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第一篇: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学设计 知识能力 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主要内容;理解其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 搜集丰富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资料,讨论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的利弊得失,探究市场经济与现代化的关系,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明白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从而更坚决地跟党走,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教学重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过程设计: 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故事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有一年腊月,春节快到了,家家户户忙着预备各种年货。一天,大队代销店到了一批有红色碎花儿的棉布,很是好看,我的一位堂姐也很想买到几尺这样的棉布,做一件节日的盛装。可是因为家里没有布票,无法买布。那时买东西都要有个票证的,如买粮吃饭要粮票,买猪肉要肉票,买油要油票等。第二天,婶娘在村里、邻村挨家挨户借布票。等到第二天中午,婶娘终于凑齐了做一件袄褂所需的布票。马上赶到了代销店,但营业员告诉她,那种碎花儿的棉布上午就卖完了。堂姐一下子呆了,泪水无声地在脸上流淌。同学们,当时在我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今天为什么已没有这样类似的故事发生呢?这节课的学习将告诉我们其中的道理。 一、伟大的历史转折: 1、背景: 【合作探究1】 材料1: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华国锋 材料2: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978年5月光明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 以上两则材料的共同出发点是什么?它们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观点是否相同?分别代表怎样的思想路线?你赞同哪种观点? (1)共同出发点:继承毛泽东思想。 (2)不相同。 (3)前者主张教条主义地继承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违背毛泽东思想;后者提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真正继承了毛泽东思想。 (4)我赞成第二种观点。 2、召开: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3、内容: 【合作探究2】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 全会作出的战略决策,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结束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束缚,重新确立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和组织路线,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这是新中国建国以来党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的一次伟大转折,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所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是党和国家的一次伟大转折。 【过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先后在农村和城市展开。 二、经济体制改革: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 【合作探究3】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其前提、实质和根本目的是什么?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 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实质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根本目的是解放、发展生产力,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4】为什么首先在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而农村改革,又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是否得到健康发展,所以要选择农业首先改革。 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中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它已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要先从农村改革。 另外,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地方领导已经大胆地开始进行了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了改革势在必行的大趋势,所以农村改革率先开始。 (1)经营方式的改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原则: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包给各家各户使用,“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2)实行:1978年,开始在安徽、四川一些农村试点(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 3)作用:仅几年时间,全国农业得到大发展,农村开始了历史性的变革。 【合作探究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农业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区别 生产资料所有制根本不同:在农业合作化前,土地等生产资料归个体农民私有,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之上的,土地和生产资料所有权归国家和集体所有,农民只是享有经营和使用权。 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方式不同: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土地属集体统一管理,在集体统一规划下进行农田基础建设。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只是单纯的以农民个体力量进行生产的一家一户的落后的生产方式。 产品的分配方式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贯彻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不存在按劳分配和集体提留。 发展后果不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也有利于改革农业经营结构,有利于我国农业的商品化、现代化。而合作化前的农民个体经济的经营方式落后,个体力量薄弱,亦无法采用农业机械和新技术,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 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合作探究6】 材料1:在1956年,上海的天气很热,企业为了不影响生产,采取降温的措施,需要风扇、鼓风机,但是企业即使采取这样的措施也没有主动权。要经过层层报批,当时经过十一个部门的审批,要盖十一个图章,等最后的图章盖完,夏天已经过去了。 材料2:沈阳有两个厂,一个是铜厂,一个是电缆厂,这两个厂一墙之隔,但没有横向联系,电缆厂归机械部门管,铜厂归冶金部门管,冶金部门把铜调到别的地方去,电缆厂需要铜又要从云南等地调进,造成了运输上的大量浪费,时间上的浪费,本来两个厂发展横向联合,通过签定合同就可以解决,但是不行(自主权)。 阻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导致政企职责不明。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1)全面展开:1984年以后 (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内容(采取的措施): 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意义: 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 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 小结:本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这一 体制的建立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意义。通过学习,同学们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的经过,还要重点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大意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 练习与巩固(略)第二篇:第12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最后讲了“文革”,“文革”时期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呢?(大批工人、干部停产“闹革命”,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两年里损失的工农业总产值超过一千亿元。经济陷入一片混乱。)全国人民都希望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这种经济状况就势必要改变,那么改革势在必行。那么改革大致是什么状况呢?下面我们就来进入今天的新课。 (板书):一、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阅读教材54页第一自然段,思考以下问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召开的? 2。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此次会议召开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背景:“文革”结束后,国民经济在两年时间里仍处于停滞状态;(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没有解脱,其典型表现就是“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做出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其实质是继续坚持左倾错误。导致文革结束后我国在徘徊中前进。因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想步入正轨、实现飞跃,首先要在思想领域进行一次彻底的解放。) 通过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现了思想大解放。(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次讨论会后,中共中央着手解决粉碎“四人帮”后两年期间没有解决的问题。) 过渡:那么它是如何解决的呢?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那么这次会议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提问) 内容: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直是我党的传统,像在遵义会议期间,面对王明“左”倾主义错误带来的巨大损失,党中央毅然放弃了王明错误的“左”倾思想,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力挽狂澜,最终取得长征的伟大胜利。) 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方针,实现了政治路线上的拨乱反正; 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明确了党和政府今后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教案 (其实早在中共八大上就已经决定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中共八大上提出了现阶段的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当前的物质文化需要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提出要加快经济建设。只是到了文革期间,党的指导方针才从正确方针上发生偏离。这次做出这样的决策,实际上又回到正确方向上来。) 确定了党和国家在经济工作中的指导方针,即实行改革开放。 重大意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成为实行改革开放和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 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这里的“转折”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十一届三中全会使国家的经济重心从以阶级斗争为纲-经济建设为中心,这里的“转折”主要体现在三个新:新道路、新时期、新领导。新道路: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新时期: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革开放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期新领导: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知识回顾1: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中共历史上是伟大转折,那么请同学们想想中共历史上有哪些具有转折性意义的会议?(请同学归纳,然后教师总结。) 八七会议:1927年召开,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通过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这次会议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1935年召开,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错误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正确领导,这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召开,指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出党的总任务是把中国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这是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也是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知识回顾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不仅是中共历史上的伟大转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一次历史性巨变,那么请同学们想想,在中国近代还有哪些历史性的巨变(请同学回答,然后由教师总结。)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二次是新中国的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第三次便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过渡: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了党和政府今后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在全国普遍开展起来。然而,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仍然束缚着经济的发展,因此,经济体制改革被提上了日程。 (板书):二、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请同学们明白什么是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1、含义和目的: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切环节;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过渡: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那么,为什么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会在农村开展呢?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考虑农业的地位。 (1)、原因: 首先,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健康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所以首先选择农业进行改革。 其次,过去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的失误,在农村的危害远远大于城市,(比如上节课学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它关系到两亿农民的温饱问题,所以首先选择农业进行改革。 另外,一些思想束缚打破较早的地区,当地农民和领导已经大胆的开展改革试验,农村已出现改革的趋势,所以改革在农村率先开展。 那么是哪个地方率先进行大胆的尝试的呢?(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农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迈出了艰难的一步。凤阳出了个皇帝,谁呀?朱元璋。凤阳过去有两样东西闻名全国:一是凤阳花鼓;二是凤阳的穷,十年有九年荒。凤阳花鼓有词: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于是,穷则思变的凤阳小岗村率先敲响了的改革的鼓点。小岗村共有18位农民签下了“生死状”(18个红手印的生死文书,如果村干部坐牢杀头,其他农户保证把他们的小孩养到18岁),他们秘密实行包产到户,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时中央49号文件明确规定,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然而,坐牢杀头并没发生,而包产到户的结果却是粮食大丰收。) (2)、开展:1978年,经济体制改革在农村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 1978年,安徽,四川农村,率先开始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的农业生产责任制。 不久,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以家庭为单位分户承包土地) 废除人民公社:1983年,中央决定撤销国家政权在农村的基层单位人民公社 (3)、农村经济改革的作用 提问:农村的改革产生了什么作用呢?答案:书上有 过渡: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1984年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请同学们思考,为什么要进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当时在企业存在着怎样的弊端?请同学们结合课本56页历史纵横,思考这个问题。 (1)、改革原因:我国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政企权责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严重抑制了企业和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因此,当时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就是要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2)、(所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呢?提问)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3)、措施: 在管理体制上,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经营者。 (教师提问:是不是说“实行政企分开,简政放权”就意味着政府将不再过问企业的一切生产活动?学生回答:不是。政府将通过宏观调控对企业进行监督、引导、保证它们健康稳定发展。) 在所有制上,变单一的公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提一下其他所有制经济,课文55页注释) 在分配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作用:调动了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技术创新贷款合同样本2025
- 个人设备抵押借款合同
- 违纪学生教育协议
- 农药批发商的营销渠道考核试卷
- 2024年04月西藏自治区事业单位招聘高校毕业生4928人(含医疗岗)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04月河南开封市妇幼保健院招聘35人笔试历年专业考点(难、易错点)附带答案详解
- 环保创新与企业资源优化考核试卷
- 企业安全知识培训
- 天然气在物流与运输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石膏在运动场地铺设材料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安标受控件采购管理制度
- 《针灸神奇作用》课件
- 美国医疗的社会变迁
- 亚低温的治疗与护理
- 2023全新混凝土罐车运输安全协议
- 防高坠自查自纠台账
- 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 zya1-31-2015
- 汽车托管租赁合同
- 《高等数学下册》(资料全集)
- 国家开放大学《土木工程力学(本)》形考作业1-5参考答案
- 抖音账号运营服务投标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