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供应室制度汇总.doc_第1页
消毒供应室制度汇总.doc_第2页
消毒供应室制度汇总.doc_第3页
消毒供应室制度汇总.doc_第4页
消毒供应室制度汇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消毒供应室工作制度1、上班后换鞋更衣,分区域着装,衣帽整齐,不得穿科内服装出科室。2、遵守劳动纪律,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干私活,团结协作,严禁滋事吵架。3、用心服务,不得用生、硬、冷漠态度对待临床科室,服务热情,提高科室形象。4、各班严格遵守岗位职责,规范操作流程,符合质量标准,避免发生差错事故及损坏公物。5、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加强个人防护,各区域每日紫外线消毒,已灭菌与未灭菌的物品分开放置,严禁发放未灭菌、松散、潮湿、过期物品。6、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做好物理、化学、生物监测及BD测试,每月环境监测。7、各班保持岗位区域整齐清洁,每周一卫生区域大扫除。8、严格交接班,认真做好工作量统计,相互监督,防止物资流失。9、每日检查、清洁、保养、维护灭菌设备,确保设备使用安全。10、各班分工明确,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保质保量供应全院无菌物品。 2012年1月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制度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项质量控制标准及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改进方案。2、成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设兼职质量监测员,职责明确,责任到人。3、加强思想教育,要求科室全体人员在工作中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及各项操作规程,工作严谨规范,各负其责。4、严格质量监控,制定周计划,从物品的回收、分类、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存放、监测的系列流程中对各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查,各环节工作有记录,工作有章可循,有过必究,责任明确。5、定期期检查,随时反馈、分析,通报质量检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制定整改措施,促进质量持续改进。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制度1、优化科室布局和工作流程,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及无菌物品存放区划分明确,区域间有实际屏障,标志明显。物流由污到洁,强制通过,不交叉,不逆行。2、成立科内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检查、督促及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操作规程,组织实施感控持续质量改进,定期组织科内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和考核。3、建立健全消毒供应室医院感染管理登记资料。4、复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严格遵循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保养、检查、包装、灭菌、储存、发放的工作流程。5、按规范做好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的各项监测,其中灭菌合格率必需达到100%。6、收、送物品车应洁、污分开,专车专用,标示清楚,密闭运送,用后清洁消毒,干燥备用,分区存放。7、按要求配备个人防护用品及设施。工作人员根据岗位不同使用各种防护用品。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8、保持各工作间清洁,每月进行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无菌物品、使用中消毒液的细菌监测。9、包装材料、监测用品、清洁剂、消毒剂、润滑剂、洗涤用水、灭菌用水等耗材应符合规范要求。10、医疗废物管理和处置符合相关规定。 2012年1月消毒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1、供应室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布局合理,分工作区与辅助区。工作区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灭菌区、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划分明显。污染、清洁、灭菌物品的通道应独立设置。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行,强制通过。2、洗手设施及用品配套齐全,应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去污区应配置洗眼装置。无菌物品存放区不设洗手池。3、工作人员必须着装整洁,分区着装,严格执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非本科室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工作区。4、各区保持清洁,每日含氯消毒液消毒物体表面、地面,空气紫外线消毒,周一卫生大扫除,抹布和拖把专室专用,不得交叉。5、物品必须密闭式回收,在去污区清点,禁止在病区内清点污染物品。刷洗时必须在水面下操作,避免气溶胶及水滴飞溅。6、各区人员必须遵循标准预防原则和操作流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去污区人员应戴圆帽、口罩及加厚手套,穿专用鞋、防水围裙或隔离衣,必要时戴防护面罩或护目镜。特殊感染的物品、器械应有标志,并单独处理。7、使用全封闭式车辆,污染和清洁标识明显,每次使用后应用1000/L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干燥备用。8、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正确洗手和手消毒。9、严格区分污染、清洁和无菌物品;未灭菌与已灭菌物品要严格区分放置,并有明显标志;灭菌物品应按时间顺序分类、固定存放在无菌物品存放区;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应拆除外包装后方可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10、按照规范严格做好物品的清洗、消毒及灭菌,做好各项效果监测,合格率必需100%。11、工作人员每年健康查体并备案,有传染病者应及时调离工作岗位。2012年1月消毒供应室灭菌器安全管理制度1、制定灭菌器使用操作流程,使用时必须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操作,不熟悉灭菌器性能、没有掌握操作流程者不能开机。2、建立灭菌器使用登记本,记录每日保养、维护、运行情况,并妥善保管以备查证。3、建立灭菌器维修登记本,对安装、移机、维修情况进行详细登记。4、压力表每半年校验一次,安全阀每年校验一次,配合监管部门对灭菌器的例行检查。5、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专业技术培训,取得压力容器上岗资格证后方能操作设备。6、指定专人负责灭菌器的管理,每日进行清洁及维护。7、操作人员在灭菌器运行过程中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全程观察设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故障,出现停水、停电时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预案。8、发生故障及时汇报,专人检修。严重故障应报告分管领导。9、灭菌器运行时保持锅体清洁,无跑、冒汽及渗漏现象。10、下班前认真检查,确保电源、水源切断。2012年1月消毒供应室器械管理制度1、根据临床需要,配备各类医疗器械,确认三证齐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2、计划领取,既要满足临床科室需求,又应减少不必要的浪费。3、根据器械的不同种类、性质选择合适的清洗、消毒、包装及灭菌方法。4、器械回收、分类、清洗、包装、装卸及运送时应动作轻柔,轻拿轻放,防止人为损坏。5、严禁使用腐蚀性强的清洗剂洗涤器械,宜选用中性清洗剂洗涤,防止腐蚀损坏。6、严禁使用钢丝球、硬质毛刷刷洗器械。7、各环节认真清点,专人保管,不得外借,以防丢失。8、灭菌后的器械不得留存,应及时送达使用科室。9、外来器械按照外来器械管理制度执行。 2012年1月消毒供应室外来器械管理制度1、外来器械使用前,使用科室应向医务科提出申请,并征得同意后供应室方可接收灭菌。2、外来器械厂家应相对固定,同类型的器械限12家,便于使用和管理。3、外来手术器械应在使用前一天送到供应室,并与供应室负责护士共同清点数量、验收质量并签名、登记。4、如对灭菌有特殊要求的器械,应由供应方说明或指导。5、外来器械送来验收后按统一标准清洗、检查、包装、灭菌后备用。6、外来器械灭菌后由下送人员统一下送,以保证质量及防止遗失。7、外来器械使用完毕后由供应室统一回收并清洗、灭菌,减少污染扩散。8、供应室不负责保管外来器械,使用灭菌后让器械商及时取走,以防器械遗失。9、器械商将器械取走时与供应室负责护士再次共同清点数量、验收质量并签名、登记,防止产生不必要纠纷。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灭菌物品管理制度1、无菌物品存放区应由专人管理,其他人员不得进入,每日紫外线空气消毒,地面及台面用含氯消毒剂消毒。2、每日清点、检查灭菌物品,包装规范、严密、不潮湿、标识清晰,包外化学指示胶带变色合格。3、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须拆除外包装后方能进入无菌物品存放区。4、灭菌物品存放区应清洁、干燥。温度应在2025,相对湿度应60%。5、灭菌物品应存放于洁净的橱柜内或存放架上,存放架(橱)必须离地面20-25,离墙510,距天花板50。6、灭菌物品应分类放置、位置固定、标识清楚,并按有效期顺序排列和发放,左进右出,上进下出,严禁过期。7、灭菌物品存放的有效期:在温度低于25、湿度低于60%的存放条件下,棉布包装材料,有效期为1014天,其他环境存放有效期为7天;医用无纺布及硬质容器包装的物品有效期为1个月;医用皱纹纸包装的物品有效期为3个月;纸塑包装袋包装的物品有效期为6个月。8、过期物品需从存放区取出,重新进行清洗包装和灭菌处理。9、已灭菌物品不得与未灭菌物品混放。从无菌物品存放区取出的物品不能再退回存放区。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职业安全防护制度1、健全组织,规范操作流程,注重业务学习,遵守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增强个人防护意识。2、建立本科室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岗前及每年定期体检。3、清洗、消毒物品时应戴橡胶手套,脱掉手套后应立即洗手,手套撕裂、刺穿后立即除去,然后彻底洗手,更换手套后继续工作。4、正确洗手是有效控制医务人员职业伤害、提高自身防护的有效措施之一,若接触血液和其他体液污染的物品时,应立即按六步洗手法彻底洗手。5、避免利器刺伤,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认真执行操作规程,如不慎被沾染有患者血液和体液的尖锐物品(如针头)刺伤,应立即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并进行HIV、HBV、HCV检测,伤后1年跟踪检测。6、戴防护镜和口罩:供应室工作中经常溅出带血液或其他体液的污染物,清洗时产生雾气、悬滴以及残垢,应戴口罩及防护镜,必要时戴防护面罩。7、穿防护服:污染区清洗岗位人员应穿防水围裙和防水鞋,定时更换隔离衣。8、消毒员要严格按照压力蒸汽灭菌器操作规程操作,不能擅自离开岗位,每次灭菌前检查灭菌器的性能,防止爆炸事故的发生,灭菌结束后戴防护手套卸载,以防烫伤。9、夏季注意防暑降温,安装排气扇、空调。10、噪声的防护:设备定人管理,定期保养,及时维修,集中时间进行灭菌,工作完毕及时关闭灭菌器,淘汰旧设备,减少噪声污染。2012年1月消毒供应室查对制度1、 物品回收时,查对数量、质量、清洁处理情况。2、 检查包装时,查对品名、数量、质量、清洁度。3、 无菌发放时,查对名称、消毒日期、化学指示胶带2012年1月消毒供应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1、消毒供应室应进行质量控制过程的记录与追踪。记录应易于识别和追溯。清洗、消毒质量的监测记录保留期限应半年。2、应用机械清洗时,留存好设备打印记录。3、每件待灭菌包外应贴有信息卡。信息卡内容包括灭菌包名称、灭菌日期、失效日期、灭菌锅号、锅次、打包人姓名或编号,填写要清晰、准确,使用者核对后将其贴于护理记录上,便于追溯。4、建立灭菌器运行登记表,记录灭菌器运行各项参数,包括运行时间、选择的程序、灭菌时间、压力、温度、装载的物品、灭菌标志、操作签名。填写要清楚,以备追踪。5、发放时记录每件灭菌物品的去向,有质量问题时便于召回重新处理。6、按规范做好各项监测:每日灭菌前空锅做B-D测试;每锅工艺监测;每包化学监测;每锅批量监测;每周生物监测,有植入物时每锅生物监测。监测记录保留3年以上。7、遵守物品召回制度。8、逐步实现过程记录的信息化管理,以实现无菌物品的完整记录与追踪。 2012年1月消毒供应室物品召回制度1、所有灭菌物品的种类、数量应有去向登记,以便追踪召回。2、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整改,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2、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整改,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3、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自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不合格的分析原因,整改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能使用。4、需召回时,应以书面形式向医院感染管理科报告,说明召回原因,通知使用部门停止使用,科内要对事件处理情况进行总结。5、对已使用生物监测不合格物品的病人建立档案,向上级部门汇报备案,以便跟踪观察。6、若临床使用同一时间段灭菌的物品出现多例感染病例,向供应室提出疑问时,要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尚未使用的灭菌物品,分析原因,重新灭菌,再次进行相应监测。 2012年1月消毒供应室监测制度1、严格执行各项监测技术操作流程,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对待监测工作。2、清洗质量的监测要求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分日常监测和定期抽查。检查的内容是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是否干燥、光洁、无血渍、无污渍、无锈斑、无水垢等残留。3、消毒质量的监测必须根据消毒方法的不同进行。4、灭菌效果的监测包括:B-D测试每日灭菌前空锅进行、工艺监测每锅进行、化学监测每包进行、生物监测每周一次,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5、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大修后,应进行B-D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B-D监测和生物监测应连续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6、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清洗液浓度每日监测。7、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8、每月对各区域空气、物体表面、工作人员手、含氯消毒液进行微生物监测。9、每月随机抽查无菌物品进行微生物监测。10、各种监测结果认真登记,妥善保管。清洗质量监测保留6个月,灭菌质量监测保留3年。2012年1月消毒供应室清洗质量监测制度1、日常监测:在检查包装时进行,应目测和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检查。清洗后的器械表面及其关节、齿牙应光洁,无血渍、污渍、水垢等残留物。2、定期抽查:每月应至少随机抽查3个5个待灭菌包内全部物品的清洗质量,检查的内容同日常监测,并记录监测结果,保存期限6个月。2012年1月消毒供应室消毒质量监测制度1、湿热消毒时:应监测、记录每次消毒的温度与时间或A。值,每年检测清洗消毒器的主要性能参数。2、化学消毒:应根据消毒剂的种类特点,定期监测消毒剂的浓度、消毒时间和消毒时的温度,并记录监测结果。3、消毒后直接使用的物品应每季度进行监测。4、监测资料和记录保留期限6个月。 2012年1月 消毒供应室灭菌效果监测制度1、对灭菌质量应采用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监测方法和结果应符合国家规范。2、物理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整改,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3、包外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发放,包内化学监测不合格的灭菌物品不得使用。并应分析原因进行整改,直至监测结果符合要求。4、生物监测不合格时,应尽快召回上次生物监测合格以来所有未使用的灭菌物品,重新处理;并应分析原因,改进后,生物监测连续三次合格后方可使用。5、灭菌植入型器械应每批次进行生物监测,生物监测合格后,方可发放。6、根据被灭菌物品的种类,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PCD进行灭菌效果的监测。7、物理监测应每锅进行,连续监测并记录灭菌时的温度、压力和时间等灭菌参数。8、化学监测应每包进行,包外有化学指示胶带,高度危险物品包内应放置化学指示卡,置于最难灭菌的部位。如果透过包装材料可直接观察包内化学指示卡的颜色变化,则不必放置包外化学指示胶带。通过观察化学指示卡颜色的变化,判断是否符合达到灭菌合格要求。9、生物监测每周一次,紧急情况灭菌植入型器械时,可在生物PCD中加用5类化学指示物。5类化学指示物合格可作为提前放行的标志,生物培养结束后再将结果通报使用部门。采用新的包装材料和方法进行灭菌时应进行生物监测。10、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每日开始灭菌运行前进行B-D测试,B-D测试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B-D测试失败,应及时查找原因进行整改,监测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11、灭菌器新安装、移位和大修后,应进行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和生物监测。物理监测、化学监测合格后,生物监测应空载连续监测三次,合格后灭菌器方可使用。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应进行B-D测试并重复三次,连续监测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