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学期语文开学考试试卷A卷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1. (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和书写都准确的一项是( )A . 消声匿迹(xio) 嗤笑(ch)B . 明眸善睐 (li) 惬意(qi)C . 揠苗助长(y) 栈桥(zhn)D . 跌宕起伏(dng) 拾级(sh)2. (2分)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 一代天骄 簇新 一筹莫展 诘难 不知所措B . 根深蒂固 谀词 刻骨铭心 慰籍 墨守成规C . 恃才放旷 旁鹜 豁然贯通 瞰望 怒不可遏D . 山清水秀 伫立 不求甚解 要诀 金榜提名3. (2分)下列句子加线词语使用恰当的是( )。A . 痛失参加决赛的资格使她哭得声色俱厉。B . 这次让人痛心疾首的事故本可以不发生的。C . 外面的吵闹使他简直无法读书,他愤愤地往耳朵里塞了点棉花,这就充耳不闻了。D . 会场上大家慷慨解囊 , 纷纷捐钱捐物赞助这个来自边区的贫困生。4. (2分)面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 )A . 林黛玉一一葬花、焚诗B . 诸葛亮草船借箭C . 武松一一醉打蒋门神D . 猪八戒一一三打白骨精5. (2分)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就该像爬山虎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向上攀登,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因一时挫折而灰心丧志,因身处逆境而放弃前行,甚至让享受和偷安在我们内心扎根,那青春何以为青春?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青年最大的资本不是经验丰富、胸有成竹,而是敢于做梦、勇于试错。让青春因梦想而激扬。A . B . C . D . 二、 名著导读 (共1题;共9分)6. (9分)名著阅读。繁星闪烁着深蓝的天空。何曾听得见他们对语?沉默中,微光里,他们深深地互相颂赞了。(1)以上诗句选自_,这部作品的主题是_,作者_,原名_。(2)你读了诗句“繁星闪烁着”这句诗的时候,你的内心深处受到了什么样的启迪呢?请你把它写在下面。三、 语言表达 (共1题;共5分)7. (5分)请将下列消息写成一句话新闻,20字以内。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宣布对部分台湾水果实施零关税后,5月中旬首批零关税水果登陆福州,接着亮相上海,京城百姓也纷纷议论何时才能吃上零关税台湾水果。5月30日一早,进入北京物美华天大卖场选购水果的顾客发现了一件新鲜事。在他们平时熟悉的水果柜台上,突然出现了几块醒目的大牌子,上面写着“台湾水果展卖”。那一排排摆放整齐、新鲜饱满的水果仿佛正向京城百姓宣告:“大陆同胞,我们来了!”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1分)8. (11分)中国梦,一个美好而充满希望的词。民族因中国梦而兴盛,国家因中国梦而富强,人生因中国梦而精彩。中国梦,是洋溢在孩童脸上的满足微笑,是澎湃在青年心中的雄心壮志,是播撒在老人身上的和煦阳光。每个中国人,都是中国梦“梦之队”成员,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和书写者。某校九年级(1)班以“走进中国梦”为主题开展了一次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一起参与。 (1)刘悦同学在查阅资料时发现“中国梦”最早出现在700多年前南宋爱国诗人郑思肖的诗中。他在元兵压境、危亡在即的时候,写下了德祐二年岁旦(二首)。第一首的颔联“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抒写了国治民安的政治愿望。下泉诗诗经曹风的篇名,主要表现人们对太平盛世的向往。请你写出这两句诗的意思。 (2)全班同学围绕“中国梦”即兴创作对联,孙佳同学出了个上联,请你写出下联。上联:长城内外中国梦下联:_(3)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梦想,一个人也有一个人的梦想,所有的梦想反映的都是追求,体现的都是抱负。请问你的梦想是什么? 五、 默写 (共1题;共16分)9. (16分)补写下列文学常识或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马说的作者_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习过他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2)马说的作者_是唐代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我们曾学习过他的诗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3)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冰心,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繁星_就是她描写母爱、童真、自然的诗歌代表。(4)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作家冰心,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繁星_就是她描写母爱、童真、自然的诗歌代表。(5)明月别枝惊鹊,_。(辛弃疾西江月)(6)明月别枝惊鹊,_。(辛弃疾西江月)(7)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8)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9)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过零丁洋)(10)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过零丁洋)(11)_ ,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12)_ , 对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独酌)(13)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孟子鱼我所欲也)(14)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_。(孟子鱼我所欲也)(15)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1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_ ,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六、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7分)10. (17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 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 , 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节选自后汉书)【注释】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名称:名声,名望。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赈赡:救济,周济。(1)解释下列句中的划线词语。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 乃把晖臂曰 举手未敢对 子孙窃怪之 (2)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欲以妻子托来生A . 属予作文以记之B . 晖以堪先达C . 以残年余力D .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4)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七、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75分)11. (5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那些色彩,刚好温暖青春张莹六月,花红柳绿。小城的清晨,异常清爽。今天,太阳还没起床,街上却比往日热闹了许多,陆陆续续的人啊、车啊,都奔向一个个写着“高考考点”的地方。“哈,都穿上我们的新衣服啦!”一群穿着一模一样红T恤的少年,在轻声地交谈着。彼此看着T恤上五个可爱的字明天会更好,他们相互举拳示意“加油”。“老师来了”不知是谁轻声地说了一句,底下红色的一片刹那间安静了下来。一位拄着拐杖的年轻男子朝他们走来,同样身着一件红色T恤。孩子们好奇地围过去,老师的T恤后面竟然也有五个字我们在一起。“老师”微弱的,却又是清清楚楚的哽咽,在红色的人群中蔓延开来。那拄拐杖的男子微笑着,轻轻拍拍紧挨着他的孩子:“没事儿, 老师这不是来了吗?放心去吧,老师等着你们!记着哦,我们是风火少年!”“是,我们一起去追风”孩子们相继笑了,响亮地和老师应和着。原来,考试前夕,老师在送生病的学生去医院的路上不小心扭伤了腿。同学们原本想去探望他,可他不但阻止了,还托同事带给孩子们每人一件火红的T恤。此刻,这片红,艳艳的,像一团火,无畏无惧地热烈着,给孩子们蓬勃的希望,无穷的力量!出考场,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孩子们正一筹莫展。“看,那里!”一位同学兴奋地叫道。考点外,几顶黄色遮阳棚内,摆放着五颜六色的花伞灿灿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媚的笑脸。孩子们跑过去,一个接一个地拿着伞,欢呼雀跃。片刻之间,马路两边翠绿的梧桐树下,一朵朵花儿,飘动着,四散开去。翌日,那些青春少年又来了,他们走到黄色的遮阳棚下,放下一把把花伞,冲着遮阳棚里的人清脆地说了声:“谢谢。”之后,便你说我笑着,再次走向考场,那么洒脱,那么自然。121把伞,是小城二十名爱心志愿者为孩子们买的,他们不过是想给孩子们一点点的鼓励,一点点的方便。现在,盛开过的伞全部返航了,带着一股青春特有的芬芳,带着无人而设突然出现的特殊“考题”的满分答案,带着青春里实实在在的正能量。121把伞啊,一把不少!这金灿灿的遮阳伞,在青春少年里,熠熠生辉啦!终于,完成了自己12年奋斗的答卷。走出考场时,天是蓝的,地是绿的,就连心情,也是明晃晃地透亮着。人群中,分外惹眼的是一位瘦高的“绿色男孩”,他戴着太阳帽,穿着绿色T恤,抱着一台单反相机,穿梭在来往的人群中。他身后有着这样的标示牌:给青春留下高考的印记(免费拍照)。原来,他是去年参加完高考的学生,如今就读于某大学的编导专业。大学里的他,回首自己的高考,愈加觉得,应该为那青春里最庄严的时刻留下一些什么。于是,他就想利用自己的所学,在高考时为更多的考生和家长留下美好的回忆,而最后一场考试之后的离开,也许是最能触动心灵的时刻吧。于是,小伙子抱着相机来了。他不停地忙碌着,在他的单反相机里,一幅幅画面在定格都说,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可是,翩翩少年们才不是呢,他们不惆怅,不多忧,一任前行,只把韶光变锦绣。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雨打芭蕉,美呀。这声色,饱满而生动,斑斓而多彩,孜孜不倦地温暖了整个青春。(选自知识窗2016年第5期,有删改)(1)请简析标题的含义。(2)请简析标题的含义。(3)试概括文中令孩子们倍感温暖的三件事。(4)试概括文中令孩子们倍感温暖的三件事。(5)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6)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7)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灿灿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媚的笑脸。(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雨打芭蕉,美呀。(品味划线语气词的情味)(8)请结合语境,按要求品味下列语句。灿灿然,如一朵朵绽放的花儿;欣欣然,似一张张明媚的笑脸。(品味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再回眸,却是品了樱桃,甜哩;雨打芭蕉,美呀。(品味划线语气词的情味)(9)文章第段中写到“一幅幅画面在定格”,会有些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合理想象,描绘一幅画面。(温馨提示:恰当运用描写手法,字数在80字左右)(10)文章第段中写到“一幅幅画面在定格”,会有些什么样的画面呢?请合理想象,描绘一幅画面。(温馨提示:恰当运用描写手法,字数在80字左右)12. (2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地球有各式各样的衣裳,五颜六色,绚烂多彩,而且会随岁月的更替而改变。蓝色的衣裳是海洋湖泊,冬天暖和,夏天凉爽。这是因为水所能吸收容纳的热量特别多,使1立方厘米的水升高1所需的热,足以使3000多立方厘米的空气或是5立方厘米的花岗岩也升高1。当阳光强烈时,水把大量的热吸去,起到了降低气温的作用;当天气转冷后,水又把热陆续放出来,使气温不致降得太低。地球上约有71的面积遮盖着蓝色的衣裳,而在大陆上又有大约1/5的土地穿着黄色的衣裳。这是沙漠或半沙漠地区,它使那里的气温热时特别热,冷时特别冷。不是雪中送炭而是火上浇油,起着与海洋相反的作用。在沙漠中,昼夜温差常常达到好几十摄氏度。黄色衣裳之所以产生这种效果,一方面由于它本身吸收容纳热量的能力比水要差许多,同时也因为它不能像海洋那样经常把大量水蒸气输送到空中,使那里的空气保持比较潮湿的状态。它拦截阻挡着太阳射来的热,同时也阻挡地面的热向宇宙中散失,假使没有大气,被太阳照着的地方就太热,而晒不到的地方又太冷了。空气中还含有水蒸气,其含量越多,吸热能力就越强,所以海洋上潮湿的空气比沙漠上干燥的空气更能吸热保暖,调节温度。在高山上,空气稀薄,水蒸气的含量也少,热量来的虽多,去得也快,到了一定程度,支出更超过了收入。那里常常终年被积雪所掩盖。两极也是终年穿着白色衣裳的地区,那里因为所处地理位置的影响,阳光是斜射的,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沿途被拦截阻挡掉的热就多,所以到达地面的热量少,因此两极的气候严寒。地面得到的热量已经少了,白色的衣裳更将这些热大量反射掉。刚落下的白净的雪能把射到地面的90左右的热反射回去,这就使温度更低了。包括两极和高山地区在内,地球上约有1/10的陆地终年穿着白色的衣裳。冬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穿上白衣裳的地区就更多了。这些白色的衣裳对地球上的气候有重要的影响,我国气象学家吕炯等已发现,北方海洋的结冰量和我国长江流域旱涝现象的形成有一定的关系。至于那种面积广大的终年积雪的地区,更是冷空气的制造厂,广泛地影响着天气的变化。能够使地球上冷暖干湿更加适合人类需要的,是绿色的衣裳。植物掩盖着地面,掩盖得最密的是森林,它对改善气候起着重要的作用。可惜的是,和我国辽阔的领土面积比较起来,森林面积显得太少了。地球的衣裳和气候的关系如此密切,因此我们必须要使它穿得合适。这是有可能做到的,目前也正在做。修水库、扩大水田是为了使陆地上有更多的地区穿上蓝色的衣裳;黑化冰川,使白色衣裳变黑的工作也已开始了。还有更多的为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要我们进行。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1)阅读全文,请拟一个能概括文章内容的题目。(写在横线处) (2)文章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选择一种,说说它的表达作用。(3)请根据上下文的语言特点,在文章第段的横线上填写一个恰当的句子。(写在下面横线处)(4)文章第段“阳光在大气中旅行的路线长”一句中,作者为什么用“旅行”而不用“经过”?请说说你的理解。(5)文章第段写道“还有更多的为大地剪裁衣裳、描龙绣凤的工作要进行,我们一定能使地球上的气候一天天变得更好”,请你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仿照本段画曲线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