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ppt_第1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ppt_第2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ppt_第3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ppt_第4页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课标内容 根据有关资料 归纳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自学 联系 21世纪议程 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 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 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基本要求 了解环境问题的概念 成因和分类 了解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理解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实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性和必要性 发展要求 能结合实例 简要说明某一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危害及防治措施 一 环境问题的概念与类型 一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指在人类过度开发利用资源和环境的情况下发生的环境破坏或环境退化 从而危害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与发展的所有问题 这里强调一个 度 自然环境系统有自身发展和内部调节功能 但是当人类对环境施加的影响超过一定的程度 超出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 环境系统便不能发挥原有的功能 而且还会大为衰退 这时就会出现环境问题 人类与环境相互关系 1 环境对人类的影响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 人类对环境的改造 对地表形态 城市的兴建 道路 水库等 对生物 破坏生物多样性 导致物种灭绝 3 环境对人类的反馈作用 合理的人类活动 不适当的生产生活方式 铁路蒸汽机车发明家斯蒂芬森为该路设计了名为 动力1号 的蒸汽机车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1 产业革命工业化国家经过两次工业革命 18世纪的蒸汽机革命 19世纪的电力 化学工业革命 2 全球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二 环境问题的类型 依据性质分类 环境问题的类型 环境污染问题 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生态破坏问题 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土壤污染 生物污染等 酸雨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等 水土流失 森林砍伐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森林 草原 矿产等资源的减少和破坏 活动 按环境要素划分 按生产类型划分 按地理空间划分 大气污染 水体污染 工业环境问题 农业环境问题 土壤污染 区域环境问题 局部环境问题 生活环境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 二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一 部分资源趋于枯竭 人均资源拥有量减少 活动 耕地 淡水 石油 天然气和煤 二 生态破坏 生物多样性受损 阅读 森林资源危机 渡渡鸟的灭绝和大颅榄树 三 环境污染 人类生存环境质量下降 阅读 镉米 事件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基本要求 了解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树立正确的环境观 发展要求 能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念分析 评价实际案例 一 可持续发展 人类的必由之路 20世纪60年代以来 人口增长 资源危机 生态破坏 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 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全球发展的基本战略 1992年在巴西的里约热内卢 通过了全球的 21世纪议程 阅读 课本图4 12 谈谈你对未来资源环境状况的看法 二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定义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 核心思想 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 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 2 追求的目标 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 个人得到充分发展 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 可持续发展 3 基本内涵 鼓励经济发展 没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不可能消除贫困 也谈不上可持续发展 社会经济的发展是第一位的 发展的观念 公平的观念 处理好关系 合理开发和利用 保持适度规模 自然资源 人口 经济与环境 环境的观念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彼此联系 权利的观念 全人类 每个国家和地区 每个人 健康而富裕生活的权利 平等发展的权利 合理利用资源和享有清洁 安全 舒适环境的权利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基本要求 了解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了解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的区别 理解人类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利用的措施 发展要求 能运用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分析一些典型案例 一 控制人口规模 环境污染 二 转变发展模式 1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也是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和环境条件 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三 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 协调人地关系 从我做起 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之间 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基本要求 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提出的背景 发展要求 运用文献资料分析古代人的人地关系思想 一 古代人地关系思想的产生 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间者异俗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天有其时 地有其财 人有其治 夫是之谓能参 顺天时 量地利 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 劳而无获 阅读 课本P94 古代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P95 中国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 判断 下列说法反映的人地关系属于哪个阶段 1 广谷大川异制 民生其间者异俗2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3 人类应制天命而用之 4 顺天时 量地利 则用力少而成功多 任情返道 劳而无获 环境决定论 天人相关论 因地制宜 人定胜天 人定胜天 天人相关论 因地制宜 中国古代的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经历了 地理环境决定论 课本P96页 活动 题 我国的一个山区县 决定修建一条渠道 从邻县的一条河流引水 以解决当地生产生活用水严重缺乏的问题 但是 引水渠道工程非常艰巨 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 该县人民不畏艰辛 花了十余年的时间 终于修成了这条引水渠道 清澈的渠水流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地 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总干渠墙高4 3米 宽8米 长70 6公里 被国际友人称为 世界第八大奇迹 红旗渠20世纪60年代河南林县人民在太行山上建成的大型 引漳入林 灌溉工程 该县的这一引水工程 是哪一种人地关系思想的表现 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精神 引水工程的成功 会给地方经济带来哪些好处 会不会对该县及其邻县的生态环境产生负作用 人定胜天 思想的表现 体现了当地人民坚韧不拔的毅力和不畏艰辛 敢于与自然抗争的精神 使清澈的渠水淌进千百年来干涸的土地 解决当地生产 生活用水缺乏问题 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使当地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改善 如果在引水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 如在悬崖峭壁上开凿渠道若缺乏科学论证 可能会导致滑坡 开凿渠道的碎石任意堆放 会对土地资源造成破坏 开渠过程中若破坏陡坡上的植被 则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会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要根据引水量的大小来判断 如果引水量太大 就会使邻县出现缺水现象 本县也会出现土地的次生盐碱化等生态问题 注意问题 阅读课本分析 现代的人地关系思想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二 现代人地关系思想的发展 引起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不断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注意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类认识 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范围及程度不同 环境问题的表现不同 人地关系思想也不同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节约利用能源 推广节能技术 开发新能源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增加清洁能源的使用 提高能源利用率 降低单位能耗 请您根据工业生产在能源利用中存在问题及所学知识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 对如何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保护地球绿色家园 提出至少三条合理化建议 图2反映的是人口与环境发展的一种关系模式 读图分析人口数量变化与环境诸要素的相互关系 并运用可持续发展观点对 如何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提出自己的看法 该模式显示 一个地区随人口增加 工业产值 粮食产量也随之上升 但资源减少 环境污染有所上升 当工农业生产上升 资源急剧减少 环境污染加剧 人口增长趋于平缓 当人口增长缓慢 资源的消耗与环境污染问题得到缓解 一个地区人口数量应该与该地区的自然资源与环境 工农业生产水平等相适应 从而促进地区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开源节流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 防治污染 保护环境与生态 发展绿色农业 储备足够粮食 发展节能型 环保型工业 实现产品升级换代等 渡渡鸟的灭绝 渡渡鸟生活在印度洋的岛国毛里求斯 它因为不会飞 就把卵产在地上 在十六世纪 有人带着一些猪来到到岛上生活 结果猪在岛上大量繁殖 并吞食了渡渡鸟的卵 到1681年 渡渡鸟便从地球上消失了 令人费解的是 渡渡鸟灭绝后 大颅榄树便从此一蹶不振 日渐稀少 到本世纪70年代 毛里求斯全岛仅存大颅榄树13棵了 1975年的一场飓风 又使这些饱经风霜的大树遭到重创 眼看这一珍贵树种就要从地球上绝迹 科学家们焦急万分 生态破坏 生物多样性受损 就在渡渡鸟灭绝300年后的1981年 美国生物学家坦普尔来到毛里求斯岛 他测定现生大颅榄树的年轮后 发现它们的年龄都在300年以上 这个巧合引起了坦普尔的关注 看来 渡渡鸟活跃时 大颅榄树生机盎然 而渡渡鸟绝种后 大颅榄树似乎就得了不育症 种子不能萌发 后代不能繁衍 数量日益减少 坦普尔由此推测 渡渡鸟可能与大颅榄树种子的萌发有关 可渡渡鸟已在地球上永远消失了 如何来验证这种假想呢 他想到了吐绶鸡 一种与渡渡鸟亲缘关系近又不大会飞的鸟 他让吐绶鸡吃下了大颅榄树的果实 然后在吐绶鸡的粪便中找到大颅榄树的种了 发现种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