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_第1页
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_第2页
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_第3页
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_第4页
精选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及 教学计划 第一单 、 元骨骼 一骨骼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 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 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 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 X 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课时划分 :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2、通过 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 3、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 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教学重难点: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对照模型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内骨骼的分布与构成,会拼装一个完整的人体骨骼模型 教学准备: 1课前学生把活动记录上的人体骨骼图贴在硬纸板上,剪下来,上课时带到科学教室。 2利用学校食堂安排吃鸡腿的时候收集煮熟的 、结构比较完整的鸡腿骨,清洗后以备上课观察之用;另外找一些形体较小的石块,准备放大镜、锤子等观察工具;人体各部分的 X 光图片;人体骨骼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 一、观察图片,揭示课题 1提问:同学们见过建筑工人是如何造房子的吗?建筑工人为什么预先要搭建钢筋框架呢?(电子幻灯片出示建筑工地的钢筋框架) 2(电子幻灯片出示竣工后的大楼)提问:大楼建成了,原来的钢筋框架怎么不见了? 3谈话:与钢筋框架一样,人体内部也有一个框架,但不是由钢铁建成的,而是由骨骼构成的。(揭示课题:骨骼) 4提问:关于骨骼 ,你们想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人体骨骼系统的构成 1谈话:骨骼隐藏在我们身体的内部,难以直接用眼睛观察,你觉得可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我们的骨骼? 2学生交流方法。 3实践活动:摸一摸我们的骨头,你可以感知到些什么? 4学生汇报、交流。 5提问:你知道我们的身体里有多少块骨头吗?你能摸到多少块? 6布置任务:把我们全身的骨头分成四部分 头、躯干、手臂、大腿。分组各摸一个部分,看能摸出几块骨头。比一比,看哪个小组分得清、摸出得多。 (学生分组活动:摸骨数骨) 7汇报交流活动情况,对照活动记录里的 骨骼图,了解骨骼的分布。 8提问:大家摸出自己的手上共有几块骨头?(观看人体骨骼的 X 光照片) 9小结:人们肉眼看不到身体内部骨骼的结构,但 X 光却可以。一只手上竟然有 27 块骨头呢! 10读一读:人体的骨头共有 206 块,它们共同组成了人体的支架 骨骼。 11动手做:拼装人体骨骼的模型图片 12出示人体骨骼教学挂图,比一比:你拼对了吗? 13小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一般共有206 块骨头。这些骨头是有规律的组合在一起的。 三、体验:人体骨骼系统的作用 1谈话:人体的骨骼具有什么作用 ? 2学生 交流讨论。 3组织活动:体验人的骨骼有什么作用。 ( 1)队列训练 运动;( 2)站姿训练 塑造体形、支持躯干; ( 3)呵护“小娃娃” 保护内脏器官。 4学生汇报活动体验。 5拓展:像肋骨一样保护内脏器官的骨头还有哪些? 6小结:人的骨骼具有运动、支持躯体、塑造体形、保护内脏器官等多种作用。 7提问:如果人体的骨骼受伤了,会给人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 8安全教育。 四、作业 1看图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骨骼参与了运动? ( 1)跳绳时;( 2)吃饭时;( 3)静坐时 ? 2完成活动记录上的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自己制作人体骨骼模型,激发学生关注人体结构、研究人体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骨骼对于人体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 知道骨骼是人体的支架,成年人的体内一共有206 块骨头;知道组成骨骼的骨是有生命的,骨可以生长,骨中间的软物质叫骨髓,骨髓能够制造血细胞; 二、关节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活动找出人体上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能够通过多种活动体验、比较人体上各种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知道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体会到关节在人体各种运动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难点 : 认识 铰链关节、旋转关节、鞍状关节、球状关节等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课时划分 :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一些方便用来固定手指、手臂、下肢等部位的木棒、胶带等物品; 2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的模型及生活中具有相似结构特点的某些物品,如铰链关节 铰链、旋转关节 旋转式门锁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投影出示机器人行走、工作的视频,观察:机器人行动起来与我们有什么不同?你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2学生交流介绍。 3提问:人可以灵活地做各种动作跟我们身上的哪部分结构有很 大的关系呢?(揭示课题:关节) 4谈话:关于关节,你想知道些什么? 二、认识关节,体验关节的作用 1讲解:什么是关节?(骨头与骨头相连的地方叫关节) 2讲述:人体的支架 骨骼是一个完整的整体。人体由许多块小骨组成,而不是一块块的大骨,每两块小骨之间由关节相连。 3介绍:关节可以分为固定关节和活动关节两种。人体内的大多数关节都是活动关节。活动关节使人体能够进行大幅度的运动。 4小组活动:活动一下身体,找一找身上有哪些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在人体图上标出来。 5汇报交流,实践体验。 6小结并设疑 :这些可以自由活动的关节有什么作用呢?你能想办法设计实验验证一下吗? 7谈话:如果这些自由活动的关节不能够自由活动了,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分组实验活动,体验一下,关节绑住之后做这些动作跟原来比较有什么不一样? ( 1)绑住食指关节 写字、穿回形针项链、把豆子放进小口瓶; ( 2)绑住肘关节 系鞋带、拉拉链、写字; ( 3)绑住膝关节 走路、下蹲。 8汇报实验结果,交流试验体验。 9小结:如果没有关节,人体就会像木板一样僵硬。 三、体验关节的多种连接方式 1活动:按要求做各种动作,比较一下,身上的关 节所能够做的动作有什么不同。 2学生交流汇报。 3预测:里面的骨头是怎么连接的? 4谈话:你的预测正确吗?请阅读资料:四种常见的自由活动关节。 5学生交流讨论。 6完成下列各项活动: ( 1)转动你的胳膊; ( 2)推开门;( 3)从桌子上拿起一本书; ( 4)大幅度甩手; ( 5)转动你的头; ( 6)跪下。 列出完成每一项动作所涉及到的关节的类型。 8对号入座 找一找身上还有哪些部位的关节分别是这四种常见关节类型。 9小结:不同的活动关节使人体能以多种方式运动。 四、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 课的学习,你对关节有了哪些了解? 2思考:关节还有什么作用? 3活动体验:将你的脚尖踮起,然后迅速将脚跟落下。比较一下,在身体挺直和膝关节弯曲两种状态下,做这个活动你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三肌肉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能够借助于直接摸、看图片等多种方法了解人体肌肉的分布; 知道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实现的; 通过自己制作手臂活动模型,激发学生对人体运动研究的兴趣;通过多种活动体验到人体肌肉在运动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人体内的骨骼、肌肉以及身体其他部分相互作用才能够完成各种运 动,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 知道人体内大约有 600 多块肌肉,约占体重的40%左右;知道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它们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 课时划分 :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人体肌肉的教学挂图; 体肌肉的相关电教资料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交流谈话,揭示课题 1谈话:你们有没有手和脚被冻麻的经历?那个时候你能拿住东西、做出你想做的动作吗?为什么? 2讲述:仅靠骨骼还不能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要使我们的身体动起来,必须有肌肉的参与。(揭示课题:肌肉) 二、了解肌 肉的分布及类型 1提问:我们身上哪些地方有肌肉呢? 2学生交流。 3利用电教资料介绍:肌肉的类型。 人体内有三类肌肉: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肌肉的特点。 4观察人体肌肉挂图,了解人体的骨骼肌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四肢肌。 5小结:我们的身体上有 600 多块肌肉,肌肉约占体重的 40%。人体的各种动作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关节而实现的。 6活动:摸摸自己的身体,哪里的肌肉最多?哪里的肌肉最少? 三、观察体验: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1探索活动:肌肉在运动中所起的作用 ( 1)用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一个 晒衣服的弹性夹子,在 2 分钟内以尽可能快的速度来回夹紧、松开夹子。数一数在肌肉疲劳之前你能夹几下。 ( 2)休息一会儿,然后重复第 1 步的动作。 ( 3)思考、预测:如果你用另一只手重复第 1步和第 2 步的动作,那么会发生怎样的情况呢?检验一下你的预测。 2预测: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3活动体验: ( 1)站直后向前弯腰。用手摸后背下部和肚子及大腿的前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 ( 2)左手掌心向上,用指敲桌面。用另外一只手摸手臂的前部和手臂的后部,感觉肌肉有什么不同?再把手翻过来使劲压,胳膊各部分有什么感觉? 4学生交 流体验。 5教师相机出示手臂活动模型,并观察教学插图,讲解肌肉是如何工作的。 6学生阅读资料。 7利用视频观察解剖好的鸡翅膀,模拟手臂肌肉的工作方式。 8小结:手臂上的肌肉通过收缩或者变短、变厚来完成它们的工作。当收到来自于神经系统的指令后,肌肉细胞会收缩。因为肌肉细胞只能够收缩而不能够伸展,所以骨骼肌必须成对地工作。当一块肌肉收缩时,与它成对工作的那一块肌肉会恢复到原来的长度。 五、总结拓展 1谈话: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与研究,你有哪些收获?对人体的肌肉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游戏:谁是木头人? 讨论:当我们不运动时,身体的哪些肌肉仍在工作? 3作业 ( 1)做一个手臂活动的模型; ( 2)选用其他材料做一个其他的人体运动模型。 四 肉的保健 教学目标 :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体育运动和合理膳食对保持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训练正确的运动方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增进学生自我保健和自我防护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 知道不同的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一样; 课时划分 :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体操、游泳、健美操等各种体育运动项目比赛过程的录像; 2“食物金字塔”等电教资料; 3分体育运动防护用品;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情境,揭示课题 1律动:播放健康歌,跟着音乐跳起来。 2讨论:刚才的活动中我们主要锻炼了身体的哪些部分? 3谈话:骨骼和肌肉执行着人体所必需的很多功能,因此保持它们的健康十分重要。(揭示课题:骨骼、肌肉的保健) 4提问:那么,怎样才能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呢? 二、了解体育运动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俗话说“生命在于运动”,要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必须合理地参加一些运动。 2提问: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有哪些好处?(视频资料:人们参加晨练、同学们在学校 参加锻炼的活动镜头) 3学生交流介绍。 4小结: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我们的骨骼和肌肉,使人们的身体更加健康。经常运动可以改善人体的柔软性、增强心肌和肺活量,使人更有耐力,可以使肌肉发达、体力充沛。 5谈话:各种体育运动对增强体力、柔软性和耐力的效果不完全一样。 6思考、比较、讨论: ( 1)要想提高自己的耐力,你可以选择哪些运动项目进行训练? ( 2)要增强身体的柔软性,可以参加哪些运动? ( 3)要提高体力,可以推荐参加哪些运动? ( 4)哪一项体育运动对增强身体各方面能力效果比较好? 7交流:平时你最喜欢 参加哪些体育运动?你知道这些体育运动对你身体的哪一个方面有好处吗? 8同桌一起对做一节广播体操,并讨论:这些动作对锻炼身体的哪一部分肌肉、关节特别有用? 9交流、小结:做广播体操不仅能使全身大肌肉群、大关节、韧带等得到充分的锻炼,还能锻炼人体身体内部器官,改善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达到增强全身健康的目的。 三、了解运动中的安全要求 1谈话:我们平时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人发生骨折、扭伤、脱臼、肌肉拉伤等损伤。身边的案例:某位学生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受了伤。提问:如何在运动中注意安全、避免受伤? 2交流运动中应该采取的安全措施: ( 1)穿戴适当的防护性装备;( 2)运动前做一下准备活动; ( 3)遵守合理的运动规则;( 4)选择安全的运动场所等。 3 总结:赛前做热身运动后,关节就会变得柔软、灵活,这样就可以帮助避免扭伤和脱臼。此外,在活动中穿戴适当的安全装备也是很重要的。头盔、护膝、垫肩、手套都可以帮助你避免受伤。同时,你还应该穿适合运动的鞋子。另外,运动前应该留意你周围的环境,如果你在特定的马路或者跑道上滑冰、跑步或者骑自行车,你就不大可能被一辆小汽车或其他人卷入到事故中去了。 5拓展:一旦在运动时受 了伤,应该如何处理呢? ( 1)骨骼、关节受伤如何处理?( 2)如何避免肌肉受伤?( 3)防护知识介绍。 四、了解营养对骨骼、肌肉的影响 1谈话:另外,食物营养对人体骨骼、肌肉的健康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四大营养素:蛋白质、矿物质 (尤其是钙及各种微量元素 )、脂肪酸 (尤其是必需脂肪酸 )以及维生素 (如维生素 A、 D、 C)。为了使肌肉和骨骼保持正常工作,平时需要多吃些蛋白质含量高、含钙量高的食品。 2讨论、交流:你知道哪些食物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钙吗?(具体见附录) 3拓展:营养与健康。 五、拓 展延伸 1总结:如何保持骨骼、肌肉的健康? (合理锻炼、丰富营养、注意安全) 2延伸:身边的科学 1、讨论:用哪些方法记录蚕宝宝的成长过程?启发学生可以通过画像、拍照、录像、文字记录等方法为蚕宝宝做好成长记录。 、谈话:鼓励学生坚持为蚕宝宝记日记。 2、为蚕宝宝记好成长日记 教学目标: 1、学会养蚕。能够较长时间观察、描述蚕的生长和变化。 2、道幼虫期需要食物、空气、空间等生活和成长的必要条件。 3、道幼虫形成了蛹,蚕蛾是从蚕蛹里羽化出来的。知道蚕的成虫 蚕蛾从蛹里孵化出来后,不再吃食物也不再长大。 知道雌雄蚕蛾交尾后,雌蚕蛾产卵,卵孵化出下一代幼虫。 4、一步感受到生命的神奇和伟大。珍视在整个养蚕期搜集的科学信息。体验养蚕及研究蚕的乐趣。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蚕在每一个阶段的生长变化。 教学难点:养成把养蚕活动坚持到底的科学态度。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课时划分 : 两课时 教学准备:蚕的生长过程的教学碟片、蚕的一生标本。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的蚕宝宝怎么样了?我们在饲养蚕宝宝的同时还要为它们记好成长日记。(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交流观察记录 ( 1)了解蚕宝宝吃什么 提问:蚕宝宝吃什么?如果没有桑叶,你用什么代替桑叶? ( 2)实验:比较吃桑叶和莴笋叶的蚕哪个长的好。 (预先布置学生开展此实验。) ( 3)了解蚕是怎样蜕皮的 谈话:蚕生长一段时间后,会有几天不吃不喝,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呢?请了解的学生介绍:怎么蜕,从哪里开始蜕皮,一生蜕皮几次皮?蜕皮后蚕宝宝有什么变化? ( 4)了解蚕吐丝谈话:经过四次蜕皮以后蚕开始吐丝了,你见过吗? ( 5)观察蚕茧和蛹 观察蚕茧是什么样的?称一称一只茧有多重?量一量蚕茧的长度和宽度。剪开一个茧子观察 ,再用手碰一碰 ( 6)观察蚕蛾 讨论:剪开的茧子能活吗?(做好观察记录) 提问:蚕茧过几天后又发生什么变化?同学介绍蚕蛾及产卵。 2、归纳蚕的一生 ( 1)蚕的一生分为几个阶段? 2)小结并板书 三、布置作业 记好观察日记,过段时间进行交流。 板书设计 2、给蚕宝宝记日记 卵 蚕 蛹 蚕蛾 (幼虫) (成虫) 3、我们来抽丝 一、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多种方法了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的贡献。 2、学习抽丝的基本方法,掌握抽丝的一般技术。测量一根丝的长度。 3、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 服饰业的贡献。为祖国灿烂的古代蚕业文明而自豪。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学会缫丝的方法。 教法学法:观察法、谈话法、小组学习法。 课时划分 : 两课时 教学准备: 1、有关养蚕和真丝织物图片(课件)。 2、实验器材:蚕茧、炊帚、小水槽、小锅一只、小苏打、缠线板、直尺。 3、学生收集种桑、养蚕、缫丝的相关资料。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 学生展示。利用实物展台,学生展示自带织物。 3 揭题: 我们知道美观大方、华丽高贵的真丝织品是用蚕丝纺织而成的,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得到蚕丝呢? 二、学习新课 1、 指导学生了 解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 ( 1)提问在古代,只有中国是种桑、养蚕的国家,你知道我国养蚕抽丝的传说和历史吗? ( 2)小组内交流 学生把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剪贴成一张学习小报。 ( 3)集体交流( 4)小结 教师讲评各组交流成果,说明华丽的真丝织物是用蚕丝织成的。 2、 指导学生进行抽丝活动 ( 1)谈话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蚕吐丝结成茧,蚕茧又是怎样加工成蚕丝的呢? ( 2)阅读 26 页课文( 3)讨论( 4)交流抽丝方法 ( 5)教师带领学生分组活动( 6)汇报测量结果 ( 7)师生小结 蚕丝是最长 的天然动物性蛋白纤维,最长达 3000米,是高级的纺织原料,被称为“纤维皇后”。 三、巩固总结 1、 讨论: ( 1)我国养蚕抽丝的历史及对人类服业的贡献有哪些? ( 2)你是通过哪些方法知道的? 2、 说一说抽丝的方法,你认为抽丝技术的关键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1、 课后探究对蚕茧抽丝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2、查阅资料:蚕和蚕丝的其他用途。 4、养蚕交流会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讨论理解蚕与人类以及自然和谐相处的意义。 2 知道蚕是一种变态发育的昆虫。 3 养蚕可以给人类带来许多价值,但要注意如何合理利用,让 它不至于破坏生态。 教学重点: 理解昆虫与人类和谐相处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联系“楼兰古国”的神秘消失,推测引起其灭忙的生态原因。 课时划分 : 两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设计: 一、活动引入。 通过近一个月的养蚕活动,我们发现了蚕的一生要经过哪几个不同的阶段? 蚕卵 蚕 蛹 蚕蛾 同学们对蚕发育的最初和最后发育成熟阶段的形态有什么发现? 外部形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变态发育。蚕蛾,变态发育的昆虫。 二、蚕与人类的生活有些什么密切的关系呢? 1、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资料,然后思考蚕给人类带来了什么好处。 ( 1)、蚕的经济价值。 ( 2)、蚕的药用价值。 2、蚕给人类带来了诸多好处,造就了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在丝绸之路上,还出现了一个非常富庶的“楼兰古国”。 考古发现 丝绸帽 当地的养蚕业非常发达,水土肥沃,桑树,胡杨。 但这个美丽的古国却神秘消失了。结合资料,请同学们对其中的一些原因作出一些合理的推测。 3、看能不能在养蚕与环境的关系方面做出一个比较合理的推测。(过渡养蚕)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1、一切都在运动中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依据不同参照物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科学知识: 1、知道物体的运动是这一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的变化。 2、知道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运动的结论也不相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事物之间的相对性,能运用辨证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在我们周围充满着各种运动,在生活中,你感受到哪些物体在运动? 2、揭示课题:因此,一切都在运动中。(多媒体播放课题) 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 1、播放多媒体课件: 画(牧羊曲) 2、提出问题,做出判断:在刚才的画面中,你认为哪些物体是运动的?你怎么知 道它是运动的?(学生回答哪个动画场景,就点击哪个动画场景) 3、教师讲解参照物的概念。 4、(师前从前走到后)问:老师在运动吗?以什么为参照物? 5、播放多媒体课件:火车的运动 6、引导学生列举生活中物体相对运动的事例。 请同学们想一想,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和坐火车时看到窗外的景物向后倒退一样的经历呢?(充分让学生发表意见) 7、学生分组实验:将书本放在课桌上,把钢笔和橡皮擦间隔一定的距离放在书本上,使书本沿着桌面向前移动。请在小组内说一说,以什么为参照物,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8、同学们,请你当一当法 官:有一辆客车向路边的小男孩驶来,车上坐着乘客,小男孩说车开的很快。司机却说乘客没有动。他俩谁说得对不对?为什么? 9、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10、(播放多媒体课件:大小飞机飞行)以小飞机为参照物,大飞机和天空个向什么方向运动?谁运动的更快? 11、思考:有没有绝对不动或静止的物体?(播放地球自转公转的课件) 三、 拓展延伸 1、 既然地球每天都在转动,为什么我们感觉不到它在转动呢? 2、 (课件出示问题)假如你坐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一位旅客从过道上经过,你认为他是走得慢还是快?对于站台上的人 来说呢? 板书参考: 都在运动 借助其他物体 位置发生变化 参照物 假定为不动或静止的物体 2、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含教学计划、教学进度 ) 下载本文 1、能够观察出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式。 2、能够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3、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现出移动、转动和滚 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4、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的异同点。 科学知识: 1、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认识到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自然界和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 33 35 页的内容。 教学准备 木块、纸风车、单摆装置、易拉罐、钢尺、橡皮筋(每组一个)、录音机、磁带、学生自备各种玩具。 教学活动与建议 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 2学生 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怎样运动的? 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二、自由研究,定向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刚才玩的是玩具,小朋友们有了不少发现,老师这还有几种简单的材料(出示小木块、易拉罐、钢尺、纸风车、橡皮筋、单摆装置),你们想不想玩? 学生的情绪被调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 (学生选取材料) 2教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 它们运动起来? 学生小组交流一会。 3教师:马上我们就要研究了,你们觉得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等等。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适时指导,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 5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 板书: 木 块 移动 纸风车 转动 易拉罐 滚动 钢尺、橡皮筋 振动 单摆 摆动 移动 滚动 转动 转动 摆动 振动 移动 转动 振动 6学生小组讨论:比较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1学生看课本第 35 页的图,了解这些物体包含有哪些运动方式。 2学生组内交流各自想法。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火车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滚动;飞碟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 四、活动身体,尝试玩出各种运动方式 1、教师:其实我们的身体也能做出很多运动来,下面我们就跟着音乐活动一下身体, 尝试我们的身体能做出几种运动方式。 (插入歌曲健康歌,学生自由活动身体做出各种运动) 2、学生汇报自己做出的各种运动方式 身体在前后移动,也在转动,手臂在摆动 ?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你们发现了很多,可是研究只局限于课堂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运动着,希望小朋友在课外继续研究。 教学反思: 4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 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的作用。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 36 39 页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 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与建议: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学生观察。 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 2)与斜坡 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 5)与车型有关 ? ( 6)与轮胎有关 ?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师指导 (注意:教师要根据所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实验验证的假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以方法上 的正确指导,尤其要让学生知道每种实验哪些是要变化的,哪些应该不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第 37 页下图所提供的实验报告记录让学生逐一讨论各种实验时应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条件。) 取相应材料,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几次,以防数据出现的偶然性,数据测量时要做到认真、准确、记录真实) 全体学生弄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们,我们刚才做了一些实验去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但还有一些假设我们还没验证,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 可以选择一些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做好记录。(教师课后可作适当指导) 四、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因素 在再让我们来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走得越快; (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 的方法,如课本第 39 页上图所示,定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但有些假设我们还没去验证,课后也请同学们选择一些假设去做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 五、总结: 今天我们做了两大项的研究:一、研究了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二、研究了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学会了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再设计实验验证,并 总结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希望我们同学能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5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 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准备:铁架台、量角器、记时器、米尺、线若干、钩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我手心里握着一样东西,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 (教师松手,手心挂着一个简易的摆)问学生: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板书:摆 2、教师:关于摆,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指名学生说说)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把课题板书完整) 二、 探究新知 1、让学生学会测定 15 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 1)教师:要了解摆的奥秘,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 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 2)讲解如何使用秒表记时。 ( 3)教师与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 15 秒内摆动的次数。教师同时指导,怎样减小误差。 (每组到老师处领一个摆,组内自行分工:记时员,操作摆的人员,记数员,记录员,汇报员。) ( 4)学生合作测定摆在 15 秒内摆动的次 数。 1、能够观察出物体有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这五种运动方式。 2、能够用图示法表示出五种运动方式的特点。 3、能够用集合的方法表现出移动、转动和滚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4、能够找出物体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的异同点。 科学知识: 1、知道移动、转动、滚动、振动和摆动的运动特点和异同点。认识到各种运动方式之间存在的相互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自然界和种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 33 35 页的内容。 教学准备 木块、纸风车、单摆装置、易拉罐、钢尺、橡皮筋(每组一个)、录音机、磁带、学生自备各种玩具。 教学活动与建议 一、由玩入境,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出示纸风车):谁会玩这个小风车? 2学生上讲台演示风车的玩法。 3让学生将自带的玩具在小组内相互交换着玩一玩,看看哪些玩具会运动?怎样运动的? 4学生汇报自己玩玩具的情况,初步感知物体的运动方式 二、自由研究,定向了解物体的运动方式 1教师:刚才玩的是玩具,小朋友们有了不少发现,老师这还有几种简单的材料(出示小木块、易拉罐、钢尺、纸风车、橡皮筋、单摆装置),你们想不想玩? 学生的情绪被调 动后,教师让学生小组交换一下意见,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几种材料来研究。 (学生选取材料) 2教师: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你们要研究的材料,想一想,怎样可以让它们运动起来? 学生小组交流一会。 3教师:马上我们就要研究了,你们觉得在研究中我们要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说出小组成员要分工协作,仔细观察,做好记录等等。 4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适时指导,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指导者、合作者。 5学生汇报探究结果。 教师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小组的探究结果,可以给物体的运动方式起名,可以用笔画出物体的运动方式,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得出物体运动的几种方式。 板书: 木 块 移动 纸风车 转动 易拉罐 滚动 钢尺、橡皮筋 振动 单摆 摆动 移动 滚动 转动 转动 摆动 振动 移动 转动 振动 6学生小组讨论:比较钢尺、橡皮筋和荡秋千的运动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三、实践应用,判断物体的运动方式 1学生看课本第 35 页的图,了解这些物体包含有哪些运动方式。 2学生组内交流各自想法。 3学生汇报小组交流情况,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火车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滚动;飞碟的运动方式是移 动加转动;直升飞机的运动方式是移动加转动。 四、活动身体,尝试玩出各种运动方式 1、教师:其实我们的身体也能做出很多运动来,下面我们就跟着音乐活动一下身体,尝试我们的身体能做出几种运动方式。 (插入歌曲健康歌,学生自由活动身体做出各种运动) 2、学生汇报自己做出的各种运动方式 身体在前后移动,也在转动,手臂在摆动 ? 教师:今天我们研究了物体的运动方式,你们发现了很多,可是研究只局限于课堂内,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物体在运动着,希望小朋友在课外继续研究。 教学反思: 4小车的运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 法: 1能够对影响小车在斜面上、平面上运动的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 4能够测量小车通过给定距离所需的时间; 5能够通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小车从斜坡上滑下,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2知道小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3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意识到科学技术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问题中所起 的作用。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 36 39 页的内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小车、各种木板(有长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卷尺)、垫木块等。 2小车、尺子、垫圈若干、计时器。 教学活动与建议: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说说你知道了哪些运动方式?(学生自由说) 学生观察,问:小车的运动方式是什么? (教师引导:车轮和车厢的运动是什么方式?) 二、观察并提出假设 学生观察。 车从斜坡上冲下来,向前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生作假设,教师适当板书: ( 1)与坡度有关,坡度越大,冲出去越远; ( 2)与斜坡长短有关,斜坡越长,冲出去越远; ( 3)与坡面有关,坡面越光滑,冲出去越远; ( 4)与车子重量有关,车子越重,冲出去越远; ( 5)与车型有关 ? ( 6)与轮胎有关 ? ? ? ? (注意:此处让学生自行假设,学生假设的内容可能会很多,教师要注意选择所作的假设,要尽量适合所准备的材料能够操作验证) 三、实验验证假设 们采用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 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师指导 (注意:教师要根据所准备好的材料让学生讨论交流在课堂上可以实验验证的假设,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加以方法上的正确指导,尤其要让学生知道每种实验哪些是要变化的,哪些应该不变?教师可以利用课本第 37 页下图所提供的实验报告记录让学生逐一讨论各种实验时应保持不变和需要改变的条件。) 取相应材料,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教师要指导学生多做几次,以防数据出现的偶然性,数据测量时要做到认真、准确、记录真实) 汇报实验结果,让全体学生弄清小车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 学们,我们刚才做了一些实验去验证了我们的假设,但还有一些假设我们还没验证,课后同学们如果有兴趣,可以选择一些假设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并做好记录。(教师课后可作适当指导) 四、研究影响载重汽车行驶快慢的因素 在再让我们来研究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师适当板书: 与动力有关,动力越大,走得越快; 与路况有关,路况越好,走得越快; 与货重有关,货物越轻, 走得越快; ? ? ? ( 1)师:我们采用什么方法验证我们的假设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学生讨论交流) ( 2)集体交流实验方法,教师指导。 (提醒学生汽车的动力可用加垫圈的方法,如课本第 39 页上图所示,定好起点和终点,确定好行驶距离,指导学生使用计时器,用好计时器。) ( 3)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师巡回指导。 ( 4)学生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才同学们提出了许多假设,但有些假设我们还没去验证,课后也请同学们选择一些假设去做实验验证,并做好记录。 五、总结: 今天 我们做了两大项的研究:一、研究了小车从斜坡上冲出去的距离与什么有关;二、研究了一辆载重汽车行驶的快慢与什么有关。通过学习我们已经有了清醒的认识,更学会了从提出问题到作出假设,再设计实验验证,并总结得出结论的科学研究方法。希望我们同学能在以后的科学学习中不断运用这种方法来研究,以进一步提高我们的科学认识和科学研究能力。 5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对影响摆的快慢有哪些因素作出假设。 2、能够根据假设设计实验进行验证,能测量在单位时间内摆摆动的次数。 3、能够使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搜集证据,通 过测量搜集、记录数据,并选择有效的数据支持证据。 科学知识: 1、知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摆长越长,摆得就越慢,反之则快。 2、认识到“控制变量”是一种搜集证据的重要方法,知道可以用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反复实验获取可靠测试结果的重要性。 2、体验到对待科学研究要持严谨的态度;体验合作、发现摆的规律的乐趣。 教学准备:铁架台、量角器、记时器、米尺、线若干、钩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我手心里握着一样东西,大家想看看是什么吗? (教师松手,手心挂着一个简易的摆)问学生 :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 板书:摆 2、教师:关于摆,你们知道些什么知识?(指名学生说说)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探究一下摆中有什么奥秘。(把课题板书完整) 二、 探究新知 1、让学生学会测定 15 秒内摆摆动的次数。 ( 1)教师:要了解摆的奥秘,首先,让我们来掌握一项本领,学会测定摆在单位时间内摆动的次数。那摆怎样才算摆动一次呢? 教师演示:把摆拉开一个角度,松手。同时讲解:摆摆到另一面,再回到开始运动的地方我们就算摆摆动一次。 ( 2)讲解如何使用秒表记时。 ( 3)教师与学生合作:测定讲台上的摆 15 秒内摆动的 次数。教师同时指导,怎样减小误差。 (每组到老师处领一个摆,组内自行分工:记时员,操作摆的人员,记数员,记录员,汇报员。) ( 4)学生合作测定摆在 15 秒内摆动的次数。 1力在哪里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搜集事例,说明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能够通过弹棋子游戏发现力的三个要素。 科学知识: 1、知道力的普遍存在以及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2、知道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到乐趣。 教学准备: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棋子等等。 四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力在哪里?请用动作表示出来。力在手上、腿上 ?力在身体里。 2、演示:双手同时压粉笔盒,粉笔盒(物体)怎样了?要求:用简单的图形来描述 现象。 二、观察 1、拓展描述:离开我们的身体,往别处想,哪里还有力? 2、给力起名称。人的力称为人力、机器的力称为机械力、风的力称为风力 ? 过渡:力在哪里? 到处都有力。 三、发现、认识 1、小实验:会“跳舞”的回形针。用吸铁石、模板、回形针演示实验。区别:与我们 前面说的力有什么区别? 借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