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修_第1页
秋燥修_第2页
秋燥修_第3页
秋燥修_第4页
秋燥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三章 秋 燥,概述,1、定义 秋燥是秋季感受燥热病邪引起的,以初起邪在肺卫时即有津液干燥见症,具有津气干燥的特征,病程中津液耗损较为显著为主要特点的外感热病。,2、沿革,1.内经时期:有燥邪形成、致病特点和治法的记载:“岁金太过,燥气流行”, “燥胜则干”,“燥者濡之”, “燥化于天,治以辛寒,佐以苦甘” 等。2.金元时期 :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指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 。3.明代:李梴指出燥有内、外之分 。 4.清代:清初喻嘉言首创秋燥病名,对秋燥为病开始了系统论述。,3、分类,温燥初秋燥热病邪初起以肺卫表热证和津液干燥见症为主凉燥深秋凉燥、风燥病邪初起以肺卫表寒证和津液干燥见症为主,4、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因病机,一、病因发病1、病因 :主因为燥热病邪 2、发病条件: 外界条件:久晴无雨,秋阳以曝 体内条件:人体肺卫不固,或素体阴液不足,或夏季汗多津气受伤,摄护失慎,,二、病机演变,特点:1.秋燥以肺经为病变重心2.初起邪在肺卫出现肺卫证候,同时见有津液干燥征象 3.邪传气分,最易侵犯肺、胃(肠)而形成燥热阴伤的病变。 4.少数患者,感邪较重,正气较虚,亦可出现内陷营血或传入下焦等病理变化。 5.病情轻,传变少,易治愈。,秋燥病理演变示意图:,1、初起 肺卫失宣燥热病邪侵袭肺卫 津气干燥,传变,燥热伤肺燥热入气燥干清窍深入营血燥伤胃肠,后期,肺胃阴伤燥热未净真阴受损,诊断 一、诊断依据,、发病季节: 发生于秋阳以曝的秋季,在秋分与小雪之间。、初起证候:初起除具有肺卫见症外,必伴有口、鼻、咽、唇等津液干燥征象。、病证特点:病位重心在肺,病情较轻浅,一般传变较少,以伤肺胃之阴者为多,少有传入下焦者。,二、鉴别诊断主要与风温、风寒感冒、伏暑等病鉴别。秋燥与风温的鉴别表,辨证论治一、辨治要点,(一)辨证要点1、辨燥邪的寒热属性 :温燥与凉燥2、审燥热的所在部位 :以肺经为重点,也可涉及头面、肠、胃等。3、察燥热阴伤的轻重主次:一般病程的初、中期以燥热偏盛为主,津伤为次,或燥热阴伤并重,后期则主要表现为阴津的耗伤 。,(二)治则治法,初期邪在肺卫 辛凉甘润 中期燥热已炽,津伤尤甚 清养并施 治则滋润祛邪 燥热化火,内陷营血 清营凉血 后期肺胃阴伤甘寒滋养肺胃邪入下焦,耗伤肝肾之阴滋 培真阴,关于“上燥治气,中燥增液,下燥治血 ”,上燥治气指初起燥邪犯肺时,肺经燥热偏盛,治宜辛凉透邪,清肺润燥,代表方剂如清燥救肺汤,桑杏汤。中燥增液指燥热传入中焦,胃肠津液耗伤时,治疗宜予甘寒生津之品以补养胃肠阴液,代表方剂如益胃汤。下燥治血则是指燥邪深入下焦,损伤肝肾精血时,治疗宜用甘咸酸寒之品滋养肝肾精血,代表方剂如加减复脉汤。,(三)治疗宜忌:对秋燥的治疗“宜柔润,忌苦燥”。 汪瑟庵在温病条辨按语中说: “燥证路径无多,故方法甚简,始用辛凉,继用甘凉,与温热相似。但温热传至中焦,间有当用苦寒者,燥证则唯喜柔润,最忌苦燥,断无用之之理矣。”,二、常见证型诊治,(一)邪犯肺卫【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咳嗽少痰,咽干痛,鼻燥热,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白而乏津,右脉数大。【治法】辛凉甘润,轻透肺卫。【方药】桑杏汤桑叶、豆豉辛散透热,疏解在表杏仁、象贝宣开肺气,化痰止咳栀子皮质轻而力趋上焦,能清上焦燥热沙参、梨皮甘凉生津,养阴润燥,(二)邪在气分,1、燥干清窍【临床表现】发热,口渴,耳鸣,目赤,龈肿,咽痛,苔薄黄少津,脉数。【治法】清宣气热,润燥利窍。【方药】翘荷汤薄荷辛凉以清头目连翘、栀子皮、绿豆皮清解气分燥热;桔梗、甘草宣透润燥,兼利咽喉。,、燥热伤肺,【临床表现】发热,口渴,心烦,干咳气促,胸满胁痛,咽干,鼻燥,舌边尖红赤,苔薄白而燥或薄黄而燥,脉数。【治法】清泄肺热,养阴润燥。【方药】清燥救肺汤桑叶辛凉质轻,宣透燥热石膏辛寒清肺泄热阿胶、胡麻仁养液润燥枇杷叶、杏仁宣肃肺气人参、麦冬、甘草益气生津,、肺燥肠热,络伤咳血,【临床表现】初起喉痒干咳,继则因咳甚而痰粘带血,胸胁牵痛,腹部灼热,大便泄泻,舌红,苔薄黄而干,脉数。【治法】润肺清肠,清热止血。【方药】阿胶黄芩汤:黄芩苦寒,能清泄肺与大肠之热杏仁合桑白皮泻肺热而止咳血阿胶、甘蔗润肺生津车前草导热下行芍药合甘草酸甘化阴,且能缓急止痛,4、腑实阴伤,【临床表现】发热,腹部胀痛,大便秘结,或有神昏谵语,苔黑干燥,脉沉细。【治法】滋阴养液,通腑泄热。【方药】调胃承气汤加鲜首乌、鲜生地、鲜石斛。,5、肺燥肠闭,【临床表现】咳嗽不爽而胸满痰多,腹胀,大便秘结,舌红而干。【治法】肃肺化痰,润肠通便。【方药】五仁橘皮汤:甜杏仁、松仁、李仁、桃仁、柏子仁、橘皮,6、肺胃阴伤,【临床表现】身热不甚,干咳不已,口舌干燥而渴,舌红少苔,脉细。【治法】甘寒生津,滋养肺胃。【方药】沙参麦冬汤:五汁饮:梨汁、荸荠汁、鲜苇根汁、麦冬汁、藕汁(或用蔗浆),(三)气营(血)两燔,【临床表现】身热,口渴,烦躁不安,甚或吐血、衄血,苔黄燥,舌绛,脉数。【治法】气营(血)两清。【方药】加减玉女煎,(四)燥伤真阴,【临床表现】低热不解,口渴,或干咳,或不咳,甚则痉厥,舌质干绛,脉虚。【治法】滋养肝肾,潜镇息风。【方药】三甲复脉汤,附.凉燥,【临床表现】发热恶寒,头痛,无汗,鼻塞,咽干唇燥,咳嗽稀痰,舌苔薄白欠润,脉浮紧。【治法】辛开温润【方药】杏苏散苏叶,前胡辛散透表杏仁宣肺润燥甘草、桔梗、枳壳、陈皮、半夏、茯苓宣降肺气,化痰止咳姜、枣调和营卫,附:温燥与凉燥初起证治比较表:,病案举例,王,男,35岁,商人。某年9月29就诊。病史:时值久晴无雨,始病觉恶寒,继则头痛身热,干咳少痰,咳久可吐出粘痰少许。病延多日未愈,反渐加重,所以来诊。症状:发热不恶寒,干咳阵阵,气逆而喘,咽喉干痛,鼻干唇燥,胸满胁痛,心烦口渴。苔薄白而干,舌质边尖红,脉右浮数,左弦涩。检查:体温39.0,脉搏91分,白细胞计数:总数13600/mm3, 中性83%,淋巴17%。 思考:1、本病的中医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