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颐和园》.doc_第1页
四年级上《颐和园》.doc_第2页
四年级上《颐和园》.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生字组成的词,会认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图文结合,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4、初步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陶冶爱美情趣,受到民族自豪感的教育。 2、学习按照观察顺序,抓住每处景物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准备:有关颐和园的放大图片、课文生字词卡片、多媒体。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介绍颐和园概况。 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这篇课文,图文结合,展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 颐和园,我国名园之一,在北京西郊。面积约为3.4平方千米。以万寿山为中心,前山有长廊、排云殿、智慧海等著名建筑。面临昆明湖,点缀清石舫、知春厅、十七孔桥和凤凰墩等岛屿。后山苍林修竹,景色幽静,有谐趣园等建筑。该园善用地形,构造巧妙,园外借用西山、玉泉山等景物,形成“景外有景,园中有园”的布局结构,是我国古代园林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个。 二、老师范读课文,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生字新词。 1、投影生字。 2、指名认读。 3、老师范读正音。 4、让一名学生当小老师教读生字。 三、检查学生了解课文记叙顺序并划分段落。 1、课文记叙的游览顺序是: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 2、从课文在找出游览过程的动词,学习作者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 “进了、绕过、平到、走完、登上、下来“ 3、课文划分段落,理清条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长廊的景色。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写万寿山的景色。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写昆明湖的景色。 第五部分(第6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的赞美。 四、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齐读第1自然段。 2、这一段写了哪两方面的意思? 3、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A:点明颐和园是个公园。 学生B:点明颐和园的地点在北京。 学生C:点明颐和园的特点:又大又美。 4、小结。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那么它到底有多大多美呢?我们明天继续学习。五、课堂作业。 1、比一比,再组词。 漆( ) 耸( ) 辉( ) 眺( ) 堤( ) 膝( ) 耳( ) 挥( ) 跳( ) 提( )2、写出下列各词的近义词。 葱郁( ) 耸立( ) 隐隐约约( ) 第二课教学过程:一、复习上节所学。 1、听写词语。 宫殿 长廊 堤岸 耸立 隐隐约约 掩映 2、背诵第1自然段。二、师生互动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读第2自然段。出示图片(长廊部分) 2、汇报自读情况。 学生A:这一段写了长廊很长。 老师引导:找出描写长廊很长的句子读一读。 ( 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学生B:这一段写了长廊内部美。 老师引导:找出描写长廊内部美的句子读一读。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每一间横槛上都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老师继续引导:如何理解“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句话说明了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构图多样,从中感悟我国古代灿烂的文化、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艺。) 学生C:这一段还介绍了长廊两边的风景。 老师引导:将描写长廊两边的句子读一度。 (长廊两旁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使人神清气爽) 三、导学第3、4自然段,检查学习情况。 1、老师提示学法:找出每段的中心句,明确段意,理清各自然段的关系,了解段落的叙述顺序。 2、学生自学,边读边想,边看图边述说。老师进行个别辅导。 3、第3自然段共四句话。第一句讲来到万寿山脚下,第二、三、四句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向上看到的佛香阁和排云殿,概括这两句建筑的特色。第4自然段共有五句话。第一、二句写向下看到的景色,第三四句写向前看到的景色,第五句写向东看到的景色。 4、这两个自然段是第三部分,主要写在万寿山脚下及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万寿山位置走完长廊,就来到万寿山脚下。特点高,半山腰的佛香阁、排云殿,色彩艳丽。 四、自学第5自然段。 1、快速朗读第5自然段。 2、学生汇报交流。 学生A:昆明湖围着长长的堤岸。 学生B:堤上有几座式样不同的石桥,两岸载有数不清日垂柳。 学生C:湖中心还有一个小岛。 学生D:小岛上的景色十分美丽,有绿树,有红花,有宫殿。 学生E:十七孔桥上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完全相同的。 3、老师引导归纳。 这一段写在昆明湖看到的景色。昆明湖的位置万寿山下边。特点大、静、绿。长长的堤岸,湖中心有小岛。十七孔桥把湖岸与小岛连接起来。 五、学习第6自然段。 1、大家请一起将这一段内容读一读。 2、老师引导。 这一段再次点明颐和园风光美丽,它总结了全文,读后余味不尽。 六、复述课文,自由背诵喜欢的片段。 七、师生共同总结全文。课文层次清楚,语言优美生动,全文如一幅展开的山水画卷,再现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象,蕴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种民族自豪感。 八、课时作业按照一定的顺序,用几段话描写熟悉的一处景物。板书设计颐和园绿柱 红栏 五彩画 佛香阁 排云殿廊内 山上看 堤岸 杨柳 石桥长廊 万寿山 昆明湖 湖心岛 葱绿 宫殿廊外 山下看 十七孔桥 石柱 石狮花木盛开 威风清爽 瓦顶宫墙 昆明湖 游船画舫 城楼白塔课后反思 颐和园是一篇游记,课文不但文字优美,而且条理清楚,特别是本课的写作方法很值得孩子们学习,也是我要达到的一个教学目标。这篇课文的教学,先由我来讲描写长廊的那部分内容,我设计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学生通过读课文的第二小结都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出自己的感想,我便随机让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