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闻报道的客观主义与客观性报道的倾向性.doc_第1页
浅谈新闻报道的客观主义与客观性报道的倾向性.doc_第2页
浅谈新闻报道的客观主义与客观性报道的倾向性.doc_第3页
浅谈新闻报道的客观主义与客观性报道的倾向性.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浅谈新闻报道的客观主义与客观性报道的倾向性危园琪20080400201013内容摘要: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如何客观、公正、准确地将新闻事实传播给广大读者,是他所具备的首要条件。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真实客观是新闻报道的第一要求,但绝对的真实客观是不存在的,新闻经过层层“把关人”的选择、加工后会带有一定的倾向性,做到新闻报道客观性与倾向性的辩证统一,是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认识论角度,探讨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密切关系,否定“纯客观”的带有客观主义倾向的机械唯物论观点,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如何做到客观性与倾向性的辩证统一。关键词:新闻报道 客观主义 客观性 倾向性新闻作为一个舶来品,从西方传入中国后,新闻客观性曾一度在中国被称为“客观主义”,然而要做到“纯客观”,是不可能实现的。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客观报道指的运用客观叙述的方式表达意见的一种新闻写作方法,它要求新闻必须真实、全面、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不以记者的主观判断代替客观的新闻事实;客观主义指的是新闻必须是对事物“纯客观”地进行描述,“不党不私”、“不偏不倚”。2、 客观报道虽最先由西方新闻界提出,却因其符合新闻规律,是任何国家、任何阶级新闻报道必须严格遵循的基本准则;客观主义则只是某些资产阶级报人所标榜的原则。3、 新闻的基本特征之一在于真实,这是新闻最为本质最为核心的规律,客观报道是对这一规律必然的和正确的反映;客观主义所追求的只是对事物现象的单纯罗列,并不能如实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因此不符合新闻规律,其标榜的“纯客观报道”必然是行不通的。4、 客观报道具有较高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客观主义属于资产阶级新闻思想,其本质是抹杀和掩盖其阶级属性,通过对事物表象的简单罗列掩盖或歪曲事物的本质,势必给读者以错误的导向。5、 客观报道强调“用事实说话”,即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客观叙述,在内容上贯彻一种无形的意见,因此并不排除倾向性;客观主义强调对事实现象的罗列,并不通过对这些事实的叙述形成观点,否认新闻报道具有倾向性。新闻客观性这个概念是由资产阶级新闻界最先提出来的。1900年,美联社提出了“报道事实,而不报道意见。”它要求记者“不党不私,平衡公正。”在我国新闻史上,客观报道这个概念也是由资产阶级最先提出来。著名的时务报主笔梁启超在1903年提出了“报之以客观”的主张,民国初年的名记者黄远生则进一步提出“力变其主观的态度,而易为客观。”尽管资产阶级报人的这些主张对新闻客观性的认识还很肤浅,甚至还有不正确的地方(比如他们认为只报道事实不报道意见就是客观。其实,不报道意见并不见得就客观,而报道了意见未必然就客观),但是,他们毕竟认识到了客观性是新闻的一个重要特点。当然,无论是美国的“只报道事实”,还是我国的“报之以客观”,话虽这么说,但在事实上却并无不偏不倚的所谓“纯客观报道”。所谓新闻的客观性它并不表现在新闻作品的有无倾向性,而在于它所报道的新闻事实的客观性上。也就是说,我们的报道必须绝对地尊重客观事实,不能为了某种需要而给客观事物附加一些东西,或者不歪曲事实,改造事实。我们说,北京平暴中反革命暴徒杀害解放军后,解放军被迫还击的新闻报道的是客观、公正的,那是因为事实本身就是这样的,我们的新闻报道只是如实地反映了它吧了;我们说,美国之音报道什么解放军乱杀群众是不客观、不公正的,是因为它不符合事实,它是为了某种政治需要而肆意歪曲事实。这是,新闻报道之客观与不客观,全在于是否符合客观事实,而不在于是“我们”说的就是客观的,“美国之音”说的就是不客观的。客观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但是,客观事实本身并不就是新闻,它只有通过新闻报道者的报道和传播才能成为新闻。而每一个新闻报道都既有他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又有他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问题;不管他是否意识到了,在他选择事实、解释事实、评价事实时,他的立尝观点,知识水平、认识能力都在或明或暗、或自觉或不自觉地起着决定的或影响的作用。为什么选择这个事实而不选择那个事实,为什么从这个角度去观察事物而不从那个角度去观察事物,为什么这样廉政价事物而不那样评价事物,为什么有些人只能触及到事物的表象而另一些人却能发掘出事物深刻的内涵,在所有这些过程中,也就是新闻的采访、写作过程中,新闻报道者的立尝观点,知识水平、认识能力都在或强或弱地表现着,不表现是不可能的。这种对事实的选择、评价就是新闻的倾向性。关于对新闻报道倾向性的阐释,我国许多新闻著作中都有涉及。有认为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就是指新闻报道者报道新闻时所持的立场和观点”;有认为是“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还有定义为“新闻的倾向性是新闻作者、新闻机构对于客观事实的态度在新闻报道中的反映,这是新闻作者、新闻机构立场、观点、方法、情趣的体现。倾向性客观地存在于整个报道之中。”任何媒体、任何记者、任何报道,都不可避免有倾向性,这一倾向性,落实为采访角度、采访对象的不同;这一倾向性,并不意味着媒体与记者无须恪守本行业的道德操守,于国际惯例,则为实际恶意原则,即记者保证不了素材内容本身的真实客观,但记者必须保证为素材之真实准确的记录者、而不是刻意的制造者。正是这一倾向性的延伸,保证了不同媒体、记者于不同采访角度采访不同对象的自由,保证了错综复杂的社会现实能够尽可能真实地还原于公众眼前。 王亦君 中青报:“律师造假门”再调查中国青年报 新闻记者2009年12月中国青年报分别在2009年12月14日、16日做了两期关于北京康达律师事务所律师李庄等被检察机关批准逮捕的报道,于新闻报道角度,16日的报道远远比14日的报道更加严谨,最直接之体现,在于16日的报道中,记者基本还原为了具体事件的旁观者,基本只客观记录自己的所闻所见,以为读者共闻共见。14日的报道,所以不能被许多人认可,在一些论坛上被广泛质疑,在于报道沿用了报告文学的写法,记者直接站到前台,武断以一己之所闻所见为唯一的事实真相,武断以一己之判断为唯一客观的判断,于读者的印象,不是据采访对象所说,李庄等人涉嫌有何种行为,而是在司法认定以前,就强行认定李庄等人肯定怎样怎样了,甚至大量使用了不宜出现于新闻报道中的形容性质的贬义词句。这样一种夸张的报道方式,曾经被广泛应用,并形成为专门的报告文学体裁,随着现代文明理念、法治理念的进步,却慢慢就将要退出舞台,便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社会如此复杂,绝非简单的黑与白的混和物,任何单一角度的描述都不免会沦于偏执,任何单一角度的判断都不免会沦于颟顸,我们需要激情四溢的文学作品,但我们要求于新闻报道的,却永远只是真实、冷静地记录。我们被来自不同角度、不同群体的描述和记录包围着,当我们不得不将关于具体事件的描述和记录集中起来,以形成为唯一的判断以至判决,首先要保证的,是所有描述和记录在不同角度上的真实而并非刻意地伪造。描述和记录之得来的程序正当,就是我们能够应用到的、对于其真实性的最可靠保障。没有任何一种描述和记录有不受程序正义检验的特权,包括执法、司法机关的描述和记录在内。反而,正是后者在一定程度上为法的代表,需要接受更加严格的程序正义检验,以保证客观真实性,以更好地维护公民的合法权利,以尽可能避免余祥林似的悲剧、避免聂树斌似的悲剧重演。因为执法、司法机关的描述和记录没有经受程序正义检验,不客观真实,无辜的余祥林被迫将一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留在了监狱里,同样无辜的聂树斌甚至失去了生命。就在中青报16日的报道中,我注意到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洪道德教授在回应记者提问时强调:“如果报道没有失实”,就是说,彼时对李庄之行为性质的判断,建立在报道属实的基础上。实际上,不仅指报道属实,更是指被报道的相关描述和记录经过了程序正义检验,能够被认定为客观真实。反之,特定判断就不成立了。何梓华在新闻理论教程里提到,新闻的倾向性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或评述新闻事实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倾向。新闻倾向性不可避免,美国学者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中说:“绝对平衡的客观新闻,总起来趋向于零。”早在1956年5月28日和6月19日,刘少奇就已经在重要场合强调了新闻报道要客观、真实、公正、全面,但这种客观性其实是启蒙理性的延续,主张“一切从事实出发”,偏重于真实性(或者准确性)。对于这一论述,要全面理解,不能把它割裂出来片面应用。必须使倾向性与客观性密切结合,做到互为辩证统一。客观报道是基本表现形式,所表现的倾向有直露的、十分明确的,也有比较含蓄的、带有“润物细无声”的意味。下面一篇报道是摘自2010年11月12日 杜林 春天剧组公布事故报告 Selina经纪公司表怀疑渤海早报 新闻记者 2010年11月12日渤海早报的一篇报道 。selina与俞灏明10月22日在沪拍摄电视剧我和春天有个约会(以下简称春天)爆炸场面时,被意外烧伤。近日,春天剧组公布了意外事故调查通稿,将整起事故原因归结为“爆破师现场操作失误”。前晚,Selina的经纪公司华研唱片向媒体发布公开信,认为报告中仍有诸多疑点尚未理清。据华研方面称,他们根据现场工作人员及相关纪录资料还原了事故现场,对于春天剧组调查报告的疑点,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首先,春天剧组报告中并未表明此报告是出自哪些单位鉴定的结果;其次,华研认为根据现场工作人员及现场相关纪录资料显示,拍摄现场的灭火设施、演员替身和医疗救助措施并未如春天剧组报告中所说的那般完备。虽然在调查报告中剧组申明自己准备了诸如灭火器、沙袋、演员替身等预防措施,并在“两人受伤后扑倒的瞬间用灭火器喷洒并施救”,但据一些在场探班的粉丝在网络上发布的现场实录称,这起事故完全是剧组“准备不足,玩忽职守”造成的。华研此次也一一驳斥了剧组报告的“粉饰太平”:“爆破事故现场没有完备的灭火设施,事故现场并未准备水桶及水,所准备的湿麻袋、二氧化碳灭火器仅是为了拍摄爆破戏后场景灭火之用,并非专为预防人员受伤而准备。剧组公布事故经过中提及男女替身演员已到位,但根据剧本显示男替身演员仅是为了武打戏待命,且爆破戏镜头的安排是以达到拍摄演员面部表情为目的,两者皆证明替身演员并非为爆破戏准备。在演员受伤第一时间,并未看见剧组公布事故经过所称预备用水出现,仅能就近先以少量饮用的蒸馏水应急,且事故现场也没配置医护人员,错失了黄金救护时期。”华研方面要求春天剧组就上述疑点再作补充说明,以追究完整真相及杜绝此类意外再次发生。截至记者发稿时,剧组方面还未对此质疑有任何正面回复。这篇报道有以下几个特点:1、 除有案可查的材料(如剧组拍摄的事实、事故发生的既定事实)外,文中提到的消息均注明来源(华研方面称,剧组公布);2、 全文只报道事实,记者不发表任何议论;3、 记者的观点隐藏在事实中,(即通过消息来源暗示:华研对剧组报告多处的怀疑)。上面的例子便是一则典型的倾向性和客观性密切结合的新闻报道。通过报道selina与俞灏明拍摄爆炸场面时,被意外烧伤的客观事实,记者而不发表任何议论,充分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原则,即记者只报道事实而不加主观评价,但通过一系列的消息来源暗示出记者认为春天剧组对此次事故的报告值得怀疑。从客观的报道中流露出记者对两位演员意外烧伤事件的观点和立场。充分反映出记者对此事的舆论倾向性。每一个有思维能力的人,都宁愿相信客观事实,而不愿意接受别人强加给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客观报道手法用事实说话,暗示观点而非直述观点,这样可以防止受众因其观点与之不相同而对报纸产生抵触情绪,增强了新闻的倾向性。避免了在宣传上因主观片面和走极端而造成的被动局面,有助于提高新闻工具的信誉和地位。也减少了记者在新闻中瞎指挥的可能,有利于正确发挥新闻的指导作用。虽然,“新闻客观性”这个问题是由资产阶级新闻界最先提出来,而且实践表明他们又很难真正做到“客观”,甚至后来成为一个虚伪的口号;但是,我们却不能由此否定新闻的客观性,相反,应当承认客观性是新闻的一条基本规律,并且按照它的要求采写新闻报道。我们是无产阶级的功利主义者,在坚持新闻客观性的同时,公开承认自己新闻的倾向性。这是因为无产阶级的利益代表广大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无所畏惧;而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