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十三章汽车转向系 23 1概述 汽车行驶中转向系有两种工作状况其一是转向行驶 即驾驶员主动操作转向系统 其二是汽车受地面干扰力作用欲改变行驶方向 转向系自动使汽车恢复直线行驶 控制其回正 汽车转向系 用来改变或恢复汽车行驶方向的一套专设机构 汽车转向系的功用 保证汽车能按驾驶员的意志而进行转向行驶 一 转向系的类型和组成 按转向能源分 1 机械转向系 以驾驶员的体力作为转向能 其中所有传力件都是机械的 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操纵机构2 动力转向系 兼用驾驶员体力和发动机动力为转向能源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加力器 1 机械转向系 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书本p268 转向节臂 转向器 转向盘 转向摇臂 转向万向节 转向轴 转向直拉杆 转向节臂 横拉杆 梯形臂 转向节 转向过程 转向盘 转向轴 万向节 转向器 转向轮 2 动力转向系 在机械转向系的基础上加设一套转向加力装置而形成的 加力失效 仍然可转向50t以上的重型汽车应特别可靠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加力器 2 动力转向系 二 对转向系要求 转向灵敏 工作可靠 轻便灵活 转向车轮运动规律正确稳定 使车轮在转向时只滚动不滑动 转向车轮具有自动回正能力 驾驶员通过转向盘对转向过程中车轮与地面之间的运动情况保持适当的 路感 减弱或避免路面不平产生的冲击传到转向盘 造成 打手 现象 当汽车发生碰撞时 转向装置应能减轻或避免对驾驶员的伤害 三 两侧转向轮偏转角之间的理想关系式 所有车轮均作纯滚动的条件 所有车轮的轴线都相交于一点转向中心 转弯时车轮的轴线交点汽车转弯半径 由转向中心O到外转向轮与地面接触点的距离最小转弯半径 两侧转向轮偏转角之间的理想关系 在车轮为绝对刚体的假设条件下 四 转向系的传动比 转向器角传动比 转向盘的转角增量与转向摇臂转角的相应增量之比 货车的约为16 32 轿车的约为12 20 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 转向摇臂转角增量与转向盘所在一侧的转向节的转角相应增量之比 对于一般汽车而言大约为1 一般变化幅度不大 转向系角传动比 转向盘转角增量 同侧转向节相应转角增量之比 即转向器角传动比 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转向系统的力传动比 两个转向轮受到的转向阻力与驾驶员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之比称为转向系统的力传动比 它与角传动比成正比 转向系角传动比越大 则为了克服一定的地面转向阻力矩所需的转向盘上的转向力矩便越小 从而在转向盘直径一定时 驾驶员应加于转向盘的手力也越小 但过大 将导致转向操纵不够灵敏 即为了得到一定的转向节偏转角 所需的转向盘转角过大 所以 选取转向系角传动比时应适当兼顾转向省力和转向灵敏的要求 普遍采用动力转向系已成为中型以上的货车和中级以上的轿车转向系的发展趋势 五 转向盘的自由行程 转向盘自由行程 转向盘在空转阶段中的角行程作用 对于缓和路面冲击及避免使驾驶员过度紧张是有利的 但不宜过大 以免过分影响灵敏性 一般说来 转向盘从相应于汽车直线行驶的中间位置向任一方向的自由行程最好不超过10 15 当零件磨损严重到使转向盘自由行程超过25 30 时 必须进行调整 影响转向性能的参数 转向系角传动比转向盘自由行程转向器传动效率转向传动机构几何尺寸 恰当的转向传动机构的几何尺寸可以使内 外转向轮在转向过程中偏转角度基本满足车轮作纯滚动的运动关系 车轮定位 主销内倾角可以使转向省力 主销后倾角 主销内倾角可使转向轮有自动回正能力 23 2转向操纵机构 一 转向操纵机构的组成二 转向操纵机构的部件及安全装置 一 转向操纵机构的组成 转向盘到转向器之间的所有零部件总称为转向操纵机构 二 转向操纵机构的部件及安全装置 1 转向盘轮缘轮辐轮毂 2 转向轴 转向柱管及其吸能装置 转向轴是连接转向盘和转向器的传动件 用以传递之间的转矩 轿车除要求装有吸能式转向盘外 还要求转向柱管必须装备能够缓和冲击的吸能装置 转向轴和转向柱管吸能装置的基本工作原理是 当转向轴受到巨大冲击而产生轴向位移时 通过转向柱管或支架产生塑性变形 转向轴产生错位等方式 吸收冲击能量 1 转向轴错位缓冲 2 转向轴错位和支架变形缓冲 3 转向柱管变形吸收冲击能量并缓冲 GBl557 1998 汽车在以48km h的速度正面同其他物体碰撞的试验中 转向管柱和转向轴在水平方向的后移量不得大于127mm 在台架试验中 用人体模型的躯干以6 7m s的速度碰撞转向盘时 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水平力不得超过11123N 23 3转向器 作用 增大转向盘传到转向传动机构的力和改变力的传递方向 目前在汽车上广泛采用的转向器有齿轮齿条式循环球 齿条齿扇式蜗杆曲柄指销式循环球曲柄指销式 一 转向器传动效率 转向器传动效率 转向器的输出功率 输入功率正效率 在功率由转向轴输入 由转向摇臂输出的情况下求得的传动效率 转向器的正效率越高 转向操纵越轻便灵活 逆效率 传动方向与上述相反时求得的效率 逆效率很高的转向器很容易将经转向传动机构传来的路面反力传到转向轴和转向盘上 转向器分类 可逆式转向器 逆效率很高的转向器 很容易将路面反力传到转向轴和转向盘上 有利于自动回正 但也能发生 打手 情况 多用于经常在良好路面上行驶的汽车不可逆式转向器 逆效率很低的转向器 冲击载荷不会传到转向盘上 回正力矩同样也不能传到转向盘 这就使得转向轮自动回正成为不可能 丧失 路感 无法据以调节转向力矩 现代汽车一般不采用不可逆式转向器 极限可逆式转向器 逆效率略高于不可逆式的转向器 驾驶员有一定的路感 转向轮也可实现自动回正 而且只有路面冲击很大时 才能部分地传到转向盘 中型以上的越野车和工矿自卸汽车一般采用极限可逆式转向器 二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二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由于具有结构简单 紧凑 重量轻 刚性大 转向灵敏 制造容易 成本低 正 逆效率都高 而且特别适于与烛式和麦弗逊式悬架配用 便于布置等优点 简化转向传动机构 不需要转向摇臂和转向直拉杆等 三 循环球式转向器 循环球式转向器中一般有两级传动副 第一级是螺杆螺母传动副第二级是齿条齿扇传动副 三 循环球式转向器 循环球式转向器优缺点 优点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正传动效率很高 可达90 95 故操纵轻便 使用寿命长 工作平稳 可靠 缺点 其逆效率也很高 容易将路面冲击力传到转向盘 不过 对于前轴轴载质量不大而又经常在平坦路面上行驶的轻 中型载货汽车而言 这缺点影响不大 因此 循环球式转向器已广泛应用于各类各级汽车 四 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 蜗杆 指销 摇臂轴 曲柄 双蜗杆曲轴指销式转向器 每个指销所受载荷较单指销式转向器的指销载荷为小 因而其工作寿命较长 双指销式的摇臂轴转角范围较单指销式为大 但双指销式结构较复杂 对蜗杆的加工精度要求也较高 23 4转向传动机构 从转向器到转向轮之间的所有传动杆件总称为转向传动机构 功用 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到转向桥两侧的转向节 使两侧转向轮偏转 并使两转向轮偏转角按一定关系变化 以保证汽车转向时车轮与地面的相对滑动尽可能小 分类 非独立悬架配用转向传动机构独立悬架配用转向传动机构 与非独立悬架配用的转向传动机构 组成 转向摇臂转向直拉杆转向节臂转向梯形臂转向横拉杆 转向节臂 转向器 转向摇臂 转向万向节 转向轴 转向直拉杆 转向节臂 横拉杆 梯形臂 转向节 1 转向传动机构的组成与布置 1 当前桥仅为转向桥时 转向梯形布置在前轿之后 当汽车直线行驶时 梯形臂与横拉杆在与道路平行的平面内交角 90 2 在前桥同时又为转向驱动桥或发动机位置较低的情况下 为避免运动干涉 往往将转向梯形布置在前桥之前 此时上述交角 90 习题 循环球式转向器中的转向螺母可以 A 转动B 轴向移动C A B均可D A B均不可转弯半径是指由转向中心到 A 内转向轮与地面接触点间的距离B 外转向轮与地面接触点间的距离C 内转向轮之间的距离D 外转向轮之间的距离采用齿轮 齿条式转向器时 不需 所以结构简单 A 转向节臂B 转向摇臂C 转向直拉杆D 转向横拉杆 习题 可逆式转向器的自动回正能力稍逊于极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资化肥服务合同范本
- 70代劳动合同范本
- 公司设备收购合同范本
- 云南元旦晚会舞台施工方案
- 出口黄金加工合同范本
- 公司交接合同范本
- 劳务委托施工合同范本
- 仓库地面清洁合同范本
- 兼职推广合同范本
- 加盟货车合同范本
- 《火力发电厂水处理技术概述》课件
- 3.1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1课时) 【知识精研】高二地理课件(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2025年医院实习协议书样本
- 2022新教材苏教版科学5五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加利福尼亚批判性思维技能测试后测试卷班附有答案
- 仿真技术在车架防腐性能开发中的应用
- 初一平面直角坐标系集体备课
- 公务员登记表
- 高一年级英语必修二学科导学案全册
- 胡菊仁爱版九年级英语上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