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影像诊断学1_第1页
心血管影像诊断学1_第2页
心血管影像诊断学1_第3页
心血管影像诊断学1_第4页
心血管影像诊断学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血管影像诊断学,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CT-MR室刘少强,心血管重点,1、心脏X解剖及各房室增大的X线表现;2、冠脉各分枝解剖;各房室及大血管的影像测值;3、先天性心脏病房、室缺;法四、动脉导管未闭的影像学表现;4、风心、冠心;5、心肌病;6、肺栓、主动脉夹层,心脏大血管检查方法比较,1、毫无疑问,DSA(血管造影)是心血管检查的金标准,准确细腻,也是介入治疗的必须手段,但DSA有创,病人与医生均接受大剂量的X线照射,费用贵,所以DSA一般作为其他检查不能解决诊断问题或介入治疗时才使用。,心脏大血管检查方法比较,2、超声检查是心脏与(部分)血管疾病的首选。简单、实用、费用低、无创、无放射线危害、可观察心脏运动与功能、可测定血流速度、可重复使用,尤其是在心脏方面,在血管方面缺乏整体观,与医生的手法有显著关系。,心脏大血管检查方法比较,3、普通X线叠加像只能了解心脏大血管的大体形态,不能观察心脏血管内部情况,在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价值逐渐被代替,但作为一种基础知识,常在考试中出现。,心脏大血管检查方法比较,4、多排(64以上)螺旋CT在血管(含冠脉)疾病诊断已经成为主导地位,又快以准,在心脏疾病诊有断较高价值有造影剂、射线。,心脏大血管检查方法比较,5、MR与CT类似在心脏有些方面(心肌病变)优于CT;冠脉及大动脉诊断明显差于CT;静脉增强MRV较CTV更好。无射线,但操作繁锁。,心脏大血管检查方法比较,6、核医学心肌缺血与梗死诊断的金标准,检查方法1-X线,一:X线检查心脏三位片1、后前位:即胸部正位片,病人面向暗盒,射线从背部进入体内,焦片距为1.82m,以免心脏被放大失真,中心线对准胸6椎体。2、右前斜位:病人以后前位开始,右侧身体紧贴暗盒保持不动,左侧向后旋转4555度,射线从左侧进入体内。投照时患者需口服硫酸钡造影剂。3、左前斜位:病以后前位开始,左侧身体紧贴暗盒保持不动,右侧向后旋转5565度,射线从右侧进入体内。,检查方法2-DSA,二、DSA,检查方法-3:CT,三、CT增强后重建(平扫价值有限)1、电子束CT2、多排螺旋CT,检查方法4-MR,MR检查:1、平扫(白血与黑血技术)2、增强与灌注;心功能检查;MRA。,第一节:正常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1、正位片:,主动脉结,肺动脉段,左心室,右房,上腔V与升主A,左心房,第一节:正常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2、右前斜位,左房,右房,右室,左室,主动脉弓,肺动脉段,第一节:正常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3、左前斜位,左室段,右室,右房,左房,升主动脉,第一节:正常影像学表现1-X线表现,4、左侧位,左室,右室,右室流出道与肺动脉段,升主A,左房,心胸比率测量cardio-thoracic ratio,心胸比率=,心脏横径 T1+T2,胸廓横径 T,0.5正常上限 0.510.55轻度增大 0.560.60中度增大 0.60重度增大,心脏大血管的大小,正常影像学表现2-造影表现,1、右心造影,正常影像学表现2-造影表现,2、左心造影,冠脉解剖,正常影像学表现2-造影表现,冠状动脉造影,右冠造影,右缘支,后降支,左前斜位,主干,右房室支,圆锥支,右室前支,右冠状动脉,后降支,窦房结支,左冠造影,左旋支,左前降支,左缘支,头侧左前斜位,前室间支,旋支,左缘支,正常影像学表现3-CT表现,主动脉弓层面,肺动脉层面,左心房层面,四腔心层面,二尖瓣,主动脉瓣,不同方向重建瓣膜形态不同,冠脉CTA,心包,心包厚度1-2mm,大于4mm为异常,大血管,1、升主动脉(正常管径30.4 +/-3.82、降主动脉23.9 +/-3.83、肺动脉26.4 +/-4.2,正常影像学表现4-MR表现,肺动脉层面,双心室层面,四腔心层面,主动脉根部层面,轴位,右心室层面,气管分叉层面,左心房层面,升主动脉层面,冠状位,上腔静脉层面,降主动脉层面,右心室层面,升主动脉层面,矢状位,平行室间隔长轴位,垂直于室间隔长轴位,左房测量值:舒张末期:22.4+/-3.0mm收缩末期:30.7+/-4.8mm,右房测量值舒张末期:28.2+/-4.8mm收缩末期:41.6+/-4.8mm,右室测量值舒张末期:35.9+/-4.2mm收缩末期:27.6+/-3.8mm,左室长径舒张末期:71.8+/-8.4mm收缩末期:54.2+/-8.5mm,左室短径舒张末期:46.2+/-3.9mm收缩末期:30.2+/-3.6mm,左室侧壁舒张末期:7.7+/-1.1mm收缩末期:12.2+/-1.5mm室间隔:舒张末期:7.5+/-1.1mm收缩末期:11.7+/-1.5mm,收缩期室壁增厚,室腔扩大舒张期室壁变薄,室腔缩小,考考,右前斜位:左前斜位:,1,2,4,6,5,3,主动脉结,肺动脉段,左心室,右房,上腔V与升主A,左心房,5,6,3,4,1,2,左房,右房,右室,左室,主动脉弓,肺动脉段,5,3,2,4,1,左室段,右室,右房,左房,升主动脉,1,2,3,4,5,6,7,2,1,3,4,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1、左房扩大双心房影(正位) 左心耳隆突病理性第三弓(正位) 食管左房压迹(右前斜、侧位) 左主气管抬高(侧位),双心房影(正位) 左心耳隆突病理性第三弓(正位) 食管左房压迹(右前斜、侧位) 左主气管抬高(侧位),左心房增大主要见于二尖瓣,左房增大,食管左房压迹deviation of the esophagus,轻度:食管前壁受压,无移位,中度:食管前后壁均受压并移位(止于胸椎前缘),重度:食管明显向后移位与胸椎重叠,基本病变左房大,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2、右房增大正位:右心房/心高比值0.5 右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圆弧状膨突 左前斜位:前缘超过右心缘长度的一半,与右室段成角,基本病变右房大,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3、右室增大正位:心尖圆隆,上翘,肺动脉段突出 右前斜位:肺动脉段下方圆锥部膨突 左前斜位:心前缘下段前凸,室间沟向后上移位 左侧位:心前缘前凸,心前间隙变小,与胸骨接触面增大,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4、左心室增大正位:心尖左下移位,相反搏动点上移,心腰凹陷 左前斜位:心后缘下段后下膨凸,室间沟向前下移位 左侧位:心后食管前间隙变小,心后缘下段后膨凸超过下腔静脉后缘15mm,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5、主动脉异常:主动脉扩张迂曲超出上腔静脉,主动脉结钙化为动脉硬化表现,边缘不规则或钙化内移为主动脉夹层表现。,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三)肺血异常,1、肺充血肺动脉血流量增多,主要见于左向右分流先心病。X线表现: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增大,右下肺A增宽大于15mm,周围肺动脉呈比例增粗,血管周围清晰。肺门午蹈。,X线表现:肺动脉段突出,肺门增大,右下肺A增宽大于15mm,周围肺动脉呈比例增粗,血管周围清晰。肺门午蹈。,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三)肺血异常,2、肺血减少:右心流出道受阻,肺动脉血流量减少(肺动脉狭窄或法四)。X线:双肺血管减少纤细,肺门变小,肺动脉段平直或凹陷。但当肺动脉瓣狭窄时可引起窄后扩张。,X线:肺纹理(动脉)变细、稀疏,肺静脉相应缩小 肺门动脉正常或缩小 严重肺血减少可有侧支循环 肺动脉段可凹陷、平直或突出 肺野透明度增加,严重缺血引起侧会循环表现为周围血管增粗紊乱,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三)肺血异常,3、肺瘀血:肺静脉回流受阻,引起肺静脉内血液增多。主要见于二尖瓣狭窄、左心衰等X表现:肺静脉普遍增粗,边缘模糊,肺透亮度减低。肺门增大。,X表现:肺静脉普遍增粗,边缘模糊,肺透亮度减低。肺门增大。,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三)肺血异常,4-1、肺动脉高压:收缩压30mmHg,平均压20mmHg 。常见疾病 左向右或双向分流畸形 心排血量增加疾病 肺小动脉阻力升高 肺胸疾病:慢支、肺气肿、肺纤维化,肺动脉高压的X线表现:1 肺动脉段突出;2 肺门增大,肺门午蹈;3 右下肺动脉大于15mm;4 残根征:为阻塞性肺脉高压的表现肺门区血管粗,边缘区血管变细;5 高血流量肺动脉高压全肺动脉扩张;6 右室增大。,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三)肺血异常,4-2、肺静脉高压肺静脉压 10mmHg常见疾病 左房阻力增加:二狭,左房肿瘤 左室阻力增加:主狭,高血压,左心衰 肺静脉狭窄或阻塞,肺静脉压 25mmHg时上肺静脉扩张、下肺静脉正常或变窄,肺血重新分布。液体渗出间质性肺水肿肺泡性肺水肿,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三)肺血异常,4-2-1、间质性肺水肿压力25mmHg左右时出现间隔线 K氏线(不同部位小叶间隔增宽) B线:长2-3cm,宽1-3mm横线,多位于肋膈角区 C线:网格状影,多位于下肺野 A线:长5-6cm,宽0.5-1mm,自肺叶外围斜行至肺门的线,多位于上叶 胸膜下和胸腔少量积液,C线,B,A,C,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三)肺血异常,4-2-2、肺泡性肺水肿一侧或两侧广泛分布的模糊片影 双肺门区为中心的蝴蝶状阴影,“蝶翼状”阴影来去迅速,治疗后可很快吸收,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三)肺血异常,4.2.3 含铁血黄素沉着病变特征为肺泡毛细血管出血,血红蛋白分解后形成的以含铁血黄素形式沉着在肺泡间质,最后导致肺纤维化,见于二尖瓣性心脏病与多发性肺内出血的病人;X线呈结节与点状影,似粟粒性肺结核。,双肺粟粒状改变,心脏改变,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四)心脏造影异常,1、体积异常:表现各房室增大或缩小。心肌肥大常有肌柱增粗表现;,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四)心脏造影异常,2、交通异常 房间隔缺如,室间隔缺如及动脉导管未闭;,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四)心脏造影异常,3、瓣膜异常瓣膜肥厚,瓣口狭窄 与关闭不全。瓣口狭窄时血液通过受限呈喷入式流动。瓣膜关闭不全时可见收缩期血液通过瓣口倒流。,二尖瓣关闭不全,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四)心脏造影异常,4、形态异常心肌肥厚时,左心室呈芭蕾足样变形;血栓形成或粘液瘤时腔内有充盈缺损区。室壁瘤时局部向外呈囊袋状突出。,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四)心脏造影异常,5、位置异常 镜面心,右旋心、主动脉骑跨;大动脉转位。,F4主动脉部分位于肺A上方,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一-异常X线表现(五)冠状动脉造影异常,冠状动脉狭窄与扩张开口异常异常交通,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一)心脏异常之心肌异常,1、心肌厚度异常心肌厚度的改变:变厚:肥厚性心肌病或高血压心肌病变薄:室壁瘤,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一)心脏异常之心肌异常,2、心肌密度改变:密度增高(钙化)或减低(坏死)。强化与不强化:心肌梗死早期不强化,延迟期强化。,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一)心脏异常之心肌异常,3、心肌运动的异常,运动增强(甲亢)与减弱或消失(心肌病),室壁瘤呈反向运动,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一)心脏异常之心腔异常,1 大小的改变:扩大:扩张性心肌病及继发性扩张减小:肥厚性心肌病,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一)心脏异常之心腔异常,2、心腔内密度的改变:平扫:新血栓与血栓钙化呈高密度。增强扫描:血栓与肿瘤呈低密度。,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二)心包异常,1、心包缺损:91%为部分性,9%为完全性,70%在左侧。,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二)心包异常,2、心包积液。CT可检出50ml心包积液。少量积液位于左室及右房后外房,少量积液,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二)心包异常,3、心包肥厚与钙化正常心包厚度约1-2mm,大于4mm为增厚,钙化密度高,多个结核所致,,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二)心包异常,4、心包肿瘤或占位心包囊肿;转移瘤最常见,呈不侧结节状增厚。,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三)冠脉异常,1、粥样硬化斑块1)钙化斑块2)非钙化斑块3)混合型斑块,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三)冠脉异常,2、冠状动脉狭窄狭窄形态呈向心性与偏心性狭窄范围:局限性( 10mm)、节段性(10-20mm)、弥漫性(20mm)狭窄程度:轻度(50%)中度( 50%75%),重度75%。,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三)冠脉异常,3、冠脉扩张7mm或大于邻近动脉50%为瘤样扩张。见于动脉硬化;川崎病,冠脉瘘。,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四)大血管异常,1、位置异常迷走右锁骨下动脉右位主动脉弓大动脉转位,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四)大血管异常,2、管径异常升主动脉大于40mm,降主动脉大于30mm,或大于邻近主动脉管径1/3均可诊断瘤样扩张或动脉瘤。,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二-异常CT表现(四)大血管异常,3、密度异常平扫(夹层能显示钙化内移)增强(增强扫描能显示内膜片强化密度低。,2014-10-16,2,3,主干,右房室支,圆锥支,1、这是左冠还是右冠?,右缘支,后降支,左前斜位,主干,右房室支,圆锥支,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三-异常MR表现(一)心脏之心肌异常,1、心肌厚度异常薄:陈旧性心肌梗死厚:肥厚性心肌病、高血压心脏病,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三-异常MR表现(一)心脏之心肌异常,2、信号改变1)信号强度改变心肌缺血早期与炎症T2WI信号增高,陈旧性缺血T2WI信号减低。2)信号连续性中断见于房间隔与室间隔缺损。,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三-异常MR表现(一)心脏之心肌异常,3、运动异常1)、快:甲亢2)、慢:多数心肌疾病可致心肌运动减慢或局部消失。3)反向运动:室壁瘤。,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三-异常MR表现(一)心脏之心肌异常,4、占位性疾病:呈T1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三-异常MR表现(一)心脏之心腔异常,1、大小异常如:扩张性心肌病心腔扩大肥厚性心肌病心腔缩小。,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三-异常MR表现(一)心脏之心腔异常,2、心腔信号改变1)粘液瘤2)血栓3)瓣膜疾病及间隔缺损区出现白血成像时血流信号异常。,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三-异常MR表现(二)心脏之心包异常,1、心包缺损显示心包壁层缺如,心包外脂肪层消失。有时可见心脏突出成角。,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三-异常MR表现(二)心脏之心包异常,2、渗出T1呈低信号,T2呈明显高信号。,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三-异常MR表现(二)心脏之心包异常,3、心包增厚与钙化大于4mm;钙化不如CT;T1/T2呈低信号缩窄性心包炎可引起上、下腔静脉扩张,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三-异常MR表现(二)心脏之心包异常,4、心包肿块T1呈混杂信号,T2呈高信号。常合并心包积液。,异常影像学表现之三-异常MR表现(三)大血管异常,同CT,MR平扫可诊断主动脉夹层,第五节、先天性心脏病,1、房间隔缺损;2、室间隔缺损;3、动脉导管未闭;4、法乐四联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房间隔缺损,病理特征 二孔型(继发孔型):常见 卵圆窝型、下腔型、上腔型、混合型 一孔型(原发孔型):缺损位于房间隔下部,属于部分性心内膜垫缺损,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房间隔缺损,临床症状: 活动后胸闷、气急、心悸 反复呼吸道感染或肺炎 紫绀(肺动脉高压时) 体征: 胸骨左缘23肋间级收缩期杂音,P2亢进伴固定分裂 ECG: 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X线表现1、肺充血 2、二尖瓣型心,右房、右室增大 3、肺动脉段突出,“肺门舞蹈” hilar dance 4、主动脉结缩小或正常 5、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呈“残根征”,ASD,男,13岁,DR12470,肺血增多,右房增大,右室增大,继发孔房缺,女,6Y,缺损1.51.5cm,轻度肺充血,右室轻大。,继发孔房缺,男,5Y,缺损2.52.0cm,右房轻大,右室中度大,中度肺充血。,继发孔房缺,男,6Y,缺损3.02.5cm,明显充血,右房室明显大。,原发孔房缺,女,6Y,缺损3.02.5cm,肺明显充血,右房室大,伴有二尖瓣脱垂。,继发孔房缺,男,6Y,缺损2.52.5cm,右房右室大,中度肺充血。,疾病诊断房间隔缺损,ASD+PS,先天性心脏病之一-房间隔缺损,CT与MRI表现:房间隔连续中断,同时可显示右房、右室的增大。一般在同一方位两个相邻层面,或不同方位均显示房间隔连续性中断,方能诊断房间隔缺损。,cineMRI可清楚显示血液分流情况,表现为收缩期心房内高信号血池近房缺处低信号血流束;舒张期则缺损处为高信号连接左右心房。,房间隔缺损(二孔型),横断位Cine MRI,收缩期房间隔处低信号血流束由左房射入右房,横断位SE T1WI,房间隔中部不连续,右房右室增大,左前斜位SE T1WI,房间隔中部中断,房间隔缺损(二孔型),A,B,C,A、B 心脏横斜位SE T1WI示房间隔中部不连续。C 横位cine MRI分流血流呈高信号,下腔静脉型房缺,先天性心脏病之二-室间隔缺损,病理:占先心20%,大体分3类,膜周部、漏斗部、与肌部,膜部VSD又分为单纯膜部型、嵴 下型、及隔瓣下型;漏斗部分嵴内型与干下型;病生;正常左室压力(收缩期为16kPa)是右室的4倍(3.9kPa),室间隔缺损引起左向右分流,致左房、左室及右室负荷增加患者发育差,心悸,气短,易感冒,肺炎,胸骨左缘可闻及收缩期杂音,心前区及心基底部可闻及震颤。肺动脉高压后,有紫绀。,先天性心脏病之二-室间隔缺损,病理分型:1、小孔型:2-8mm直径,分流少;2、中孔型:815mm,分流增多;3、大孔型: 1520mm,分流增多4、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X线表现:1、小孔型:心脏无或仅左室轻度增大;2、中孔型: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左右心室及左房增大。3、大孔型: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右室增大明显,左心室及左房增大。4、心脏增大轻,肺动脉高压明显(残根征)。,先天性心脏病之二-室间隔缺损,X线:1、肺充血;2、肺动脉段突出,肺动脉扩张,双向分流时可出现残根征;3、心脏增大,以左、右心室明显,有时左房增大。,造影DSA左室造影:见造影剂进入右室内。,先心VSD DR 12184,先心V.S.D. 女,10y隔瓣后缺损约11cm2 X线征象:(1)中度肺充血。 (2)主动脉, 肺动脉正常。 (3)右室中度扩大,左室轻大。,V.S.D+PH:两肺显著充血,肺动脉段突出,左右室左房均增大。,先天性心脏病之二-室间隔缺损,CT与MRI:1 CT增强与SE序列可直接显示间隔缺损,同时可显示房室增大、心肌肥厚。2 GRE序列 CINE MRI可补充SE序列的不足,较小的VSD显示为喷射状无信号区从左室通过室缺进入右室。,先天性心脏病之三-动脉导管未闭,分类:1 圆柱型,2 漏斗型;3 窗型,先天性心脏病之三-动脉导管未闭,临床:分流少时,可无症状,分流量增大,可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及反复的呼吸困难,大量分流早期有左心衰竭,大多数病例胸骨左缘2-3肋间区听连续的机器样杂音,肺动脉高压出现紫绀,下肢重于上肢,有时左上肢重于下肢,明确的分界性紫绀或杵状指对PDA的诊断定性诊断有较大帮助。,先天性心脏病之三-动脉导管未闭,X线表现:1 肺血增多;2左室增大,部分病例有右房、右室增大。3 90%有主动脉结增宽;漏斗征阳性达46.8%,(病理基础为未闭动脉导管开口处主动脉管腔的漏斗状扩张所致)2 肺动脉高压:肺血增多,肺动脉段突出。,动脉导管未闭:26岁,导管直径1cm。,ASD鉴别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之三-动脉导管未闭,CT增强扫描可显示肺动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