 存在巨大的调整压力 1978 2007年消费率和投资率变化 Source China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 1978 2007年居民消费率和固定资本形成率 Source China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 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Source China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 三大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Source ChinaNationalBureauofStatistics 我国经济自身也存在巨大的调整压力 事实上 即便没有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 这种粗放式的高速经济增长也是难以持续的 经济的周期性回调难以避免 结构性调整也难以回避 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和结构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我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 努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我国经济自身也存在巨大的调整压力 就在我国经济在宏观调控下增速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出现周期性回调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艰难向前推进之际 国际金融危机引发的外需收缩通过出口关联行业对实体经济形成直接冲击 而国内股市 房市迅速降温引发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 进而影响到诸多关联行业 外部冲击与国内经济的周期性 结构性调整共同作用 导致经济增速快速下滑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加大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 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同步进入调整期 其中既有短期经济周期的调整 又有中长期经济结构调整 这种国际国内周期性调整和结构调整相互交织重叠的复杂局面 使我国搞好宏观调控和推进结构调整面临严峻挑战 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明显加大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难度加大 2003 2007年 世界经济连续5年以5 的速度快速增长 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 黄金期 但同时也存在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和能源资源价格大幅上涨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同期 我国经济连续5年以超过10 的速度高增长 是改革开放以来世界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 但同时也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等突出矛盾和问题 三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应着力解决的问题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既要立足当前 采取一切必要政策措施尽快扭转经济下滑势头 更要着眼长远 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把保增长 扩内需 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 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发展战略目标奠定基础 一是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需求结构不合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 是影响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 我国消费率持续下降 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 调整需求结构 不仅要调整内外需比例关系 也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 着力扩大居民消费需求 这既是当前保增长 促就业的重要举措 也是实现经济增长小消费 投资 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的基本要求 制约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是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提高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 居民所得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偏低 这是造成投资增长过快 消费需求相对不足的基本原因 直接影响到居民消费支出的增加 二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 应由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品缺失 导致居民预防性储蓄意愿很强 边际消费倾向不高 三是消费环境不佳和消费结构不合理 影响居民扩大消费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着力点 一是较大幅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要下决心调整宏观分配关系 增加居民收入份额 降低政府收入份额 使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收入用于扩大消费 同时 在微观分配上 要调整资本要素所得与劳动要素所得的比例关系 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鉴于当前企业经营面临较大困难 应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减轻税费负担 这既有利于扩大就业 也有利于增加劳动者收入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着力点 二是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要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 大幅度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下大力气解决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 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 建立健全城镇居民基本住房保障制度 解除群众扩大消费的后顾之忧 要结合财税体制改革和转变政府职能 增加政府对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投入 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帮扶力度 既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大局 也可减少对居民正常消费的 挤出效应 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着力点 三是改善消费环境和调整消费结构 要净化消费环境 加大对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的惩治力度 尤其要加强对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 使人民群众敢消费 放心消费 还要大力发展方便群众生活和满足群众文化精神需要的各种服务业 既能扩大就业 又能调整消费需求结构 扩大服务性消费 二是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我国经济增长过分依赖工业和制造业拉动 是导致众多行业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在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 也要对供给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 在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同时 更要加大工业内部结构调整 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 加强自主创新 通过产品升级换代和产业技术升级培育新的增长点 我国工业虽然门类齐全 具有较强的综合配套能力 但总体上是大而不强 钢铁 有色 建材等资源加工业耗能高 污染严重 低端产品多 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都很低 纺织 家电 汽车等加工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 产能 产量虽然很大 但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和附加值不高 二是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电子 信息等高技术产业则实际上是以加工组装生产为主 在知识产权等方面严重受制于人 继续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扩大产能 只会加剧国内资源环境压力和引发更多的国际经济贸易摩擦 因此 我们必须加强自主创新 不断开发新产品 通过产业技术升级带动产品更新换代 不仅有利于增强应对当前危机冲击的能力 而且可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 从开发节约环保型产品和技术设备上培育新的增长点 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潜力巨大 是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 最有可能成为未来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 无论是着眼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还是着眼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我们都应大力鼓励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在新能源开发利用 风电设备生产制造 电动汽车研发 各类实用节能环保产品及相关技术设备开发 以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着眼于改善民生 从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培育新的增长点 受体制机制和财政等方面的制约 我国在教育 卫生 公用基础设施和保障性住房等诸多方面提供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还难以满足群众的需要 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通过加快转变政府职能 构建公共财政体系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增加政府在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方面的开支 扩大教育 卫生和城市公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市场准入 不仅可以培养出新的经济增长点 而且有利于改善民生 三是千方百计缓解就业压力 人口多 就业压力大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实现比较充分的社会就业 是我国必须长期面对的重大民生问题 党中央 国务院一贯高度重视扩大就业工作 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和支持扩大就业的政策措施 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当前 我国经济下滑趋势还未得到扭转 就业形势还在恶化 而就业是民生之本 事关社会稳定大局 必须千方百计缓解就业压力 三是千方百计缓解就业压力 1 扩大投资要充分考虑就业创造效应 在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 必须千方百计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 扩大投资是当前保增长 扩内需的重要手段 但保增长的基本目的是保就业 扩大投资的重点要更多地放在对就业带动大的行业和领域 尤其要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吸纳返乡农民工就业 而不宜集中于资源和资本密集型行业 更不应进一步导致产能过剩和不合理的 政绩工程 形象工程 泛滥 三是千方百计缓解就业压力 2 支持企业稳定现有就业 在当前经济困难时期 许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面临着巨大的停工 停产和裁员压力 应进一步加大对企业的财税信贷支持力度 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税费负担重和融资难问题 为企业利用当前生产任务不饱满时期对员工进行在岗技术培训提供必要的政策支持 尽量减少企业的经济性裁员 稳定现有就业 三是千方百计缓解就业压力 3 增加政府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 但整体素质不高 难以适应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在千方百计稳定现有就业 创造新的就业岗位的同时 要增加政府对人力资源的投资 尽快建立多层次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 对农民工进行大规模的文化素质教育和基本劳动技能培训 对大学毕业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有针对性地开展创业培训 这既有利于缓解当前就业压力 也能为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培养更高素质劳动力和专业人才 三是千方百计缓解就业压力 4 通过推进精深加工化和发展服务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 我国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和扩大就业的现实需要 必须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向精深加工化方向转变 延长产业链条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这必然带来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 不仅可以弱化制造业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对就业的排斥效应 还将形成对各种生产性服务业的大量需求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又会带动生活性服务业向更高水平提升 从而进一步扩大就业渠道 为各种层次劳动力和专业人才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 四是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这场金融危机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继续深入发展的大趋势 无论是应对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 还是增强我国抗击未来外部风险冲击的能力 都要求我们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不动摇 在继续扩大对外开放中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竞争的新优势 更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加快我国的发展 四是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1 提高我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改革开放30年来 我国主要是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依靠引进国外技术和设备 凭借劳动力等低要素成本优势加入全球分工体系和参与国际竞争的 制造业大而不强 处在全球分工和产业链条的低端 缺乏核心竞争力 抗风险能力不强 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 就必须加强自主创新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逐步提高我国在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地位 更多地依靠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品参与国际竞争 大幅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 获取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多的收益 增强抗风险能力 四是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2 增强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的能力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企业扩大对外投资 加快 走出去 步伐带来难得机遇 在国际市场需求低迷 能源资源价格大幅回落和跨国公司收缩对外投资的情况下 应抓住时机有计划 有组织地扩大海外能源资源领域的互利合作开发 着手建立稳定可靠的海外能源资源供应基地 为我国的长远发展提供能源资源保障 四是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鼓励国内产能过剩 耗能高 原材料依赖进口 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资源加工业如钢铁等行业的大企业到拉美 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投资办厂 既可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和促进节能减排 又能贴近海外市场和原材料供应 还能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就业 一举多得 对于出口量大 在国际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容易引发反倾销等贸易保护主义显著的加工制造行业 应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向外转移生产基地 既可绕开贸易壁垒减少贸易摩擦 又可带动国内设备 零部件出口 四是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3 鼓励金融机构跨国经营 金融全球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尽快改变我国主要依托加工制造业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对金融全球化参与程度不高的局面 我国的银行 保险和证券等金融机构正处在快速成长期 特别是大型上市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国际上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竞争力 应抓住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千载难逢机遇 大力拓展海外业务 加快国际化和跨国经营步伐 尽快成为国际金融体系中有影响力的跨国金融机构 既可提升我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话语权 也可为我国的制造业企业 走出去 提供更加便捷的金融保险服务 四是加快培育参与国际竞争新优势 应尽快着手研究制定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的战略规划和实施步骤 更加积极地创造条件让人民币尽快成长为可自由兑换的国际储备货币 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培育自己的国际金融中心 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金融大国转变 而且可以改变我国在货币政策和金融领域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 逐渐成长为在国际金融市场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中有较大影响力的国家 四 十二五 规划的四个大方向 十二五 规划的编制和指标确立 以 好 字当头促发展 重速度更要重质量 一是理性确定经济增速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 十一五 前4年我国GDP平均增长10 7 虽然2008年和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影响 但随着国家4万亿元投资和扩大内需政策效应的显现 2010年GDP增速会有明显回升 因此 十二五 期间我国GDP年均增速确定为8 9 左右较为合适 二是加强结构调整指标执行 十一五 规划中的主要经济结构指标有4个 分别为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服务业就业比重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城镇化率 都是预期性指标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的预期目标为43 3 但到2009年只达到42 6 和2005年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