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电图诊断新进展_第1页
心肌梗死电图诊断新进展_第2页
心肌梗死电图诊断新进展_第3页
心肌梗死电图诊断新进展_第4页
心肌梗死电图诊断新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急性心肌梗死心电图诊断新标准,卢喜烈 解放军总医院,目 次,经典的AMI心电图诊断标准穿壁性MI、非穿壁性MI和心内膜下MIQ波MI和非Q波MIST抬高的AMI和非ST抬高的AMI,经典的AMI心电图诊断标准,经典的AMI心电图诊断标准,AMI三大心电图特征:1.梗死型Q波2.损伤型ST段抬高3.缺血性T波演变对应性改变-支持MI是急性期,经典的AMI心电图诊断标准久盛不衰: 1.实用;2.快速;3.准确;3.廉价。 经典的AMI心电图诊断标准在临床应用至今一百多年,成为诊断AMI的法宝。今后也不会过时。,经典的AMI心电图诊断标准,黄宛临床心电图学的精髓-经典的AMI心电图诊断标准 AMI心电图:出现坏死型Q波、损伤型ST段抬高和缺血性T波演变。强调了ST抬高是诊断AMI最重要的依据。,AMI三大心电图特征-梗死型Q波,起始3040ms向量异常 AMI主要发生于心内膜下心肌,使起始3040msQRS向量背离坏死区,在梗死区的导联上出现异常Q波。 新生的Q波或QS波,若能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异常Q波,即可诊断为AMI。 临床上开展的溶栓治疗AMI可使便死部位Q波迅速变小,见于溶栓后冠脉再通者。梗死区Q波缩小的原因与血管再通,梗死四周处于冬眠的心肌恢复了血供,又能开始除极化有关。,AMI三大心电图特征-损伤型ST段抬高,损伤型ST段演变 在坏死区的导联上,ST段呈损伤型抬高,是AMI最具有诊断意义的特征。损伤型ST段抬高于心肌缺血损伤即刻出现,迅速达到最高幅度。异常Q波出现之后,抬高的ST段开始逐渐下降,这一过程大约持续数天。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抬高的ST段可迅速下降或回至基线,大大缩短了AMI的损伤型ST段抬高的演变期,临床上把溶栓后ST段压低50%作为冠脉再通的指标之一,AMI三大心电图特征-缺血型T波演变,缺血型T波演变 典型的T波演变过程表现为T波直立高耸,坏死型Q波形成以后,T波振幅又逐渐降低,转为双向、倒置。 心内膜下MI:倒置程度逐渐加深,持续数周以后,T波倒置逐渐变浅。但是,也有部分AMI患者始终不出现T波倒置。,经典的AMI心电图定位诊断,前间壁 前壁 前侧壁 高侧壁 广泛前壁 下壁 后壁 右室,经典的AMI心电图形分期,超急性损伤期急性期演变期(进展期)陈旧期现在的AMI患者PCI术后,演变期消失了。这种分期对于未接受治疗的患者仍然有用。,经典的AMI心电图形分期,经典的MI超急性损伤期,急性冠脉阻塞,可立即引起急性损伤阻滞图形改变,发展成为ST段抬高的AMI。心电图特征: 1.缺血区导联上T波高耸。两支对称,波 顶变尖,动态变化,能定位诊断。 2.ST段上斜型抬高。 3.急性损伤阻滞:QRS时限延长至0.12s,VAT延长。 4.ST-T电交替。 5.出现冠状动脉闭塞性心律失常。 6.此期出现梗死型Q波之前。,经典的急性期MI,经典的急性期MI,心电图上表现: 1.新生的Q波或Q 波增宽增深 2.ST段抬高 3.T波直立,经典的急性期MI演变期,典型的AMI演变期,心电图上表现 1.新生的Q波或Q 波增宽增深 2.ST段弓背抬高开始回落 3.T波直立转为正负双向、倒置,男性,51岁,AMI5天,经典的陈旧期MI,1. 遗留永久性Q波、Q 波减小或消失 2.ST段回落至基线或持续抬高 3.T波直立转为直立或持续倒置,穿壁性MI、非穿壁性MI和心内膜下MI,透壁性MI、非透壁性MI和心内膜下MI,透壁性MI和非透壁性MI本身是病理学诊断。 早在上个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提出: QS波是透壁性MI; Qr或QR波,为非透壁性MI,心肌坏死仅限于心内膜下一薄层心肌; 尚没有影响到QRS波群的改变,而只出现ST段压低及T波倒置的演变,称为心内膜下AMI。 这种分类,对于前间壁心梗的诊断意义小,其他部位的心梗仍然有价值。,透壁性MI,QSV1-V5 提示透壁性前壁MI,非透壁性MI,女性,61岁,冠心病,MI,冠脉造影,前降支 狭窄90%,右冠状动脉狭窄95%,中段闭塞。 窦性心律,II、III、aVF、V1-V4出现异常Q波。I、aVL导联ST下降0.05、0.10mV,I、II、III、aVF、V2-V6导联T波倒置。,qr qR V1-V5 提示非透壁性前壁MI,急性心内膜下MI-ST压低,I、II、III、aVF、V1-V6导联ST下降0.10-0.45mV,Q波MI和非Q波MI,Q波MI和非Q波MI,1.Q波MI 根据Q波的特点确定MI的部位。 2.非Q波MI 以ST-T演变为主的AMI。,AMI心电图诊断新标准,AMI心电图诊断新标准,2009年AHA/ACC/ESC/WHF心肌缺血心电图定义2012 年 ESC 急性 ST 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13ACCF/AHA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治疗指南2014年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和美国心脏协会(AHA)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管理指南2015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2015)AHA 2016 科学声明:女性急性心肌梗死指南,AMI诊断新标准,2007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美国心脏病学会(ACC)、美国心脏学会(AHA)和世界心脏联盟(WHF)联合颁布了全球MI的统一定义: 1.心脏生化标志物(cTn最佳)水平升高超过参考值上限99百分位值,同时至少伴有下述心肌缺血证据之一: 缺血症状; 心电图提示新发缺血性改变; 心电图提示病理性Q波形成; 影像学证据提示新发局部室壁运动障碍或存活心肌坏死。,AMI的诊断标准进展(指南),MI一词应该用于临床上有因心肌缺血致心肌坏死证据者。存在下列任何一项时,可以诊断MI。 1.心脏生物标志物(最好是肌钙蛋白)增高或增高后降低,至少有1次数值超过参考值上限的99百分位(即正常上限),并有以下至少1项心肌缺血的证据:(1)心肌缺血临床症状;(2)心电图出现新的心肌缺血变化,即新的ST段改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按心电图是否有ST段抬高,分为急性ST段抬高型MI(STEMI)和非STEMI;(3)心电图出现病理性Q波;(4)影像学证据显示新的心肌活力丧失或区域性室壁运动异常。 2.突发、未预料的心脏性死亡,涉及心脏停跳,常伴有提示心肌缺血的症状、推测为新的ST段抬高或左束支传导阻滞、冠状动脉造影或尸体检验显示新鲜血栓的证据,死亡发生在可取得血标本之前,或心脏生物标志物在血中出现之前。 3.在基线肌钙蛋白正常、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人治疗(PCI)的患者,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超过正常上限提示围手术期心肌坏死。按习用裁定,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3倍定为PCI相关的MI,其中包括1种已经证实的支架血栓形成相关的亚型。 4.基线肌钙蛋白值正常、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超过正常上限,提示围手术期心肌坏死。按习用裁定,将心脏生物标志物升高超过正常上限的5倍并发生新的病理性Q波或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新移植的或自身的冠状动脉闭塞,或有心肌活力丧失的影像学证据,定为与CABG相关的MI。 5.有AMI的病理学发现。,MI的临床分类(指南),1型:与缺血相关的自发性MI,由1次原发性冠状动脉事件(例如斑块侵蚀及破裂、裂隙或夹层)引起。 2型:继发于缺血的MI,由于心肌需氧增加或供氧减少引起,例如冠状动脉痉挛或栓塞、贫血、心律失常、高血压、低血压。 3型:突发、未预料的心脏性死亡,包括心脏停跳,常有提示心肌缺血的症状,伴有推测为新的ST段抬高,新出现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或冠状动脉造影和(或)病理上冠状动脉有新鲜血栓的证据,但死亡发生于可取得血样本之前或血中生物标志物出现之前。 4a型:伴发于PCI的MI。 4b型:伴发于支架血栓形成的MI。 5型:伴发于CABG的MI。 指南主要阐述“全球统一定义”1型,即自发性急性STEMI的诊断和治疗。,ACCF/AHA2013 STEMI指南,心电图:对疑似STEMI胸痛患者,应在医疗接触的10min内完成心电图检查(下壁心肌梗死时需加做V3RV5R和V7V9)。如早期心电图不能确诊时,需510min重复测定。T波高尖可出现在STEMI超急性期。与既往心电图进行比较,有助于诊断。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心电图诊断困难,需结合临床情况仔细判断。强调尽早开始心电监测,以发现恶性心律失常。,AMI心电图诊断新标准,ST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美国ACS发病率:ST抬高33万;ST段压低和T波倒置124万,AMI心电图诊断新标准,新发生的ST段抬高: 1.V2V3导联ST段抬高(在J点处)0.2 mV(男性40 岁);ST段抬高0.25(男性40 岁),或ST段抬高0.15mV(女性); 2.其他导联ST段抬高0.1 mV(无LVH和LBBB); 3.V3R、V4R导联ST段抬高0.05 mV;(男性1的两个相邻导联,T波倒置0.1mV。,NSTEMI-ACS ESC2015指南,对心电图检查的要求: 患者就诊后 10 min 内迅速行 12 导联 ECG 检查,并立即让有经验的医生查看结果。为了防止症状复发或者诊断不明确,有必要再次行 12 导联 ECG 检查。 如果常规导联 ECG 结果阴性,但仍然高度怀疑缺血性病灶的存在,建议增加 ECG 导联(V3R、V4R、V7-V9)。 如果患者无复发胸痛、ECG 结果正常、心肌钙蛋白检查结果正常(最好是高敏),但仍然怀疑存在 ACS,建议行无创性的负荷试验诱发缺血,结果不理想再进一步考虑有创性的检查。,NSTEMI-ACS ESC2015指南,心电监测方法: (1)建议持续监测心律,直到排除或确诊 NSTEMI。(2)建议将 NSTEMI 患者收入监护病房。 (3)对于临床表现为心脏性心律失常的低危 NSTEMI 患者,建议行 24 h 心律监测或者 PCI。 (4)对于临床表现为心脏性心律失常的中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