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C卷_第1页
语文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C卷_第2页
语文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C卷_第3页
语文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C卷_第4页
语文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版2019-2020年六年级下学期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 基础知识(20.5分) (共5题;共20.5分)1. (6分)根据拼音写汉字。 jjqdqiomng_动打_乐_答_打虫_chow mng mngbzngdul_向_子_是_动_水2. (6分)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水里的png zo_游鱼,一同dng yng_。我看到满山的枫叶像燃烧的火yn_,shn_间陶醉了。小女孩瘦xio_的身子在风中发抖,一件接着一件错zng_复杂的事让她理不出头绪。3. (3.5分)写出下面字的笔顺。 小:_少:_牛:_鸟:_4. (2分)选择题。 (1)下面下划线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 教诲(hu) 繁琐(su)B . 差事(chi) 上瘾(yn)C . 地煞(sh) 反馈(ku)D . 累积(li) 酵母(xio)(2)下面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 桓心 所谓 敏而好学 合久必分B . 剀歌 某人 牵肠挂肚 念念不忘C . 限制 浅显 不耻下问 流光溢彩D . 连环 孤独 兴亡盛哀 悲欢离合(3)下面和其它词语感情色彩不同的一组是( )。 A . 任劳任怨B . 敏而好学C . 助人为乐D . 临阵脱逃(4)“父母_自己多受苦,_把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读书。”一句中合适的关联词是( )。 A . 宁可也要B . 尽管还是C . 既又D . 与其不如(5)选择下划线字的正确解释。 默而识( )之,学而不厌( ),诲( )人不倦。A知识 B记住 C教诲 D后悔 E厌烦 F满足 G讨厌 H识字(6)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组是( )。 A . 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的是可耻的。B . 解放军战士保护着祖国神圣的边疆。C . 小伟光荣地被评为“三好学生”D . 他向大家汇报了学习忆读书这篇课文。5. (3分)我会填。甜甜地_ 轻轻地_ 好奇地_快活地_ 拼命地_ 认真地_二、 知识与能力(29.5分) (共9题;共29.5分)6. (4分)我会写同音字。 【j】 _号 _节 _续【g】 _头 _代 屁_7. (2.0分)选词填空。 (1)断断续续 陆陆续续 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_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放学了,同学们_地从教学楼里走了出来。(2)不管 尽管 _天气很恶劣,宋庆龄还是如约来到小朋友中间。_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锺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8. (2分)青藏铁路这条“铁龙”在不断向前。句中引号的作用是( ) A . 特定称谓B . 特殊含义C . 表示强调9. (2分)下列哪个节日在正月?( ) A . 端午节B . 春节C . 中秋节D . 清明节10. (2分)在我国广阔的土地上,湖泊星罗棋布,其中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和( )被称为我国五大淡水湖。 A . 西湖B . 太湖C . 南湖11. (2分)与“地满红花花满地 天连碧水水连天”同属回文联的选项是( )。 A . 黄昏花影二分月 细雨春林一半烟B . 游遍五湖四海 观尽万水千山C . 润帘水挂水帘洞 山果花开花果山D . 松叶竹叶叶叶翠 秋声雁声声声寒12. (5分)按要求写句子。 (1)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改为陈述句) (2)我紧紧地搂住了温迪,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缩写句子) (3)那一声声沉稳而有规律的跳动,给我极大的震撼。(缩写句子) (4)大雪压弯了树枝。 改成“把”字句。改成“被”字句。(5)根据“骄傲”的不同意思造句。 指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_。自豪:_。13. (7.5分)我会背,还会写。 (1)金木水_土 _四五,金木水_土。天地分_下,_月照今古。(2)对韵歌 _对雨,雪对风。花对树,鸟对_。_清对水秀,柳绿对桃红。14. (3分)我能将下列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 )槐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不久就枝条发青,很快展出嫩叶,抽出嫩枝。( )每当槐花开放时,一串串的槐花骨朵好似累累葡萄串,先是黄白色,一夜功夫就变成银白了。( )你还没有走进它,就会闻到槐花散发的浓郁扑鼻的香味。( )清明节过后,天气渐暖,春雨丝丝。( )槐叶是椭圆形的,又薄又软,放在嘴边,还能吹出各种悦耳的小曲。( )远远看去,一棵课的槐树,简直是一座花山。三、 口语交际 (共1题;共6分)15. (6分)照样子,写句子。 例: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1)丁丁,我们到操场上_。 (2)_到_。 四、 阅读天地(17分) (共2题;共17分)16. (6分)学写古文。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1)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2)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3)志在春雨,锤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4)志在_,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 17. (11.0分)阅读理解。 鲁班智扶斜宝塔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 )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 )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 )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找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 )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禊的办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1)把下列词语恰当地填人文中的括号里。 忽然 依然 虽然 果然(2)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_的工匠,后人称他为鲁班是因为_。 (3)老人发怒的原因是_;工匠为难的原因是_。 (4)鲁班是如何把塔扶正的? (5)斜塔变正的原理是什么? (6)你还知道哪些鲁班的故事?简单介绍一个吧! 五、 习 作(30分) (共1题;共30分)18. (30分)落花生一课中,父亲用落花生说明做人的道理。其实,小草、大树、春蚕、蜡烛生活中许多事物都能给我们做人的启示。你能选一种自己感受较深的写下来吗?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20.5分) (共5题;共20.5分)1-1、2-1、3-1、4-1、4-2、4-3、4-4、4-5、4-6、5-1、二、 知识与能力(29.5分) (共9题;共29.5分)6-1、7-1、7-2、8-1、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